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改“滞后论”根本站不住脚 与客观事实不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13:42:22

中国政改“滞后论”根本站不住脚 与客观事实不符

中国政改“滞后论”根本站不住脚 与客观事实不符
2010-10-29 12:37   来源:人民网



  观点提要
  中国政改“滞后论”既有悖于客观规律,也不符合客观事实,根本站不住脚。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创造了世界奇迹,中国社会安定团结,战胜了诸多罕见的艰难险阻,不仅说明我国的政治体制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更足以表明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和勃勃生机。对于中国来说,要走的是自己的路,西方那一套既不是普世价值,也不是终极目标。
  近来,围绕着十七届五中全会的召开和“十二五”规划建议,一些国外媒体纷纷猜测所谓“中国全面启动政改”的可能性,再次不失时机地对中国的改革和发展道路指手画脚。对此,全会鲜明地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充分反映出我们要继续坚持走自己的路的坚强决心和信心。
  不可否认,在一个众说纷纭的多元世界里,对于一个国家过去30多年所走过的路,不同的人都有权利做出自己的解读和评说,其中难免有一些不同的视角、别样的看法,甚至是刺耳的批评、无情的嘲讽。对于那些建立在实事求是、科学理性基础之上的建设性意见,我们应该虚心听取;对于一些一时不理解、不清楚的善意批评,我们有必要解疑释惑;而对于那些混淆是非、颠倒黑白、夹藏着不可告人目的的谬论,我们必须加以驳斥。
  中国政改“滞后论”,就是长期以来在西方和国内一些人中间流行的一个观点。这些人认为: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创造了一个世界公认的“中国奇迹”,但政治体制改革却严重滞后,因此中国的前途命运难说一片光明。也就是说,中国经济上是好的,政治上是坏的;经济上在改革,政治上不改革;经济上在搞市场经济,政治上还是极权专制。不过,对于参与着改革开放历史进程的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这种观点既有悖于客观规律,也不符合客观事实,根本站不住脚。
  从逻辑上来看,经济决定政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政治制度、政治体制必须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如果不适应并阻碍了经济发展,它就必然要被改变。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创造了世界奇迹,中国社会安定团结,战胜了诸多罕见的艰难险阻,不仅说明我国的政治体制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更足以表明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和勃勃生机。事实上,中国改革开放启动以来的每一个阶段步骤、每一个决策部署,都是通过政治决定的方式确认下来的,它保证了经济发展得以不断排除旧有体制的束缚,保证了基本政策不会因为领导人的变化而发生变化。那种认为政治上落后无能的国家可以实现经济奇迹的观点,完全不符合科学逻辑;如果一些人认为这种状况符合逻辑,那只能说明这些人的逻辑是有问题的,是扭曲、荒谬的。
  从事实上来看,30多年来,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一直被视为全局之关键,其脚步一直伴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等全方位的广泛深刻变革,并没有停歇不前、严重滞后,反而在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那种把政治体制改革与其他领域改革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的看法,完全无视客观事实,是一种十分有害的误导。尤其是近年来,我们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和人民政治参与的新要求,在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惩治腐败等诸多方面,都进行了系统性的探索创新。通过改革,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愈发生机盎然,空前地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极大地增强了党和国家活力,凝聚起亿万人民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的巨大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