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写进去,把别人写出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7 09:55:09
“把自己写进去,把别人写出来”
田厚钢
如何写活、写深、写好新闻通讯,一位资深记者在多年的写作和讲课中,总结了两句话:“把自己写进去,把别人写出来”。把自己“写进去”,就是要求作者深入到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抓取第一手材料。只有自己先感动,先进入角色,融入其中,才能够把别人生动地展示出来。这两句话,对通讯写作及其它文体的写作都有指导和借鉴作用。
把自己写进去,把别人写出来,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经过长期的磨炼和艰苦努力才行。特别是把“我”写进去后,文章中还似乎看不到“我”(作者),那就更不容易了。因此,有人说,“一个记者如果把‘我’写得很成功,就算是很有名的记者了。”其实,把自己写进去,可以同时把自己的感情写出来。尤其是写人物,作者常常要先与采访对象同吃、同住、同工作一段时间,体验一下生活,感受人物活动、事物变化的某一个过程,增强感性认识,捕捉典型细节,这样,笔下的人物才会有血有肉、栩栩如生,事件、景物才能生动地再现在读者面前,产生强烈的感染力。著名军事记者阎吾,被人们称为“情景记者”,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新闻名篇。他采访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到战场前沿去,到第一线去,也就是到实地观察,把自己写进去,通过所见所闻所感,把真情实景写出来,他的《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情景》、《战后凉山》,就是有名的“情景新闻”。
把自己写进去,当然也可以把自己的观点写出来。出色的记者往往并不在文章中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直接说出来,但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记者的观点与思想感情,这就是用潜移默化的办法去影响受众。这一寓理于事的表达方式,是很高明的方法,也是需要广大新闻工作者努力掌握的技巧。对策之一,还是先要自己沉下去,钻进去,之后再写出来。时下的问题是,有的人把自己写进去,又把自己写了出来,而别人反而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这就是败笔了。有的报社为了打造名记者、名主持人,大篇幅刊发对名流的专访文章,而配发的大图片,记者的头像有时比名流的头像还要大,这就有喧宾夺主之嫌,与硬搭车何异?还有的文章多处出现这样的句子:“记者在当地××陪同下”、“记者驱车到××地”、“记者下榻在××宾馆”等等,通篇是记者如何活动,让读者围着作者转,强烈的表现欲跃然纸上。
新闻工作者的人生态度,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作品体现出来的。记者的“小我”,只有溶入人民群众的“大我”之中,才能得到价值的实现。把自己写进去,是为了更好地把别人写出来,最终目的是让读者有如见其面、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之感,而不是处处渲染或炫耀自己。
《新闻战线》 (2003年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