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名佛号,一心不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5 17:40:43
      《弥陀经》中讲,持名佛号,若一日乃至若七日,一心不乱。这是佛说的,不是哪一个人敢造的。既然说了,我们就要依教奉行。
为什么要一心不乱呢?“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佛说,舍利弗啊,我见到以上是利,故说此言。若众生听闻到我说西方极乐世界,应当发愿往生极乐。我及十方世界一切诸佛都出广长舌相,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功德。若有人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这样的人不会退转,直到成佛。一切诸佛称赞释迦牟尼佛,把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不问自说;告诉五浊恶世的众生,带业往生成佛,这样见思五浊烦恼,往生后不断自断。这样的妙法,世间人难信啊!舍利弗啊,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
其实这是个明理儿。不念四圣,必念六凡。念圣即是圣,念凡即是凡。时至末法,不念佛把心占上,妄想连着执着,执着连着分别,一连串问题。如果将佛号一举,在习气最近处下手,如同勇猛无敌的大将,直杀入匪窝,什么妄想、执着、分别,起来当下即令他消灭。这样,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了。疑没有了,即是信。生信愿自切,一心自得。随缘入世,心不颠倒,意不贪恋,极乐世界不期得而自得。
下面我们再引蕅益大师《弥陀经要解》来说明“事一心”和“理一心”念佛:
“阿弥陀佛是万德洪名,以名召德,罄无不尽,故即以执持名号为正行。……执持则念念忆佛名号,故是思慧。
“事持者,信有西方阿弥陀佛,而未达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但以决志愿求生,如子忆母,无时暂忘。理持者,信有西方阿弥陀佛,是我心具,是我心造。即以自心所具所造洪名,为系心之境,令不暂忘也。一日至七日者,克期办事。利根一日即不乱,钝根七日方不乱,中根二、三、四、五、六日不定。
“不论事持、理持,持至伏初烦恼,乃至见惑思惑先尽,皆事一心。不论事持理持,持至心开见本性佛,皆理一心。”
要特别指出,蕅益大师讲七日一心不乱,功在平时,平时达一心不乱即不会再起惑造业。
有人问蕅益大师:“十念一念都能往生,何须七日一心不乱?”大师答:“若无平时七日工夫,哪里有临终十念一念?即使是下下品逆恶之人,也是在宿有善根成熟时,才能于临终时遇善知识,闻其开示,得生信愿。这种事情万人中难有一个,所以说大众千万不要存侥幸心理。”一定要精进念佛,达到一心不乱,才能万修万人去。实在说,净土一法万人修万人去就难了。你们是菩萨,要自己珍重。现在同修往生的少,主要原因是念佛不精进,争是非、谈人我,自家的极乐世界又有谁来争呢?只怕不念佛,不怕不成佛。只要能念佛,有疑则参,无疑直念,有疑不参,念到寂处也能开悟。为此蕅益大师开示:“念佛至一心不乱、能所两忘,即得无生法忍,岂非悟道?故参禅、念佛俱能悟道,俱能生西方也。但有疑则参,无疑则念,在人下手自酌耳。”
如果能念佛到一心不乱,已经一心不乱了,疑又从何处而生?即使是念佛起疑情,也是在念成片后。有疑即反照,无疑直念。直念信愿具足,定生净土;疑情破开,转疑生信愿,定生净土。
为此莲池大师开示:“夫归元无二,方便多门,是故归家是一,舟车各行。以舟笑车,以车笑舟,俱成戏论。……近有人言‘吾不念佛,良由内有能念之心、外有所念之佛,能所未忘,焉名得道’?彼盖以独守空静是道吗?”[8]何不如,“一心不乱,则谁能谁所、何内何处也。”我与你既修净土,“止愁不到一心不乱。若一心不乱,任他千种讥、万种谤,当巍巍不动如泰山。”
我们现在持名念佛的同修,要万缘放下,把心挂在阿弥陀佛身上,不贪恋世间的一草一木,一心专求往生。这样万善庄严净土,即使没有达到持名念佛一心不乱也能往生,因为有过去善根,现又具深信切愿、有出离心、有菩提心、有阿弥陀佛大慈悲愿力摄受,临终十念一念都往生了。要发愿一心不乱最安全,再加信愿力量,双保险。
服尽轩岐百草丸,阿伽一味信神丹,
五宗八教横罗列,未死偷心孰肯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