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伟长:从偏科生到科学巨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3 19:07:26
 王馨馨

  钱伟长是享誉世界的科学巨擘,中国近代力学奠基人之一。他与钱学森、钱三强被周恩来总理称为中国科学界的“三钱”。他创造了“钱伟长方程”、“钱伟长方法”、“钱伟长一般方程”、“圆柱壳的钱伟长方程”等科研成果。

  文科偏科生 转学物理科

  钱伟长生于1912年10月,江苏无锡人。1931年9月,19岁的钱伟长报考清华大学。那一年清华招生的作文题目是《梦游清华园》。钱伟长写了一篇450字的赋。老师给了他100分。历史考题是:二十四史都有哪些,作者是谁,各有多少卷,注释者是谁。钱伟长又得了100分。钱伟长的父亲和祖父都是教书先生,四叔是著名的国学大师钱穆。他中学的文史老师是语文学家吕叔湘。钱伟长从小看古书长大,打下深厚的国学底子。

  虽然钱伟长的文科很好,对理科却十分陌生。他的物理考了5分,数学和化学一共考了20分,英语考了零分。但是凭着优异的文科成绩,钱伟长通过了清华的考试。他听从国学大师钱穆的建议,选择就读清华中文系。

  谁能料到,第二天钱伟长就改变了自己的选择,也改变了一生的走向。这一天,爆发了震惊全国的“九一八”事变。为了更好地救国救民,钱伟长毅然决定弃文从理。他说:“我不读历史系了,我要学造飞机大炮。”然而现实是,他的物理只考了5分,这样的成绩能转系成功吗?他几次跑去找物理系系主任吴有训。这让吴有训为难了:钱伟长的数理化实在糟糕。禁不住钱伟长的纠缠,吴有训提出先让他试读一年,如果化学、物理和高等数学都考过70分,就允许他转系,如果数理化三门课有一门低于70分,就得转回文学院。

  那一年,钱伟长除了吃饭睡觉,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补习物理和数学上。第一学期的普通物理课由吴有训亲自讲授。他钱伟长不要上课只顾记笔记,重要的是仔细听讲,力求当堂听懂,课后用自己的语言择其关键简明写出。吴有训知道钱伟长的英文底子薄,特地找来一本中译本物理讲义,便于他查阅。到第一学期结束时,钱伟长的物理及格了。到学年结束时,他的数学、物理、化学、外语等科目的考试成绩都在80分以上,得到了以严著称的吴有训先生的认可。

  在清华物理系4年,钱伟长没有辜负物理系主任对他的信任,成为全班物理学成绩最好的学生。也就是在这4年的时间里,钱伟长打下了坚实的学术底子。在吴有训、叶企孙等老师的鼓励下,钱伟长还选学了材料力学、工程热力学、近世数学、化学分析等学科。

  祖国的需要 就是我的专业

  钱伟长有句名言:我没有专业,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他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获得应用数学博士学位。历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自动化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副校长、上海工业大学校长、上海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早年与其导师辛格合作,研究板壳内禀理论,开创了板壳理论新方向。他提出的非线型偏微分方程,被国际上誉为“钱氏摄动法”。他是力学家,被海外媒体誉为力学之父,同时也是应用数学家,教育学家,社会活动家。钱伟长一生学过十几个专业,科研生涯涉足几十个行业。每一次重大的改变和选择,都是因为国家的需要。

  1931年,日军侵占东三省,他弃文从理,立志科学救国。1946年,他在美国取得卓越的学术成就后,却放弃美国的一切,以探亲名义悄然回国,成为一名园丁。

  1948年,当他有机会重返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时,因为签证申请表上填写“若中美交战,你是否忠于美国”一栏中,决然填上“No”,放弃赴美。他58岁学电池知识,也是缘于我国当时的坦克缺乏高能电池。64岁以后迷上了计算机,他甚至提出一种新颖的宏观字形编码方案,称为“钱码”……即使在八旬高龄,钱伟长还申请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致力于研究“不作Kirchhoff假设的弹性板壳理论”。

  作为“三钱”中的最后一位,2010年7月30日,钱伟长先生在上海走完了98岁的一生。

 

来源:《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