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初探(原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6:11:31
北戴河第二中学 牛红雁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学校教育的永恒而质朴的主题;而课堂教学的有校性意味着在45分钟的课堂内,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得到体现,学生的知识体系有提高,学生的思想有变化。

  多年来我尝试采用如下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 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为有效的地理课堂夯实基础。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此上好地理第一课:绪论,非常重要。在绪论课上我尽可能用形象生动的地理现象分析、热点地理知识的讲述,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如目前我所教的这一届学生,在2006年初一入学时,恰逢冥王星遭到“降级”,我把它引入课堂,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我根据学生的兴趣,在各班开辟了以天文知识为主题、名为“宇宙空间”的墙报专栏,在弥补教材这一知识空白的同时,又激发了学生对地理浓厚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后,还需持续的培养与维护,为此每节课堂我都注意恰当地引入地理故事或热点地理知识,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持续发展。比如在讲到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中国的工业分布与发展》的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时,我引入“微软新型电脑Milan问世, 样子酷似咖啡桌”这一新闻,既加深了学生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理解,又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与国际上尖端高新技术产业的差距,从而激发了学生为国家崛起而努力学习的热情。

  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还依赖于外部环境。我执教的学校处于城乡结合部,学生的知识视野高低不等,再加之小学时对地理知识的了解很少;在进入七年级下的世界区域地理学习时,经常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刚混个脸熟,马上又换了个新的国家或地区;再加上学生的阅历有限,因而对世界区域地理掌握不理想。针对这一现象,我在七年级学生寒假前,布置了世界区域地理所涉及的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地理资料收集工作,内容涉及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音乐、舞蹈等;在七年级下学期开学伊始,我在各班开辟了以文化地理为主题的、命名为“走马观花看世界”的墙报专栏。由于收集资料的内容学生很感兴趣,而且各班都有资料共享的环境;因而课堂上学习世界区域地理时,特别是运用自然地理知识来解释人文地理时,既使问题迎刃而解,又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地区的印象。

  当今世界因互连网的存在,接触信息机会也多了。鉴于部分学生接触网络的机会较多,我专门开设了“以地理知识”为主的博客——小米的空中花园,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网络大课堂。同时在我的带动下,有些同学也开辟了自己的空间,比如hi.baidu.com/多啦a梦12代就很成功。学生在开辟空间的同时,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学生的信息技术的知识以及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都得到了提高。

  二、 多种课堂教学模式的使用,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手段。

  由于地理知识丰富而多样,不同知识所采用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各不相同,但不论采用何种模式,目的都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多采用如下几种课堂教学模式:1、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2、多媒体网络课堂教学模式。3、体现学生主体的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4、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现将上述课堂教学模式简单介绍如下:

  (一)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

  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的使用,应视具体的教学内容而定。它可以在常规的导学式课堂中使用,如:为了给学生直观的印象,在讲述“地球的运动”、“板块运动”、“火山、地震”“泥石流”“地上河”的形成等,均可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短时间的模拟演示;也可视教学内容的容量,在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导学式教学。这种课堂教学的优点是:课堂知识容量大,给学生的视觉、听觉的冲击性强,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印象深刻。缺点是:由于课堂内知识容量大,学生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学习知识的过程是建立于教师搭建的平台上,学习过程中学生与教师互动多,学生与学生互动少,甚至有时有机灌的嫌疑。

  (二)多媒体网络课堂教学模式:

  在局域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模式,我一般采用如下两种模式:1游戏式:如讲完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后,我组织学生在微机室进行我国省级行政区的拼图游戏,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娱乐中熟练掌握34个省级行政区的轮廓以及全称、简称。2、模拟实地、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比如新疆,对于学生来说既神秘又陌生,为使学生足不出户就能到新疆去旅游,我把下载的12级记录片《魅力新疆》放置于局域网内,由学生根据爱好自由观看,使学生对新疆有一个全新的感受。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

  对教材中教学内容编写较为全面、教详实的章节,可以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比如《新疆》,在观看视频后,我举行了今天“我来做老师”的活动,我根据课本的四个框内容,把全班分成四组,要求每组都要准备四个框内容,讲课时每组派代表进行抽签决定讲授内容,每组成员在主讲结束后,可补充讲述内容。整个课堂通过小组间的合作探究,借助讲授的过程,完成自主学习。

  (四)、体现学生主体的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

  导学式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常规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启发;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挖掘学生自身的智力因素,发挥学生巨大的潜能。导学式地理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教师提出导议问题,有严密的因果关系,教师的思路清晰,逻辑严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随着现代技术手段的介入,导读的内容可以来自教材,也可以来自多媒体课件教师收集的资料。总结可以有一个学生或几个学生来完成,也可以学生总结后教师补充总结。在导学式课堂教学中“训练”的题,要精选,题型需多样;形式也多样,如口答练习题,笔答练习题,可竞赛式,也可接力式、抢答式等。

  三、适时抓住教育契机,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种不可或缺的途径。

  每当重大地理事件发生时,适当引入课堂,对学生能够起很大作用:比如今年刚发生的四川汶川大地震,针对学生的知识面,我于五月十三日及时制作多媒体课件,内容地震知识、地震中如何避震和自救的方法等,深受学生欢迎,课堂氛围凝重又热烈,每个同学都将自己融于课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