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种最常吃的食品添加剂_养生频道_侨报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8:31:53

盘点最常吃的食品添加剂

【侨报网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我自己算了一下,每天都会吃掉76种添加剂。”让白领小陈想不到的是,她每天不离口的一款口香糖竟含了16种食品添加剂。“真是不敢想象长期这样吃对身体会产生哪些副作用!”食品添加剂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关注的问题,它们的存在和我们的健康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看完下面的10种食品添加剂你就应该了解哪些是应该少吃或干脆不吃的。不要再对其熟视无睹了。

1. 反式脂肪

汉堡包、薯条和外卖爆米花中就含有大量的反式脂肪。

它会导致胆固醇增高以及冠心病。

2. 高果糖玉米糖浆

在汽水、麦片和调味品中都能发现这种甜味剂和防腐剂。

过量食用会导致肥胖症和糖尿病。

3. 食用色素

红色40、黄色5和黄色6等食用色素常见于水果制品和运动饮料中。

会导致儿童多动症。动物实验表明,它还与癌症有关。

4. 钠

比萨饼、外卖汤、番茄汁和熟肉等食物中含有大量钠。

过量食用会导致脑中风和心脑血管疾病。

专家建议,普通成年人每天钠的摄入量不应超过2300毫克,也就是一茶匙的量。

5. 安赛蜜

这种不含卡路里的人工甜味剂会用于糖块、口香糖和薄荷糖的加工。

动物实验表明,它会致癌。

6. 氢化植物油

作为一种保鲜剂和提味剂,氢化植物油常代替黄油和脂肪用于沙拉酱、人造黄油和焙烤食物的加工。

它会导致肥胖症、高胆固醇和心脏病。

7. 阿斯巴甜和糖精

这些不含卡路里的蔗糖替代物常用于制作餐桌甜味剂和节食饮料。有研究显示它们可能会致癌。

8. 亚硝酸钠

这种保鲜剂可见于午餐肉、腌肉和鱼肉中,会导致多种癌症。

9. 面粉处理剂——溴酸钾

这种添加剂会用于面粉和面包制品加工,可致癌。在很多国家是禁止使用的,但在美国是合法的。

10. 味精

可见于肉排、酱油和烧烤调料中。据说会导致头疼、恶心和胸痛,而且不能和一些处方药同食。

 

五大最具争议的食品添加剂

长期以来,加工食品中的添加成分到底安不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最近,美国网络医学博士发表了最有争议的五种添加成分的最新研究成果,记者采访了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范志红,进行了解读。

合成色素。在许多果味水、果味粉、果子露、汽水、配制酒、红绿丝、罐头等食品中大量应用。2007年《柳叶刀》杂志上发表的一份英国研究显示,摄入人造色素会加剧孩子的多动症症状。为此,欧洲食品标准局要求食品制造商主动停用人造色素。但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一直允许使用经过批准的人造色素。

对此,范志红表示,儿童是最应该避免摄入人工色素的人群。为了取悦儿童,许多儿童食品中都含多种人工色素,对此家长们应提高警惕。在选择儿童食品时,应尽量远离色彩过于鲜艳的产品。

高果糖玉米糖浆。这是一种由玉米制成的糖浆,不仅使用在糖果中,在碳酸类饮料中更为常见。有一种观点认为,它会增加肥胖和患上2型糖尿病的风险。

美国专家认为从生物化学角度看,高果糖玉米糖浆和蔗糖都是糖,区别不大。美国医疗协会最近也发表声明,称没有足够证据支持“高果糖玉米糖浆比蔗糖坏”这一观点;如果摄入过多,它们都会损害健康。对此,范志红解释说,从严格意义上讲,高果糖玉米糖浆不能算作食品添加剂,其实它和蔗糖一样都是糖,都有热量,只是口味更清甜,还有保水性,喝了这种糖浆配制的饮料之后,人们几乎没有饱的感觉,不知不觉就会多喝,从而可能增加肥胖危险。

阿斯巴甜(一种非糖甜味剂)。它被作为增甜剂广泛用于风味酸奶、水果罐头、八宝粥、果冻、面包等。它曾引发多种健康担忧,如导致癌症、癫痫、头疼以及影响智力等。但大规模的研究显示阿斯巴甜与上述疾病并没有直接联系。在过去23年里,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曾26次证实它的安全性。范志红表示,阿斯巴甜的甜度是白糖的200倍,用在食品中的量是极小,故而它不像白糖那样增加膳食热量。

苯甲酸钠。英国食品专家认为,饮料同时含有苯甲酸钠与维生素C这两种成分,可能产生相互作用生成苯。苯是一种致癌物。但这种说法尚未得到化学专家们的一致认同。苯甲酸钠在人体内能自行代谢,通过日常小便无毒排出;其实人们每天通过呼吸而进入体内的苯比喝软饮料而摄入的苯要多,水果、蔬菜和奶制品中都含有少量的苯;吸烟、汽车尾气以及油漆、洗衣粉都含有苯。不过,专家提醒,苯甲酸钠在体内的代谢主要是在肝脏部位,对于肝脏功能不好的人,建议少喝饮料。

亚硝酸钠。在肉类加工中被广泛使用,香肠、肉罐头等都含有这种添加剂。美国有一种理论认为摄入大量的亚硝酸钠会导致胃癌。在我国,亚硝酸钠的使用有严格要求,在肉制品中它的最大用量为每千克加0.15克,在香肠中允许加0.03克。只要不经常、大量地吃加工肉制品,就可减少亚硝酸钠的摄入量。

范志红表示,追求感官享受和方便快捷,就难免会和食品添加剂亲密接触,所以不必把它看成毒药或洪水猛兽。与其为了某些食品添加剂惶恐不安,不如多吃新鲜天然的、保质期较短的、口味色泽朴素的食物,这样自然会远离过多的添加剂,也能得到更多的健康成分。

 

甜蜜陷阱 面包房里的秘密

许多人都喜欢松软面包那独特的蓬松口感。可这样的蓬松后面藏着什么秘密呢?

陷阱一:蓬松面包用改良剂

许多面包房都有这种松软的小圆面包出售。个头一般有一个小碗大小,价格只在1—1.5元之间。但如果将这个面包使劲揉捏,就会发现面团实际上还不到面包体积的1/3!有50多年从业经验的面包制作高级工程师、天津焙烤食 品糖制品工业协会理事苗嘉琦指出,这全是面包改良剂的“功劳”。

“传统的面包制作方法是不需要使用面包改良剂 的,一般甜面包只需高筋面粉、鸡蛋、糖、黄油、酵母。”苗嘉琦表示,面包改良剂能让面包更柔软、弹性更高,并有效延缓面包老化发干的时间,更重要的是体积比传统做法大,卖相更好。

“同样大的面团,传统做法制成面包后会增大1.5—2倍,而使用了改良剂的面包,则会增大2—3倍,如果改良剂加得多,膨发倍数 还会更大。这样一来,起码面粉用得少了,降低成本的办法,当然有人喜欢用。”

使用面包改良剂其实是业内公开的秘密,因为它既可 掩盖原料的缺陷,又能掩饰师傅手艺不够。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范志红告诉记者,面包改良剂是一系列添加剂的总称,最基本的包括乳化剂、增筋剂、防霉剂等。

改良剂在国家规定范围内使用没有危害。不过近来的质检结果发现,有的商家在面包改良剂中添加违禁的溴酸钾,虽然能起到增白、强筋、增加弹性的作用, 但可能会导致癌症。

要怎样辨别面包中是否加入了过量的改良剂呢?苗嘉琦说,不要贪图太过松软的口感,这样的面包最好不要买。面包的体积在面团的2倍以下是正常的,如果超过了就应提高警惕。

陷阱二:全麦面包用色素染

全麦面包富含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含量更多、蛋白质也更丰富,还有减肥瘦身的效果……健康风潮越来越盛,全麦面包也更加受人们的欢迎。

全麦面包的 价格往往比普通的白面包贵一倍左右。超市里的普通品牌,同样重量的白面包不到4块钱,而全麦面包就要6块多。面包房里的价格差更大,一袋普通面包6块钱上 下,而全麦的需要10块钱左右。刘大妈有糖尿病,大夫叮嘱她多吃粗粮,所以就算贵许多,刘大妈还是每次都只买全麦的。

“不 止全麦面包卖得贵,全麦面粉也比普通面粉贵”,苗嘉琦说,但“全麦面包并不都是用全麦粉做的,而是全麦粉加部分小麦粉。国外的全麦面包是有统一标准的,而且他们大多用市售统一规格的预拌粉。但我国还没有制定标准,所以全麦粉占40%的叫全麦面包,全麦粉只有5%的也叫全麦面包。”

可是如果全麦粉实在太少, 就表现不出“全麦”的样子来。因此,就有面包房往面包中加入焦糖色素等黑色或褐色的色素来蒙混过关。

范志红说,焦糖色素是常用的色素,对人体的危害也很小。但这种染色“伪全麦面包”营养价值低,没有相应的健康功效,尤其升高血糖的速度比真正的全麦面包高很多。如果糖尿病人长期误食,会对其健康造成极大伤害。

怎 样才能选到真正的全麦面包?苗嘉琦说,首先,全麦面包都比较粗糙。购买的时候要注意观察,是否组织过于细腻,是否面包中有大量的天然麸皮。其次,全麦面包应该呈天然的褐色,而且褐色不那么均匀。如果面包颜色太深,已经接近黑色就可能有假。再次,全麦面包较柔韧,口感不会那么蓬松。最后,凭粗糙的口感就能完 全辨别。

陷阱三:香酥菠萝包、牛角包,都用人造黄油

香甜松软、外皮酥脆的菠萝包是很多人的最爱。这全 得归功于面包中大量的黄油。其实,不光是菠萝包、丹麦牛角包等此类又酥又香的面包需要大量黄油,几乎每种面包都需要用黄油。可据苗嘉琦透露,现在基本上都用的是人造黄油。不光是那些便宜的小面包房,许多知名的连锁店也如此。“纯正的天然黄油一般靠进口,需要1万多一吨,可人造黄油只要6000左右。”

人造黄油中含有大量的反式脂肪酸,其危害比猪油、牛油等含有的饱和脂肪酸大得多。范志红说,大量研究指出,反式脂肪酸会增加人患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还更容易使人发胖。

天然黄油和人造黄油的香味不一样,前者更柔和。但是,如果在面团中加入少量人造黄油是根本吃不出来的。因此,只能从标签上辨别是否含有反式脂肪酸。标有“酥油、起酥油、植物起酥油、植物脂肪、人造黄油、麦淇淋、植脂末、奶精”等字眼的统统不要买。

陷阱四:水果面包多用香精、色素调的

橘子面包颜色金黄,清甜的柑橘香让它很有人缘。李小姐觉得水果面包既天然,又有水果的营养,所以更健康。在面包房里,记者看到,水果味儿的面包很受欢迎。黄色的香蕉味儿、粉红的草莓味儿、绿色的哈密瓜味儿……应有尽有。

“真 正用果汁做的水果面包几乎为零”,苗嘉琦说。许多水果面包的“水果味儿”都是用香精、糖和酸味剂调出来的,再用色素打扮一下,就一副“水果模样”了。那有 果肉的面包会不会好一些呢?“按照国家标准,果肉面包的果肉含量应该占50%—60%,但是很多地方都没有达到。”水果加得少,自然香味和味道都不够,因此果肉面包中也会加入香精和色素达到理想的效果。

范志红说,其实人们用常识就能辨别。“经过高温烘烤,果汁的颜色哪儿还能这么鲜艳好看?”因此,颜色太鲜艳浓郁的面包就不要买了。天然的水果香味清新自然,味道比较淡,如果香味特别浓郁的就肯定加了香精。

陷阱五:火腿包用劣质火腿来充数

面包房里,以各式火腿包、肉松包为代表的咸味面包撑起了半壁江山。自称“食肉族”的周先生告诉记者,他每天的早饭都是一个火腿包或者肉松包,因为“爱吃咸味儿的,而且有肉有面,觉得营养更好”。

 

可是火腿包里也有猫腻。苗嘉琦说,不同火腿的价格差别非常大。为了降低成本,许多小店都会选择便宜的火腿来做面包。“好的店用纯肉火腿,图便宜的用的火腿就是淀粉加点肉掺上香精和色素”,这类便宜的火腿多是不知名的小厂家生产,质量和安全都很难保证。

陷阱六:甜面包中加糖精

除 了面粉和黄油,制作面包时用得最多的原料还有白糖。当然,“聪明”的店家也会想出办法。苗嘉琦说,很多面包房为了降低成本,都用甜味剂来部分代替白糖。

“一般来说,甜面包中应该加入20%的糖,很多人却只用10%的糖,其余的用少量甜味剂来代替”。苗嘉琦告诉记者,“白糖是酵母的养料,同时又能增加面包 的色泽。糖加得少了,酵母发酵不够,颜色不足,又只能加入面包改良剂和色素来弥补”。

目前用得最多的甜味剂是糖精和比它更廉价的甜味素。它们的甜度都比白糖高好几倍,价格却便宜许多。至于甜味剂的安全性,范志红说,有不少研究认为过量的糖精能致癌,但是尚无定论。不过不能否认的是,长期大量食用这种合成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没有好处。

甜味剂的口感和白糖有所差别。苗嘉琦说,甜味剂的甜味在口中停留时间更长,而且后味发苦。

陷阱七:奶油蛋糕最暴利

面包房里最赚钱的是什么?没错,就是昂贵的奶油蛋糕。记者在面包房看到,普通的6寸生日蛋糕,价格在60多元到100多元不等。可是,制作奶油蛋糕的材料却 很廉价。苗嘉琦说,生日蛋糕中最贵的原料就是奶油,但也只有16元1千克。而这1千克就能做出五六个这样的生日蛋糕。

不是说“10斤奶才能出1斤奶油”吗?怎么奶油蛋糕的成本这么低?原来,现在大多数面包房用的早已不是天然牛奶做的奶油,而是植物油氢化而成的“植脂奶油”。

范志红说,这种“植脂奶油”最能骗人,很多用这种奶油的面包房,还打着招牌说自己是“纯植物,不含胆固醇”。“其实,这种人造奶油中的反式脂肪酸对人体的危害,比胆固醇更大!”

 

催熟剂一定有害?

有报道指出,目前水果催熟保鲜剂滥用情况严重,譬如过量使用“乙烯利”,甚至在水果生长过程中使用催红素、膨大素,或者在存放时过量使用防腐剂,对水果使用着色剂、打蜡、漂白染色等。更有甚者,出现使用硫酸、盐酸、工业柠檬酸、明矾、硫磺等工业原料对水果保鲜催熟的说法。有业内人士就表示,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催熟剂是“乙烯利”,在2005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2763》中,对农作物表面乙烯利的最大残留量也做出了相关规定。该标准列出,在芒果等一些热带及亚热带水果中,乙烯利的最大残留量不能超过2mg/kg。只要不超过这一限度,那就是合法的。而有商家表示,他们平时亦会在芒果当造时保存大量芒果以作果汁及果汁相关出品之用,只要控制好温度,譬如冷库保存,或者以电热毯、适量乙烯利升温,已经可以控制芒果的成熟度。不过在运用乙烯利之后,芒果表面必须清洗干净。不过就不排除会有部分商家以不合法手段催熟水果。但是相对于整个市场来说,其所占比例较小。

不过有业内人士就表示,其实乙烯利属于五大植物激素之一,它们只对植物有效,对人和动物都不会发生作用。不过催熟水果香气不足,味道也不够鲜美。同时,国际上也都流行用乙烯利催熟水果,譬如香蕉,至今还未发生过因催熟而不符合欧美或日本等国卫生标准的现象。除非是水果不洗直接“下肚”,而且是大量、长期地食用。

近日,美国媒体报道,麦乐鸡在美国检出泥胶和石油成分。昨天,麦当劳中国发出声明称,相关成分含量符合中国国家标准。IC 图


  麦乐鸡在美检出泥胶和石油成分

  麦当劳中国:麦乐鸡无害健康

  成分解析

  聚二甲基硅氧烷:

  是一种化学消泡剂,经常用于玩具泥胶和化妆品,同时它也是治疗腹胀药物的成分之一。

  特丁基对苯二酚:

  是一种动物和植物油的防腐剂,含有石油成分,食用一克可引发恶心、呕吐、耳鸣,严重者甚至窒息。   

  【侨报网讯】世界知名快餐品牌麦当劳再次遭遇食品安全质疑。近日,有外国媒体报道,在美国麦当劳出售的麦乐鸡,含有泥胶和石油成分的化学物质。对此,麦当劳中国有限公司昨日给早报发来声明称,在中国麦当劳售卖的麦乐鸡中聚二甲基硅氧烷、特丁基对苯二酚两种物质的含量完全符合现行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对消费者的健康无害。

  美国:

  石油成分含量0.02%

  英国《每日邮报》近日援引美国有线新闻网络首席医疗记者的报道称:在美国麦当劳出售的麦乐鸡,含有泥胶和石油成分的化学物质。最近有调查发现,美国的麦乐鸡竟然含有橡胶化学成分“聚二甲基硅氧烷”和 “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每件鸡块的tBHQ含量为0.02%。“聚二甲基硅氧烷”这种化学消泡剂经常用于玩具泥胶和化妆品。“特丁基对苯二酚”则是一种动物和植物油的防腐剂,含有石油成分。

  对于美国麦当劳出售的麦乐鸡含有这些化学物质,麦当劳全球媒体关系经理麦孔解释,使用“聚二甲基硅氧烷”是基于安全理由,目的是为了防止油起泡。而每份麦乐鸡含有的“特丁基对苯二酚”成分则控制在0.02%,同样属于安全范围。

  有美食专家指出,鸡块中必须含有这些化学物质,才能维持形状和口感,而健康专家也表示,麦乐鸡含有微量的化学物质,应该不会对人体健康构成太大风险。

  不过,检查发现,英国出售的麦乐鸡不含上述两种化学成分。麦当劳发言人表示,这是由于两地制作麦乐鸡的方法不同所导致。

  麦当劳中国:

  含量符合国家标准

  中国麦当劳销售的麦乐鸡是否安全?麦当劳中国有限公司昨日给早报发来声明称,麦当劳一直以来都本着对消费者严格负责的态度,对所提供的食物都有严格的品质监控程序,完全符合各国相关的食品卫生安全标准。在中国,麦当劳售卖的麦乐鸡中聚二甲基硅氧烷、特丁基对苯二酚两种物质的含量完全符合现行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对消费者的健康无害。 

  麦当劳在声明中解释,聚二甲基硅氧烷是一种国家允许使用的消泡剂类食品添加剂。在麦乐鸡中加入聚二甲基硅氧烷,是基于安全理由,用以防止炸鸡块的食油起泡。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动物测验显示,这种物质对人体无害。特丁基对苯二酚是一种国家允许使用的安全高效的食用油脂抗氧化剂,适用于植物油、猪油等,具有良好的抗氧化的作用,可增强油质在保值期内的稳定性。

  “根据现行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食品中的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含量标准是10PPM,特丁基对苯二酚的含量标准是200PPM,麦当劳在中国售卖的麦乐鸡中上述两种成分的含量均完全符合该标准,对消费者的健康无害。”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在国家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的食物添加剂,都是经过国际上大量实验后,再规定其使用量和条件的,应该说是安全的。大家不用“谈添加剂色变”。专家提醒消费者,不要长期吃某一类食品,虽然添加剂使用时是安全的,但长期的积累效应也会增加食品安全风险。

读懂标签:弄懂冰激凌里添加剂

眼下,是冷饮销售的黄金季节。孩子和年轻人尤其喜欢吃冷饮。回想我小时候,好像也是不能免俗,对各种冰棍无比热爱,直到工作以后,热情才有所降低。

对于冰棍、雪糕、冰淇淋的美好口感,人们都习以为常,从无质疑。但是,最近国家质检总局出台了一项规定,要求所有食品中添加的添加剂成分,都必须毫无保留地标示在外包装上,不能用“甜味剂”、“增稠剂”、“增味剂”之类字样来合并标示,让消费者不明就里。

规定一出,各食品厂家不敢怠慢,雪糕生产企业也不例外。但不看包装不要紧,一看就惊住了很多消费者:就一个雪糕,居然要加十好几种食品添加剂呢。你说雪糕才多大点儿体积啊,添加剂难道比主料还多吗?比如说,某雪糕产品的包装上,共标注了以下原料:

磷脂、聚甘油蓖麻醇酯、饴糖、全脂乳粉、果葡糖浆、麦芽糊精、乳酸、乳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黄原胶、单硬脂酸甘油酯、瓜尔胶、卡拉胶、柠檬酸、柠檬酸钠、食用香精(酸奶香精和蓝莓香精)、甜蜜素、苋菜红、亮蓝。

当然,大部分消费者根本没有看标签的习惯。不过,看了标签的人,大多数都会有这样的心情,觉得实在太恐怖了,干吗要放这些东西啊?能不能给我做点小时候那种纯天然的冰棍儿啊?

小时候那些“老冰棍儿”就纯洁?呵呵,那时候人们都无知无畏,添加剂品种虽然比较少,但用量更没谱。别的不说,冰棍放糖精放色素放香精都是正常操作。记得那时经常发现冰棍儿局部发苦,大家都知道是糖精混合不均匀所致,但是没有一个人提出抗议,甚至没有一个人把发苦的冰棍扔掉——三分钱买来的呢!哪儿舍得扔掉。现在这年头,以糖精、香精和色素为主做出来的冰棍儿,技术含量太低了,恐怕都没人好意思卖。

不过,看了现在这一大堆添加剂,也着实令人眼晕。要了解这些添加剂,先要从给它们分类开始。这些添加剂可以笼统地分为四大类:调味、着色、塑形、乳化,它们都是雪糕的口感所必不可少的成分。

着色:这里有两种合成色素——苋菜红、亮蓝。一看名字就知道和颜色有关。

调味:这里有甜味剂、酸味剂和香精。

酸味剂:乳酸、乳酸钠、柠檬酸、柠檬酸钠。

甜味剂:甜蜜素,与不属于添加剂的果葡糖浆和饴糖相配合,能在保证甜味的同时降低成本。

香精:酸奶香精和蓝莓香精,都是复合香精,其中估计配入了好几十种化合物,才能模拟逼真的香气。

这些成分辨认起来不难,一看是什么酸,什么蜜,什么甜,就知道和味道有关。

塑形:这就是增稠剂的巨大作用,它们是雪糕的“骨架”和“内容感”。其中有四种增稠剂——羧甲基纤维素钠、黄原胶、瓜尔胶和卡拉胶。增稠剂能改善冰晶形成的状态,使雪糕成为能够轻松咬断、不易融化的状态,而不会变成大冰块,也不会一拿出来就化得哗哗流水。同时,麦芽糊精也有增稠的作用,少量全脂乳粉提供奶的感觉,都起到填充作用,让雪糕显得内容丰富。

假如你一看叫什么胶,就知道是增稠剂。

乳化:这就是乳化剂的功劳了——磷脂、单硬脂酸甘油酯、聚甘油蓖麻醇酯三种乳化剂互相配合,使雪糕的质地均匀、稳定、细腻。

一看叫什么酯,很可能是乳化剂。

没有这些配料,雪糕的质地就没法均匀,冻出来的状态就像大冰块一样硬而难吃,既不甜也没有风味,还非常容易化成水;颜色暗淡单调,风味淡而乏味……这样的东西,消费者对它压根儿不会有兴趣,还不如自己嚼口冰块再喝点糖水呢!除了雪糕之外,冰淇淋也需要类似的添加剂,增稠剂和乳化剂是必须的,红红绿绿的颜色来自于色素,而多数产品的香气主要来自于香精。

从安全性来说,增稠剂、乳化剂和酸味剂都相当安全。大多是天然食品中的正常成分。香精和色素则绝大部分是化工合成产品。如果看不下去这些添加剂,按照以上的基本成分,自己做冰糕也不是不可能,只不过稍微麻烦点儿。

配方一:山楂冰糕;原料:糖水山楂罐头一瓶。

做法:罐头山楂去核,切碎,和原汁混合,略微加水稀释,放在冰棍模子中,放冻箱速冻格中冻一夜后取出即可。

这个极其简单的配方利用了山楂中的天然果胶作为增稠剂,山楂中的天然果酸作为酸味剂,天然花青素作为色素,还有制作罐头时加的白糖作为甜味剂。有了增稠剂之后冻结速度会大大下降,所以要有耐心等它冻好。

配方二:桂花豆沙冰糕;原料:红豆沙二两,糯米粉一两,干桂花一勺。

做法:糯米粉加水混匀,煮成糊状,加入桂花;再加入红豆沙混匀,晾到室温,倒入冰棍模子中,放冰箱速冻格中冻上即可。

这个配方利用了糯米粉的增稠作用,红豆皮的天然色素,桂花的天然香气以及制作红豆沙时加的糖。口味浓淡和冰棍的黏稠程度可以用控制原料和水比例的方式来调整。

 

 

 

 

外表太靓不要买?

另外,一些外表太过光鲜靓丽的水果也有被催熟的嫌疑。对此,有业内人士就表示,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因为现在的水果这么靓丽或者巨大,大多是由于选种和种植的原因。再以现在最多人诟病的香蕉为例,由于现在的人追求的是那种金黄光滑效果,因此很多农户在种植的时候,会选择那些外表靓丽的品种来种植,而果肉的味道不再是唯一的标准,这是由市场决定的。而且这些香蕉在冒头之后,会专门用塑料袋包好,令其不会经受日晒雨淋,表皮不受损无瑕疵。然后在收获这些香蕉的时候,会事先排干沟渠的水,令到蕉身较硬。至于说现在市面上见到的一些大到十几斤重的西瓜,其实不是打了激素,而是因为它是从兰州运过来的,那里的西瓜由于天气干燥,所以格外能长个儿。至于说打激素,说不好那一支激素以及人手的费用比一只西瓜还贵,因而香蕉打激素的概率很低。

行家教路

挑选自然熟水果

吃水果时应优先选择应季的及本地产的农产品。本地水果不仅成熟度好,营养价值损失小,而且不需用保鲜剂处理,污染较小。另外买的时候谨记一看二闻三掂量。自然成熟的水果,像是蜜瓜、西瓜之类的水果,由于生长环境通常光照充足,自然成熟的果实,瓜皮花色深亮、条纹清晰、瓜蒂老结。自然成熟的水果,大多在表皮上能闻到一种果香味,催熟的水果就没有果香味。最后,就是掂量,同一品种、大小相同的水果,催熟的、注水的水果和自然成熟的水果相比要重些。

 耸人听闻的十大食品加工恶行

卫生部:中国将用两年时间治理食品安全

掺皮革蛋白粉 浙江晨园乳业牛奶检出致癌物

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即将成立 成"最高协调者"

15种婴儿奶粉含制造炸药化学物 引发恐慌

浙江用污水注入活牛 1斤肉3成水

  【侨报网讯】蒸烤馒头中添加洗衣粉、工业染料加工卤鸭、辣椒粉中添加苏丹红……上述这些耸人听闻的食品加工方法,最近在国家9部委联合打击非法食品添加物质专项整治中被曝光。内地当前已展开为期约5个月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而卫生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局副局长苏志11日坦言,“从全国情况来看,食品安全角势仍不容乐观”。

  苏志在卫生部当日召开的发布会上表示,此次专项整治期间,内地受理民众投诉举报4211起/件,查处违法案件7626起,货值6708万元,移送司法机关案件34起,依法逮捕30人。

  此外,卫生部还披露了2008年12月至2009年4月期间出现的10项典型违法案件。

  全国食安形势仍不乐观

  一、湖北、福建、北京、广东等地出现使用溴酸钾制造面包。添加溴酸钾会使面包保持较好的卖相,但过量食用会损害人体中枢神经、血液及肾脏。当前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已禁止在面粉中添加溴酸钾。

  二、L-精氨酸已被卫生部明确“不能作为普通食品原料”。江苏省常州巨星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果香固体饮料”中L-精氨酸含量超过50%,并暗示这一产品具有使儿童和青少年增高的功效。

  三、甘肃省兰州市发现当地有馒头店用洗衣粉代替碱面发酵馒头后,对当地各类面食网点进行抽样监测。抽样432个批次的面食中,共有94个批次含有洗衣粉,占总数的21.76%。

  四、武汉市发现有业者使用无标签的橙红色粉末状物质用于卤制品着色,执法人员随后现场封存2,500余只“问题卤鸭”,经检测不明物质为工业染料“酸性橙II”。

  五、安徽省某企业使用皮革下脚料制作食用明胶。经当地有关部门检查,该企业用同一生产设备制作工业明胶和食用明胶,其食用明胶中的铬严重超标。食用明胶是极重要的食品添加剂,被广泛地应用于肉类罐头、糖果、西点、冰激凌等食品。

  六、广东、江西、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分别查获非法生产经营或使用灭活罂粟籽调味品。

  七、安徽省亳州市某加工点在辣椒粉中添加苏丹红。

  八、浙江金华晨园乳业公司在含乳饮料中违法添加皮革水解物。皮革水解物主要成分为皮革水解蛋白,添加在乳与乳制品及含乳饮料中,主要作用是增加蛋白质含量。

  九、广东省韶关市等地查出当地辣椒主产区使用工业硫磺熏蒸鲜辣椒。辣椒经硫磺熏蒸后,可显得光滑鲜亮,但硫磺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害物质。

  十、广东省广州市等地区连续发生因食用含有“瘦肉精”的猪肉导致食物中毒事件。据查,导致中毒事件的生猪是由个体经营者从湖南省收购,当地生猪经销商使用假检疫证明。

 

 

 

 

盘点种最常吃的食品添加剂_养生频道_侨报网 营养专家点评十大食用油:茶油最健康环保_养生频道_侨报网 盘点种最常吃的食品添加剂 日本食品添加剂之神的背叛_话题广场_评论频道 食品添加剂损害了孩子们的舌头_ 无耻的意大利总理 贝卢斯科尼欧盟会上偷画女人内衣四处传阅_环球_新闻中心_侨报网 盘点6种米饭的养生功效_保健养生 阿肯色州43岁妈妈产下第19个孩子_美国_新闻中心_侨报网 25个传统养生秘法安度初夏 _健康饮食_美食频道 _时尚网 秋季养生:五类人不宜秋冻_新闻资讯_健康专题_健康优惠_福州医生专家_福州便民网健康频道 真的好想你_好心情中文网_诗歌频道_诗歌作品集 学校发展的基础:教师和学生_动态_校长频道_中国教育先锋网 与甜酒经典搭配的10种味道 _美酒_美食频道 _时尚网 惊!你正在吃的十种最脏食物_生活提示_美食频道_中国青年网 女人养生:骨灰级美女的抗衰老偏方_饮食养生_旅游_海南旅游网_海南网 _美女养生_ 盘点有惊人药效的7种平常食物_美食_大洋网 谈话交往时的礼仪_礼仪频道_伊秀女性网 漫长的“1984”_读书频道_财新网1 漫长的“1984”_读书频道_财新网2 淫羊藿得名 不同寻常的经历_ 中医频道_ 在时尚尖端的母女_娱乐_美图_娱乐频道_广西电视网 盘点九大最难诊治的人类疾病_ 盘点中国人的新奇职业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