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倭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6 16:58:57
话说倭寇 2007-07-07 01:33:43 
大 中 小 
日本的文化,在体制上是女性化的文化。
 
这个话,对于一些认识日本人为“倭寇”的人是很难接受的。

在漫长的中日关系中“倭”这个字,是一个相当关键性的字。要探讨这个字,说来话是很长的。

中国人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东海海上有三个岛,岛上有异族居住?相传徐福带童男童女东渡日本避秦。但这个故事太过完整而可信性不一定很高。

《汉书地理志》:“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这大概是以“倭”称东夷的开始吧。《后汉书》:“建武中元二年(西历五七年)那奴国奉贡朝献,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光武赐以印绶……。”

再下来,就是那有名的《魏书倭人传》:“倭在带方东南大海中,依山岛为国,渡海千里复有国,皆倭种。”

“倭种”显然是日本人的总称。
 
感觉上,“倭”不是一个很好的字眼。“倭”有矮的意思。但出乎意料地,日本人似乎并不在乎。他们动辄引用那短短两三千字的《魏书倭人传》,亦自称倭——后来改称“和”——“和”与“倭”在日本话中皆念WA,音相同,这个“和”字迄今成为日本人、国、文字,与一切文物、语言、文化的总形容词。日本人这样用,中国人也这样用。在这方面中日两国民族倒是很有默契了。

自中国人意识到了东海有倭人以来,历两千年,中日之间发生了许多事情,先是日本派大量留学生,称“遣隋使”、“遣唐使”来长安留学,学习文物制度,后来双方屡次发生朝贡、称藩、敌对等状态,元朝数度派大军征日,皆无结果,到清代,中日发生大规模战争,而八年抗战……。中国和日本关系从此急转直下,成为宿命的邻居、可痛的敌人、可恨的朋友。

但尽管中日关系如此密切,到今日为止,真正理性地深入地了解日本或日本人的中国人并不多。今日的中国人对日本的认识与态度,大别之可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轻视东夷派。这一派认为日本人与中国人属“同文同种”。日本人所有的文化都学自中国,所以尊崇孔子,讲究儒学、用汉字、守礼教、重伦理。换句话说,日本不论后来科学如何发达,经济如何起飞,在文化上“永远是”中国的藩属,因此,日本没有什么不得了,不值得重视。

第二种是八年抗战派。这派人认为那“日本鬼子”野蛮残忍,趁中国国势衰弱之际,竟恩将仇报,发动侵略战争,立伪满,占华北,南京大屠杀,血流成河,凡是身为中国人者皆应拒绝用日货,抗拒日本电影、杂志,终生不与日本人来往,不到日本观光,以示此仇不报非君子……

第三种是五体投地派。这一派认为日本是经济大国,共商潜力雄厚,对如此伟大的成就,我们只有崇拜兼叩头的份。不但应学习其企业管理的精神,更应输入其汽车零件来拼拼凑凑成整车出卖以图利。像松下幸之助之流人物,属于“经济之神”,喷唾成珠,一言一动皆可成膜拜对象,更应将其书译成中文,俾大家研读探索,以便全国国民可学习其伟大的风范……。

其实台湾地区还有另一派人,这派人既不轻视,也不仇视,也不崇拜日本,无以名之,姑且叫做“浑然不觉派”,或“赴日采购派”。他们对日本毫无所知,也不想有所知,连偏见都没有。只是没事就成这群结队跟旅行团到日本去采购。所经之处,从维生素丸到电锅,从水蜜桃到卫生棉,莫不大量“扫”购,大箱大筐提回来。这种人,如果你在[东京秋叶原]电器商品街,或[上野亚米横丁]看到他们成群地在那里大声说话,你最好赶快躲开,以免因“同胞”之故被视为同伙;而沦为“狗与支那人不可进入”的支那人。迄今在浅草桥中盘商店前,你尚可看到许多店门口立着一个牌子,上写“谢绝台湾人”!

这,就是今日中国人对日本人的了解与态度。说穿了,今日的中国人对日本人的认识,与当年把日本人全部想成“倭寇”的认识并没有进步多少。我们对于一个曾经吸收中国文化而今俨然成为“列强”的强邻是那么无知,充满偏见与错误的见解。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又将如何与这个看似单纯而实际上层面很多的的邻居相处呢?
 
---转载自谢鹏雄先生著《透视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