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海:数字出版盈利模式设计的关键因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2 02:01:50

张振海:数字出版盈利模式设计的关键因素

[日期:2009-07-17 09:58] 来源:中国当红网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张振海

我今天讲一个老话题,就是出版模式,特别是传统出版社参与数字出版,这是一个老题目,讲的太多了。从我们的经验谈一点体会,和大家进行交流。知网现在已经有15年的时间了,我在这个过程里风风雨雨,积累了不少的经验。我翻了一下资料,前几届数博会谈了很多这样的话题,我们出版商是不是替代纸张出版,是不是要投入,投入能不能产出一个结果,有的学者专家总结了个各样的出版模式,比如大家比较看到的国外大的出版媒体,包括培生的教育模式和国内的原创,以及阅读器捆绑等等。我们传统出版社转型乃至做出版,我们做什么样的模式?这些模式的背后究竟说明了什么?根据我们的企业有几个问题是特别值得我们传统出版社关注的。

 

在舒适的环境下,究竟什么样的作品,或者什么样的产品是我们读者所需要的,或者最能发挥数字或者网络这种特性,适合或者满足读者需求的产品,我想产品一定是我们市场的一个关键,是不是能够很好的满足读者,在新的环境下他的一些需求,能够帮助他解决一些问题,这可能是一个最最关键的问题。我们眼睛和手翻书,或者从印刷的角度讲,这可能是几千年已经发展的很完善的阶段。现在各种终端计算机、手机、阅读器会有什么样的变化?什么样的方式和内容最符合他在新的环境下,他想到的东西,这个东西是不是和传统的产品是一样的东西?不一样,还有很大的不同,这是我们特别关注的。传统出版转型转向到数字出版里面,最核心的问题是你的产品是什么?是不是新的产品。从传统出版转移到数字产品,数字产品的质量非常关注,现在有的人特别担心数字出版,我先做一小部分,或者做一定内容,不重要的数据试一试,看看行不行,这也是个问题,值得探讨。高质量的数字化产品,或者高存储的内容是关键,不管你做什么样的东西,质量和内容是关键。如果我们有高质量的内容,有大的产业的话,这是很难做到的,尤其像传统出版大量学术类的产品,如果不能把高质量的产品推到市场,我们很难想象出来一个巨大的转型。这是我们特别值得重视的一方面。

 

特别是这一类的传统产品,最新的产品在网络上,用户人都自由的获取,一个是总的数量还不够,也有很多网站,非常非常大,我们发现凡是做的产品非常大的模式都成功了。从传统出版转移到数字,从作品不光是出版,作品的数量是非常关键的。如果这方面读者他们没有很大量的选择,他们就养不成一个转移到数字出版的平台和环境来。网络发展得非常快,我们传统的出版商转移的时候好像市场没有起来,传统的数量是很关键的因素。我们这几十年发展一直是大量内容的合作和提供。

 

要创新出版的机制。新的版权形式,在互联网时代首先让更多的作者,能有机会发表作品。不管你是大众的作品还是学术出版的作品,要有兴趣、有机会发表作品。版权技术和传

统出版不一样,我们是不是有新的形式,按字来、按章节来,可以分时节的看,如果买一本书,肯定要需要一定的时间阅读权利,我买一本书需要馆藏,一本书怎么样被别的产品汇编,扩大我们产品的通道,这样一些内容就是我们传统出版版权贸易交易的模式应该创新,这样可以使得在舒适的环境下有更多的通道,提供满足更多的需求。成功出版主要是机构,机构模式和个人模式不同,个人模式和传统的模式又有很大的不同,这里面创新是一方面。

 

传统出版商走到数字化需要一个平台,网络特点无非是人要多,凡是成功的都是有大量的客户在使用的,没有人做不起来。有很大的产品,做的也好,出版商也好,读者也好,发布作品、使用作品,乃至于管理他的作品,这是一个很好的交易的平台,明天上午有人专门介绍知网的运营合作模式,我希望各位朋友有机会过去看一看。

 

应该是一个系统化的,全方位的满足读者或者用户,多个城市需要的方案。从内容角度怎么延伸、从形式怎么延伸?因为需求是全方位的,要全面的提供一个解决的方案,转向才能够形成合理一个优势,才能够把握住整个过程里面,一方面扩大资源的通道,一方面使得拓宽渠道,使得内容扩展的面非常广、非常大。另外,特别强调的我们出版单位,特别是传统的出版单位应该加强反盗版的治理力度,我们的传统出版单位可能有些单位他的作品和产品被别人侵权了,可是他并不特别在意,或者法律控制的版权力度不够。盗版问题首先是法律问题,所以我认为传统出版商应该举起一个旗帜,这样才能够使得我们出版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