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接访 不该看到的“风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4 01:15:32
2010年10月24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广州市委书记张广宁两年前说:“(接访)如果每次都要由我亲自带头的话,我认为我是失败的!”这句话又被人提起,然而失败的难道真是张广宁,张广宁能够扭转得了“一把手”怪状?

  10月18日,广州举办了一个“大接访”活动。事先有预告,入场须预约,仍有4000多访民到场。媒体说,有市民自备干粮彻夜排队。事后,人们广泛议论,表达了对信访渠道和“大接访”活动的看法。

  就要举办亚运会的城市,先期举办了一个“大接访”。中央电视台在新闻1+1栏目中,挑明个中意味,广州的上次大接访,是在2008年6月28日,北京奥运会前。而我们会记起,那个时候,“大接访”活动遍及全国。举办亚运会,无须举全国之力,大概这就是现在广州大接访而各地没有大接访的原因吧。

  在新闻1+1节目中,央视评论员多次使用了“彩票中大奖”这个说法,大概是用以指那些通过“大接访”解决了问题的访民吧。这个说法,说它形容失当吧,似乎准确地说明了访民无法指望解决问题,解决了属于意外之喜的状态;说它形容得当吧,又过于随意地处理了访民的无奈,访民一点也不会有彩民那样的游戏心情。比喻确实总是蹩脚的。

  广州的大接访,并不讳言与亚运的关系,活动名称就是“迎亚运、促和谐、广州市领导公开接访”。大事喜事,总是有大事喜事的特殊问题,但也真的总是有附带效果的,产生搭顺风车的可能,就像一次“创卫迎检”为一条僻街小巷带来一些公共建设。

  半月谈网的文章《领导“大接访”成为群众“大追债”?》摘录的网友评论,吉光片羽,启人深思。

  网友高一招:这反映了平时管理的严重失误。

  网友老杨:为什么会这样?相关部门为什么不能解决百姓的问题?

  一名广东佛山禅城网友发问:市长即使效率再高,又能接待多少人?解决多少问题?

  新浪网网友千里目:只有市长出面才能解决问题,民众更加渴望“青天老爷”,更加感到官大才算数,越是这样,问题就越难化解,形成恶性循环。

  网友yuhui说,怕只怕……等亚运会开完,新问题出来,又回到了信访“死胡同”,一天天积累社会矛盾。

  对这次大接访的评论,能比这些言语的片断说得更好吗?我不能。

  我想,人们对广州大接访的评论,与对这个活动的评价是两回事。评论指向的是大接访爆棚效果后面的现象、现实和问题;而评价上,这样的活动即使不能说“圆满成功”(民众中有那么多人的问题不能解决,办成几件,说圆满也会脸红的吧),但起码可以说“有比没有好”。

  有比没有好,因为有固然解决不了每个人的问题,但如果没有,可能就一个人的问题都不能解决。有比没有好,似乎仅仅只是有相比于没有,至于“有”本身是不是正常的,是不是应当的,是不是理所当然的,都不涉及。信访本身该怎样,包括是不是一种好办法,是不是法治社会的特征,是否会助长“包公情结”“青天崇拜”(权力崇拜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应当起到什么作用,是一回事,但信访实际上很难解决问题,基本成了“矛盾的填埋场”,则在很大程度上是现实。那些填埋中仍然挣扎的人,便是学者所说的“99%以上有精神病”,在一些地方被堵截、扭送、遣返,包括被送进精神病院。

  一件事是“有比没有好”的,也就相当于,指望它能够完全解决问题,其实是不太可能的。“大接访”能够完全解决问题吗?它显然不是解决问题的正道,然而如果正道不得行,有特别之道、羊肠小道,乃至迷宫之道,使人觉得有路可走,也比无路可走要好吧。

  广州大接访虽经预约控制,仍然涌去4000多人。我们不了解预约证的发放有些什么门槛,那些得以成行的访民毕竟幸运,他们为预约成功而生出些许希望。其中尤其幸运的是问题得到了解决的人。自备干粮彻夜排队的场景,描画了访民心情。

  这是广州,一个常被誉为公民社会发展最好的地方,一个接访公告,虽须预约批准仍会有4000人去赶集诉告,为了将苦状上达官听而彻夜排队。

  广州市委书记张广宁两年前说:“(接访)如果每次都要由我亲自带头的话,我认为我是失败的!”这句话又被人提起,然而失败的难道真是张广宁,张广宁能够扭转得了“一把手”怪状?

  这一次,张广宁说的是,我们不回避问题,“我们不是为了解决具体的问题,而是要通过解决问题,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制度和方法”。作为一个市委书记,找出解决问题的制度和方法大概确实是重要的,但对于访民来说,对于每个人来说,他们需要的大概就是解决具体的问题。

  下次大接访时,能够宣布制度和方法已经找到吗?或者虽然找到了制度和方法,能够执行吗?甚至,还会有下一次大接访吗,都难说呢。

  □时事评论员 刘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