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漫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8 06:00:34

养生漫谈

         养生这个词最早曾在庄子的两篇文章里出现过。一次是出现在他的《庖丁解牛》中,在这篇文章里,在庖丁跟梁惠王的对话过程中,告诉他是如何宰牛的。在把整个过程跟梁惠王介绍完了以后,最后梁惠王和他说了这么一句话:“善哉吾闻庖丁这言,得养生焉。”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话,学到了养生之道啊。”这可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养生”这个词。
         再一篇就是庄子的名篇《养生主》,这是谈养生的文章,“养生主”的意思就是养生的要领。庄子认为:养生之道重在顺应自然,忘却情感,不为外物所滞。顺天而从之,这是庄子养生核心。
         《黄帝内经》中也提到了“养生”:“故智者知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这里面提到的养生意思更为具体,更能使人有直接的感受和理解。
         “故智者知养生也”,所谓智者就是比较聪明的人,也就是善于养生的人。那作为一个智者来说如何去做呢?那就是“必须顺四时而适寒暑”。这里的顺四时,就是顺应春夏秋冬的各种变化;“适寒暑”就是说你要去适应自然界的寒热温凉,以及温差的变化对人体产生的影响。
        “和喜怒而安居处”,和喜怒的重点在一个“和”字上,中国人比较注重和这个概念,按我的理解,这句话强调的是首先你要做到心态平和,如果心态不平和,你吃什么都没有用。总之一句话,养生首在养心。“安居处”的大概的意思就是别太介意你住什么房子,比如说今天住在一栋高级的别墅里,明天住的却是一间陋室,都无所谓,都能够平心静气地面对任何居住环境,不妄求。
         “节阴阳而调刚柔”,这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因为中国文化的本源是阴阳,实际上中医很多重要的理论都跟这个相关,或者说中医所依存的理论基础就是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文化。人体要保持一个健康的体魄,必须靠体内阴阳的平衡。因此《黄帝内经》里有这么一句话,叫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神乃绝。这指的是极端的、两端个体间的互补。也就是下沉的阴让它升上去,向外发散的阳要让它下降、或收藏,使其平衡。“节阴阳而调刚柔”这句话,实际上说的是,有病的时候通过求助于医生来达到一个身体稳定的状态,进行阴阳调节的过程;日常生活中通过自身努力,以此达到阴阳平衡的过程。
         简而言之,养生,就是顺应。顺应什么?顺应自然规律。养生,养的是什么?养的就是阴阳。吃饭的目的是什么?吃饭的目的是调阴阳,使体内的阴阳保持平衡。只有身体里的阴阳平衡了,身体才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