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多部门专门发文整治“买官卖官” 杜绝选人用人腐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2 07:09:05
 中央多部门专门发文整治“买官卖官” 杜绝选人用人腐败2010.11.1 <新华时政> 核心提示: “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只跑不送,暂缓使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这些顺口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群众对“买官卖官”等用人不正之风的痛恨与无奈。“买官卖官”现象不仅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而且损害了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危害社会的和谐稳定。近期,中央多部门接连专门发文,制定相应惩防措施,重拳整治“买官卖官”,为选人用人提供更严密制度保障,回应社会民众关切。

中央多部门专门发文整治“买官卖官” 

中纪委、中组部、监察部联合印发《通知》部署整治“买官卖官”

中央纪委、中组部、监察部不久前联合印发《关于严厉整治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行贿受贿行为的通知》,对整治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行贿受贿行为,也就是俗称的“买官卖官”,进行了部署。 >>>详细《瞭望》文章:重拳再治“买官卖官”严肃组织人事纪律,坚决防止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这是中央的一贯要求 中央纪委、中组部、监察部不久前联合印发《关于严厉整治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行贿受贿行为的通知》,对整治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行贿受贿行为,也就是俗称的“买官卖官”,进行了部署。

近日,中央纪委、中组部又联合下发《坚决刹住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关于12起违规违纪用人典型案例的通报》,要求坚决抵制包括买官卖官在内的选人用人腐败现象,其言辞之严厉实属罕见。

“选人用人腐败还是当前公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部教授汪玉凯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分析认为,“在各种腐败现象中,选人用人腐败是最大的腐败,也是一切腐败之源。”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选人用人腐败问题,中央已连续出台多项制度规范,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监管已进入操作细化层面。多位受访权威专家认为,中央近来对选人用人腐败连出重拳,折射出这个问题的复杂性和严重性。加大对选人用人方面的规范,实质就是从源头上抑制腐败现象。

选人用人频触“高压线”

近年来,中央打击选人用人腐败始终处于高压态势。

2009年5月19日,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全国干部监督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以最坚决的态度同用人上不正之风进行战斗,确保实现十七大提出的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目标。”李源潮在这里使用“战斗”一词,更是充分表明了中央坚决查处选人用人腐败现象的态度、立场和决心。

此前的2008年5月,中央纪委、中组部印发的《关于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意见》明确强调,对违规违纪用人问题必须坚决纠正、严肃查处。

来自高层的信息显示,从2008年至今,全国共查处违规违纪选人用人案件10716起,对1665名有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对匡正选人用人风气,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本刊记者从相关渠道了解到,其中一些选人用人腐败案还受到高层关注,相关责任人不但受到严查,还成为全国廉政警示教育的“活教材”。

在这些案例中,陕西省西乡县粮食局原局长王安武便属“带病提拔”的典型。2008年6月,王安武因涉嫌贪污受贿被立案调查,2009年7月因犯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6年。之前的1984年12月,王安武因流氓罪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1987年1月减刑获释后被重新安排到西乡县五金公司工作,1993年6月被聘任为西乡县五金交电化公司经理。在王安武被聘为这个职位时,西乡县委对其个人品质和前科问题把关不严;在王安武被任命为县粮食局副局长、局长过程中,西乡县委没有按照规定进行组织考察和任前公示。

根据查明事实,陕西省委组织部责成时任西乡县委书记、现任汉中市人大副主任吕阳平写出书面检讨,作出深刻检查。汉中市委决定,免去时任西乡县委副书记杜永安现任汉中市委副秘书长职务;免去时任西乡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现任城固县委常委、副县长王建森的县委常委职务。

在买官卖官案件中,影响比较大的还有河南省许昌市委组织部原部长王国华受贿卖官案;江苏省赣榆县孙承敏等6名干部行贿买官案;湖南省株洲市人大原副主任龙国华突击调整干部和受贿卖官案;原国家环保总局行政体制与人事司司长李建新违反组织人事纪律受贿案,等等。

而突击调整干部的案件有,云南省昆明市工商局原局长王爱中突击调整干部问题;福建省福清市人民法院原院长陈孝铭突击调整干部问题;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委违规提拔调整干部问题,等等。

在选人用人中拉票贿选的案件也不少。比如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政府原秘书长李维群在后备干部推荐考察中拉票问题;湖北省教育厅学位办主任韩习祥拉票问题;云南省德宏州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杨华相拉票问题,等等。

“用人不正之风长期以来就是一大顽症。”中央党校教授林喆指出,从最近几年落马官员的状况可以看出,“带病在岗”、“带病提拔”现象比较严重。用人腐败是一切腐败之源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近年来我国干部人事制度发生重大变化,但仍需要进一步打破长期形成的由少数人选人、伯乐相马的格局;只有真正形成一种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有效的制度框架,才能遏制用人腐败不断蔓延。

“近年选人用人腐败现象层出不穷,一方面说明干部选拔任用制度还不够完善,对用人权的监督还有待加强;另一方面说明一部分干部的‘职业取向’已经背离了党和政府以及公众对公权力岗位的基本道德要求。”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发展室主任李炜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分析认为,“当前选人用人腐败案件频发,主要原因还是个别领导干部高度集权。而不受制约的权力,就会在市场体制下经营出诱人的利益回报。”

李炜同时指出,在规范选人用人方面,尽管我国有很多相关法律法规,但法律法规的尊严与权威,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和敬畏。当用人程序规定变为“走程序”、干部任前公示异变为“公式化”、“形式化”时,制度的尊严就已耗损殆尽。

在受访专家看来,在所有腐败中,用人腐败是危害最大、最烈的腐败,是一切腐败的源头。“如果选人用人腐败了,只要给钱,什么样的人都敢选敢用,后果是恶性循环,并导致其他形形色色的腐败。”汪玉凯说。

同时,有关权威专家也指出,选人用人腐败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影响极大。一个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关键在人。如果用了好人、能人,他们用手中的权为民谋利,经济建设往往突飞猛进;如果用了腐败之人,他们满脑子以权谋私,经济建设不仅不能大发展,反而会遭受大破坏、大停滞,甚至大倒退。

选人用人腐败还会严重挫伤人心。如果用人者以德能勤绩论英雄,必将形成一种争先创优的竞争氛围,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挖掘人的潜能;如果用人腐败之风猖獗,就把人的心思引导到投机钻营、行贿索贿方面,使溜须拍马、跑官要官者得宠,而实干者越干越灰心。

“选人用人腐败还严重破坏了党群关系,动摇党的执政根基。”南开大学齐善鸿教授对本刊记者分析说,“如果贪官非但未受到应有的惩处,反而加官进爵、飞黄腾达,公众就会心不平、气不顺,一方面损害党的形象,降低党的威信,另一方面影响党群关系,破坏社会稳定,直至危害国家政权。”

种种迹象表明,对于选人用人上不正之风的顽固性、危害性和复杂性,高层有着清醒的认识,且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正如李源潮指出,“党的十七大以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取得了新成绩新进展,但目前所取得的选人用人公信度相对提高是个易碎品,稍有松懈就会出现反弹。”

当前,干部选拔任用的过程本身,已被视为腐败的重灾区。进一步遏制和消除“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选人用人上的腐败现象,已经成为我国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所面临的严峻课题。遏制用人腐败“组合拳”

受访权威专家认为,遏制选人用人腐败现象,关键在建立健全责任制和监督机制,加强现有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尤其要加大人事改革力度,改变“少数人选人”的局面,对“一把手”用人行为进行有效约束。

首先,加大四项监督制度的执行力度,确保取得实效。前不久,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中央组织部配套印发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办法(试行)》《地方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公布选拔任用工作并接受民主评议办法(试行)》《市县党委书记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试行)》。

“这四项监督制度,针对干部选拔任用过程,形成了事前报告、事后评议、离任检查、违规失职追究的监督链条。”汪玉凯解析道,这套“组合拳”,既突出了干部选拔任用中需要监督的重点对象和特殊情况,又强化了总体监督,是进一步匡正选人用人风气的重要举措。

“制度的效果如何,关键还在执行。”汪玉凯指出,“领导干部特别是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要带头遵守四项监督制度。尤其要对选人用人法规制度和监督制度真正落实,做到有章必依、执行必严、违章必究。”

其次,加大案件查处力度,严格责任追究。齐善鸿认为,严肃查处是整治选人用人上不正之风的有效手段。“对公众反映强烈的违规违纪用人问题,要坚持有案必查,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让那些违规者心生畏惧。”

“同时,提高监督手段的有效性也是关键,目前对一把手的监督缺乏足够有效的机制,公众对于选人用人的程序办法不很熟悉,选人用人缺乏像当前项目招标之类的那种多方监督的有效体制,因此,造就了这样一种局面:民不举,官不知;不出事,就没事。”齐善鸿建议,“要继续完善监督机制,提高其有效性,综合运用组织处理和纪律处分两种手段,切实加大问责力度,严格进行责任追究。”

来自高层的信息表明,今年中央将在继续整治拉票贿选问题的同时,重点对买官卖官问题进行整治。与此同时,各级组织人事部门也将会与纪检监察等执纪执法机关紧密配合,严肃查处拉票贿选、买官卖官、带病提拔和带病上岗、突击提拔调整干部以及公众反映强烈的其他违规用人问题,适时曝光典型案例,加强案例剖析,切实发挥案件查处的惩戒和治本功能。

再有,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注重源头治理。李炜认为,防止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根本出路在改革。通过深入贯彻落实《2010年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从根本上解决选人用人方面的突出问题。

“目前迫切需要改变‘少数人选人’的局面,以达到对‘一把手’用人行为的有效约束。”李炜建议,应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经过实践经验的成功做法,及时上升为制度,把主要靠领导者个人选人,逐步转到主要靠制度选人方面来;把由上级部门对干部的制约,逐步转到由民意和社会舆论来加以监督。逐步扩大干部选拔任用信息公开的内容和范围,让干部的选拔、任用、评估制度在阳光下运行。(记者李松)
  

中纪委、中组部联合下发《通报》部署严惩“买官卖官”

近日,中央纪委、中组部又联合下发《坚决刹住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关于12起违规违纪用人典型案例的通报》,要求坚决抵制包括买官卖官在内的选人用人腐败现象,其言辞之严厉实属罕见。

中央整治买官卖官透出啥用人信号?

这一系列“红头文件”的严厉言辞,足见党中央对党内一些干部“买官卖官”不良习气的痛恨和严惩。依笔者看来,这一举措无不向人们表达出这样“三种用人信号”。          中央纪委、中组部、监察部不久前联合印发《关于严厉整治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行贿受贿行为的通知》,对整治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行贿受贿行为,即俗称的“买官卖官”现象,进行了部署。近日,中央纪委、中组部又联合下发《坚决刹住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关于12起违规违纪用人典型案例的通报》,要求坚决抵制包括买官卖官在内的选人用人腐败现象。

  的确,严肃组织人事纪律,坚决防止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这是中央的一贯要求。这一系列“红头文件”的严厉言辞,足见党中央对党内一些干部“买官卖官”不良习气的痛恨和严惩。依笔者看来,这一举措无不向人们表达出这样“三种用人信号”。

  首先,“官”是要“干出来的”,不是“跑出来的”。“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我们党一贯的用人标准,看政绩用干部是我们党用人的重要原则。干部只有多干事、干好事、干实事、干成事,才能使自己的仕途坦荡,才能让自己的“位子”坐得稳、坐得住、坐得久。当然,不能否定,或许有个别人或少数人总能在升迁中跑成一时,跑顺一阵,但不可能跑得长久,跑得无法无天,总有一天,会跑多了“歪”路碰上“鬼”,使自己跑得身败名裂,跑得“赔了夫人又折兵”,最终为死路一条。对此,我们有理由完全相信,加大对用人中“行贿受贿”行为、“买官卖官”行为的惩治,必将大快人心,显见成效。

  其次,“官”是要“公认出来的”,不是“个人说了算的”。随着党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干部选用的各种法规制度也日臻完善。特别是扩大干部选用中的民主权,加重干部选用的民主份量,已成为全党上下的共识。那种由“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传统做法,正在逐渐被由“多数人”在“多数人”中选人,变“伯乐相马” 为“公开赛马”等更加公开公正公平的方式所替代。显然,从党管干部的要求来看,党管干部和扩大民主是一致的,依靠群众管干部,在干部工作中走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一贯做法。因此,我们坚信,在“群众公认”这一阳光的照耀下,党的选用干部工作必定闪耀出更加“公信的光芒”。

  再次,“官”是要“按规则来的”,不是“胡搞乱来的”。现实中,在一些地方或有的单位,确有少数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同志,在干部选用上往往有“退下前”赶紧“用一批”,“调离时”抓紧“提一串”等不良思想行为。这种现象看似很“正规”,实则是“乱搞”,是干部选用中典型的“官本位”思想的暴露。这让人们很是“看不惯”、“看不起”,十分反感和不满。可见,严格按“制度规矩”来选好干部是选用干部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所以,中央严厉整治选用干部中的腐败行为,必将为按“制度规矩”用人,铲除官场“潜规则”,净化“官市场”,发挥“强力杀毒”的作用。当然,在加大力度惩治选用干部中腐败行为的同时,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快选用干部制度创新的步伐,使选用干部的制度安排更加规范,更加严谨,更加科学,更加适应新形势、新环境、新任务的发展要求。对此,人们将可以期待。(熊建华)                                    

整治“买官卖官”的地方实践

北京将开通买官卖官举报网 查官员带病提拔

北京市将开通“12380”举报网站,重点查处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等不正之风。此外,凡领导干部“带病提拔”将调查其选拔任用过程。 >>>详细

四川整治买官卖官 买官者一律先予免职或停职

四川将集中开展买官卖官问题专项整治,在严惩卖官者的同时,对买官者一律先予免职或停职,其买到的职务一律取消,今后不得在党政领导班子等重要岗位担任领导职务,也不得在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等关键部门工作。 >>>详细

湖南将重点查县委书记用人 买官卖官可网上举报

为进一步加大对领导干部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力度,今年上半年,(湖南)省委组织部将开通网上举报,拓宽群众举报渠道。 >>>详细

  • 济南公布买官卖官举报电话 实行24小时值班制 
  • 哈尔滨严查买官卖官 买官一律免职停职
  • 武汉查办用人不正之风 紧盯买官卖官等五类行为
  •  

热论:如何遏制“买官卖官”

整治买官卖官,岂能只查处“掌柜的”

整治买官卖官之风,捣毁权钱交易的“黑店”,不仅要抓那些卖官的“掌柜”,也要追究那些买官的“顾客”。 >>>详细     近年来,买官卖官之风在一些地方愈演愈烈,不仅规模越来越大,动辄卖出几十顶甚至上百顶乌纱帽的“卖官书记”此起彼伏,而且“上贡升官”的不正当做法,有跳出潜规则身份、窃踞显规则之位的趋势。日前被查处的安徽省五河县原县委书记徐社新,在6年时间内,将该县所有乡镇和重要县直部门的“官帽”卖了个遍,被称为“官帽售货郎”。据当地一名干部说,徐社新收了钱才会提拔已是公开的秘密,不向其行贿想得到提拔重用几乎不可能。

    一个又一个的“官帽超市”开张,兴盛,败露,查处,散伙。人们在为贪官得到应有下场叫好的同时,也不乏疑虑和忧心。为什么我们常常听到了卖官者东窗事发、锒铛入狱的消息,而很少听说买官者被追究,被收回“官帽”。

    买卖买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买官卖官是非法权钱交易,是交易就有双方,这是一币两面的问题。从现实情况看,买官卖官之所以猖獗,正是因为背后存在可以牟取暴利的利益链条:卖官者收巨贿,买官者得要职,盘根错节,循环往复,各自滥用权力榨取政治和经济利益,使国家和人民遭受巨大损失。不管是卖官还是买官,其行为都违背了党纪国法,社会危害不容小视,理应都站在被告席上。

    因此,整治买官卖官之风,捣毁权钱交易的“黑店”,不仅要抓那些卖官的“掌柜”,也要追究那些买官的“顾客”。只有让买官者、卖官者都付出沉重代价,官帽交易链条才可能被真正斩断。如若不然,抓起了“掌柜”,放跑了“顾客”,“买卖”的行情和规则依旧,那就很可能换个“掌柜的”重新开张。一些地方买官卖官现象之所以屡禁不止,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买官风险低,违法违规成本低,受到的打击力度小,助长了一些人的侥幸心理和投机心理,事实上对买官行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那么,是不是把买官卖官者都一锅端就万事大吉了呢?恐怕还得“宜将剩勇追穷寇”。因为,买官卖官的利益链条不是凭空滋生和蔓延的,其生存的土壤是不良的权力运行环境,诸如个别干部权力膨胀、监督机制缺失、干部任用制度存在缺陷等等。从近年来的腐败案例看,一些领导岗位的干部之所以“前腐后继”,固然与个人腐化堕落有关,但掌权者一家独大、用权者不受约束、监督者绵软无力的制度环境存在,客观上发挥了“贪官孵化器”的作用。

    也正因为如此,中组部出台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等四项干部监督制度,相互配套衔接,共同构成事前要报告、事后要评议、离任要检查、违规失责要追究的干部选拔任用监督体系,力图堵住“买官卖官”行为的后路,努力从制度上消除用人上不正之风滋生的土壤和条件,建立比较完善的防治用人不正之风长效机制,堪称治本之策。

    总之,整治买官卖官,要治官,让卖官者身败名裂,让买官者“赔了夫人又折兵”;也要治权,铲除利益链条,加强制度监督,优化用权环境。标本兼治,持之以恒,终究会开创吏治清明的新局面。詹勇

官员考核透明化可治买官卖官

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等不正之风的病根在于官员考察任免系统“肠梗阻”、领导“一言堂”,只有官员监督、政绩、过失、考核透明化,才是治本之良策。 >>>详细
赣江潮评特约评论员:李振忠

          6月5日《京华时报》报道:4日,记者从市委组织部获悉,本市将开通“12380”举报网站,重点查处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等不正之风。此外,凡领导干部“带病提拔”将调查其选拔任用过程。

         首先,开通这样一个网站首先是一种进步,起码给群众监督增加了一条渠道,另外,从心理上对跑官要官买官卖官者也是一种震慑。

         然而,仅仅开通这样一个形式上的举报网站还远远不够,因为占绝大多数的群众不知道某位领导干部在做什么,做的怎么样,更不知道某位领导干部是否跑官了,要官了,更不可能学学福尔摩斯一样追踪某官员,然后摄像机照相机摄像头锁定他的跑官要官路线图。因此对于绝大多数群众来说,这样一个举报网的实际意义就不大甚至是形同虚设。

         跑官要官,买官卖官,往往使用“潜伏者”的手段,单线联系,现金交易。而即便是对买官卖官毫无顾忌驾轻就熟的官场老油子也要注意方式方法,或大信封“意思意思”,或逢年过节“孝敬孝敬”,或某领导的儿子出国留学“赞助赞助”,或领导的父母高寿了“庆贺庆贺”;或给领导一套别墅,或给某领导一位免费的“小姐”,或给领导介绍一位高档的二奶三奶。种种买官方式不一而足,种种卖官方式也五花八门,临退休批发官帽者有之,临调离前突击提拔一大片者有之,高价“零售”待价而沽者却是卖官的常态;有价高者售之者,有圈子内“专卖”者,有亲朋裙带才卖者,有富豪圈子内求好价钱者,种种卖法,也因人而异。买官卖官现象水很深,深到小民不知就里的地步,深到深不见底的地步,对于这种“深水”中的交易,别说是举报,发现线索都极难。

         那么,官员任免就是先天不足了?跑官要官就真的没法治了?非也,开通卖官举报网不如官员任免透明化,要想监督有效,首先要官员任免透明化,官员任免透明化,首先要官员任职期间政绩、过失透明化。一个官员任职期间都做了哪些工作,跑了几次基层,解决了哪些问题,接待了几次上访的群众,深入了几次群众,群众的认可度多少,都有哪些过失,应该有一本明细帐。甚至在一些窗口单位、执法单位、直接为老百姓服务的部门,要有办事群众对办事官员“不见人”的评价系统。当内部评价系统、外部评价系统、科学监督系统同时运转起来之后,对一个干部的科学认证系统也就建立起来了,一个透明的科学的官员形象也就建立起来了。是非功过,一目了然,群众监督起来说道起来也有根有据,想“带病提拔”恐怕就比登天还难。

         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等不正之风的病根在于官员考察任免系统“肠梗阻”、领导“一言堂”,只有官员监督、政绩、过失、考核透明化,才是治本之良策。(原题:开通卖官举报网不如官员考核透明化)

官由民授:遏制买官卖官的治本之策

         权力民授,对民负责;权力君授,对君负责;权力君授,虚拟为民。而人的本性又是无利不起早,利益是驱使人们行动的内在动力。在失去监督制约的情况下,掌权者运用手中的权力进行寻租是必然的,跑官要官、买官卖官也就不足为奇了。 >>>详细

赣江潮评特约评论员:徐云鹏

        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最近一期《求是》杂志发表文章指出,要深入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不仅要继续整治拉票行为,还要对跑官要官、买官卖官问题进行专项治理。由中组部组织力量研究起草的《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提出,到2012年,用人上不正之风得到有效遏制,初步形成比较完善的防治用人上不正之风长效机制。(据2009年3月1日《京华时报》)

         中组部提出3年内将有效遏制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不正之风,对于日夜渴望用人风气好转的人们来说,无论如何都是一件令颇感欣慰的事。但是,人们更为关注的则是,这个承诺能否有效兑现,会不会像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央提出的“三年内实现党风根本好转”那样,而实际上并未如期践诺,甚至越来越不好,令人大失所望。

        现实的经验是:对一个时期内得不到解决的问题,要从方法上找原因;对于大面积出现的问题,要从体制上找原因;对于反复出现的问题,要从规律上找原因。跑官要官、买官卖官之时弊的病根儿在哪里?这要从权力的本性说起,权力是一种特殊利益、高致用的利益,在权力领域,权力奉行“谁给好处就对负责”的原则。权力民授,对民负责;权力君授,对君负责;权力君授,虚拟为民。而人的本性又是无利不起早,利益是驱使人们行动的内在动力。在失去监督制约的情况下,掌权者运用手中的权力进行寻租是必然的,跑官要官、买官卖官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实,跑官要官、买官卖官之风屡禁不绝,甚至日益强盛,酿成顽疾,根本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人事任免的诡秘性,用人信息不公开。目前各级党委在选人用人上具有较强的诡秘性,基本上是“少数人在少数人中挑选少数人”。哪儿有什么位置,需要什么人,用什么人,只有少数个别人才掌握,信息极度不公开。另一个是任免权力的稀缺性,“一把手”搞“一言堂”。在一些单位里,干部任免权力往往掌控在主要领导手中,用谁不用谁,“领导一句话”,主要领导的人事权力巨大。由于用人信息不公开,既加大了监督成本,也为少数领导干部搞权钱交易提供了便利。由于任免权力掌握在少数领导人手中,既形成了用人上的垄断,也增大了权力寻租空间。

买官卖官之风缘何屡禁不止?

        近年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整治和预防买官卖官歪风,依纪依法严惩了一大批买官卖官的官员,但各地买官卖官现象依然存在。是什么原因导致买官卖官之风屡禁不止?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原因。 >>>详细
        新闻背景 据《中国青年报》5月7日报道,在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5月6日召开的视频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强调,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要继续以最坚决的态度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加大对违规违纪用人行为的查处力度,重点开展买官卖官问题专项整治,让卖官者身败名裂,让买官者“赔了夫人又折兵”。 

“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只跑不送,暂缓使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这些顺口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群众对用人不正之风的痛恨与无奈。买官卖官现象不仅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而且损害了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危害社会的和谐稳定。正因如此,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强调,重点开展买官卖官问题专项整治,让卖官者身败名裂,让买官者“赔了夫人又折兵”。5月10日,记者就整治买官卖官用人不正之风问题采访了陕西省委党校教授王彦军。

记者:让卖官者身败名裂,让买官者“赔了夫人又折兵”。中组部负责人的这番讲话传递了什么样的信号?

王彦军: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是中央的一贯要求,但中央有关负责同志以这么严厉的口吻强调这一问题,在我的印象中还是第一次。用人问题是一个重大而敏感的问题,用对一个人,激励一大片;用错一个人,打击一大片。用人腐败是最大的腐败,而买官卖官更是用人腐败中最恶劣的行径,其影响之坏、危害之烈、破坏之巨,远远超过了其他腐败行为,也是广大干部群众深恶痛绝的行为。李源潮同志的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党中央毫不动摇地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折不扣地执行干部监督制度,坚决同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进行斗争,全力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氛围的坚定信心和决心。

记者:近年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整治和预防买官卖官歪风,依纪依法严惩了一大批买官卖官的官员,但各地买官卖官现象依然存在。是什么原因导致买官卖官之风屡禁不止?

王彦军: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失控的官员权力形成了巨大的金钱诱惑,买官卖官的双方都能在权钱交易中获得各自的利益,等价交换原则被一些人引入政治生活。二是有的地方在干部选拔任用中不以“德才”选干部,而以“钱财”用干部,把“官帽”当商品,用“位子”做交易,引发买官卖官者趋之若鹜。三是权力运作过程的透明度不够,干部选拔任用在有的地方和单位仍处于半明半暗状态,甚至是暗箱操作,为买官卖官者提供了可乘之机。四是监督不力,查处不严,买官卖官者得不到应有的惩处,即使追究也多不足以使其“倾家荡产”,从而导致抱着侥幸心理的效仿者“前腐后继”。五是一些官员宗旨意识淡薄,放松了学习和世界观改造,为官清廉的道德底线沦落,把官职当成了为个人谋利的工具。

记者:不少地方在查处买官卖官案件时,只严惩卖官者,而不严惩甚至不惩处买官者,这是不是也是导致买官卖官现象不能杜绝的一个重要原因?

王彦军:有这方面的因素。买官和卖官是一对“孪生兄弟”,是一个利益共同体,要杜绝卖官必须同时狠治买官。一般说来,买官者都是无德无才之辈,他们不谋事,只谋人,眼睛向上,一门心思讨好领导,跑官要官,要不到就买。一旦官帽到手,再去卖官,而后拿卖官所得再去买官。他们败坏风气,坑害百姓,比卖官者更可恶。不对买官者严惩,对卖官者就起不到威慑作用,卖官现象也就无法根治。

记者:对于有效遏制跑官要官、买官卖官之风,你有何建议?

王彦军: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是一个历史问题,在我国现阶段仍有存在的社会土壤、机制土壤和制度土壤。有效遏制这一现象,必须多措并举综合治理,尤其是要严密监督、严格管理、严肃惩处。一是形成强大的监督合力,使意欲买官卖官者望而却步,迷途知返;使买官卖官者无处遁形,得不偿失。二是全面落实干部选拔任用监督的“四项制度”,真正使为政者不想腐败、不敢腐败、不能腐败。三是加大对买官卖官者的查处力度,不姑息、不迁就、不纵容,抓住一个,查处一个,让卖官者身败名裂、难以得利;使买官者倾家荡产、丢官失位。

中央多部门专门发文整治“买官卖官” 杜绝选人用人腐败 中央多部门专门发文整治“买官卖官” 杜绝选人用人腐败 中央发文重点整治买官卖官 从选人用人杜绝腐败 中央发文重点整治买官卖官 从选人用人杜绝腐败 中央发文重点整治买官卖官 从选人用人杜绝腐败 中央:重点整治买官卖官 从选人用人杜绝腐败 加强干部任期内监管 重拳整治选人用人腐败 中央重拳再治买官卖官:从选人用人腐败入手(图) 中组部部长:匡正选人用人风气 坚决整治跑官要官 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关于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意见》 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关于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意见》 - 刘万... 惩治中央部门“发票腐败”须再给力 惩治中央部门“发票腐败”须再给力 中央编办发文明确职业卫生监管部门职责分工 梁妍慧:整治用人腐败的有力举措 - 廉政建设 - 党建专区 - 内部专区 - 宣讲家 杜绝腐败 做好贤内助 从李源潮强调“三必”看中央在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的决心 - 党政时评 - 七一社区论坛 李源潮:深入整治用人不正之风 中央出重拳整治“买官卖官”有何深意? 中央出重拳整治“买官卖官”有何深意? 冉彪:中央出重拳整治“买官卖官”有何深意? 中央“一口气”连发四文 构成选人用人监督链条 监察部:多部门官员联手腐败成腐败新特点 监察部:多部门官员联手腐败成腐败新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