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方针与杰出人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5:09:09

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知青大叔2010-10-28 20:15  “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是“伟大领袖毛主席”为新中国教育路线制定的方针。这一教育方针一直沿用到2010年7月30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发布为止。2010年8月1日开始,之后将至少要沿用10年以上,指导新中国教育改革的《纲要》中的新教育方针,恕我不赘述了。 新中国60年,说我们的学校没能培养出“杰出人才”,可能会有人不服气;说没有将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杰出人才,那是一定的。如果说政治合格,也就是有“社会主义觉悟”就算合格人才,那么其中“杰出”的人才,还是一批批的。这里不妨列举一些。1966年,新中国已走过了17年光辉的历程,新中国的教育也是一样。1966年“伟大领袖毛主席”一挥手,数百万在受新中国教育、在新中国成长的“红卫兵”,冲上街头,闯进“阶级敌人”的家里打、砸、抢、烧,充分展现了他们的“社会主义觉悟”,也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政治合格”。其中的“杰出”分子灿烂如星辰。 我们的祖国,几千年来就是一个“学而优则仕”的国度,杰出人才应该到官场中去找。新中国的杰出人才,则一定存在于革命干部中,在副处级以上的“人民”公仆中。余秋雨是新中国第一个被官府挂牌的大师级人物。余大师最早扬名于“文革”中,之后的人生轨迹也无不闪耀着“社会主义觉悟”光辉,政治上无不表现出坚定和正确。由于汶川地震后的精彩一含泪,我们祖国的文化宝库中又多了“秋雨含泪”的典故,含泪大师美名更是传遍神州大地。甲申逢盛世,南京“人民”(政府)大兴土木,为古人重修陵墓。事毕,主事者命余(含泪大师)作文。文毕,并书。书毕,嵌于巨石之上。嵌毕,2009年12月3日揭幕,也迎来呵声一片。含泪大师又怎能不算杰出人才?王兆山成名应该很早了,全国闻名时已经是山东省作协副主席了。2008年汶川一场(特)大地震后,王兆山的一首惊天地、泣鬼神的《江城子 废墟下的自述》,也为我们祖国的文化宝库贡献了新典故“兆山羡鬼”,并得以与创新出了典故“秋雨含泪”的大师余秋雨齐名。好干部林嘉祥,是深圳海事局原党组书记、副局长,在一次涉嫌猥亵民间幼女遭到幼女的平民父亲质问时,恼羞成怒地叫嚣:“我是北京交通部派下来的,级别和你们市长一样高。我干了又怎么样?”“你们算个屁呀!敢跟我斗?”好干部林嘉祥,道出了真心话,你们这些不在官的人就是个屁,老子不高兴就憋死你,高兴就放了你。“屁民”这个新词汇,因林嘉祥的神勇表现而被社会广泛认识和使用。林大人,人才呀!郑州市规划局逯军副局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反向地智慧地向记者提了一个两难的问题:“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从这个反问看,逯副局长的党性,一个字,强;政治,两个字,过硬;阶级,三个字,觉悟高。杰出人才无非是因其发明或发现改变了人们的观念或生活。逯副局长的一个反问,完全可以起到改变人们的观念乃至生活的作用。杰出人才在哪里?就在我们的干部队伍里!应该是逯军副局长的老乡吧!河南省豫剧二团团长、(省)文联副主席、(省)剧协主席李树建在一次公开活动中对河南省委书记称,卢书记到河南之后,“我们河南文化街的春天就到了。我们每天激动万分,以泪洗面”。李建树团长、副主席、主席应该算个文人吧!他虽然没能像秋雨大师和兆山主席那样创造出新典故,但也起码是创造性地使用了“以泪洗面”,他们每天“激动”的程度与百姓每天“痛苦”的程度是一样的吧?活学活用起码也是属于创新性的人才吧! 我们的干部队伍几千万,杰出人才多多不胜数,而且还在不断茁壮成长出来中。毛主席的教育思想、教育方针是有效的、成功的,教育改革,多此一举;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与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一回事儿嘛! 
 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http://www.edu.cn/zong_he_870/20100730/t20100730_501910_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