[特别关注]“进城务工者”--“失业农民工”(更新:节后数亿农民工去向调查) - 热贴钩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5:06:36
[特别关注]“进城务工者”--“失业农民工”(更新:节后数亿农民工去向调查)

郑渝川:返乡务工者进退两难如何破题

2009年01月28日  红网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系所属的“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春节前深入贵州、湖南等地农村调查。调查队发现,金融危机导致的开工不足已经深刻的影响到边远农村农民的收入,长期外出务工的农民很难适应农村的环境,他们在外务工形成了高消费的习惯,回到村庄,收入来源没有了,而消费习惯却难以改变,农村的社会治安与秩序面临潜在压力。

  与许多专家鼓吹的拉动内需保增长的结论相反,调查队担忧,若农民将多年外出务工经商赚的钱用于消费,而非生产性投资,则这些以青春为代价赚取收入的农民将面临生存危机。不少返乡农民工都说“打工无前途,回乡无意思”,这需要政府对扶助其就业出台整体性政策。(1月27日《广州日报》)

  笔者今年春节也回到了四川老家,近几日的走亲访友、下乡扫墓所见所闻亦印证了“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的此番调研结论。不遗余力的拉动内需确实有效,但直接后果往往是造成县镇、农村居民不少家庭的争吵,长辈不能理解有过打工经历的晚辈花钱无度特别是购买一些非生活必需商品(服务)的做法。我家的一位农村亲戚担忧的说,在四川的春季,地里什么都不产,现在孩子们找不到活儿留下来还大手大脚的花钱,再过些时日不知道家里人吃什么,更不用提春耕购买农资农具的大宗开销。

  而之前在长三角、珠三角务工的年轻人在老家的农村也感到诸多不适应。出行交通不便、社会治安秩序欠佳、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缺失、商业环境落后,最重要的是,除了一如既往“喧闹”、“快乐”的湖南卫视,人们感觉到与都市氛围、生活潮流的隔膜。一些外出打工时间较长、拥有某方面专业技术技能的务工者,遍寻乡里及周边,却找不到适宜的技术工需求;劳务工输出地政府提供的职业培训、就业岗位,多为技术含量和薪酬双低的工种,很难引起熟练技术工们的兴趣;而有志创业的许多人,跑银行跑政府,询项目问贷款,尴尬的发现家乡距离原先务工的地方不只是“慢一拍”。这些因素造成不少原本已决定在家乡发展的人只好重新到火车站排队,期望再回头一搏。

  “打工无前途,回乡无意思”,准确的道出了返乡农民工的两难,也潜含着破题的两条必由途径:让打工变得更有“前途”,让家乡生活变得更有“意思”。

  一方面,打工的“前途”包括职业前景和综合保障的实现。

  首先,无论是劳务输出地还是原先意义上的接收地,政府开办及政府购买形式提供的免费(优惠)职业培训,不能仅仅局限于厨师、保姆等寥寥可数的几个工种,应针对各地区产业分布、规划的结构因地制宜的开设,可考虑为本地招工企业具体新增岗位提供培训补贴等形式提高落实率。

  其次,针对务工经历较长、职业上升空间不大的中年务工者,可考虑以政府贴息优惠贷款、专项补贴、发展奖励等多种形式鼓励他们参与连锁或特许商业、创办小型配套加工制造型企业。为激励这类小型工商创业企业的发展,各地政府要为他们提供更便捷、更全面、更贴心的政策、市场信息服务,减免税费、力求主动上门服务,协调解决他们租赁办公经营场地(厂房)等实际困难。

  第三,对务工经历较长、拥有相对较高文化和技术水平的务工者,政府可考虑提供各种层次的高等教育补贴,并统筹安排后续的创业扶持方案。

  第四,应加紧研究拆除社保结转的重重障碍,尽快实现全国联网的参保、划转体系,对联网前因缺失保险而患有职业病的城乡务工者给予特殊扶助。

  第五,为弥合当下返乡务工者寻工、生活之困,国家有关部门和各地各级政府要继续想方设法搭建培训平台、拓展务工需求,争取将扩大内需、推动大范围基础设施建设的用工需求最大程度上倾斜于工程所在、所经地方的劳动者,并保证足额及时发放工资。

  另一方面,劳务输入地之所以让返乡务工者觉得“没有意思”,既有如上就业前景和物质生活环境差异的原因,也与这些地区公共服务不足、文化建设落后有关。这方面的治本之策是加快文化体制改革、事业单位改革,拆除现有各地区“樊篱”,让沿海经济、社会、文化相对发达地区的传媒集团、影视集团、报业集团、出版集团可以大张旗鼓的进入内地,让内地各地以大城市为中心,实现更充分的竞争、更丰富的文化产品供给,并有意识保护传统文化、各地区民俗文化、民族文化、宗教传统。




快满55周岁啦。要将55岁当成59岁来过,只不过这年长达1825天罢了…… 苏辛
管理员



UID 26
精华 44
积分 51115
帖子 28418
威望 51115
阅读权限 200
注册 2007-1-19
状态 离线 #2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09-2-1 22:5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新京报:农民工提前返城政府当多作应对

2009年01月31日 新京报社论

  今年的节后春运比起往年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大规模的农民工提前返城现象出现。《广州日报》记者在湖南永州等地调查发现,“往年初一火车都没什么乘客,初五、初六才是返粤高峰,没想到今年大年初一也有这么多去广东方向的人,绝大多数是打工仔。”而到29日正月初四,广东、福建等沿海省份客流高峰大幅上升,广州火车站已是人流汹涌。年初四,北京火车站回程高峰同样也出现,返京旅客中农民工居多,在出站口,接连几趟到京列车的下车乘客在出站通道前排起长队。

  全球金融危机之下,企业普遍不景气,去年,大量企业关闭和裁员,导致大批农民工被迫提前返乡。如今,为抢先一步找到工作,农民工兄弟姐妹们不得不在本该阖家团圆之时,或抛离妻儿,或携家带口,怀着美好的憧憬,再次来到他们熟悉而又陌生的城市。

  然而,提前进城的农民工的遭遇将会怎样呢?据1月30日《现代快报》报道,大年初四,南京安德门民工市场的大门仍然关闭。但在民工市场门前,已有两三百名农民工站在路边等待雇主,这些人有的是春节根本没回家,有的早早进城。他们中身边有点钱的,可以在十块八块钱的小旅馆里住一夜,没有钱的只能天天睡在地铁站里。

  南京的农民工所遭遇的困境并非孤例,在烟花漫天,沉浸于节日欢乐氛围的城市里,农民工们注定是尴尬的一群。去年南方雪灾,大量滞留于城市过春节的农民工是幸运的,他们受到舆论的关注,得到政府的关爱,度过了令他们难忘的春节。可是今年,同样的节日,同样的城市,同样的他们,却陷入了孤独与彷徨。

  面对这些农民工的遭遇,政府当有所应对。金融危机之下,属于非常时期,许多管理部门的工作节奏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一板一眼。譬如,劳务市场非得到节后才能开放吗?既然那么多人在找工作,为何不能临时变通一下,提前开放?在春节放假期间工作机会难觅的情况下,相关部门能不能主动与企业联系,帮助民工及早找到工作?而对于那些无力解决住宿,流落于街头、地铁站的农民工,政府救助站能不能给他们提供临时的救助,解决其吃住问题?甚至,我们能不能像去年对因雪灾滞留于城市的农民工一样,从政府到民间全面动员,为他们提供无微不至的关照与爱护。

  其实,不仅是对那些提前进城的农民工。根据人保部的估计,今年一季度将是就业最严峻的时候,这意味着,春节之后,农民工源源不断涌入城市,而城市为他们提供的就业岗位却极其有限,届时,大量农民工将因找不到工作在城市里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这将是一个棘手的社会问题,对此,我们准备好了吗?

  不可否认,一些政府部门已有所行动,如人保部去年表示,已稳定就业半年以上的失业农民工将纳入失业登记,政府为他们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并提供免费的职业介绍和政府补贴的职业培训等就业服务。但是,这些还远远不够,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更周详、全面的行动规划,通过政府与民间的合力,为进城农民工打造一个危机之中的避风港。

  金融危机之下,人人自危,在许多城市人都饭碗难保的情况下,没人能保证进城农民工都能获得一份工作,但至少,让进城农民工满怀憧憬而来,最终满怀希望地留下或满怀感激地离去,并非不可做到。只要政府发挥最大的智慧,善尽最大的责任。




快满55周岁啦。要将55岁当成59岁来过,只不过这年长达1825天罢了…… 苏辛
管理员



UID 26
精华 44
积分 51115
帖子 28418
威望 51115
阅读权限 200
注册 2007-1-19
状态 离线 #3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09-2-1 22:5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李振忠:牛年农民工牛才是真的牛

2009年01月31日  红网

  《现代快报》1月30日报道:大年初四的中午11点半,在南京安德门民工市场关闭着的大门前,两三百名民工正焦急地站在路边等待雇主。“今年遇上金融危机,好多人都下岗了,我们不早点出来找活,怎么办呢?”老丁40多岁,穿着整齐干净的工作服,春节在家里就呆了一两天,他就从安徽到南京来找工作了。

  记者重点采访的两个农民工,一个要为孩子上大学攒钱,一个要为女儿读书用。这首先反映了一个教育费用已经成为农村乃至城市居民一个共同的沉重负担的大问题。医疗教育住房为三大负担,而农民家庭住房并非一大负担,只有医疗与教育为最大负担。而医疗负担没有病时也可以不算负担,而孩子的教育却是谁也逃不掉的一大负担。

  这就告诉经济学家和政府官员们,要想取之,必先予之。农民家庭收入普遍偏低,中央的政策一再向三农倾斜,并不是没有道理。但这些政策要真正实打实的落实到位,落实到农民的实际收入和经济提高上,必须要保证中央的各项政策不打折扣,不被截留。

  “上学难”为新三座大山之一山,农村的大学生比例呈现大量减少趋势,这已经见诸报端。面对此严重问题,教育部门该有人站出来说话了。教育的初衷不应是靠教育敛财肥教育部门,更不是肥教授,而是向国家向民族向农村向城市提供大量的适应于经济建设、国家改革开放大局的学子人才。

  而现在的教育则是反其道,每一个学生在学校看来不是人才培养的对象,反而是一个巨大的取之不尽的大钱包。以这样的铜臭眼光看教育,还能教育出好学生吗?一个民族不能只向钱看,教育尤其如此。从农民工攒钱供孩子上大学成为一种普遍的负担来看,教育部门首先要反思,要减轻大学生们的沉重负担。这并不仅仅是一个防止乱收费的问题,而是如何对待民族教育未来的问题。

  “经常睡在地铁站里的一些人就是因为没挣到钱,年都没回家过。”这又暴露了什么呢?全国人民都在红红火火过大年,谁又知道睡地铁的农民工是什么滋味?政府的民政部门呢?咋不管管无钱回家过年的农民工?

  “我们就希望能有个合理的收入,老板不黑心,能按时发工钱。”合理的收入,不黑心,按时发工钱,多么“低档次”的要求。而“合理的收入”没有政府对用工企业、私人老板的干预又怎么可能实现?“黑心老板”没有政府的介入又怎么可能不大量产生?“跳楼秀”讨薪的农民工并非少见,为什么在某些地方总是一部没有结尾的“跳楼连续剧”?

  牛年了,农民工牛才是真的牛,因为农民工的收入和待遇才是经济发展、民生发展的最好晴雨表。政府给支部书记要提高待遇了,又要给公务员提高待遇了,又要给教师教授提高待遇了,什么时候能给农民工提高提高待遇呢?牛年,愿农民工兄弟真正牛起来!




快满55周岁啦。要将55岁当成59岁来过,只不过这年长达1825天罢了…… 苏辛
管理员



UID 26
精华 44
积分 51115
帖子 28418
威望 51115
阅读权限 200
注册 2007-1-19
状态 离线 #4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09-2-1 23:0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农民工感慨今年找活难

2009年01月31日华商报

[attach]8226[/attach]

蓝田县的项师傅(右)正月初二就出来找活干
本报记者 李杰 摄

  本报讯(记者 周艳涛 张小刚)昨日是大年初五,正规的劳务市场还都未开张,一些性急返回的农民工已出现在西安街头,可冷清的劳务需求,让他们早早感受到揽活难。

  风中站3小时未有人问

  昨日,来自长安区的李伟站在西安市小东门外的路口等着揽活,身后不远处是碑林区职业介绍服务中心。他说,在风里站了3个多小时,还没有一个雇主来问。

  李伟家在王莽村,据他介绍,往年初三、初四就有很多周边区县的农民工来西安找活,趁春节期间零活儿较多,价格相对较高,有的一天能做三四个活儿,能挣一百多元。他知道因为金融危机,今年年后活儿比较难找,大年初五才离家来西安。昨日上午8时,他和几个农民工站在经常等活儿的地方揽活,可直到上午11时许,没有一个雇主前来询问。

  来自蓝田县的项鹏高也同样感受到活难找。他说,今年春节没回家,初二就出来找活,到昨日还是一无所获。“一直闲着,越等越心急。”项鹏高说,虽然心急,但还要等下去。在西安的一些街头,记者发现不少经常等活的路口出现了一些赶早的农民工,“今年找活儿有点难”成了大多数人的感受。

  年后公共职介有望帮上忙

  记者在碑林区职业介绍服务中心看到,因为还未上班,求职大厅里冷冷清清。一名值班人员说,因为春节还没有过完,大多用人单位还没有上班,求职岗位相对较少,如果有劳动者前来求职,他们会积极联系,等到初七各单位正式上班后,工作可能会比较好找一些。

  另外,为帮助农民工求职,我省各级劳动部门将在春节后开展各种形式的招聘活动,全省11市区还将举行“春风行动”,将返乡农民工列为重点帮扶对象,给予就业指导等一系列帮助。

  金融危机促务工者早出门

  本报讯(记者 高建平) 去年开始的金融危机,促使部分务工者今年春节后返回工作地的时间比往年有所提前。

  据陕西省西安汽车站客运部主任王端介绍,以往农村有逢单不出门等习俗,有的地方甚至不过正月十五不出门,但据车站调查,去年开始的金融危机,促使部分务工者赶早返回工作地。

  记者昨日在西安火车站及部分客运站发现:不少人急于返回工作地,主要是出于工作的考虑。一位外出打工的旅客说,受金融危机影响,他最担心丢了工作,“春节回家不容易,以前总会找个借口请上几天假,多待几天。但现在不行了,闹不好要丢了饭碗,春节少休一天假没关系,还是早点回去安心上班的好。”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快满55周岁啦。要将55岁当成59岁来过,只不过这年长达1825天罢了…… 苏辛
管理员



UID 26
精华 44
积分 51115
帖子 28418
威望 51115
阅读权限 200
注册 2007-1-19
状态 离线 #5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09-2-1 23:0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王国军:二代农民工该往何处去

2009年02月01日 新华网

  春节回老家过年,外出打工的兄弟、侄儿、外甥都回来了,在欢聚一堂的饭桌上,不少人谈到节后的工作唉声叹气。

  由于金融危机的冲击,不少企业停产甚至破产,一些亲戚过年后很难回到原来供职的单位。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重新找工作又很难。面对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四五十岁的哥哥们表示,实在找不到工作就暂时在家种田,只要肯下力,混口饭吃,温饱不成问题。年轻一代的子侄辈就没这么乐观了,有的从小与父母一起生活在城市,看水稻、小麦像欣赏花花草草一样,感觉很陌生;有的虽然在农村长大,但从没下过田、种过地,秧苗和稗草一把抓,韭菜和麦子分不清。种田实在是难为他们。去年早些时候返乡的子侄,不少人由于不会农活而坐上了牌桌,成天靠打牌赌博消磨时光。

  城市回不去,农村又待不住,二代农民工路在何方?

  一方面,从国家城市化进程远景来看,城市还是需要大量二代农民工的,特别是在城市进入独生子女时代,劳动力人口减少的背景下,农民工仍然是必要的补充。另一方面,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第一产业,当第一代农民(工)退出农田时,农业同样需要大量劳力。目前,在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的较量中,前者占了上风。在第一代农民(工)尚能劳作的情况下,农业后继无人的情况还不突出,再过一二十年,可能“忽然”发现九亿农民竟然找不到几个会农活的,十几亿亩田地需请“外援”耕种。

  有人说,金融危机是中国制造业转型的机遇,是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的良机。窃以为,金融危机同样是中国农业升级换代的机遇。老一辈农民尚能扶锄,新一代农民又不请自来地返回了家乡。与“老农”相比,“新农”既有农业知识欠缺的劣势,也有文化水平较高的优势。国家如能像重视大学生任村官一样重视“新农”问题,在政策上向“新农”倾斜,增加农业补贴和技术扶持力度,统筹城乡社保、医保,缩小城乡、工农差距,让立志于“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部分“新农”扎根农村,迅速掌握农业技术,引进先进农艺,推广先进农机,提高农业生产率,为建设新农村建功立业,为国富民强再谱新篇。与此同时,各级政府也应积极创造就业机会,吸纳和安置富余二代农民工。二者合力,既解决了农业存续和发展问题,又解决了二代农民工闲置问题。




快满55周岁啦。要将55岁当成59岁来过,只不过这年长达1825天罢了…… 苏辛
管理员



UID 26
精华 44
积分 51115
帖子 28418
威望 51115
阅读权限 200
注册 2007-1-19
状态 离线 #6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09-2-1 23:0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程亚文:乡村重建事关农民的精神出路

2009年02月01日  新京报

  每到过年的时候,也是中国运输部门最紧张的时候,火车站也好、汽车站也好,都会挤满急于回家过年的人群。其实“回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就是“回乡”,因为近二十年来所形成的中国式“春运”人口流动,在节前基本是由城市流向农村。形成这种“春运”奇观,则与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不断向城镇提供廉价劳动力、出现上亿“农民工”有关。一到重要节日就想着回乡,这几乎成为“农民工”们的思维定势,他们认为,在城里找不到过节的感觉,所以能回家还是回老家去,哪怕千辛万苦。

  节日还是老家的好。农民兄弟的这种想法,未尝不也是我的想法。对于一个从小生活于乡村,后来才来到城市的人来说,对家乡和乡村的爱恋,已经化作身体里的血液,是怎么也清理不掉的。这是一种打小就培养起来的习惯,奠定了在乡村生活过的人的审美感受。不过,对于那些进城打工的农民朋友来说,还有另外的原因。他们在城市里,是找不到精神归宿的,城市对农村来的工作者,多多少少都有着歧视,进城农民的心灵栖息地,只能仍在他们遥远的家乡。

  然而,对于成千上万进城的“农民工”而言,在自己的家乡,传统基于家族或村庄的集体认同,也已面目全非。

  所有的缘由都在于当代中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商业社会的迅速变迁。这种变迁意味着乡村社会和农业经济被纳入现代城市社会和市场经济的一种环节,其原本具有的自恰性已被剥夺和侵蚀。在此过程中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已不足以维持农民生活,大量农民作为“剩余劳动力”不得不进城寻找工作机会,农村因此成为城市的附庸,传统乡村结构一步步解体。

  这给广大农民带来的是两个结果:一是城乡收入差距急剧扩大。农业部提供给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的最新材料称,2008年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3.33:1扩大为3.36:1,绝对差距首次超过1万元。这还只是在物质层面,而更重要的则在精神层面,农民无助感显著增强,由此产生的精神心理问题也大量增多。去年9月10日是第六个世界预防自杀日,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赵春惠透露,中国农村每年25万人自杀,农村人口自杀率是城市人口的3倍。

  农民自杀率所反映的问题之一,是社会转型的速度超过了农民的心理承受能力,在传统的精神安顿方式被瓦解后,可作替代的新的终极关怀并没有出现。相比城市居民,中国农民的精神处境无疑要艰险得多,最大的尴尬就在于:乡村虽已不再是原来的乡村了,但他们的精神故乡还在老家。这种尴尬对于如我这样十八岁考入大学、自此进城将近20年的农家子弟来说,也还能有不少体验。比如,每次跟在老家的父亲通电话,谈到老家的变化时,我都会情不自禁,对家门口的人、事、物问上许多。家乡的小桥流水、荷香竹翠,常在不经意间走进梦乡。我想我在骨子里,其实还是农民。

  对大多数农民来说,乡村在未来相当长年份内,都将仍是他们的灵魂安顿之地。乡村就注定如现在这样,被现代化大潮一点点风干成精神的沙漠?也不尽然。中国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乡村变迁经历,其实不过是步了其他一些发达国家的后尘。法国乡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时的场景,就跟今天的中国没有多大差别。然而,在经历“农民的终结”后,法国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却又出现了乡村的复兴,乡村作为有着完整治理、生活功能的社区,重现了不亚于城市的生机和活力。这至少提示中国乡村的命运,并不必然就如目前所见。程亚文(北京 学者)




快满55周岁啦。要将55岁当成59岁来过,只不过这年长达1825天罢了…… 苏辛
管理员



UID 26
精华 44
积分 51115
帖子 28418
威望 51115
阅读权限 200
注册 2007-1-19
状态 离线 #7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09-2-1 23:0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许鸿朝:农民工称谓该改一改

2009年01月31日  新华网

  时下,“农民工”一词很流行,在社会生活中频频出现。然而,笔者总感到“农民工”这一称谓似有不妥之处,有成份论的嫌疑,让进城务工的农民朋友听着感到不舒服。

  要想弄清“农民工”的称谓是否妥当、是否科学,首先应该弄清“农民工”一词的由来和沿革过程。早在解放战争时期,当时许多农民参加支前,为子弟兵输送弹药、粮食等军需物资,抬担架救护伤员,被称为“民工”。在建国初期,许多农民进入城市找工作,使农业生产受到影响,1952年11月26日,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社会司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应劝阻农民盲目向城市流动》,于是 “盲流”一词出现。上个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城市的二、三产业迅速发展,许多农民离乡背井,到城里打工,于是 “农民工”一词应运而生。1984年,中国社科院教授张雨林在《社会学研究通讯》发表的一篇文章中,首次提出“农民工”一词。尔后,“农民工”这个说法被大量地引用。至今,“农民工”已有大约1.2亿,加上“离土不离乡”的,全国 “农民工”约有2亿多人。

  然而,他们的处境并不尽如人意,被称之为边缘群体。每当“农民工”这个称谓,他们就会联想到自己的艰难和辛酸。他们到城市打工,已经不再是农民,可他们的地位在城市又没有得到确认,被一些人视为另类。他们常年工作在苦脏累险的岗位上,许多人长期超时劳动,带病工作,为社会提供了大量财富,因户籍不在当地,而不能和城市居民一样平等享受城市公共资源。他们居无定所,在炎热夏季的夜晚,在中小城市的马路边,我们常会看到一排排人席地而卧,苍天当屋,大地当床,这些露宿街头的人,就是我们的农民工兄弟。他们的生活质量,可见一斑。即便有的人买得起或租得起房子,什么户口、保险、孩子上学等等问题,一样不能根本解决。尽管一些人已经融入城市,一些城市里人照样用有色的眼睛看他们,称他们为“农民工”,使他们感到很不舒服,觉得这一称呼隐约含有歧视、不被尊重的成份。

  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人们通常按职业称呼,种地者称农民,务工者称工人,经商者称商人,参军者称军人,从政者称干部,这些称谓前都没有加定语进行修饰,也就是说不管他原来从事什么职业,都一律按现职业进行称呼。如按“农民工”一词进行类推,军转人员走上工人岗位的要称之为“军人工”,学校毕业走上工人岗位的要称之为“学生工”,工人转岗种地者要称之为“工农民”,这是十分荒唐的。对原来种地人员务工后的称谓前面加上“农民”一词进行修饰,实质是对农民的一种歧视。

  那么,有人一定会说,作为一个群体,总要有个称呼呀。以笔者之见,称呼好办,已经取得固定职业的,就称工人好了;没有固定职业者,就称“流动工人”或叫“进城务工人员”。当然,我们应该看到,“农民工”称谓虽然不合理,但替代要有一个过程。存在决定意识,取消含有歧视因素的“农民工”称谓,关键是让“农民工”一样和城市居民共享当地公共财政资源,打破城乡两元结构,让农民和城里人一样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到那个时候,“农民工”称谓就会和“盲流”一样自然消失。




快满55周岁啦。要将55岁当成59岁来过,只不过这年长达1825天罢了…… 苏辛
管理员



UID 26
精华 44
积分 51115
帖子 28418
威望 51115
阅读权限 200
注册 2007-1-19
状态 离线 #8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09-2-1 23:0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谌毅兵:对返工大潮进行信息引导很重要

2009年02月01日  红网

  春节后的返工大潮又到,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报道,往南方的广州、深圳和东部的上海等城市的火车又将满客。以今年不容乐观的农民就业形势,首要的是建立吸纳农民就业地区和输出地区的信息沟通和发布渠道,引导外出务工农民理性、合适地选择去向,避免不必要的时间、金钱和身心损失,以最低的路途成本找到合适的工作。

  鉴于经济危机或金融危机的影响日盛,原来吸纳农民务工人员很强的沿海地区,其就业吸纳能力肯定大打折扣。春节前因企业破产失业提前回家的人员、企业产能不足提前放假回家的人员、企业效益差主动离开的人员、企业欠薪被动离开的人员,此时都面临困难的选择。在老家就地就业,机会少,更难找到适合自己技术和能力的工作。种植或养殖,大多数地区地少人多,而且多年在外荒废了基本的种养技术,如何获得收成?又因资金困难,缺少开展农耕生产的资金条件,更遑论创业和发展。因此,在对农业生产收获不定、难于创业及其它的不确定性条件下,大多数人最可能的选择就是,先到外面碰碰运气,不行再考虑回家。这一考虑的结果是,如果找不到工作或合适的工作,不但劳身劳心伤财,更是耽搁了农耕的时节,最终无所适从,两手空空。

  以往年头由于沿海地区吸纳就业能力强,对外出务工农民倒是不需要什么特别的引导,老乡、朋友、同事等都可以起到市场机制的作用,职业介绍所也有实际的作用,都可以引导合理的人员流向。但今年有很大不同,企业生存发展、企业原有员工就业都存在不确定性,地区的总体就业吸纳能力总体萎缩是不争的事实,发展变化也难以预知和判断。靠原来的找工方法无疑极可能造成更多的不确定性和不必要的损失。

  在此特殊时期,政府和社会就要发挥其宏观调控的作用了。政府要牵头建立起涵盖中央及有关部门、沿海吸纳就业地区和务工人员输出地区的多元、即时、多向的劳务信息系统,以网络、电视、电台、广播、报纸、手机信息等形式为务工人员提供及时、有效的用工信息和交通信息。免却务工人员无谓、无效的找工消耗,既帮助他们尽快找到工作,更可能节省他们因无效找工而造成的各种损失,并作出新的、可行的、适合自己的选择。




快满55周岁啦。要将55岁当成59岁来过,只不过这年长达1825天罢了…… 苏辛
管理员



UID 26
精华 44
积分 51115
帖子 28418
威望 51115
阅读权限 200
注册 2007-1-19
状态 离线 #9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09-2-1 23:0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王石川:今年找活有点难是一个群体的切肤之痛

2009年02月01日潇湘晨报

  随着返京高峰的到来,1月30日,北京西站和北京南站客流都逼近最高峰值,北京西站已增开38对临客。预计今日将有30万人乘坐火车抵达京城,铁路部门表示,这一高峰态势将一直延续到元宵节前后。(1月31日《京华时报》)

  随着假期的结束,再过几天,我也将踏上返京的列车。如果说春节前,乡愁就是一张返乡的车票,那么此刻,这一张车票蘸满的却是离愁。然而,我知道我没资格矫情,比起农民工——那些没有机会回家的农民工,或在大年初二、初三就提前来到城市的农民工,我的哀伤既显得多余又显得轻佻,起码我返回城市,还有薄工可做,而他们中的一些,面临的则是未知。

  一则消息验证了我的判断。据报道,来自陕西蓝田县的项鹏高感到活难找。他说,今年春节没回家,初二就出来找活,到昨日还是一无所获。“一直闲着,越等越心急。”项鹏高说,虽然心急,但还要等下去。在西安的一些街头,记者发现不少经常等活的路口出现了一些赶早的农民工,“今年找活儿有点难”成了大多数人的感受。

  “今年找活儿有点难”,不是一两个人的心理体验,它是一个群体的切肤之痛。然而,再难也得出去,即便像等待戈多一样虚无,但不等待更不塌实,更有焦虑感和虚无感。比如我的堂哥,他长期在浙江温州打工,两个孩子在当地读的是农民工子弟学校,教育质量青黄不接,这次受金融危机影响,他失业了,于是索性托人把孩子转到老家县城的小学就读,为转学花了8千元,接下来要租房,妻子要陪读,养家的负担全部由他来扛。闲聊时,我问他出去能不能找到活干,堂哥说一点把握都没有,但还是得出去,不然没有更好的办法。

  宁愿出去漂着,也不愿意长久待在家里,为的是生计;有的农民工干脆放弃团聚之乐,留在城市里过年,不是城市有多温暖,而是因为他们担心一旦暂别手中的工作,等到节后返回时工作未必还在了。无论是匆忙别离的农民工还是滞留在城市的农民工,他们难道不愿意多陪妻儿几天吗?他们不愿意儿女绕膝,一享天伦之乐吗?他们没有乡愁没有思亲之苦吗?不是他们拙于表达,而是现实的无奈将他们的炽烈情感压抑了。

  日前,一则新华社的消息称,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国东部沿海成千上万的农民工失去了工作,“进城务工者”变成“失业农民工”。调研显示,返乡农民工已占整个外出农民工总量的10%,人数超过1000万。从“务工”到“失业”,中国农民工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挑战背后,寄寓了农民工多少焦虑、焦灼和焦躁?

  如何让每一个农民工多一些平和和沉静,这考验着政府部门的执政智慧。他乡是故乡,心安即是家,所谓“心安之处即故乡”。但想要农民工心安,首先需要为他们创设良好的制度土壤,比如最起码的是,不必为找工作绞尽脑汁、狼奔豕突。最根本的则是让他们成为新市民,不必为孩子的教育发愁,不必为生计焦虑。最后,让农民工融入城市当中去,惟有如此才能减轻他们的乡愁。

  “心安之处即故乡”,欲实现这一愿景就需要国家拿制度来落实。惟有如此,才能少一些像我堂哥一样焦虑的农民工。




快满55周岁啦。要将55岁当成59岁来过,只不过这年长达1825天罢了…… 苏辛
管理员



UID 26
精华 44
积分 51115
帖子 28418
威望 51115
阅读权限 200
注册 2007-1-19
状态 离线 #10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09-2-1 23:1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张永琪:节后劳务市场急需添温加火

2009年02月01日  东方网

  大年初四,南京安德门民工市场仍然关闭着,两三百名民工因不能进入劳务市场求职,只好焦急地站在露天的马路边等待雇主。(1月30日现代快报-南京劳务市场尚闭市两三百民工路边求职)

  数九寒天,未过完节的农民工站在露天下等待雇主招聘,这让人心里很不好受。牛年春节,民工们放弃了一年难得的团聚休闲时光,早早来到劳务市场,就是想抢得一个先机,找一份能赚到钱工作。可是劳务市场冷冰冰的,迟迟未能开张,民工们进不了劳务市场,他们不站在露天的马路边求职,又还能有什么别的法子想?

  今年一季度,劳动就业将会出现更大的困难,但外出的农民工就约达1.3亿人,成为就业市场的主流群体。照理说,节后的劳务市场,特别是民工市场,不仅要及时开张营业,还要针对今年的特点,为做好劳务服务多烧“一把火”,把服务工作做得细致周到些才是。如果滞后于这种变动,则需要好好反省。

  一年之计在于春。依照往年经验,春节期间,正是善打时间差的农民工进城找工作的最佳时机。当此时,他们大批涌进城市求职,甚至带有盲目性的,给就业服务带来许多新的问题。他们要吃喝拉撒睡,但舍不得多花钱。短时间找工作不能如愿,还要经受着等待的煎熬。劳务市场应该设身处地为其着想,全天候提供免费茶水,拓展廉价就餐服务,让他们花很少的钱也能填饱肚子。许多民工晚上舍不得花钱住旅社,劳务市场等应为其在劳务市场夜宿提供便利,包括创造御寒取暖条件,以防冻坏了他们千万不能生病的身体。

  依照民间习惯,许多企业要到正月15之后才开张生产,有的甚至还要迟些。眼下遇到了金融危机,许多企业节后推迟生产就更有了理由。因此,劳动部门和劳务市场应该联手主动出击,挖掘和捕捉企业用工信息,并说服动员企业放远眼光招收员工,为持续发展储备人力资源,为多一些农民工求职创造机会。对于迟迟找不到工作,甚至陷入求职困境的农民工,要热情帮助他们,为他们返乡铺路搭桥,使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就业形势严峻之下,劳动部门和劳务市场还要多尽一些责任,说服动员农民工务实求职,不要自断就业门槛。想找月薪1500元工作的,1400元、1300元、1200元的也不要放弃机会。想找月薪1200元工作的,1000元也应该接受。你看,7名河北师范大学的本科生,到北京某小区当起实习保安,最低月薪才800元不也接收了吗?农民工求职更加务实,才容易找到工作,早一点实现就业,这样自己才能早点走出困境,为社会减轻一份压力。




快满55周岁啦。要将55岁当成59岁来过,只不过这年长达1825天罢了…… 苏辛
管理员



UID 26
精华 44
积分 51115
帖子 28418
威望 51115
阅读权限 200
注册 2007-1-19
状态 离线 #11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09-2-1 23:1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莫之许:“民工返乡”是中国发展之痛

2009年01月20日  
http://qzone.qq.com/blog/622007803-1232441437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08年底09年初的民工返乡潮来得突然而猛烈。2009年1月12日是春运第一天,广东始发的各列火车和各趟汽车挤得水泄不通,与往年不同的是,许多媒体都注意到,"东西多"的现象显著增加,许多农民工连锅灶都要带回去,大有农民工搬家永别广东的意思。人们开始担忧开春后的民工走向。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蔓延,不出意外的话,即将出台的2008年12月的出口数据还将继续下滑,来年的工作岗位还将减少。在此情形下,开春之后,已经回到家的民工们还会外出吗?外出又能找到工作吗?或者,就地能够找到工作吗?

曾几何时,以廉价劳动力为代表的所谓比较优势,还是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美好前景的最大支撑。每当有人举出中国经济中存在的诸多制度性弊端,进而质疑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时,辩护者们的最大论据毫无例外总是指向庞大的剩余劳动力,其潜台词不外:受庞大的剩余劳动力这一基本条件所制约,中国劳动力价格将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之上,并因此吸引来庞大的外部投资(FDI),并赢得更大份额的出口市场,由此,中国经济将继续维持长期的高速发展,有位朋友甚至不无戏谑地"残酷"总结道:"只要还有无限的底层劳动人民可以压榨,中国经济发展就不可能逆转"。于是,维持低劳动力价格水平和低劳动福利保障水平,就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核心秘密。而在现实生活中,这一进程已经将数以亿计的农村人口卷入。

然而,从一开始,这一图景就有其难以克服的内在矛盾。无论是从客观的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变动来看,还是从劳动者代际变迁的主观心理来看,劳动力价格水平和劳动福利保障水平都不可能不水涨船高,试图长期维持低劳动力价格注定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而对于那些被裹胁加入到这一过程中来的农民工来说,随着这一美妙图景的破裂,则要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挑战。萧瑟寒风中提早返乡的民工和他们所带走的几乎全部家当,正是这一图景终结的必然伴生物。

先来看看劳动力价格水平和福利保障水平不可阻挡的提升。从统计数据来看,庞大的剩余劳动力几乎就是一个神话。早在2004年初,民工荒的出现就在提醒人们,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廉价劳动力需求,但与此同时,所谓人口红利正在迅速走向枯竭:一是每年出生人口总量呈现递减趋势,一是城市化程度呈现递增趋势,加上文化程度的逐年提升(尤其要考虑到高校扩招高中教育的提升),三重作用之下,可以从农村中解放出来的剩余劳动力已经少之又少,受此一新的供求关系影响,劳动力价格水平和劳动福利保障水平不得不持续上升。

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新一代劳动者也有更好的要价能力。早期的打工者往往孤身一人,举目无亲,又积蓄无多,在此条件下,往往不得不接受比较苛刻的薪酬和劳动条件。与之相比,许多新劳动者本身即跟随父母成长于打工地,家庭环境也远优越于父辈,更有所在地的社会关系为后盾,因此,在薪酬和劳动条件上有着更为从容的余地,加上如今通讯发达,交通便利,他们可以很容易地获取更多可比较的工作岗位,也提高了其要价能力,这也是劳动力价格水平和劳动福利保障水平等持续上升的一个促进因素。近年来,民工薪酬水平和劳动福利保障水平的提高,其实是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而不能简单地归咎给新《劳动合同法》。

对于那些蜂拥进入到低端加工产业并主要依赖廉价劳动力的企业来说,劳动力价格水平的提升足以造成毁灭性打击,因此,2007年底以来,我们已经目睹了不少这样企业的倒闭。而在另一方面,劳动力价格从超低水准上的有所爬升,其幅度并不足以显著改善劳动者的景遇,对于新一代劳动者来说,尤其如此。1990年代初,沿海工厂的薪资可以达到300元/月甚至更多,而当时内地农民年均收入也不过数百元之谱,对于尚限于贫穷和匮乏中的老一代农民工而言,外出打工可以显著改善生活状况。而如今,沿海和内地薪资差别远没有如此巨大,老一代人的历史也在提醒着新一代的农民工,即使拼上10年老命,也不能安居城市。对于上一代劳动者来说,深深的匮乏记忆强烈地刺激着改变自身境遇的努力,而新一代劳动者所追求的不仅仅是由匮乏而温饱,而是由温饱而富足,而更大的发展,如果既不能安居城市,又不甘终老乡间,徘徊于村镇之间,情何以堪?这一现实的心理需求,在当前却很难找到出路,我的朋友沈亚川最近为其农民工表弟的失踪写下了催人泪下的记述,名字就叫做"越有梦越痛苦",这也正是新一代劳动者的写照。

以低劳动力价格为手段的比较优势之路可行之以一时,却不足以承载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可是,诸多的资源和上亿人的命运已经绑定在了这台战车之上,如今,当这台战车的速度降下来的时候,可以预见,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将有越来越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关张,而另一方面,则是越来越多的新一代劳动者将在悲观的预期下,尝试摆脱既定的选择,他们还会出来吗?出来后又将怎样寻求怎样的工作和生活呢?或许,开春之后,我们才能看到依稀的答案,又或许,只有在多年之后,我们才能看到所谓低劳动力价格为比较优势的发展道路,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快满55周岁啦。要将55岁当成59岁来过,只不过这年长达1825天罢了…… 苏辛
管理员



UID 26
精华 44
积分 51115
帖子 28418
威望 51115
阅读权限 200
注册 2007-1-19
状态 离线 #12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09-2-1 23:1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童大焕:中国应向不人道的工棚制度“宣战”

2009年01月23日
http://qzone.qq.com/blog/622007901-1232682568

中国的三农问题久拖不决,造就了许许多多的“三农问题专家”,社会上关注儿童、关注教育的专家学者也很多,但是,其中关注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的似乎并不多,而“被留守”的这些人,从总量上已然是一个过亿人的庞大群体!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叶敬忠及其26人组成的课题组,通过两年时间的研究估算,留守儿童总数约2300万人,留守老人总数约1800万人,留守妇女总数约4700万人(网上称其为“体制性寡妇”)。我认为这个数字是被严重低估。根据农业部部长孙政才的公开说法,2007年我国农村外出就业劳动力达1.26亿人,乡镇企业从业人员为1.5亿,扣除重复计算部分,2007年农民工达到2.26亿人。这么多的农民工,不会只有那么少的留守人员。去年2月27日,全国妇联发布《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说:“目前,我国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约1.3亿人。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抽样数据推断,全国农村留守儿童(17周岁以下)约5800万人,平均每四个农村儿童中就有一个多留守儿童。”这是根据1.3亿农民工的估算数字,如果根据2.26亿农民工来估算,数字还要庞大得多。留守妇女、留守老人亦然。
  
人生之大悲痛者,莫过于老无所养幼无所托青春无所伴(其中76%的留守老人,全年获得子女供养少于500元,比国家规定的原本低得可怜的最低贫困线标准――人均每年652元还低)。对于农民工及其家人来说,可以说人世间所有的苦难全都由他们来承担了!这是他们自甘自愿的选择吗?什么时候、什么原因,使他们变成或“被变成”没有情感的、年复一年终日劳碌只为了一月千把元工资的“纯经济动物”?!
  
我们已经知道了造成那么多留守儿童的主要原因,就是城乡之间、城市之间不能自由迁徙的万恶的户籍制度,导致大量流动儿童无法享受平等的教育与高考升学权利。但那么多的“体制性寡妇”和留守老人呢,仅仅是为了照顾家和孩子,而甘愿过一种长期缺乏亲情爱情的生活,只把自己当成挣活口的牲口和苦力?
  
迄今为止,我没有看到过谁分析过其中的原因。我试图把它主要归结为不人道的工棚制度。我们曾经沾沾自喜于轰轰烈烈的大规模城市化却没有产生贫民窟,殊不知,我们2.26亿农民工中的绝大部分,住的是比贫民窟恶劣十分的工棚和临时集体宿舍!那些临时性的工棚和集体宿舍长年蛰伏在城市未建成的高楼大厦的阴影里,拥挤不堪、混乱不堪、肮脏不堪,大多数长年没有阳光也不透风,冬冷夏热。工地的噪声、粉尘就是他们常年最亲密的伙伴!
  
比恶劣的物质条件更恶劣的,是这样的居住条件把农民工家庭生活的最后一点温馨、最后一份权利剥夺殆尽!“50岁以前没有性生活,50岁以后没有社会保障”(秦晖语)就是农民工的真实生活写照。更有一些不良企业,明令禁止员工外宿,只能住集体宿舍!
  
即使是历史上的贫民窟,也好过今天哪怕是整洁的工棚和集体宿舍!因为人不仅是经济的动物,而且是有血有肉的感情的动物;不仅是企业的赚钱机器,而且还是一个个“社会人”。贫民窟里有温暖的亲情爱情,有不同人群聚居的社会与群体生活,有老中青三代同堂的乐趣。那样的生活,即使艰苦也是健全的。而工棚和集体宿舍的生活,即使锦衣玉食,也是精神残缺的。
  
是到了彻底向不人道的工棚制度“宣战”的时候了,至少是告别!摆在我们面前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允许贫民窟的存在,让进城农民工拖家带口地自由聚居;要么政府承担起为农民工提供适宜家庭生活的廉租房的责任!而不论是贫民窟还是农民工廉租房,在有一定规模的地方,政府都应该建学校、医院、文体活动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并且通公交,还应该鼓励和允许在廉租房和工地之间开通公司班车。1950年的时候搞了一个调查,上海棚户区的居民占上海人口的四分之一强。现在北京上海等大都市,仍然有大量的棚户区。允许贫民窟的存在,一点不丢人。丢人的是几亿农民工及其背后的家人,在工棚制度下过着没有正常家庭、没有亲情爱情的“非人”生活。
  
把农民工及其家庭从“水深火热”的工棚中拯救出来!他们是人,不是机器!




快满55周岁啦。要将55岁当成59岁来过,只不过这年长达1825天罢了…… 苏辛
管理员



UID 26
精华 44
积分 51115
帖子 28418
威望 51115
阅读权限 200
注册 2007-1-19
状态 离线 #13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09-2-1 23:2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我的桌面今天换成这张照片,而且处理成黑白的了

[attach]8227[/attach]

[attach]8228[/attach]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快满55周岁啦。要将55岁当成59岁来过,只不过这年长达1825天罢了…… 苏辛
管理员



UID 26
精华 44
积分 51115
帖子 28418
威望 51115
阅读权限 200
注册 2007-1-19
状态 离线 #14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09-2-2 00:1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候鸟”农民工,何日返乡回

本刊记者 尹鸿伟 发自成都
2009年第2期南风窗     

  “出门打了5年工,让我再也做不成农民啦。”2009年1月6日,农民工李敏站在成都市人才服务中心的大楼前笑嘻嘻地表示,“一方面是不会种地了,另一方面是习惯了热闹的城市生活,不想再回冷清的农村去了。”

  家住成都市金堂县农村的李敏之前一直在广东省东莞市厚街镇的工厂里打工,直到前不久工厂倒闭,24岁的他才领了最后的工资回到四川老家。和大多数回乡的农民工一样,再次出门打工挣钱而不是回到土地上刨食,已经成为他们坚定的选择。

  2008年11月初,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织六个调研组赴部分沿海地区和中部劳动力输出省市进行调研,随后完成的一份《金融危机对就业影响最新数据调查报告》显示:截至11月底,四川、重庆等10个劳动力输出大省农民工返乡数据总计有485万名,占2008年9月底外出务工人员的5.4%。另外,农业部根据固定观察点对10个省市的数据调查得出农民工提前回流量占农民工总量的6.5%;国家统计局也对四川、河南、安徽、湖北和湖南五个劳动力大省进行了快速调查,得出的数据是提前回流的农民工占整个外出农民工总量的5%~7%。仅据此保守估计,全国1.3亿外出农民工中大约已有780万人提前返乡。

  尽管目前四川省尚未出现农民工大规模返乡浪潮,但四川省劳动保障厅官员认为未来两个月受经济危机影响返乡的农民工规模将会持续增长,“对本地的就业形势将带来影响” 。




快满55周岁啦。要将55岁当成59岁来过,只不过这年长达1825天罢了…… 苏辛
管理员



UID 26
精华 44
积分 51115
帖子 28418
威望 51115
阅读权限 200
注册 2007-1-19
状态 离线 #15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09-2-2 00:1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候鸟”农民工,何日返乡回(续)

仍然要出门打工

  “对于农民工返乡的情况,我们作为专业公司早已经注意到,并且已经进行了一些调研与准备工作。”四川宇辉人力资源管理公司行政经理王敏说,“当然我们并没有把因为金融危机返乡的人区别对待,而是和其他的人一样进行服务。”

  王敏表示,宇辉公司在2008年末的调查和宣传工作中已经发现的确有许多农民工返乡,但是其中承认是因为金融危机原因的并不多。

  从成都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2009年1月4日出具的《关于我市近期外出民工返乡情况的专报》中可以看出:自2008年9月起至2009年1月4日止,成都市已有12.02万名外出民工返乡(省内返乡4.88万人,省外返乡7.14万人),占外出务工人员总数的5.71%,其中因受金融危机影响企业减员返乡的仅为1.13万人,占返乡人员总数的9.37%。

  “我不清楚媒体关于金融危机带来大量失业人潮的报道是怎么来的?反正从成都市的情况来看,这样的情况并不明显,还没有给我们形成很大压力。”成都市就业服务管理局劳务开发处处长张明说,“成都民工返乡的原因很多,比如还包括地震灾后重建、农村新政影响、回乡创业政策影响等等因素,更重要的原因是西藏、青海两地季节性务工的返乡人员,因气候原因每年都集中在11月底开始陆续返乡。”

  据悉,截至1月4日,成都市受金融风暴影响返乡的仅为1.13万人,与2008年12月相比一周内新增778人,与11月底相比新增5837人,从这些数字和比例来分析,还不会对当地的就业和社会带来太大影响。或许只有等到春节后谋工困难时,地方的农民工群体及相关人员,才会认识到是经济形势出了问题。

  目前,四川方面的农民工回流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大龄和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民工返乡较多;二是制造业、建筑业中的农民工回流较多;三是农民工的工资出现下降的趋势,部分农民工自动或者被动离职返乡。

  “当然,未雨绸缪一直是我们的工作思路,所以我们已经做了许多应对工作,除了对各种数据的监控,还包括对农民工组织各种就业帮助活动,进行各种工作技能培训等等。”张明说,“从2009年1月4日起,成都市外返乡农民工、2008届以前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此前因企业经济性裁员的失业人员,这三类人群可申请领取成都市政府发放的价值500元的就业培训券。”

  而王敏表示,具体调查后发现,四川省返乡农民工中有80%的人表示仍然要继续出门打工,仅有20%的人想就近找工作,几乎没有人表示愿意回到土地上去劳动,而所谓“就近”也包括到成都附近就业,因为目前的经济危机对四川的创伤并不大。

  显然,经过二三十年的农民进城运动,中国农民对城市的依赖已经远非从前可比,农民的命运早已和城市紧密相连。现在农业生产的收入仍然不高,而且四川省的人均土地也很少,所以出门打工仍然是最好的选择,现在愿意在土地上劳动的基本都是50岁以上的老人。

  据记者了解,由于现代农业技术的迅速发展及普及,四川很多地区已经步入机械化生产,已经不需要太多的人手,以经济较发达、农业生产条件比较好的成都地区为例,目前理论上应该还有30%左右的劳动力可以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成为富余劳动力。

  尽管去年底国务院部署2009年农村工作时,列出八大措施保农支农,明确提出“积极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城市繁荣时,可以吸纳农民工的贡献;城市经济增长出问题的时候,可以让农民工回乡,这原是部分学者论证中国城乡二元体制现实合理性的论据。现在,除有一部分返乡农民工有意在省内就业,更多的返乡川籍农民工还是打算回到沿海地区寻求发展,“因为比起四川来,那些地方的工作机会肯定多”,“相比打工,种地太辛苦了,而且我们也不太会干农活了。”

  当然,也有返乡创业的个别成功案例。




快满55周岁啦。要将55岁当成59岁来过,只不过这年长达1825天罢了…… 苏辛
管理员



UID 26
精华 44
积分 51115
帖子 28418
威望 51115
阅读权限 200
注册 2007-1-19
状态 离线 #16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09-2-2 00:1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候鸟”农民工,何日返乡回(续)

就近就业的难度

  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农民收入结构中,45%为外出务工的非农业收入,农民新增收入中,又有70%来自于非农业务工增收,因此,农民工外出就业形势严峻将给未来农民增收带来很大困难。

  成都市金堂县劳动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表示:“虽然社会上说法很多,但是真正来到中心服务点登记的返乡农民工基本还没有,现在每天来登记的仍然是一直在当地生活,并且希望在当地找工作的人。”

  其中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因为金融危机影响回家的人目前还不是很多,二是即使回了家的人仍然准备出门打工,而不考虑在本地找工作,所以目前此方面的情况并不常见。另外,对比前几年沿海发达地区企业积极到金堂本地招工的情况,目前已经明显减少,一方面是来招工的企业少了,另一方面则是本地农民工们都不愿意离家太远去打工了,“已经出去和没有出去的形成了两种情况”。

  “四川地区大量农村青壮年出门打工,虽然也挣了一些钱回来,但是也带来了非常多的社会问题。”张明说,“‘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及‘爷爷奶奶带孙子’等众多令常人不情愿的社会情况大量出现,产生了许多不利于农村社会和谐的事件。”

  他认为,就地、就近就业是最好的办法,但是现实中却很难做到,原因主要还是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即西部和内陆地区与沿海发达地区的收入差距仍然很大,所以农民工愿意出门打工是无可厚非的。

  当然,成都附近个别地区、个别行业的收入水平近年来也在提高,渐渐有了能够与沿海地区竞争的优势。成都市蒲江县就业服务管理局在2008年的工作总结中就反映“县内企业出现招工难”:随着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的加大,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增多,县内用工日趋紧张,对外劳务输出需要转变为加强对外招工。

  与政府所思所想相近的情况已经很普遍。曾经在广东省东莞市打工,现在希望在成都附近找到工厂工作的几名遂宁农民工开玩笑地表示:“如果东莞的老板和东莞的工厂也和我们一起来到四川就好了,这样我们打工时就离家更近了,甚至少拿点工资也愿意了。天远地远地跑出去打工,开始几年觉得新鲜,时间长了还是有些不乐意,其实现在四川的很多城市发展都很好了,能够看到、买到的东西不比东莞、深圳少。而且大家也不愿意撇家舍子外出打工,谁都想一家团团圆圆过日子。”

  众所周知,农民工所从事的工作大都是在玩具、制鞋、服装等制造产业,撇开中国企业培训力度弱不说,即便是舍得掏钱培训,也只不过是针对员工所属工种的某一道工序进行“正规专业培训”,时间短,过程粗糙,很少有企业花钱对员工进行“一条龙”培训,除非是核心员工。另外,一些回乡农民工的就业期望普遍很高,对工作岗位挑肥拣瘦,从而出现了企业用人困难和求职者找不到岗位的现象。

  农民工们还普遍表示,除了在四川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事实上回到农村也没有足够的土地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刘守英认为,由于生活方式已经城市化,并且返乡也可能面临无地可种的局面,不能以为农民工返乡就可以解决其就业问题。他建议可取的解决方法是让农民工进入城市定居,加强培训,并转变工业布局。

  类似的情况其实已经遍布中国大地。2008年11月中,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的调查显示,大多数返乡农民工在西部地区就地就业机会少和技术不适应,以前又主要从事初级加工工作,回乡后将很难找到工作。民盟重庆市委调研室就民工养老保险问题对中东西部的10个省市、20多个区县的16268名民工和家属,进行了为期3年的调研,发现有91.8%的民工无社会养老保险,21%的被调查户家中有两人以上没有承包地。

  由于“超生”和“土地流转”等原因,使一些农民未分配承包地和承包地已被征用,目前已经造成一部分农民工回家后已经无地可种,之前他们都是靠外出打工自我养活。国务院办公厅2008年12月20日发布通告指出,要切实保障返乡农民工土地承包权益。类似纠纷已经引起相关部门高度警觉。




快满55周岁啦。要将55岁当成59岁来过,只不过这年长达1825天罢了…… 苏辛
管理员



UID 26
精华 44
积分 51115
帖子 28418
威望 51115
阅读权限 200
注册 2007-1-19
状态 离线 #17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09-2-2 00:1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候鸟”农民工,何日返乡回(续完)

春节后的担忧

  “更真实的情况应该是春节后会得到具体体现。目前许多农民工都是先回家去了,一是春节马上到了,他们顺便回家过节,二是大多数人手中仍然有些打工的积蓄,但是时间长些后,他们就必须考虑以后的生活来源了。”成都市一名关注农民工问题的媒体记者说,“是靠土地为生,还是继续出门打工挣钱?如果他们能够顺利找到满意的工作还好,否则他们会大量滞留城市,将产生严重的负面后果。”

  春节后是个关键时期,以常理推断,如果到时候四川外出火车票仍然出现“一票难求”的情况,那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可能就没那么严重,反之,就需要提高警惕。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中国失业率统计并不包括农民工,所谓失业人口,单指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已经有学者建议将农民工纳入失业统计,可以更加客观地反映国内就业形势,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国内经济发展的状况。

  2009年的就业问题已引起中国经济最高决策层的重视。2008年12月10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最大限度地拓展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特别是要把握政策地平衡——推进结构升级和扶持就业创业相协调,经济竞争优势和吸纳就业能力两者同等重要。

  四川省是劳动力资源和劳务输出大省,目前劳务输出规模已达2000多万人,年劳务收入已突破1000亿元人民币。2008年12月19日,该省发布了《关于促进农民工稳定就业切实解决失业返乡农民工有关问题的意见》,积极扶持失业返乡农民工创业,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陈璞表示,返乡农民工3个月以上未能重新就业的,可以进行失业登记,如果家庭特别困难,当地政府可按最低工资标准的70%,给予不超过半年的失业救助。另外,从2009年1月1日起,四川省将按期缴纳营业税的起征点幅度由现在的1500元至3500元,调整为5000元,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税收优惠政策。

  中国的出口企业大部分在1998年后形成,其主要劳动力基本是“80后农民工”,这些年轻的农民工几乎没有干过农活,年纪轻轻就成群结队到了沿海、发达地区。他们一直过着城市生活,已经成为城市的一部分,尽管多年来仍然没有被城市接纳。刘守英认为,这些人也许并不像大家预期的那样会大批回农村老家去。

  “国家对加快农业产业化呼吁了多年,但多半停留在口头上和纸面上。”张明说,“这些工作处理好了,眼下农民工返乡会有利于家乡经济发展,就像当初农民工出门打工是有利于外地的经济发展一样。”

  有经济学者认为,前几年中国经济的发展主要靠的是资金投入和劳动力投入,但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很难长久持续,即使没有此次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经济自身的发展客观上也会要求转型,而转型的基础就是提高效率。

  “如果要出现大量失业潮,应该是在春节之后,年底之前。”王敏说,“到时候不愿意种地的农民工肯定还要出门打工,如果在沿海、发达地区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他们就会回到成都这样的家乡城市,对当地的各种压力就会显示出来了。”

  现在返乡农民工都回家过年,暂时不会重新找工作,但春节后他们涌向城里时,会是怎样一番景象?




快满55周岁啦。要将55岁当成59岁来过,只不过这年长达1825天罢了…… 苏辛
管理员



UID 26
精华 44
积分 51115
帖子 28418
威望 51115
阅读权限 200
注册 2007-1-19
状态 离线 #18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09-2-2 09:5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人保部:节后农民工就业总体可保稳定

2009年01月20日  中国网

  今日上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2008年度四季度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各界和广大媒体介绍2008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进展情况。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主持本次发布会。

  记者:现在有80万农民工已经提前返乡,有报告显示到春节之后这些农民工的就业压力才会真正显现,对此有没有什么针对性的措施呢?谢谢。

  尹成基: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从去年四季度开始,我国的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困难,使部分职工失去工作岗位,从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主要是东部沿海地区,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受到一定影响。今年农民工返乡较多,是有多方面原因的:一是受金融危机影响;二是由于去年南方冰雪灾害,我们采取了许多措施把外出务工的农民工稳定在当地,去年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工没有回乡过年,今年他们可能也迫切需要回家过年;三是正常的年底返乡,农民工在外工作一年,到了年底总要回家和家人团聚。

  从去年12月开始,我们建立了10省市的调查报告制度,及时掌握农民工的就业变化趋势和动向。对于这个问题国务院非常重视,制定出台了针对农民工就业、创业、培训和社会服务包括土地承包权益等七个方面的政策措施,这些措施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而且我们也注意到,在一些返乡农民工较多的地区,当地政府采取了更加积极的政策措施,帮助这些农民工及时地找到就业岗位,稳定他们的就业。

  我想随着这些措施的落实,这个群体的就业总体上可以保持相对的稳定。我们也将继续关注春节后农民工的就业变化趋势。我们相信,随着国家宏观政策的实施,随着针对农民工就业的政策措施的实施,这一问题会得到较好解决,而且我国经济的基本面是好的,经济的稳定增长对于稳定就业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尹成基:

  今年城镇就业的目标全年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这一计划比去年少了100万,主要就是考虑到经济增长放缓的因素。通过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实施《就业促进法》,效果和作用逐步得以显现的。去年四季度以来,我们又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就业扶持政策和措施,随着这些措施的落实,效应也将逐步得以显现。

  通过努力工作,我们相信,保持就业局势的基本稳定这一目标是可以实现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也明确今年各项工作将围绕就业这一中心开展,其他一切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把稳定就业作为落实国务院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各项政策的一个重要目标。通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的努力工作,狠抓政策落实,保持就业局势今年更加稳定,我们很有信心。谢谢。




快满55周岁啦。要将55岁当成59岁来过,只不过这年长达1825天罢了…… 苏辛
管理员



UID 26
精华 44
积分 51115
帖子 28418
威望 51115
阅读权限 200
注册 2007-1-19
状态 离线 #19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09-2-2 11:0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陈锡文:根据测算约两千万失业农民工返乡

2009年02月02日10:38  中国网

  国新办2009年2月2日(星期一)上午10时举行新闻背景吹风会,请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介绍保持农业稳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等方面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陈锡文:就像我刚才已经介绍的那样,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由于外需的减少,特别在沿海发达地区,过去主要从事外贸的企业遇到了一些生产上的困难,所以确实有相当一部分的农民工失去了他的就业岗位。在年前国家统计局的新闻发布会上曾经讲到过,全国据目前的统计,离开本乡镇外出就业的农民工的总量大概是一亿三千万人。

  在前不久,由农业部组织的一次抽样调查中,一共调查了农民工输出比较多的15个省、150个村进行的抽样调查情况来看,到年前(春节前)大概返乡的农民工占到38.5%。在返乡的农民工中间,有60.4%的农民工是正常的春节回家探亲,也就是他在城市的工作仍然是保留着的,节后他会回去正常上班。也就是说返乡农民工中,用39.6%的人是属于失去了工作或者还没有找到工作就返乡了。

  陈锡文:根据这个数字测算,在一亿三千万外出就业的农民工中,总量来看有15.3%的农民工现在失去了工作或者没有找到工作。按照15.3%这个数量推算一亿三千万外出农民工中,大约有两千万的农民工由于经济不景气失去工作或者还没有找到工作就返乡了。应该说党中央和中国政府对农民工的就业问题是高度重视的,去年12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发出了关于做好当前农民工工作的通知,其中有六条大的政策。主要的政策大概有这么几个方面:一是鼓励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的企业尽可能不解雇或者少解雇农民工;二是对暂时没有工作的农民工,各级政府都要给他们提供更多的职业技能培训机会,以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三是凡政府投资的公共设施建设,都要尽可能地多吸纳农民工去就业,对于已经返乡的农民工,政府要采取以工代赈的办法,鼓励他们去参加农村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四是政府采取一系列支持和补贴的办法,帮助农民工回乡以后自己创业;五是要求各地切实保障外出农民工的土地保障权益,回来以后如果确实没有其他的工作可做,家里的承包地还在,还可以保证他的温饱。同时还要求各地的党委和政府要重视农民工工作,特别在当前,要做好监督企业对农民工工资的发放以及农民工社会保障经费的缴纳等等这些工作。




快满55周岁啦。要将55岁当成59岁来过,只不过这年长达1825天罢了…… 苏辛
管理员



UID 26
精华 44
积分 51115
帖子 28418
威望 51115
阅读权限 200
注册 2007-1-19
状态 离线 #20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09-2-3 10:0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田德政:漂泊的终点也将成农民工创业的起点

2009年02月03日华商报

  2月1日,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说,一亿三千万多外出农民工中,有15.3%%的农民工现在失去了工作或者没有找到工作,按此推算,约有两千万农民工失业返乡,这超过了此前估计。

  享受完春节的热闹与亲人团聚的甜蜜后,许多返乡的农民工将面临新的人生选择。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他们中的不少人被迫结束了漂泊生活,当然也断掉了打工之路。而且据官方预测,这股农民工失业潮远未见底。

  打工挣钱,长期以来是农民增收的一个主要途径,务工收入已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近40%%。失业,意味着这部分农民工少了一个主要的创收途径,同时也会加剧社会矛盾,考验城乡公共服务体系。

  重回农村的老一辈农民工,对农活大都还能拿得起放得下。而新生代农民工中有不少人,并没有经历过那种艰辛的农村劳作,要想在农村安安静静地侍弄好自家那几亩地,几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加之思想观念、生活习惯的冲突,他们已经无法适应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汉生活,处境更为尴尬,甚至可以说是进退维谷。

  另一个与此相关的新闻也证实了形势的严峻性。这场发布会的当天,经国家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研究,提出《关于应对当前经济形势稳定劳动关系的指导意见》,以应对当前经济形势对劳动关系的影响。中央高层防患于未然,表示出对失业问题的高度重视。

  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当然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尽可能地少裁员。有些企业发展消耗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却回避企业伦理,把包袱甩给社会,把问题留给政府。国家提出加强对企业经济性裁员的管理,也算是对他们社会责任的明确。

  政府的任务是要在减少失业可能的同时,更增加就业机会。不难发现,掌握了一定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的部分农民工,其失业情况也会少些。因此,政府部门应该首先把现在当作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与提高择业竞争力的一次契机,加大农民工职业技术技能培训工作力度,把他们变成有一定竞争优势的人力资源。

  同时,鼓励与扶持农民工自主创业,也应成为当前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各级政府在制定优惠政策的同时,更要给他们以专业的指导,让他们能“耳聪目明”、及时规避创业的风险,有的放矢地选择合适项目,不至于因把积蓄砸进去而雪上加霜。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而立”后的第一年,与其他人一样,农民工也对新年充满了美好的期待,也难以抑制重建幸福的渴望,这就要各级政府多一些务实的作风,企业多一些社会责任担当。如此一来,农民工漂泊的终点,也许就是他们新的创业起点。




快满55周岁啦。要将55岁当成59岁来过,只不过这年长达1825天罢了…… 苏辛
管理员



UID 26
精华 44
积分 51115
帖子 28418
威望 51115
阅读权限 200
注册 2007-1-19
状态 离线 #21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09-2-3 10:0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李龙:城乡两头并举促进农民工就业

2009年02月03日广州日报

  过去一年间有多少农民工在城市失去了工作,被迫返乡?据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介绍,这个数字在2000万,占1.3亿外出就业农民工总量的15.3%。

  这绝对不是个小数目,两千万农民工的再就业,不但关系着他们每一个家庭的切身生活,而且还关系着扩大内需的经济大局。实事求是地说,我们的内需还有很大潜力可挖,特别是农村,市场潜力巨大。而要想挖掘农村内需潜力,最起码要让农民手中有钱可花。如何有钱?则必然关涉到农民工的就业问题。

  也正是基于此,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度锁定农村,这是“一号文件”连续第六年锁定“三农”。与往年稍有不同的是,今年的“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将“三农”作为扩大内需和财政投入的重点,并通过大幅增加农业补贴、提高粮价和促进农民工就业等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一号文件”关注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印象中还是第一次,这在表明中央对“三农”问题一如既往地重视的同时,也从侧面表明农民工就业已到了必须解决的地步。换句话说,金融危机对农村的冲击已不断显现,而那些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很不幸成了最直接的受影响者。

  以广东为例,以前春节过后,很多企业都使出不同招数吸引农民工,甚至有老板开着宝马轿车亲自到街头“抢”工人。然而今年春节,农民工刚吃完年夜饭,就有不少人急着往回赶,目的就是想保住那个来之不易的“饭碗”。来自广东省劳动保障厅的统计显示,牛年初一至初五,外省农民工入粤数量约达168万人,与正常年份同比上升3.8%。这些提前入粤的农民工至少九成为返岗人员,另一成中,8%左右已有明确就业意向,只有2%没有目标,提前入粤是为了寻找就业机会。虽然九成入粤农民工都是返岗,不存在就业问题,但这种买方卖方市场的转换,一定程度上也是农民工就业压力的体现。

  如何化解农民工的再就业压力?眼下似乎应从两方面来考虑。一方面要解决那些进城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还要考虑那些返乡农民工的本地就业。对进城农民工,在引导企业多留用、少裁员的同时,恐怕还要给暂时找不到工者以必要的关爱,为他们提供一个再就业的缓冲期。比如说为他们提供一个相对低廉的栖身场所,或者直接为他们发放一定额度的揾工期间的生活补贴,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而对那些返乡农民工,则需要当地政府部门采取一系列支持和补贴的办法,鼓励农民工回乡以后自己创业。像广州市财政拿出1000万元,对在花都、番禺、增城等地试行土地流转的,每亩给予财政补贴200元。这实际上就是鼓励农民工在土地流转中寻找契机,自己创业。应该说回乡农民工都带着一定的技术和特长,具有创业的优势。关键在于为其提供一个创业的宽松环境,给他们一个愿意在农村留下来创业的机会。

  金融危机影响到每一个人,这是事实。但是农民工的抗风险能力本身就比较低,更应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尽可能促进农民工的就业。“中央一号文件”关注农民工的就业,是民生之需,也是拉内需、保增长之需。




快满55周岁啦。要将55岁当成59岁来过,只不过这年长达1825天罢了…… 苏辛
管理员



UID 26
精华 44
积分 51115
帖子 28418
威望 51115
阅读权限 200
注册 2007-1-19
状态 离线 #22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09-2-3 10:0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晓宇:变危机中的悯农为改革的出路

2009年02月03日潇湘晨报

  当金融危机中的全球经济瞩目中国的时候,中国在凝重而负责地注视着八亿农民。

  八亿农民,是扩大内需之本;八亿农民,是粮食安全之基。在这个因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机而动荡的全球化世界上,中国发展的根本力量,终究要向内看去。全球性金融危机,让我们在确保开放透明的同时,得以重新审视内需与内生。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2月1日播发,自2004年以来,这是中央就“三农”问题连续发出的第六个一号文件。2日,国新办即请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以“吹风会”进行解读,金融时报记者直接提问:“在过去一年间有多少农民工在城市地区失去了工作,被迫返乡?有多少农民工重新找到了就业岗位?”

  全国春运的返程客流高峰期中,有多少农民工兄弟未卜的前途与失落的身影,是一笔不能糊涂的经济账,毕竟“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早在去年10月,中国这个被数以亿计的初级劳动力所支撑起的“世界工厂”,因为全球经济衰退,外需减少,企业倒闭,农民工失业的风险就已呈现,并导致了返乡春运潮的提前。年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就已坦承,今年整体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需要安排就业的人数达2400万人,其中包括1300万全国城镇新增劳动力和800万下岗失业人员,此外还有其他人员300万人等待就业安置。而陈锡文此次在“吹风会”上回答,全国据目前的统计,离开本乡镇外出就业的农民工的总量大概是一亿三千万人,总量来看有15.3%的农民工现在失去了工作或者没有找到工作,由此推算,大约有两千万的农民工由于经济不景气失去工作或者还没有找到工作就返乡了。

  当国际金融危机的波及进一步加剧,农民工失业的数字真正浮现到眼前,仍然让人感到疼痛的艰巨,也让人深感“金融危机的走势还不明朗”,危机的走向,要求我们做好充分的准备。

  近几年来,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已占其纯收入的40%,当两千多万的农民工失去其40%的收入时,农民增收实在堪忧,当此之际,如何变“农业生产滑坡、农民收入徘徊、农村发展势头逆转的风险”为中国应对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广阔腹地,并提供缓冲的空间和时间,是改革的关键。变危机中的悯农为改革的出路,其着力点在于:农民拥有足够的社会保障对于消费的刺激;土地产权的解缚对于资本的吸引与对于生产力的解放。

  应当承认,扩大内需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中一直想解决却又未能彻底解决的问题。其根源即在八亿农民的收入增长未得到可观的改变,农村的社会保障未得以完全充分的构建,不敢消费与没有足够的能力消费,是扩大内需未见全效所不能回避的瓶颈。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虽然政策一直允许,但在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之后,一直未能探索出有效的流转手段及资本进入与农民长久收益结合的明晰制度,土地的流转从而流于人人心中有、个个实行难,除了打工抛荒式的等待流转外,高效而正当的土地流转仍需要示范与进一步明晰。

  如果金融危机使面对外需的中国经济转向面对内需,它必然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压力与动力,四万亿投向实体经济,我们应当也有能力让农业成为最大的实体经济载体,土地与农民,我们仍然爱得如此深沉。




快满55周岁啦。要将55岁当成59岁来过,只不过这年长达1825天罢了…… 苏辛
管理员



UID 26
精华 44
积分 51115
帖子 28418
威望 51115
阅读权限 200
注册 2007-1-19
状态 离线 #23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09-2-3 10:0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周子勋:保农民工就业方能刺激农村消费

2009年02月03日   上海商报

  当前,在中国刺激经济的政策组合中,刺激农村消费已成为重要的政策之一。日前公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指出:“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

  事实上,中国已经推出的家电下乡、农机下乡、汽车下乡等行动,就是这种决策思路的结果。这些下乡计划的目标都是刺激中国农村的消费。然而,中国农民的消费能力有这么大吗?是否足以成为拯救中国经济下滑的重要生力军?

  在面临国际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将要靠内需来拉动,而启动内需就是靠农村这个市场来保驾。如果当前农民的失业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农民的增收就会变成一句空话,这样对于我们当前靠内需来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是很不利的。

  我们不能荒唐而简单地把农民看成对市场没有预期的“傻瓜”。在经济下滑、未来收入可能没有着落的情况下,农民对未来的消费也会慎重的。华中科技大学贺雪峰教授也指出,如果农民将多年外出务工经商赚的钱用于消费,而非生产性投资,那这些以青春为代价赚取收入的农民,在花光自己的积蓄以后,却并无再获得收入的能力,他们后面的日子将极其难过,因为他们年龄大了,不再有外出务工赚钱的能力。

  可见,刺激农村消费,拉动中国经济增长,关键是拉动农村就业增长,创造更多新的就业岗位,才能使经济这个大机器更高效的运转起来。说白了,中国真正培育内需的过程,是一个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城镇化过程。只要9亿农民手中有钱了,用不着政府告诉他们如何消费。(北京 分析师)




快满55周岁啦。要将55岁当成59岁来过,只不过这年长达1825天罢了…… 苏辛
管理员



UID 26
精华 44
积分 51115
帖子 28418
威望 51115
阅读权限 200
注册 2007-1-19
状态 离线 #24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09-2-3 10:0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李宁:两千万农民工失业的福利诉求

2009年02月03日  中国江西网

  国新办今日举行发布会,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说,一亿三千万外出农民工中,总量来看有15.3%,大约两千万的的农民工由于经济不景气失去工作或者还没有找到工作就返乡了。(中国网2月2日)

  毫无疑问,这一消息将会引起中国高层的注意,对此,陈锡文表示中央一直重视农民工问题。2008年12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发出了关于做好当前农民工工作的通知,其中有六条大的政策。陈锡文说主要的政策大概有这么几个方面:一是鼓励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的企业尽可能不解雇或者少解雇农民工;二是对暂时没有工作的农民工,各级政府都要给他们提供更多的职业技能培训机会,以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三是凡政府投资的公共设施建设,都要尽可能地多吸纳农民工去就业,对于已经返乡的农民工,政府要采取以工代赈的办法,鼓励他们去参加农村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四是政府采取一系列支持和补贴的办法,帮助农民工回乡以后自己创业;五是要求各地切实保障外出农民工的土地保障权益,回来以后如果确实没有其他的工作可做,家里的承包地还在,还可以保证他的温饱。同时还要求各地的党委和政府要重视农民工工作,特别在当前,要做好监督企业对农民工工资的发放以及农民工社会保障经费的缴纳等等这些工作。

  笔者以为虽然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提出六方面的具体意见,但是这六条意见是否奏效,只有在实践中观实效,根据笔者的观察,这六条意见很难彻底解决农民工失业问题。解决农民工失业问题以及防范农民工失业后引发的诸多社会问题的釜底抽薪之举就是政府切实为解决农民工的生计问题,也就是说让农民工有工可务,生活有保障。在目前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显然政府是想办法提高就业的,可是由于企业倒闭,政府和企业能给农民工提供的可供就业的岗位会很少,形成僧多粥少的局面。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政府给失业的农民工提供最低生活保障无疑是政府必须要做而且能够做到的一点。因此,金融危机导致中国两千万农民工失业,无疑客观上导致中国提前进入高福利国家。

  我们欣喜的看到,2009年一号文件中规定,抓紧制定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养老保险办法,解决养老保险关系跨社保统筹地区转移接续问题。当然,这还不是完全和理想之举,我想随着农民工问题的显现和矛盾的发展,政府会相应提出更多的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高福利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将随着应对金融危机的次第推进将会逐步深入。




快满55周岁啦。要将55岁当成59岁来过,只不过这年长达1825天罢了…… 苏辛
管理员



UID 26
精华 44
积分 51115
帖子 28418
威望 51115
阅读权限 200
注册 2007-1-19
状态 离线 #25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09-2-4 09:5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广东预计970万外省农民工将入粤就业

  新华网广州2月3日电(记者 杨霞)据广东省就业服务管理局提供的数据,截至2月2日已有315万外省农民工入粤,预计节后入粤农民工将达到970万人左右。

  广东省就业服务管理局3日下午对外通报节后外省农民工入粤情况。局长甘文传说,据调查统计,节前外省农民工返乡数量达到1025万人(其中因失业返乡的农民工约有62万人,占6%),创下历史新高。由于2008年南方遇上冰雪灾害,所以拿今年返乡农民工数量与2007年同期进行比较的话,相比上升了12.6%。

  目前已入粤的315万名外省农民工,其中90%以上属于返岗农民工,约8%有明确就业目的地,只有不到2%的是提前入粤寻找就业机会。广东各主要车站、码头没有出现滞留现象。

  甘文传说,根据珠三角各地情况反映,今年节后企业开工时间较往年相比推迟2至3天,其中大部分用工量较大的企业将在年初八、初九开工,中小企业大部分在年初十后开工。

  甘文传表示,根据各交通枢纽、口岸和主要输出省监测显示,今后一个阶段农民工入粤将出现三个高峰:

  第一个高峰将持续到2月6日(正月十二),预计入粤农民工将达到530万人,约占节后预计入粤农民工总量的55%。

  第二个高峰将出现在元宵节后的两三天,预计前两个高峰外省入粤农民工将达到770万,约占节后预计入粤农民工总量的80%。

  第三个高峰将出现在2月中旬,以失业返乡农民工和新入粤农民工为主。甘文传说,节后入粤农民工中有200多万无明确就业目标,主要包括节前辞工返乡农民工、受金融海啸影响失业农民工和新入粤农民工等三类群体。




快满55周岁啦。要将55岁当成59岁来过,只不过这年长达1825天罢了…… 苏辛
管理员



UID 26
精华 44
积分 51115
帖子 28418
威望 51115
阅读权限 200
注册 2007-1-19
状态 离线 #26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09-2-4 09:5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广东200万节后返城农民工无就业目标

2009年02月04日信息时报

  随着大年初七、初八各企业陆续开工,返乡过年的外来工们回来了多少?信息时报记者分赴湖南邵阳、广西百色、江西樟树等广东省劳务输入重点地区进行了解农民工返粤情况……记者发现,回广东工作,依然是返乡人员最大的期盼。

  但是,来自劳动部门的数据显示,据预测,第一季度全省人力资源市场需求约为190万人次,比上季度下降约4.99%,而入粤的970万农民工中,200多万人入粤并没有明确的就业目标,加上节后大量本省农村劳动力和应届高校毕业生进场求职,人力资源市场将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农民工就业难度将进一步加大。

  专题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黄鹏 王道斌 黄艳(署名除外) 专题责编 王静 江英

http://news.sina.com.cn/c/2009-02-04/011117142191.shtml




快满55周岁啦。要将55岁当成59岁来过,只不过这年长达1825天罢了…… 苏辛
管理员



UID 26
精华 44
积分 51115
帖子 28418
威望 51115
阅读权限 200
注册 2007-1-19
状态 离线 #27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09-2-4 09:5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CCTV新闻会客厅:节后农民工返城:该往哪儿去?

CCTV《新闻会客厅》2月3日播出《节后农民工返城:该往哪儿去?》,以下为节目实录:

李小萌:你好观众朋友,这里是正在直播的《新闻会客厅》。中国有句老话说“三六九,往外走”,今天已经是农历正月初九了,越来越多的农民朋友踏上了进城务工的路,跟往年不同的是,除了心中一份对家人的牵挂,他们还多了一份对未来隐隐的担忧,有人选择提早回城,有人选择再观望观望,不管是早走还是晚走,共同关注的是该到哪儿去?又该干什么样的活?我想通过我们今天的节目,希望找到一些方法或者方向……

http://news.sina.com.cn/c/2009-02-03/234417142062.shtml




快满55周岁啦。要将55岁当成59岁来过,只不过这年长达1825天罢了…… 苏辛
管理员



UID 26
精华 44
积分 51115
帖子 28418
威望 51115
阅读权限 200
注册 2007-1-19
状态 离线 #28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09-2-4 10:1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张铁:农民工返乡也有作为

2009年02月04日人民日报

  2月1日,备受关注的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三农”再次成为关键词。联系到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格外意味深长。

  经济困难中,企业破产、减员,农民工受的冲击有多大?2月2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推算出一个答案:约有2000万农民工失去了工作。

  失去工作后,返乡成为这2000万农民工的一个选择。但是,返乡之后,路在何方?有人甚至称,农民工所拥有的,只是“回不去”的故乡:习惯了城市中便捷的生活,农村的交通出行不便、公共卫生缺失、商业环境落后等,使得这些在外务工的年轻人感到诸多不适应。而更深层次的,是自身发展的困惑和选择:从事农业生产,有前途吗?在农村创业,从何着手?

  从另一方面看,农村人才缺口巨大,专业技术人才、公共服务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等,都是破解“三农”问题所必需。而返乡农民工,正是农村发展的生力军。闯荡城市多年,经过市场经济和现代产业的磨练,他们有技术、有能力,也有一定的经济积累,见识更广、思路更活、视野更阔,是发展新农村、填补人才缺口的重要力量。

  一方面是返乡农民工对前途的困惑,一方面是他们拥有的技能和良好素质,一方面是建设新农村对人才的迫切需求。我们发现,这三方面不仅不矛盾,而且可说是互为补充:返乡农民工发挥自身优势,投身新农村建设,在家乡干出一番事业,打出一片天地。

  但关键的问题是,如何留住这些返乡农民工?

  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农村生活和工作条件比较艰苦,城里人大多不愿意到农村去工作,即便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大中专毕业生,也往往不愿回到农村。越是艰苦就越留不住人才,越留不住人才发展速度就越慢,陷入了恶性循环。面对这样的状况,要留住并用好返乡农民工,至关重要。

  “一号文件”显示出党和政府解决问题的决心与思路。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推进城乡一体化,是改善留住人才的物质环境;而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进一步增加农业农村投入等,稳定完善经营制度,则强化留住人才的政策信心……更为重要的是,连续6个“一号文件”,字字句句总关农,让人看到农业的大有可为,看到农村的天宽地阔。

  “越是面临困难越要重视农业”,这是今年“一号文件”释放出的强烈信号。对于亿万农民,尤其是那些失业返乡的农民工,这或许也是一次选择。期待返乡农民工看到留乡创业这个机会,在充满希望的田野上开辟发展新路。




快满55周岁啦。要将55岁当成59岁来过,只不过这年长达1825天罢了…… 苏辛
管理员



UID 26
精华 44
积分 51115
帖子 28418
威望 51115
阅读权限 200
注册 2007-1-19
状态 离线 #29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09-2-5 08:2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胡印斌:回不去的故乡如何接纳失业农民工

2009年02月04日中国青年报

  一个人在城市里生活多年,就像一棵树,根系蔓延,枝条伸展,与这个城市也就发生了形形色色的关联。有些关联属于生产生活必需的那一个层面,有些则属于“非生活必需”的关联。无论是哪一种关联,都验证着这个人和这个城市血脉相连的关系。不管这个人是不是叫农民工,也不管这个人所属的群体是不是叫农民工群体。

  他们进城的日子,可从上世纪80年代算起。尽管亦农亦工的身份未必清晰,尽管辛苦和委屈能够装上一箩筐,尽管大多数的日子其实还是忙碌得没空思想,然而,这个群体毕竟也熟悉了城市的环境,认同了自己的处境,他们的生活实际上已经离不开城市。不仅仅是赚钱、养家、糊口,也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城市化问题。离开记忆中的村庄愈久,对于土地的“疏离感”愈强烈;进入现实中的城市时间越长,这个城市也就越来越带有个体生命的痕迹。城市已经占据了他们的绝大多数时间,也承载了他们的几乎所有梦想。说回去,就能回得去吗?

  自己的事情、孩子的前途、人生最精华阶段的想望,一个“失业”就能割断吗?城市的热闹和喧嚣,城市的宽容和排斥,城市的生活样态重新塑造的个人生活秩序,以及所有这些共同形成的裹挟力量,并不是轻易能够割舍的。再说,那个遥远的故乡即便有意有心接纳,那里能承载这些沉甸甸的力量吗?

  故乡,无论是面貌不改之古韵乡村,还是正在变化之新农村,都已经很难回得去了。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的师生春节前曾到贵州、湖南等地农村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出行交通不便、社会治安秩序欠佳、公共卫生服务缺失、商业环境落后等,使得在外务工的年轻人在老家农村感到了诸多不适应。故乡,更多呈现在春运目的地、思乡对应物的意义。(《第一财经日报》2月2日)

  这个“回不去”,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那里,同样是沉甸甸的责任。经过测算出来的大约两千万失业农民工,即便返乡了,也是呆不下的。春节刚过,他们便迅速返城了。因为,2008年,农民工资性收入所占比例第一次超过家庭经营性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的50%左右。无论从哪一方面考量,两千万农民工都很难回到家乡了。

  也因此,在国务院办公厅去年下发的做好农民工工作的通知中,政策导向基本上还是立足于城市,在城市化过程中消化过剩的劳动力。农村,只是最后的保证温饱的“低保”。新年开局,大家都捏着一把汗,那就是,希望不要出现“两头不着”的局面。一旦城市“呆不下”,而乡村已然“回不去”,这些流动在城乡之间的农民工将何去何从?不要忘记,两千万的数字不过是阶段性估算,全国农民工确切数字则是1.37亿。




快满55周岁啦。要将55岁当成59岁来过,只不过这年长达1825天罢了…… 苏辛
管理员



UID 26
精华 44
积分 51115
帖子 28418
威望 51115
阅读权限 200
注册 2007-1-19
状态 离线 #30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09-2-6 09:3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节后数亿农民工去向调查

2009年02月02日  第一财经日报

他们在那头

编者按:

农历己丑年的到来,对早已脱离农耕生活的城里人来说,也许只意味着休假后重新开始上班,股市重新开市;人们也许还期待“牛”年的好口彩带来些“牛 ”气——虽然金融风暴和经济放缓使这种愿望更多地带有一种自我安慰的色彩。而对中国另一个极其广大的群体——农民来说,农历新年的到来,也许是一个更加重要的时刻——它不仅意味着新一轮农忙季节的临近,而且也意味着关系他们一年生计甚至家庭未来的一段时节的到来——春节后,数以亿计进城务工的农民,要在打工的城市,寻找新一年的工作机会;而今年,这种机会似乎离很多人越来越远——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国经济迅速放缓,尤其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出口加工部门受到巨大冲击,不少企业倒闭或停产。

春节后,有多少农民工会返回城市,又有多少能在城市找到劳动岗位;金融危机和经济放缓,对他们的家庭生计会有多大的冲击;而各地政府又会以何种措施帮助农民工就业或解决生计问题?这,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问号,悬在无数农民、各地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心中。《第一财经日报》在春节期间,派出各地记者,在农民工的主要输出省份和接受省份进行走访和调查,希望了解节后广大农民工群体的去向:他们回城了吗?如果不回城,在家有什么打算?我们希望借分为上下两部的专题报道——他们在那头,我们在这头,表达对中国最广大群体生活状态的关切。一年更始,万物复苏,亿万的中国农民,就像亿万颗种子,不论冬天有多么寒冷,也一定怀着对春天的希望,发出倔强的生命萌芽。而中国这棵大树,也将在瑟瑟寒风中,伸出枝丫,探寻春天的消息。这是我们的希望,这是我们的信心。

桃源农民工新归去来兮:从广东到巴基斯坦

“回不去”的故乡

千万劳务湘军思归

广西组合拳推农民工创业

一场刚刚启动的战斗




快满55周岁啦。要将55岁当成59岁来过,只不过这年长达1825天罢了…… 苏辛
管理员



UID 26
精华 44
积分 51115
帖子 28418
威望 51115
阅读权限 200
注册 2007-1-19
状态 离线 #31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09-2-6 20:0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魏英杰:上海劝返农民工离遣返有多远

2009年02月06日潇湘晨报

  这是一则尚未得到进一步确证的消息。2月5日,上海市人保局相关部门负责人接受新民网记者采访时提到,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当地部分企业受到冲击较大,给农民工就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积极采取各项公共就业服务的同时,“也要劝导在上海确实难以找到工作的农民工通过返乡创业或返乡就业解决自己的生计”。

  笔者认为,假如劝返只是一种非强制性说服,其真正效果肯定无限接近零。除非那些实在呆不下去的就业者,否则人家难免反问一句:你凭什么认为我就找不到工作?而如果要让措施见效,恐怕还需要耗费巨大的行政资源,甚至要发动街道、社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摸清出租户和外来务工人员情况,进而采取“人盯人”的人海战术。假设上海地区出现10万名“富余”外来务工人员,不难想象逐一劝返的话需要多少人力物力。这实际上和计划经济时代防止“盲流”的情形差不多了。

  而这样去做的话,所谓劝返必定无限接近于遣返。不妨再想象一下,当一位街道大妈堵住一个农民工,好说歹说非让他买明天的火车票离开上海,对方有可能怒火冲天,双方相持不下而这位大妈又比较认死理、努力想完成上级指示——即便上级部门并没让大妈一定要把人劝走才算完成任务,这时候最有可能出现的局面是,大妈把社区民警或城管找来了,指着这位农民工气冲冲地说:这个人工作都找不到,劝他走还死赖着不走,你们该好好管管他了!我想,这时候不发生“遣返事件”也难了。

  当然,我宁可相信这则报道就像最近发生的若干“假新闻”一样,或者干脆就是未经证实、不足为凭的小道消息。但有一点还是必须强调的:在今年就业状况不容乐观的共识前提下,各地在积极采取稳定就业措施的同时,一定要避免地方狭隘主义思维,更不能走老路。对于返城农民工,地方政府部门需要加强的是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就业政策和信息咨询,而不能采取过激措施,增加不必要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快满55周岁啦。要将55岁当成59岁来过,只不过这年长达1825天罢了…… 苏辛
管理员



UID 26
精华 44
积分 51115
帖子 28418
威望 51115
阅读权限 200
注册 2007-1-19
状态 离线 #32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09-2-7 08:2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人保部:春节后农村逾2000万人待就业

2009年02月07日  京华时报

  本报讯(记者 赵鹏)昨天,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2009年春节后农民工就业形势”显示,今年国内有64.5%的企业春节后有招工计划,但计划招工企业的数量与去年相比减少了20%,空岗数量也减少了10%。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透露,目前我国农村外出就业的农民工已超过1.3亿人。为此该部建立了劳动力主要输出输入省份的“就业情况快速调查制度”,同时在春节前后组织开展了2009年度“部分城市企业招用农民工需求调查”和“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情况调查”。由于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今年返乡农民工中因各种原因已离开原工作企业的人数有所增加。考虑到部分返乡农民工暂时失去工作,加上农村部分新成长劳动力,节后需要新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在2000万人以上。

  根据对部分城市企业的调查,今年有64.5%的企业春节后有招工计划,表明经济增长依然具有相当的吸纳就业的能力,但计划招工企业的数量与去年相比减少了20%,空岗数量减少10%。同时,企业招聘时间普遍有所延后,在春节后1个月内招用新员工的企业比重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2个百分点。此外,要求新招员工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和中级工以上技能的比重,又分别上升了2个和2.6个百分点。综合分析,春节后一段时间内,城市企业对农民工的用工数量有所下降,招工时间推后,技能要求提高,就地就近就业门路有待落实,因此春节后农民工的就业供求矛盾将比较突出。

  为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强化就业服务,让农民工就业有门路、求职有信息;部署开展大规模的农民工职业培训,提高农民工就业技能,储备一批技术人才;落实减轻企业负担的政策,稳定在岗农民工就业岗位,促进就业形势稳定;制定落实扶持政策,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部署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专项行动,保障农民工求职的合法权益。

  务工前落实好岗位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建议,有意外出务工的农民工朋友,务必在外出前找准就业信息,落实好工作岗位,尽量在有一定把握的情况下外出打工,避免盲目外出找不到工作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希望暂时没有找到岗位、又有外出意愿的农民工朋友,积极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活动,提高自身素质和就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