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的价值到底归谁:新浪 PK 徐静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5:15:07
CCTV最近积极参和到博客热潮中。短短一周,CCTV-2的《经济新闻联播》、新闻频道的《社会记录》都专题报道了新浪的名人博客,还同时报道了和讯、DONEWS等专业博客网站。而2月25日的CCTV-2《经济半小时》更是以《“老徐”值多少钱》的专题,热烈探讨博客服务所衍生的广告价值,以及这个价值到底属于网站还是博客的作者。
CCTV采访了徐静蕾,她在新浪博客《老徐》是至今为止全国点击率最高的个人博客(1300多万点击)。有个做时尚用品的广告公司主动找到了老徐的助理,要求在她的博客主页上投放广告,老徐那边不知道如何处理,让他找新浪博客频道的工作人员;而新浪的人员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个商业问题。CCTV的话题就出来了:博客服务所产生的价值到底归谁?
老徐的意见是:我写的文章,我花的精力,如果产生价值,那么也应该归我吧?支持老徐的观点还有著名的体育评论员,也是新浪的博客名人董路。
新浪的总编辑陈彤可不这样看,他认为:虽然博客网页的内容所有权归博客本人,但新浪提供了空间和服务,所产生的价值应该归新浪而不是博客个人。他同时认为:短期内看不出博客服务会产生太大的盈利,新浪推广博客主要是为了带动人气和访问量,从而通过新浪的其他产品和服务获得价值。
CCTV节目中,也采访了国内首个博客主页上被投放广告的著名IT评论家洪波。节目中他坦率告诉记者,他与和讯签了3个月的合同,“价值刚刚超过4位数”(也就是说共一千多元,每月三百多元?)
我的砖头要拍向老徐:新浪博客服务所产生的价值当然属于新浪的。
价值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让我们分析客观地分析一下。
新浪提供了所有的技术支持、存储空间和网络带宽,也就是承担了直接的成本;新浪还提供了品牌支持、在新浪网站内部多个频道/主页上的链接,通过媒体/网下的市场推广(包括这次与CCTV的公关合作)等等无形资源。没有徐静蕾,新浪会推出张静蕾、李静蕾等等各类名人;而且各类名人也会积极利用新浪来推广自己(呵呵,草根博客们不在此列),即使新浪向他们收费,估计他们中的很多人还是会认真考虑的,虽然每个人能接受的费用不一。没有李宇春,湖南卫视的“超女”照样火得一塌糊涂;而没有湖南卫视,李宇春也就是一个唱功还过得去的歌厅歌手而已。
老徐也很清楚地告诉记者和观众:我的文笔很一般,样子也很一般,在娱乐圈的名气也一般,已经整整6年没有拍电视剧了,这是事实,没有什么可以否认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通过在新浪写博客,老徐又获得非常巨大的个人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值,比她写新浪博客前在娱乐圈原有的价值大多了,所以最近才有无数主流的媒体蜂拥采访她。老徐这次的红火,不是依靠所谓的女星绯闻或者S形性感照片,更不是学大牌导演冲冠一怒这类无聊手段(呵呵,倒是在自己的博客里面也刺了一下大牌导演),这些都不“IN”了。有了这么巨大的、全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之后,老徐导演的作品有了更多的粉丝,老徐个人的魅力得到了电影观众和文章读者的高度认同,拥有了这样巨大的价值,老徐怎么能不咧开她的大嘴,对着上千万的粉丝和上亿的电视观众哈哈大乐呢?
新浪和CCTV就更应该大乐了,因为他们的介入,这场娱乐日益全民化,他们的点击率、收视率就更有保障,他们的价值也更有空间。
另外,和讯与洪波之间的合作,也值得和讯网和DONEWS大乐:获得了点击率、知名度,价值当然会有更好的体现,不过赢家首先是作为和讯总编辑的刘峻和作为DONEWS总编辑的洪波,而“名人博客”KESO。
当然,随着写博客的人数增长,博客服务竞争的激烈,博客服务的盈利模式一定会更清晰,博客站长们肯定能获得更多的商业利益。但是,在博客网页上放广告这个简单而传统的形式是否就是最好的形式呢?我认为,这种形式肯定会出现,但不是最有前景的形式。
什么是博客盈利的最好形式呢?这的确是关注互联网和博客发展的朋友值得探讨和实践的重要话题,需要更多的朋友和机构一起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了,也正好留给朋友们拍砖头,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