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承载生命的摇篮_中国国家地理大讲堂_中国国家地理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2 03:37:26

大讲堂实录:湿地——承载生命的摇篮

http://www.dili360.com 2010-09-25 15:45 中国国家地理网  

  题目:湿地—承载生命的摇篮

  主讲人:陈克林

  时间:2010年9月20日 晚19:00

  地点:中科院地理所2段6层报告厅

  主持人:各位会员朋友们,现在我们的讲座准时开始,非常感谢各位前来参加本次的中国国家地理大讲堂,今天我们很荣幸的邀请到了湿地国际中国办事处主任陈克林老师,为大家带来湿地承载生命的摇篮的讲座。陈老师在百忙中抽空来到我们的讲座现场,给我们做讲座,首先我们以掌声感谢陈克林老师。说到湿地我们经常称之为生命的摇篮,地球之肾和鸟类的乐园,湿地与人类是息息相关,是人类拥有的一笔宝贵财富,它一直也默默无闻为地球和人类奉献着,现在就让我们跟随陈老师一同走进本期的中国国家地理大讲堂,陈老师将通过精彩的图片以及目前正进行的一些项目,让大家了解和认识湿地,体验湿地之美,从而学会尊重、爱护湿地,并付诸行动保护湿地,我们以热烈的掌声邀请陈克林老师开始今天的讲座。

  陈克林:女士们先生们晚上好,今天我特别高兴,能够有这个机会来国家地理所举办这个大讲堂,能够给大家做一个汇报,因为我在湿地这个领域已经工作了超过30年,原来在做这个工作的时候,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做湿地工作,经过这些年以后,慢慢科技发展,我们的认知进一步深入,对湿地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这十几年来我们专职做一些湿地的保护工作,包括做一些湿地技术研究方面的工作。

  今天也比较特殊,我今天有点紧张,过去在大学里讲,我面对的都是学生,今年面对的是一些中年朋友,甚至是老年朋友,我觉得你们的知识的非常丰富,阅历也很丰富,我讲起来不知道怎么讲,大家的背景情况也不了解,我的情况你们都知道,我是做湿地的,你们好不容易到这来,听湿地的报告,作为我们来讲非常感动。

  我今天第一个片子,我这个片子就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用到的,大家可以看看,很漂亮的景观,实际上湿地就是一个很大的景观,下周我要去西班牙参加国际景观大会,我在那里有一个发言。

  今天我讲的内容。第一部分,湿地概念与功能价值,这个我会很简单的讲一下。第二个是中国湿地的分布状况,主要是天然湿地的分布状况和湿地面临的危险,第三部分湿地可以调节气候,这是第三部分,主要谈一下湿地方面有关的泥炭湿地情况,第四部分,水鸟迁飞及其适应情况。

  我刚才听说我们在座的有观鸟俱乐部的同志,有在场的,北京观鸟会的。好,谢谢。我想可能第四部分可能我估计最精彩,因为鸟的迁飞,对我们人类的生活,各方面的兴趣吸引很大。今天谈湿地,我想知道,大家对湿地的概念,能不能有人对他比较清楚?到底什么是湿地?可能湿地这个词我们在座的应该不陌生了,可是在10年前,我们谈到湿地,很多人是不了解的,他不懂什么是湿地?辞典也找不到湿地两个字,最初我们做湿地的时候,在电脑里面打湿地是没有湿地这个词组,在辞海里也没有这两个字,因为湿地是外来词,所以说真正进入我们国家湿地两个字是上世纪的90年代初,其实我们做湿地的人,我刚才已经说了,我已经超过30年,但是我们在做湿地的工作,那个时候并没有把湿地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对待,更没有把湿地作为管理湿地来对待,只是我们保护鸟就保护鸟,保护鸟的栖息地,要不就是沼泽地、河流、湖泊等等,但是没有把这些作为湿地的一个生态系统来对待,所以人们的认识是这十多年才开始逐渐的认识,当然我们国家是这样,国际也是一样,对湿地的认识是近期才广泛的推广到广大的公众的面前。

  我们可以看看湿地,作为湿地,我们谈湿地,我们一定要知道它的概念,有了概念以后才知道是什么情况。很多人有不同的理解,科学家有家科学家的定论,但是我们必定要有一个统一的概念,不光是中国人,就是全世界各种人,要谈到什么事的时候,我们有一个概念的东西,我们才能坐下来,比方说我们谈桌子就谈桌子,绝对不能我谈桌子你谈板凳,我们俩谈的对象不一样,这样永远谈不拢,所以国际上有一个,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这个公约现在已经在国际上有150多个国家,接近160个国家已经是这个公约的缔约国或者是缔约方,这个公约组织是联合国下属的,由各个国家政府参加的这么一个国际协定,那么根据这个湿地公约的规定,他对湿地做出了这么一个定义,读起来很别扭,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还是沿用这个定义,它的定义是,湿地是指不管其天然、人工、长久或者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水域地带,或者带有,或者静止,或者流动、或者为淡水,半咸水,咸水的,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我们细心的认认真真看每一个字,这个湿地的概念,他是包罗万象,这个理念非常宽广。但是他有具体的,比方说小于8公顷的就不在计算,必须是8公顷以上面积,才能算为湿地。所以说他对湿地的概念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号召世界各个国家,不管是说什么语,汉语也好,英语也好,法语也好,或者其他语言,大家有一个统一的定义,统一的概念,这样在国际上开会的时候,我们才能够坐在一起探讨有关的问题。所以这个理念从科学的角度来讲,从科学家的角度来讲,这种宽泛的概念,对他们来说还不够,他们还会有更细的,比方说为什么要确立低潮、退潮以后的6米以上的海域为湿地?这个东西很难界定,有一些人在概念上弄混了,所以有一些湖泊超过几十米甚至几百米深,最深的有上千米深,这个湖泊算不算湿地?这个里面要认真看,它是不超过6米的海域,所以作为内陆、河流、湖泊来,无论多深都是湿地的范围。

  湿地,我刚才说了,湿地它是既然有这么宽泛的定义,在哪分布呢?有多少种类型呢?我们用这种简单的图形可以看,大家一看就知道,这个就是高山,各种农田、河流、湖泊、沼泽,一直到大海,那么用这种简单的示意图可以表示从高山之巅到大海之滨,湿地无处不有,处处有,当然海洋不算,退潮6米以外就属于海洋类型。那么湿地比较广泛,大概分了三大类,一个是海洋海岸带湿地,我们北京属于内陆,像黄、渤海地区,海洋海岸带,最主要的几种,河口,黄河入海口,这些河口湿地,另外还有一些像热带地区的珊瑚礁,这些都是重要的海洋海岸的湿地,还有一种,大家去过南方的广东,深圳,可以看到红树林,红树林是一种典型的湿地,热带湿地,所以这是一大类叫做海洋海岸带湿地。第二大类就是内陆湿地,内陆湿地很好记,江、河、湖、泊、沼泽,这五类都算内陆湿地,内陆湿地,再有就是人工湿地,人工湿地包括水库,包括水稻田,还有各种鱼虾塘之类的,还有储水厂等等这些,总共加起来三大类的湿地有42种类型。

  另外我想展示一些图片给大家看,这张图片是我照的,应该说很美这张照片,我照这照照片骑马骑了三个多小时,就坐在这等他们,等这些东西过来,等了一个多小时,本来是蓝天白云,天也不蓝了,他过来了,我就照了这么一张,这是我们国家青藏高原的鲁尔该若尔盖湿地,这个很漂亮,这是典型的我们国家著名的湿地。这个是在湿地,是大草原,底下有什么东西?泥炭,什么叫泥炭?你们看一看泥炭颜色,泥炭的颜色,并不是特别的黑,这都是几千年上万年钻出来的东西。这个地方是俄罗斯的,这个地方你要从地图上看,从我们北京直接往北走,直直的走,就到了这,这个地方非常寒冷,冬天的温度可以达到零下5、60度,所以在世界上研究冻土的地方,这个地方是最好的地方,这个地方是大泥潭湿地,由于寒冷,中间是空的,是冰把他撑起来,我们国家也有这样的地方,有的人不懂就挖,挖开了,冰一化塌下去了。这是在高纬度地区,泥炭湿地典型的形,很漂亮的。这是东部把马来亚的热带地区的沼泽森林,泥潭沼泽,这也是典型的湿地。还有阿根廷的山,山脊上出现的湿地,很漂亮的泥炭湿地,底下都是泥炭。还有东中地区的吉尔吉斯坦地区,山区的湿地。另外经过海洋,马兰入海口的大片湿地,还有沼泽湿地,还有非洲肯尼亚的泥炭湿地。可能有的人听说过湿地公约,刚才我说的湿地公约,简称《拉姆萨尔公约》,拉姆萨尔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这个,叫做拉姆萨,在伊朗的一个小城镇,当时是1971年有18个国家,当然我们湿地国际也是其中的一个组织,在共同努力下召开了一个有关国家共同参与的大会,会议上确立要成立湿地公约,所以1971年在伊朗的拉姆萨尔召开了第一届会议,湿地公约诞生了。这个地方,湿地公约为什么在这开?肯定有湿地,大家看,这就是他们在地底下打出来的泥潭湿地,这是伊朗。这张片子,这个是上世纪啊,很早的,以前上世纪初,在欧洲,这是爱尔兰,当时欧洲在发展的时候,他们把大片的泥炭地开发,做什么呢?开发以后种花,搞农业生产,开垦,这是100年前的事。另外可以看看芬兰,芬兰的泥炭湿地也是非常丰富的,还有像印度尼西亚。这棵叫红树林,这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这是我们国家的广东省的湛江市特生的,胡锦涛书记曾经视察,前几年到这个地方,你看看这个红树林,根系这么发达。如果讲这个,顺便提一下,2004年的印度洋的地震引发的海啸,死了18万人,其中很多地方死掉的人,那个地方由于把红树林破坏,淹死了很多人,如果有红树林存在,可以保护很多人的生命,所以2004以后,红树林已经被广泛的认识,在沿海国家,红树林本身在热带地区,北方没有,最偏到亚热带地区,我们国家有八个省区,沿海一带有红树林,红树林的功能价值非常高。

  谈到湿地,我们要知道湿地和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它的关系非常密切,我们看到人类湿地的服务与人类1质的福祉。咱们中科院地理所有一位老先生,专门把联合国来自于千年生态评估委员会专门有一本书《湿地的服务与人类的福祉》翻译成中文,就是咱们地理所的一位老先生,他来牵头组织翻译的。这本书把湿地的功能、价值、服务说得特别透彻,因为这是联合国组织的,若干个国家,政府参与的,这样的一个组织团队来对世界各国的生态系统做评估,那么湿地生态系统就是他们参与的。他们谈到包括江、河、湖泊,稻田,一回我还要讲冰海湿地在内的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众多改善人类福祉以及减轻人类贫困的服务,这个是联合国的生态评估的定义。我们在做湿地工作的时候,不被人们所认识,湿地有什么重要?很多人不认识,自从联合国的,当然生态评估是一个很有权威性的报告,他已经定论了,那么一旦湿地退化和消失,这个服务也就虽之降低或者是自然退出,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福祉,对他们的生存状况造成了损害。这一段就是我刚才说的,报告上边,所以对湿地做了充分的肯定,对他的功能价值。 另外,我们还可以看看具体的生态社会经济价值,超过10亿人口,直接依赖湿地生存,这是做的统计,直接的,不存在间接的。另外,总体上估价14.9万亿美金,占全球生态系统价值的45%,我们有很多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等等,湿地系统就这么一个占了45%,几乎占了一半,所以它直接提供的这个服务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那么湿地,特别是天然湿地,刚才说三大类,海洋海岸带,内陆湿地和人工湿地,我们谈到天然湿地就是说不是人工的湿地,这一块具有蓄水、调洪、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净化水质、保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这是我们谈到。我举一个例子,我们的邻国,柬埔寨,我不知道在座各位有没有去过柬埔寨旅游?但是柬埔寨这个国家有三分之二的人口主要依赖于哪里?湄公河,在我们国家流入的时候,我们称之为澜沧江,起源于青海,最后从云南西双版纳流出去,一出国门,名字也改了,变成湄公河。那么湄公河柬埔寨人,他们主要依赖于湄公河这个地区,每年的洪水上涨10多米高,有一个著名的洞顶萨湖,很多柬埔寨人,他们的河流没有大坝,不像我们的河流大坝非常坚固,他们没有大坝,水涨船高,水再涨搬家,水落了搬回来了,因为建大坝要花很多很多的钱,而柬埔寨,人们所获得的所有动物的蛋白质中有60%到80%来自于洞顶萨湖和它附近的冲积平原,湄公河下面,他们60%到80%的动物蛋白质来自于这里,湿地。也就是说每年仅从湄公河下游地区消费的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就高达200万吨,其中150万吨是天然食品,不需要人为的饲养,养殖,是天然的。另外来自于人工水库的有24万吨,整个价值10万亿美金,所以可以想像柬埔寨这个国家,60%到80%的蛋白质来自于湿地,也还有其他的。

  请大家特别关注这几个红的颜色,我们今天有观鸟会的同志在这,我觉得挺高兴,有一个是观鸟的收益,观鸟在北美地区,所谓北美地区是美国、加拿大,观鸟的人很多,他们这些人都是业余的,不是搞专业的人,有各个行业的人,他们观鸟,每年大约有250亿美金的收入,还能创造6万个就业的机会,观鸟需要很多的装备,望远镜,买书,加油,还得住在什么地方,像我们观鸟会的同志经常在北京恐怕不行,还要跑到天津去,或者说到北戴河,到辽宁观鸟,这是一。第二,垂钓,我们现在钓鱼很多,我们钓鱼是简单的,不像有的发达国家是船,一条钓鱼的船比车还贵,开着车拉着船钓鱼,海钓,湖钓,河钓等,每年收益在240到370亿美金,大约垂钓的人有3500万到4500万人,现在中国现在钓鱼也不少,但是我们的钓法不一样,我们就是随便到一个池子钓,现在人家钓鱼就像我们各位是国家地理的会员一样,他们是钓鱼协会的,钓鱼协会,每年都要举行钓鱼协会的比赛,钓鱼比赛,对某一种鱼,比如说鲈鱼或者是什么鱼,钓的大小数量比赛,冠军一年20万美金,所以人家这个活动搞得特别好,我们国家现在初级阶段,还没有达到这一步,包括观鸟,我们的观鸟非常初级,非常非常初级,但是现在从初级,总比没有强,我们现在包括福建、广东、上海、北京都有观鸟会,我觉得我们国家观鸟的市场会慢慢打开,他的市场很好,比方说望远镜,一个好的望远镜得一万多人民币,甚至更多,我希望大家买也不要买太贵的,没有什么必要,我的就很简单,我几千块钱就可以了,还有单筒的,也挺好的,欧洲的特别贵,你就买日本的就可以了,便宜还轻,尤其女同志,专门有给女同志设计的,包括支架都很轻,所以观鸟在日本这些国家都是非常平常,老年人走着随身跨着观鸟的东西,随时就看,他们生活非常舒适。珊瑚礁旅游每年300亿,我们国家只有海南岛的三亚有一个珊瑚礁保护区可以看,像泰国,马来西亚珊瑚礁旅游是非常非常漂亮的,可以看到这么大的鱼,你在上面游,它在你的肚皮下面跟着,我就去了,很多鱼,坐在你这,喂面貌,拿钱买面貌,珊瑚礁旅游,非常好。就这几项,直接的效益,我们统计出来。还有很多,我就这里不讲了,其中有一条,今天在座的各位,桌子上放了很多杂志、书,杂志、书的纸张的25%的纸浆来自于湿地的芦苇产品,我们日常吃的大米,这个都是湿地的产品。

  我再给大家讲,在泰国,保存完整的红树林地区总的价值至少是每公顷1000美金,就是保存好的,天然的,没有开发,甚至有的地方可以高达36000美金,就是估价,到底有多少钱。但是它被开垦以后,作为养虾场,养鱼塘以后,它的价值为每公顷200美金,我们很多由于无知,由于知识不够,把本来很有价值的湿地一开发,养鱼,做了别的东西,结果损失了很重要的价值。所以说,湿地的保护,有一些时候在不太了解的情况下,不要动他,动了他后悔莫及,因为你只要破坏了他很难恢复过来。

  谈到湿地,全世界有多少湿地?今天北京的一个电视台的记者,在电话采访我,说北京市要规划当中有11块大的湿地,其中南城有一块,就是在大兴附近,生态公园,别的地方不知道。问我对北京市有什么影响?影响肯定好,公园湿地,大家休闲肯定好,至于对环境的影响,搞了公园以后,比你修一个大楼好得多。我们说到天然湿地,全世界大约有570万,5.7亿公顷,占了地球陆地表面的6%,这是它的总面积。这个面积,如果要是加上人工湿地,就是人工,加上稻田、水库等等,面积翻了一倍,大约是地球陆地表面的12.8%左右,这是在千年生态报告评估里面提出来,把人工湿地加进去。

  从湿地来讲,湿地占有最高比例的生物多样性,我们谈到生物多样性,前两天温家宝总理刚刚主持完国务院常委会,讨论了我们国家生物多样性的战略和行动计划,是到2030年,从2010年开始到2030年的绽裂行动计划,所以说生物多样性保护已经在我们国家领导层的地位相当重要,所以国务院常委会讨论了,原则上通过了这么一个战略和行动计划。我举一个,这个湿地占全球12%的土地和淡水面积,具有40%的物质,我们还有其他很多生态系统,海洋、森林、农业、沙漠,还有城市,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里面比较,而湿地拥有了物种的40%,所以我们把湿地又称作为物种的基因库,或者叫做生命的摇篮,今天我们的题目就是承载湿地,承载生命。就是说,这么多的物种在湿地里分布,所以湿地是非常重要的。谈到这个,我们还要谈到问题,水质持续退化,疾病爆发,尤其在发展中国家的弱势群体更是如此,每年疾病的问题导致了170万人死亡,至少5400万人患病,疟疾,痢疾,在发展中国家,在发达国家已经没有了,到荷兰,到欧洲国家,随便什么水都可以喝,自来水喝没有问题,我们国家还不能喝。自来水,我觉得不放心,所以我们还是要经过过滤,发达国家这个问题基本解决,而发展中国家很多地方水是很脏的。像你到印度地方,我一看都是臭水坑,加上宗教很多地方不一样,确实地方脏,很容易得病,而湿地,就是疾病的导体,传染,别说这个,就是我们国家的南方,大家知道血吸虫病,大肚子,人很瘦,肚子很大,都是在湿地里面,像江西、湖南、湖北都有,血吸虫病,我们北方没有,稻田种地,血吸虫就进去了,还不好治。这就是湿地的典型的疾病,传染疾病。

  各种水坝,说到水坝,我今天给大家讲讲,我们国家有上千个大小水库,水库的修建,总体上作为环保人士来讲,持反对意见,当然不是所有都反对,很难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做好非常协调。我谈到一个就是说修大坝引发的很多的问题,就是互相的,经济发展对环境造成破坏,特别是把最好的土地淹没了,我们的三峡水库,迁移人口上百万,把很好的土地淹没了,所以这个问题怎么看?我们和水利方面的同志的意见总是不相统一。谈到湿地,1985年以前,欧美和北美地区有56%到65%的内陆和冰海沼泽湿地被排干,就是水排掉,破坏,搞集约化的农业种植,这是北美和欧美地区。而在我们亚洲,南美洲和非洲地区的数字分别是27,6%和2%,这是1985年以前,非洲到如今发展也是非常慢,开发才达到2%。而85年以后,我们国家真是80年代初期开始,30多年,我们的湿地破坏得相当严重,保守估计至少50%以上丢失了,我们的湿地,都被开发了。

  农业系统及其生产方式对世界范围内的内陆和冰河湿地造成了众多不利的影响,比如说大面积的灌溉、用水70%都是灌溉,像以色列,我们搞农业的都知道,以色列在这方面非常先进,水也非常宝贵,所以以色列为什么中东地区打仗?最主要因素就是争水,为了水打仗。所以说,我们在这方面很浪费。同时因肥料中的N、P所引起的养分过多的现象,经常造成污染。N、P、C,我们国家的情况,我下面再讲。这是我讲的第一部分,关于湿地的概念和它的基本情况。

  第二部分,我想讲一下中国湿地的概况,一个是天然湿地的分布状况,湿地面积和面临的危险以及人工水稻田,我想给大家讲的。

  简单来说,用大饼,我们国家第一次搞了湿地的调查,前前后后搞了10年,有一个数字出来,也就是说大于100公顷以上的湿地开始做调查,约3700万公顷,天然湿地,不包括人工湿地,其中38%为沼泽湿地,另外海岸的湿地16%,河口23%,就是河流23%,另外湖泊23%,还有各种水库,大约是228万公顷。还有稻田,我们国家是占了亚洲地区的90%,整个是大约有3800万公顷,这是水稻田。另外根据《国际公约》的规定,每个国家必须,你加入湿地公约,你就必须至少要指定一块以上的国际重要湿地,列入国际重要湿地的目录,我们国家目前已有37块国际重要湿地,可惜北京没有,可惜河北也没有,还没有国际重要湿地。我上个星期到了国家最东北的黑瞎子岛,俄国刚刚给我们还回来,我登岛看了一下,因为还回来了171平方公里,黑龙江的抚远县准备把这个地方,还回来岛没有住人,现在我们驻军上去了,有营房,修建一些军事设施,住所,观察住所,除了这个以外要建一个湿地保护区,还要建一个湿地公园,同时要盖一个五星级的宾馆,我说这个五星级宾馆就算了吧,有一位女同志说为啥算了?我说就来看一看就回去了,还要住五星级的宾馆。那怎么行啊,他也不认识我是干什么的,我不知道他是干什么的,我们都是通过关系,必须要经过部队同意才能去,我们上去看了,他们有一个展示图,这就是我们刚从俄罗斯划波回来的,这边是乌苏里江,那边是黑龙江,正好是在交会的地方,在交会的两个河流地方没有还回来,这个也很遗憾。但是三江平原已经是国际重要湿地了,还有兴凯湖,亚洲最大的淡水湖,三分之一是我们的,三分之二是他们的。

  我们目前是大陆,不包括台湾,一共有553个湿地自然保护区,建立了,国家级的保护区87个,这是是我们目前我们的湿地装。刚才谈到这个地方,为什么说三江平原?可能在座的,我估计有人可能W是知识青年,过去的知识青年有吗?没有,我就是知青,但是没有在那下乡。这个地方过去,三江平原,我们看这个地图,这个划红圈的地方就是三江平原,三江平原曾经都是石油及沼泽湿地,这是哈尔滨,在这个头,这个尖上这个地方,过去都是我们的,被霸占以后,我们据说跟张作霖的部队打了一仗之后,我们被人家打败了,人家第二天就在这修了一个教堂,就再也不还回来,沿着教堂,这边是我们的,那边永远割出去了。三江平原是怎么回事呢?主要是沼泽湿地,沼泽湿地的内心分布规律,我们有各种草,沼泽,主要是这样的海草,这些形成大面积的沼泽地,过去是十分的漂亮。三江平原从1950年我们解放,到2000年,50年,三江平原应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为我们国家粮食生产提供了非常好的一个基地,为我们国家确实在这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人口,人要吃饱肚子,三江平原,正是因为这样,它经过了五次大洗礼。解放以后,我们成建制的部队集体专业,解放军转业,农场,兵团,开始农改,这是一次。第二次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文化大革命期间,很多知识青年从上海、北京按、天津到了东北三江平原,在这个地方很多,又开发三江平原。第三次是我们改革开放,发展经济,这次也是最厉害的一次。第四次就是,后10年,开发,那么开发的力度,大家可以看看颜色不同,过去都是湿地,现在2000年是这样的,你可以看,1950年,65年,76年,83年,2000年成这样,逐渐的湿地都退化了,都变成什么?农耕地,水稻田。上个星期我在三江平原,水稻确实长得非常好,今年又是丰收年,湿地都被破坏了。从这个图可以看一下,从1983年,我们当时的渠,水渠是1234条,各种大小长短不一的水渠,农田的灌溉,到了2000年成了13546个,10几倍,干脆把这个土地直接肢解了,全部破碎化了,都挖成渠了。建三江是个农垦地方,过去是这样,像一个空白,90年代这样,到2004年成这样,所以说这个开垦非常大。据科学院长春地理所的宋研究员研究的,这个地方大约80%的湿地丢失了。三江平原过去我们说最重要的湿地之一,现在80%没有了。还有鄱阳湖,这是一个片子,这是鄱阳湖,鄱阳湖,因为在2、3年前,江西省委省政府决定在这个地方,或者在这个地方要修坝,鄱阳湖,这个是半年有水半年干,它是世代形成的一个,在这个季节像一片汪洋,大海一样,都是水,9月份以后,10月份慢慢水就退却了,到了冬天11月份、12月份,大部分地区成了南大荒,地面出来以后,长成草,形成南大荒,只有九个低洼的地方形成小湖泊,也是浅水塘,那个地方的水走不了。当地的农民把水放走的时候,水渠上支着一个网子,水一边流一边把鱼截住了,他就不用打鱼,他就把网子支在口上,每年靠这个鱼生活。这几年水缺乏,缺乏原因,据初步分析,一个三峡大坝修了水库以后,长江水位下降,把水吸走了,把鄱阳湖的水倒吸走了,这是一个。鄱阳湖上游五个河流,都有水坝,鄱阳湖就缺水了,鄱阳湖缺水以后,江西省委省政府做决定要修坝,把这个水保住,江西保住了,江西的下游怎么办呢?江西的下游更没水了,上海有一些地方低于海平面,如果长江水在少,下游怎么办?引起了我们很多人的关注,也有很多专家,包括我在内,给国务院总理写信,反应这个情况,现在这个情况,到底能不能建这个坝?现在还在商量当中,没有确定下来。建坝的利弊,现在不说了。这是我刚才说的建坝的情况。

  说到鄱阳湖的问题,确实我们心里难受,因为成千上万的,几十万只鸟在那里,冬天在那里生存,如果这些鸟,水枯以后,鸟根本没有立足之地,因为很多鸟是不会游泳的,把水修的太深,根本没有地方了,再一个把很多植物淹死了,他在什么地方吃鱼是假的,吃不了太多的鱼,更多的鸟是吃草里的昆虫。

  说到水稻田,我们国家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个别的地方没有水稻,尤其是我们亚洲中国人不可缺少的主食,我们国家大部分地区都种水稻。那么追溯到历史,7700年前水稻和我们接上了朋友,我们开始用水稻,世界超过万数的人以它为主食,还有水稻,现在技术提高,水稻,这边种水稻,这边养鱼,水稻田里面养螃蟹,这个叫水产。所以现在都非常非常好,日本他们是养鱼,我们是养螃蟹,也养鱼,我们芦苇田也养,鱼还好吃,肉特别好吃。

  那么我们现在的情况,湿地面临什么危险?湿地面临的危险就是,我们对385块湿地做了调查,其中376块面临各方面压力,占总数95%,我们国家的情况,无论哪里的湿地都面临非常大的危险,被开发的危险。主要问题是什么?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必然要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说这是最大的问题。另外不合理的利用湿地资源,导致其功能下降,效力丢失。本来湿地很多资源是再生的,你要是找不到科学的依据,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你能够把他利用好,他会源源不断的提供你所需要的效益,所以湿地的服务价值也就最大的体现了。如果你不懂科学,不了解他,破坏他,反过来会惩罚你。所以过度采伐,捕捞,狩猎,都是一种对湿地的破坏。过量的使用水资源,说到水资源,天津人和我们北京人,距离上是两个隔壁的城市,可天津人的节水意识远远超过我们北京人,到河北去问,你们的水都是我们的,是,是,我们的水都是他们提供的,河北、山西,天津前几年喝的水非常非常,有的就是半咸水,在10多年前,我去东营市的时候,喝的水,我说这是什么水?又咸又涩,这就是我们喝的水,那就是黄河水断流以后,海水倒灌,淡水变成了半咸水,所以更加了解和知道节水意识,现在我们也好一点。日本是不缺水的国家,但是日本节约资源非常好,厕所里面,马桶上面就是一个小小的水龙头,只要抽水马桶一抽,水自动开了,开了以后可以吸收,洗下的水直接到抽水马桶的水箱里面,我是在20几年前到日本,这个技术很好,我们国家,我来弄一个就是发明,我们国家可以节约水,但我不是个专业,只是想我们也应该节约用水,我们到现在也没有看到像日本那种方法,这是一个节约办法。现在我们也有很多的节约用水的方法,都很好。总的来说,我们的节水意识要大大提高,因为我们很缺水。工农业和生活垃圾污染,水土流失等,都对湿地造成了威胁。造成威胁以后,围垦过度,排水,采油等等对湿地生态系统发生了变化,景观也发生变化,水温也发生变化,地球化雪,生态系统。火灾,水灾,今年大家都知道,俄罗斯是火灾,就是湿地大火,咱们电视讲森林大火,森林地下都是泥炭湿地,他引起的,是怎么引起的?太干以后,一打雷以后,就着火了,自然火。为什么呢?是我们破坏的,把水干了,本来是湿的,打也打不着,你把水排了以后就干了。另外黄河干枯,我刚才谈到水污染、沙尘暴,黄河上游,我刚才的最好的片子,牦牛、羊在生活的地方就是黄河的上游,原来巨大的天然水库,现在是沙化,如果真正那个地方整个要沙化以后,会形成什么?他在沙顶上,成都市、兰州市都被沙子包围的,一起风直接刮起来,非常危险。污染情况,1980年,我们在改革开放刚刚起步阶段,地表水质比例是80%,好的水质,到了2000年,一到三类的水变成了29%,那么污染的水已经超过了70%。本来湿地可以净化水,结果它自己中毒太深,净化功能消失,湿地是地球之肾,肾就是净化水质、解毒、排毒,因为水太毒了,所以造成的危险,没有办法。另外工业、城市污水,1980年315亿吨上升到2002年630亿吨。

  我这张片子是前不久中国农科院的院长,在讲座上谈到我们使用肥料的情况。我前面说提供化肥,污染的情况,超使用的情况,看看我们国家农村的污染,我国每公顷农田使用的化肥量达到360多公斤,氮肥的利用率35采利用率才达到20%—30%,大部分都没用,就流走了,利用率达到25%到30%,就算30%,三分之一得不到,而三分之二的化肥的肥料流失了,那么利用率,磷肥为10%到20%,比发达国家低20%—30%个百分点,如果按30%不算,发达国家的利用率60%,我们才30%,所以我们大部分化肥哪去了?全部流到河里去了,河水都污染了。水土流失,尽管我们也有法律规定,现在是这些年成绩显著,退耕还林以后,很多地方山绿了,草长起来了,确实是很好的结果,沙尘暴、水土流失,仍然现在有一些地方,尤其在我们国家西部地区更为严峻一些,沙尘暴,我们北京也有。

  第三部分,湿地可以调节气候。大家知道气候变化,这是现在国际上,全世界最热的话题,我们也做过,我们的热能综合就是湿地可以调节气候,到目前为止,许多国家对湿地调节气候还没有纳入他们的议事日程,就是在谈气候变化的过程当中,湿地没有算在里面,这是我们做湿地的人来讲,一个奋斗的主要的目标,就是督促各个国家政府,包括咱们中国政府要认可湿地在调节气候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我有数据,包括我带来一本资料,这本资料是我们最新出来的,为了去年哥本哈根大会上,你们可以看一看,看到最后,谁有需要拿走也可以。为什么呢?中国政府说陈克林你们老说湿地重要,你卖什么吆喝什么,你拿出数据来,我们湿地国际做了几年,我们是国际组织,湿地国际组织的科学家进行了几年的研究,这叫什么?实据手册,提供给政府,你们看看,如果感兴趣,你们拿走就可以了。

  那么谈到湿地,怎么可以调节气候?气候变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本来气候变化,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那么现在很多情况下政治化,本来搞自然的学家,在研究气候变化,有一些科学家被政治所利用,这种情况下,有一些东西未必是真的,有一些可能夸大其词。我今天跟大家讲,湿地在这个里面怎么样调节气候?首先我们谈42种类型里面的一种,就是泥炭湿地,我刚才给大家讲到的,泥炭湿地的很多片子,很多国家,都是泥炭湿地,底下泥炭。什么叫泥炭?大家可以看,这就是典型的泥炭,由什么组成的?水、动植物,泥炭,形成泥炭,由水和动植物,应该说形成的泥炭和我们地质部门,我今天讲的泥炭,我抓上一把泥炭可以吃一下,吃一下一点问题也没有,没有沙子,一点沙子也没有,都是动植物尸体。为什么说泥炭地重要?泥炭用形象的图来表示,这是泥炭,经过上亿年的变化,最后变成碳就是这么过来的。碳曾经就是泥炭,我们把泥炭也称之为碳的发育前期,今天我们烧的煤炭。泥炭为什么?从这个地方,这是人,从这到这,8米,8米深,所有的都是泥炭,这个地方,但是中间有一点点,可能几千年前曾经冲了点沙子进来,一般来说地表是不流的,这个地方,这是什么地方?这就是我们著名的甘肃湾区,黄河第一湾的湾里边,这个地方的泥炭湿地非常漂亮,至今仍然是一块没有被任何开发的处女地,漂亮极了,骑马骑几个小时慢慢走进去,红军过草地就是从这过来的,但是他不是这么过的,我们过过,我们骑了5、6个小时才走了那么一点,而且没有向导根本进不去,看着都是草地,实际都是水。泥炭湿地的最大的含水量可以达到多少呢?95%,含水量,湖泊河流100%是水,泥炭湿地95%,牛奶最高达到92%。形象的比喻一下,跳到牛奶里可以游,但是绝对不能在泥炭游,都是草,但是你走不了,所以红军过草地的地方,就是今天的红原县,当时周总理给起的名字,那么红军过草地就是过这块草地,通过甘肃,四川,所以说这个地方的泥炭湿地,典型的,也是非常完好的,希望大家有机会,那是一条旅游热线,从甘肃兰州出发一直到九寨沟,我们在那10多年的工作。

  为什么说泥炭?全世界大约有4亿公顷,占了总湿地面积的50%,地球陆地表面的3%,这么大面积的泥炭湿地,最主要的国家俄罗斯、加拿大,这是泥炭湿地的分布,我们亚洲占的比例相当大,亚洲的比例,包括俄罗斯的远东地区,这是从地理位置来讲。中国这些国家里面排位,在第10位,估计3.5万平方公里左右。泥炭,怎么样调节气候?为什么能调节气候?我想把这个解释一下。泥炭地,通常含水量很大,自然的湿地作为碳的库,因为几乎全部积存了上万年的有机质,就是动植物的尸体。还有一个图,在丹麦,泥炭地发现了2000多年前的一个人,死在泥炭地了,尸体保存完整,现在还有弹性,后来经过研究一看,他是被杀掉的,2000多年前的一个尸体,就是说泥炭地是这样,在水位比较高的时候是一个比较大的炭窟,有很多炭,那么可以从这看,相当于多少?5400亿吨的二氧化碳。大家知道气候变暖主要是二氧化碳,相当于陆地碳的30%,甚至30%以上,我们的煤矿100%是煤,土壤也含碳,森林也含碳,等等,农田,湿地里含碳量超过30%,绝对是个大仓库。当然走不好,会变成圆,大气层的75%,全球植物碳量的90%。所以说泥炭地含的二氧化碳,含的碳相当大,仅湿地就5400亿吨,这么大的碳在湿地里储存着,如果湿地保护好了,不被破坏,是不是可以减缓气候变暖的速度,源源不断的吸收二氧化碳,如果一旦破坏了,就像这样的仓库,本来有一个苯慢慢进,现在开了20个门,随便出,就不是一个仓库,成了源,它释放了。有的科学讲,你要注意,湿地是源,释放了,那是因为你破坏了,它才走了,你不破坏走不了。这么多的生态系统,热带雨林等等很多系统,就是这个柱子含碳量最高的就是湿地,就是泥炭地。那么通常挖掉地下1米,就是排水,排出去一米深,在热带地区,每年每公顷90吨的二氧化碳走了,在温带地区,咱们说的温带地区,大约30吨二氧化碳被释放。这是一个相当著名的自然杂志,世界上最有名的自然杂志,刊登的消息就是当时1997年,98年印度尼西亚的森林大火,实际上我们现在叫沼泽森林大火,底下都是泥炭,这场大火烧了多少?烧了大约有3000到9400万吨的二氧化碳,今年莫斯科的大火,研究还没有数据说不了,二氧化碳一场火整个出来了。过火面积,中国,超过1000万平方公里,过火了以后,每天,马来西亚、泰国都是这样,没有烧火是这样的,所以说破坏的相当严重。50万人住进了医院,因为这场大火,旅游业降到了90%,1.5亿公顷的泥潭啊沼泽森林被烧掉,烧火的时间长达6个月之久,这就是泥炭地释放的最主要的地方。这个图,就是泥炭湿地,他释放甲烷气体,在温带地区是释放比较多,在热带地区是不一样的,在专业上有关研究方面,他们对甲烷气体,温带和热带不太一样。今后的趋势,一直到2020年,还要在增长,2020年以后,排放量减少。中国2008年统计在全世界第四位,印尼是最大,俄罗斯,美国,中国,排放量,现在还在增长,排放量增加。

  应对的措施,我们要加强环境的保护管理,多投入。这个就是若尔盖湿地,挖这么一条沟,两边,原来都储存水,沟一挖,都流在这,两边都干了,自然干了,一旦雷击火,把它打着了,因为都是干草棍,本来湿的打不着,一旦水排干以后,雷一击很容易着火,我们红原县有一次大火,地上着火,很长时间,救火扑半天才扑灭。甘肃渭河上游,源头,在岷县,也是地底下,老着火,老着火,我说是不是泥炭地啊?着了好几个月,实际上就是泥炭着火。这是若尔盖整个地区,4733平方公里,深色都是泥炭地,没有被破坏的现在只有1096平方公里,而四分之三以上都程度不同的遭受破坏,破坏以后,现在天天都在释放二氧化碳,因为水已经破坏掉了,这是目前的现状。我们采取一些措施,主张排水沟,有的沟越排越大,打成几米宽,大以后就冲走了,恢复以后,水慢慢的,恢复成这样,2003年这个沟,到06年沉积物上来了,现在看不着了,全部恢复。这是国际著名的煤炭学家,泥炭不是黑色,是橙色的,很好看,有的丝,可能是4、5000年前的植物,保存完整。

  鸟类,这个图,我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是世界水鸟分布的图,迁徙鸟类,我们中国在这,大约有10条,我们讲的鸟,鸟有各种各样的鸟,大约是水鸟和林鸟,我今天讲水鸟的意图,可以看看这个图,在哪里能看得到?另外什么叫水鸟?我们首先要了解。所谓的水鸟,水鸟是指在生态学上主要依赖于湿地的鸟,叫水鸟,我们搞这个专业必须要清楚,包括湿地的概念,我们要清楚,水鸟就是这样,在生态里面主要依赖于湿地的鸟,叫做水鸟,但是很多鸟,猛禽都除外,麻雀即便在湿地里面,也不叫水鸟,目的就是好区别。什么燕子、鸭类,鹤,鹳、鸥都是水鸟范围。 这个鸟就是在我们中国拍的,观鸟会的同志,这个地方观鸟特别漂亮。大家可以看,1月份,北边冰天雪地,是这样的,7月份春暖花开夏天,水鸟的迁徙就是这样,来回南北两极,大家知道南北两极也就1.2万公里,鸟类迁飞不是直飞的,这是新西兰,中文叫做东阳之澳大利西亚,西包括新西兰,包括周边的轨迹,都是属于澳大利西亚的范围。

  这个路线超过1500万只鸟在这条线上,最长的就是北极到南极,新西兰迁飞,其中鴴鹬类的鸟就是长腿、长嘴,不会游泳的那些鸟叫做鴴鹬类的鸟,我对动物研究太多,给大家简单说,长嘴,有翘的,有弯的,有直的,有长的,有短的,腿也是基本长的,但是不会游泳,这种鸟叫鴴鹬类的鸟,眼睛特别大,这些鸟迁飞,大约有500万只。这个地方大家知道是黄海,咱们也叫黄渤海,渤海是咱们国家的内海,这个我们一般叫做黄海地区,对于我们鸟类的这条迁飞路线太重要,怎么重要?在过去的十几年前,我们曾经对这个地方,从上海开始,通过江苏盐城,到山东河北,一直到天津,包括唐海,再到葫芦岛,一直到大连,再到鸭绿江口,做过十年调查,数数,我们是数数,每一种鸟数多少只?我们调查,数数,这种鸟多少只记录下来,这个地区根据调查,调查十多年了,就是我们12年的调查,韩国也做了,韩国也做调查,唯独现在我们空白,就是这块,没有人知道,我们也过不去,但是我请他们过来过,过来以后,吃好了,走的时候买了很多东西,真是挺可怜,我想一想,我们文化大革命可能也就那样,喝酒,高兴,来了三个人,一请三个人一起来,他们互相监督。我们做了调查,调查的结果,8个物种达到国际重要湿地的标准,其中之一,它的种群数量超过1%就是国际重要湿地,国际重要湿地达标了你必须有数据,有数据说话,我们调查8个物种,黑尾塍鹬,大勺鹬,包括数量,通过调查,在这些地方,你要列国际重要湿地,你要知道,不然你说要列,数据呢?我做的调查,那些数据就出来了。这么多的鸟,所以黄海地区至关重要,那么黄海地区重要性,最重要的,这块地方最重要的是哪?就是鸭绿江口,希望同志们以后有机会多到丹东市看看,这是我们国家最大的口岸城市,应该现在仍然是,丹东市很漂亮,那个地方的鸟也非常多,但要找准时间,地点,不然看不着,在鸭绿江的丹东市下属于的一个县级市,东港市,在这个地方,大家可以看看,这个鸟,我说的鴴鹬类的鸟,大家记住,鴴鹬不是所有的水鸟,我指的是鴴鹬类的鸟,从新西兰、澳大利亚迁飞,从泰国、马来西亚,最终集中在这。

  刚才第一张片子,铺天盖地的鸟,为什么?集中到这,完了以后到哪去?这是俄罗斯远东地区,西伯利亚地区,在这个地方做巢,另外美国的阿拉斯加,在这个地方繁殖,这就是鸟类的迁飞路线。这个东西太重要了,这是什么呢?卫生追踪器,在过去十几年,我们做动物调查,鸟类调查,就是靠环置,戴上一百只能回收一只就是福。今天获取了一只,明天辽河口,后天三江平原,再后天俄罗斯,可能不是后天了,一年,多少年,这个鸟是这么飞的,他是往这边飞的,怎么飞的不知道,飞哪去了?中间在哪?一律不清楚。这样要大量的捕捉鸟,完了戴环,放飞再观测,哪一天这个鸟掉下来,留个环寄回来,这个环还是澳大利亚,某年某月在哪里戴的环,这是我们过去几十年这么做的,也大概知道迁飞路线,但是自从有了它,一下子都清楚了,而过去我们最大的26克,就是重量26克,只有背在谁的身上呢?鹤的身上,天鹅的身上,大鸟背上,只有半斤、一斤重的,他能背这么大,肯定背不了,就背个小的,这个小的,主要关键技术在哪里?背上以后,电池没电了,这个电要能够维持半年,一年更好,所以又轻便,携带又方便,这个技术攻关,美国人攻关,这是在做什么?要把它逮到,有一种鸟叫做斑尾塍鹬,一斤左右大,这个鸟逮着以后,科学家把腹部打开,就是做个手术,把小的塞到腹腔里,再缝上,急速治好,再回去,很有技术,缓上半个月左右,在他即将起飞迁飞半个月前逮住,逮住以后,要做手术,这是做科学研究,不是特别残忍,如果不这样,我们没有数据或者数据相当不详实。有了这个以后,所以2004年,科学家通过给它戴,17编号做手术以后,一共16只,戴上了,大家可以看,后背上,这是一个小天线,放了以后,在哪里?在新西兰,在米兰达一个湿地,在这科学家做的,做完了以后就放了,要缓一缓,不然不恢复体力,他飞不到这么远,经过他的恢复休息,半个月以后,他随着大队起飞,起飞。从这到我们国家和韩国、朝鲜交界的地方,黄海,大家看有多少?中间休息吗?他们吃什么?他们喝点什么吗?他们怎么走?飞多高?速度多快?什么时候起飞?一系列的问题都解决了,就是由于我们有了这个无线电,卫星跟踪。从这到咱们黄海,一共是11000公里,他飞行了多长时间呢?7天多一点,非常惊讶,在这个之前,我们最早的记录是在这,澳大利亚的北域地区,就是这,在我们国家的崇明岛,四天以后,在这发现,我们就知道,6000公里4天能看到他,说明这个鸟飞的快,这是当时的记录,知道了,这个鸟飞得快,怎么飞不知道?但是自从卫星跟踪器以后,起飞从这到这,不休息,不吃不喝,休息就掉大海里了,不是一只飞,是成百万大军飞,七天过一点时间就到了,中间停歇的地方,之后在这个地方,到了以后体重要减少三分之一,就是在那吃得胖胖的,可胖了,为什么鸟这么胖?不胖飞不了,必须吃胖以后有足够的能量才能飞跃太平洋,飞行的高度,速度,而且飞行之前一定知道未来的七天是不是有暴风雨,是不是有台风,一定知道,怎么知道呢?我们人类不知道,鸟很聪明,非常聪明,七天以后到黄海地区,马上吃,吃是最重要的,不断的吃,怎么吃,涨潮,一直吃,退潮也吃,因为他赶紧在一周两周之内再吃回来,再吃胖,为什么?这个地方仅仅是他的中间的停歇地,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加油站,必须把能量补足了,为下一站打好基础。下一站,飞到俄罗斯远东地区,完成他的伟大的使命,在这生儿育女。生儿育女的过程多种,有很多的故事,蛋,四枚卵,雌性的鸟剩下的四枚卵相当于它的体重的一半,到了那不吃不喝,没吃的,为什么?北极这个地方冰天雪地,没有吃的,忍饥挨饿完成交配,最后产卵,完了开始孵化,完成这么大的传宗接代的伟大使命,才能使物种传承下去。所以在这段时间,雌性的鸟和雄性的鸟非常饥饿,到了卵快出来的前一周,雌性鸟飞走了,飞哪了?在这个地方,不会飞太远,离做巢稍微远一点的地方,赶紧吃,要不然雌性的鸟下蛋再孵化没有那么大的能量再飞回新西兰,赶紧吃,还有一周的孵化任务就交给父亲,它继续孵化,在小鸟即将出壳之际,所有的父亲都飞走了,他们出壳的时候见不到自己的父母,而小鸟一出壳马上集中,为什么?预防天敌,人多势众,湖里什么都有,猛禽,还有其他偷鸟蛋的鸟,等等。小鸟一出壳没有见到父母,他的主要任务赶紧吃,它不吃,它也完成不了飞行跨越大洋的任务,在短短两三月内吃的跟父母一样强壮。所以这了留下了很多动人的故事,父母为什么先飞走了呢?鸟类为什么突然大家都出来了?他们破壳的时候也正好是大量的昆虫繁殖,所以出来就吃,出来就吃,高蛋白啊,所以鸟为什么会不远万里飞向北极,到那里去,毕竟有他的规定,要不然在新西兰呆着,他不会回来的,他在那过冬没有问题,小鸟回到新西兰、澳大利亚,不会回来了,性不成熟不会跟着父母回来。所以鸟有很多很多的故事,迁飞过程中,他的父母,他怎么知道他沿着父母飞行的轨迹飞回去,飞回去怎么飞?它是直飞,不会这么回来的,这么回来太远了,这是新西兰的,澳大利亚的也飞回来,我做研究的是这个。所以说鸟类的飞行就是通过这次的,通过无线电,卫星跟踪仪器以后,对整个的生活周期全部做了了解。所以在他们飞行的过程中,这500万只鸟要有100万只由于各种原因淘汰了,老弱病残,死掉了。当然新生的鸟回来。所以年复一年,年年如此,这种迁飞,他的这种历史远远早于我们人类的进化,所以鸟类迁飞是世界生物界的一大奇观,这种奇观非常震撼,几百万上千万只鸟从你头顶过,你却不知道,现在还有很多情况,我们根本不了解,他怎么知道,找到他父母,飞到新西兰、澳大利亚找到,完了全家又飞,迁飞是要这样的,迁飞过程当中互相有照应的,要走了,再过一个小时,鸟就开始集飞,飞的时候就开始慢慢集群,往上走,再走。这个里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去研究的东西。这是韩国,他采取了什么办法呢?过去这个地方,黄海地区,最大的鸟类迁徙地,比我们鸭绿江口,这块还要大得多,那么他从2006年4月完成了,1991年开始,到20006年完成,完成以后,这个土地面积扩大了,大家可以看到,全死掉了,很多淡水和咸水交汇不了,所有的鱼类、虾类都死掉了,鸟也死掉了,2006年是86000的多只,2007年37000多只,2008年12000多只,损失了7万多只鸟,有一部分鸟飞往鸭绿江这块,因为那一块的湿地丧失了,所以说湿地的丧失,就是他们的家园的丧失,是致命的。鸟类在迁飞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问题,我们中国沿海、渤海湾,包括这个地方,37%,前几年的数据,现在肯定超过37%,现在还在增加,所以说,韩国43%,大部分也是湿地丢失,就像我刚才说话的,鄱阳湖一旦坝建成,水位提高12米,没有那么多长的腿,任何鸟都不能有12米高,也就没有什么鸟存在了,这个是毁灭性的。而鄱阳湖有很濒危的鸟,最著名的世界上的白鹤就是在90%以上的种群就是在鄱阳湖,所以保护湿地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通过谈鸟的故事,说明湿地对鸟的重要,当然湿地对我们人类也非常重要。在三江平原,除了三江平原以后,我们国家其他地方,也都是湿地的破坏造成很大的问题。我的报告就讲到这,很多地方一概而过,希望大家有流,也可以有什么问题可以问题。

  主持人: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感谢陈克林老师的精彩讲座,给我们从湿地的概念以及湿地的功能、湿地的重要性,以及湿地与鸟的关联,给我们讲很多知识,希望大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有问题的听众请举手示意。

  问:刚才在介绍的时候,您有说中国政府在湿地保护方面的政府官员,也是国际湿地在办事处负责人,想了解一下在湿地保护方面,中国和外国以及国际组织之间有什么样的交流合作?

  陈克林:我的专业就是湿地保护,自然保护区,所以说超过30年的时间,中国政府在近10多年,在国际合作做了很多很多的工作,湿地保护,我们在90年代初期,我专职开始做湿地的时候,很多人不认识,中国现在的情况,中央领导的重视,这几年拨了很多钱,湿地恢复,给省里面拨了很多钱,国际合作也开展了很多工作,包括和若干个国家,有关鸟类迁飞路线和日本和澳大利亚的合作,和美国都开展了合作,研究、管理,交流等等这些的工作。

  问:您刚才讲丹东湿地有一个观测鸟非常好的地方,最好的湿地,当地有没有这样的管理的民间组织,比如说NGO等等?

  陈克林:我跟您讲,如果要是去观鸟,大约在4月10号以后,到5月10号是最好的时候,这个时候观鸟,你要掌握一条,一定要知道他的潮汐,就是潮涨潮落,你要买一本潮汐表,知道哪个地方落潮、涨潮流,这个时候观鸟,说实话你不需要向导到,你知道这一点,你就去,他在落潮的时候,马上落潮去看,已经落潮就不要去,你看不着了,他已经走了很远了。我再告诉你联系单位是鸭绿江自然保护区管理区,他们有很丰富的经验和新西兰的合作已经有6、7年的历史了。

  问:有一个潮汐表的,是直接买的潮汐表就能吗?

  陈克林:到东港市,海边都有,最好你们还是跟保护区联系一下,免得走弯路,现在很容易,原来我们走的时候要经过很多弯道,4月中旬是最好,但是还是比较冷,那个地方、那个时候是最好的。

  问:湿地保护主管部门?

  陈克林:就是国家林业局,这是主管部门,各省是林业局,像北京市是园林绿化局,其他的省市都是林业局。

  问:在您的讲座里面,如果湿地遭到破坏,这个价值就会跌得很厉害,我之前很新的消息,10月份在重庆有一个湿地生态保护园,好像是一个房地产性质的东西,把湿地周围开了很多的植物的种植园,一些养殖园,这种能保护湿地吗?

  陈克林:开发了房地产就盖楼了,这个很难,因为第一您说的这个地方我没有去过,一般来讲,非常困难,尤其是土地开发,改变土地的性质,本来是湿地,功能性质改变以后,整个价值也发生了变化,所以说这个问题,我刚才举了一个例子,泰国,加拿大很多,对天然湿地不了解,盲目的开垦,就会犯错误,现在像英国、荷兰这些地方,把海梯,有一些拆了,建好了拆掉,科学家有过计算,像荷兰,现在本来要继续围,本来三分之二的土地在海平面以下,后来遭到公众的反对,公众环保意识提高了,现在不围了。英国把有一些海梯去掉,为什么?就是我刚才说的那个湿地围了以后,所有的地基都没有了,变了,本来是淡水海水交汇的地方,一变就死掉了,你建这个海梯是50年不遇或者是100年不遇的大灾,有的灾难是能够预测到的,你比如说台风完全能够预测多,如果我建这个大坝、海梯,50年不遇,我花了50个亿,甚至500个亿,这是一笔钱,建了海梯以后,海梯里面的土壤动物和海梯外面截然不同,死掉了,这个损失没有人计算,而他们恰恰这个损失是潜移默化的,年年如此,现在我们很多老百姓都知道,以前我们很多海老鼠,很多,现在没有了,把大坝一建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这样的损失计算下来,如果没有海梯,每年的海产品收入很高,年年加起来,50年,产值的总价值是远远超过建海坝,保护生命财产也好,远远超过,所以现在发达国家已经不建了,一旦自然灾害来了,动员老百姓全部搬家,不是搬家,人搬走,贵重东西拉走,这样淹了以后,这个损失可能500亿,如果建了坝以后损失可能是5000个亿,目前为止,我们国家现在的认识不到,还得建,全部包围了,现在整个海边全部得建了,市长也说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得保护住,但是他不知道另外一方面损失太大,所以我们搞环保,要说服这些决策人员不容易,还需要很多工作要做。

  问:保护湿地最好不要动它?

  陈克林:要看怎么动,比如说打鱼,我一年在这个地方打一万斤鱼,对种群生态没有影响,打,为什么不打?我要吃鱼,本来打一万斤就可以了,你打十万斤鱼,三年就打光了,现在我们周边的海都没有东西了,还打,我过去,20几年在澳大利亚留学,这么大的鱼就在那游,现在也没有了,过去他们鱼类资源太丰富了,我半个小时抓了两筐这么大的鱼,我就把绳子掉下去,20多米身,掉下去以后,一有动,一提,一回就抓了一筐多,现在没有了,资源整个都不行了。

  主持人:今天的讲座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湿地—承载生命的摇篮_中国国家地理大讲堂_中国国家地理网 大河探源_电子杂志_中国国家地理网 新疆的“工业番茄”_杂志精选_中国国家地理网 《中国国家地理》 地震救援常用语(藏语同音翻译)_灾害地理_中国国家地理网 玉树地震特别报道(三):高地玉树_图片故事_中国国家地理网 世外桃源波密--中国国家地理网 动物精彩瞬间:射水鱼跃出水面捕食蟋蟀_生物传奇_中国国家地理网a 国家地理20张最美的雪景照片_ 10月份《中国国家地理》 10月份《中国国家地理》 国家地理:中国城市 !国家地理摄影大赛精选_ 中南海:中国最国家地理的地方 《中国国家地理》:不断漂移的汉族 国家地理 中国国家地理 国家地理杂志 国家地理图片 中国地理 自然地理 人文地理 旅游地理... 国家地理 中国国家地理 国家地理杂志 国家地理图片 中国地理 自然地理 人文地理 旅游地理... 国家地理 中国国家地理 国家地理杂志 国家地理图片 中国地理 自然地理 人文地理 旅游地理... s国家地理 中国国家地理 国家地理杂志 国家地理图片 中国地理 自然地理 人文地理 旅游地理... 来自《美国国家地理》的风光摄影建议_ 国家地理-中国组(1600x1200) 高清:自然的震撼——国家地理8月高清图精选_ 《中国国家地理》:中国最美的五大城区 国家地理最新绝美震撼图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