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神学词汇解释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2 04:26:35

 先入为主和断章取义解经法可说是双生的一对兄弟,时常出现在一起,令人无可分别。这种解经法把圣经看成是一连串不相关的经节所组成,每一句子与其上下文可以互相独立。有时抽取一节独立解释,有时特选一段按已定下的观点勉强的解释。最令人可惜的是,许多时候传道人也常犯此毛病。

 

    断章取义有时以几种方式出现∶

一. 过份属灵化某些经节∶例如,感受到耶稣就是得救的“门”,信徒都要经过这门才可得救,因此解释尼希米第三章耶路撒冷不同的门来代表基督徒灵程的各阶段,认为「羊门」(3:1)是献祭的门,代表信徒生命的起点;「鱼门」(3:3)代表信徒接受救恩後要作得人渔夫;「古门」(3:6)指信徒必须坚守古道;「谷门」(3:13)指追随基督者的谦卑特徵;「粪厂门」(3:14)是灵命中必须有一处丢垃圾的地方;「泉门」(3:15)是信徒因圣灵而得著涌流的生命;「水门」(3:26)代表神的话,是不需修造的地方;「马门」(3:28)马代表战争,指信徒必须穿上全副军装 挡魔鬼;「东门」(3:29)是神荣耀离开以色列的地方,耶稣必再临这地方;「哈米弗甲门」(3:31)这字原意审判,指耶稣将临审判世界。这些都是错误的解释,耶路撒冷的门在当时有其固定的位置,尼希米只是按著其位置写出来,并不含任何属灵的意义,因此绝对不可灵意化。

二. 过份坚持个人神学思想∶例如,因为相信得救後的信徒也可能会失去救恩,因此坚持解释希伯来书6:4-6说圣经也赞成信了主的信徒也有可能会失去救恩。

 

灵意解经法

 

灵意解经法(也称寓意解经法)的人相信圣经含有许多神秘的语言,或有许多"符号",认为这些神秘的符号必有神秘意义,也就是说圣经中一些神秘的事物或人物有更深一层的含意。灵意解经也可算是一种先入为主,断章取义法。

例如∶一位灵意解经者解释说,方舟可比喻为教会,挪亚代表基督。也解释耶稣骑驴进耶路撒冷是神的话进入人的灵魂,驴代表旧约圣经的信息,驴驹子(幼驴)是新约圣经的信息,没有人骑过是指耶稣道成肉身以前,神的信息没有人愿意接受。

        灵意解经的危机常被圣经学者提出来,吩咐我们要小心∶

一. 灵意解经非常主观∶虽然它为许多难解和艰涩的经文可以很容易找到答案,也为解经者开了一条“宽敞”的路,任由人运用自己的幻想去猜测意思。如此,经文的真义不但没有注读出来,反而许多个人的观念被读入经文去。

二. 灵意解经过份注重找出经文隐藏的含义,因此对词句的基本定义容易忽略。

三. 灵意解经法没有客观的标准来衡量解经的准确性,一切都是根据解经者个人的主观判断。

 

    我们愿意为灵意解经法提出以下的态度。灵意/寓意解经,虽有可非和危险之处,但只要控制得好,不过份应用,不太离谱,仍有可取之处。一般上,不可作超越圣经范围的灵意解经。圣经本身有不少的灵意解经经文,如果要作灵意解经,只限定於这些经文。例如∶保罗在加4:21-27;林前10:4所引用的经文。另外,个人的灵意解经必须受控制,也就是说面对一段经文时,尽量先使用其他的解经法(如字义法,不要一开始就想到灵意解经)。

 

唯理主义法

 

    唯理主义把人的理性当著最高的准则,因此把一切经文"尽量合理"化。过份强调理性有其原因。无法接受圣经中诸如神迹的事实就是一个原因。例如,唯理主义解释创一至十一章,说这是一个寓意故事,目的是要带出属灵的意义,因此阅读的人只需要接受它为一个寓意的解释,里面所讲的事情并不是真实的。

    我们当然接受理性的研经法,例如前课所教导的归纳法,结构法都是一些理性的解经法,但不是高举理性,把理性放在第一位,而把神的启示放在理性之下,反而正确的方法是要把神的启示放在第一位,而理性是帮助我们加以证实经文的真确性。

   

虚构故事法

 

    当唯理主义者无法解释圣经中的现象时,他们常把经文看成是虚构故事。例如,无法证明为何一个死了的身体会复活,而解释说耶稣基督的复活是一个门徒提出来的虚构故事,这故事是有效力的,因为它能使信徒的信心再次“复活”起来,也认为这样的解释作用已经够了。

 

历史主义法

 

    历史主义是以纯历史学来看经文。把研经当作纯粹研究圣经人物的史学资料,忽略了圣经作者记载这些历史人物真正的目的不在历史,而是在属灵的意义和教导。例如,把马太福音28:19耶稣所说∶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这经节当著是後来的人为当时後期教会的洗礼形式而加上去的,在耶稣时代并没有这样的洗礼形式。

 

纯文学主义法

 

    纯文学主义是以一种纯文学的欣赏角度去看圣经为一伟大文学作品。他们忽略圣经不只是一个伟大的文学作品,也含有伟大的宗教目的。文学作品的伟大,与其目的是分不开的。纯文学的人把圣经看作许多美丽词藻及浮世绘的集成罢了。

    例如,把雅歌看成是一篇美丽的文学作品来欣赏,以世俗的角度去看当中所讲述的爱情故事,并与其他爱情小说相提并论来评论其价值和意义。因此有学者解释说雅歌作者的目的是要讲述当中的女士是如何勇敢也挑战和克服当时的封建传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爱情,即使受到许多拦阻和逼迫。甚至藉著这样的解释,说今日的信徒在面对教会封建的传统时,应该勇敢地挑战和突破,向雅歌中的女主角学习。

 

超预表主义法

 

    圣经中有许多预表是肯定的,解经者必须按著每个预表给与正确的解释。(见前文)。但是,我们发现一些人对某些预表过份“热心”,在解释中超出其“正确”的解释。一般上是犯了以下两个的错误。

 

一. 历史类同法(Historical Correspondence)∶认为神是管理历史的神, 在历史中所留下的足迹,在後世可以追寻的。认为神在数千年前所作过的事,可以在数千年後同样的过程中发生。预表解释的目的正是找出神在不同的人物、事件、制度、或事物之中神圣的类同。根据这看法,不单有预先指定的预表,亦有意义类同的预表。

例如∶挪亚方舟的救赎可预表基督的救赎。接下来就找出类同的东西,例如当时地上充满罪恶(创6:1-6)类同新约世人都犯了罪(罗3:23),方舟是神所指定的救法(6:13-16)类同基督是神所指定的救法(徒4:12;约14:6),是神为救人脱离审判而设(创6:17-21)类同基督来也是如此(罗6:23)等等的比较。

 二.超预指法(Over Prefiguration)∶认为旧约中的人物、事件、制度、或事物皆可作为预表要指向某新约中的实事。例如,摩西在旷野举蛇使被蛇咬的以色列人得救(民21:4-9)曾在新约预表基督被高举在十字架使仰望他的人得救(约3:14-15),这是对的,但是超预指法却进一步去解释,说摩西可预表使徒,因为他们把基督高举等等。

 

固执惯常法

 

    人常以一贯性系统来解释圣经。认为如果某新约作者对其读者提出某一建议,此建议就被後来读经的人解释认为是所有基督徒所要要遵行的。因此,具有某一时代背景的建议就变成了所有基督徒必要遵行的普世性真理。例如,保罗在林前7:25-29提出童身及嫁娶的事,固执惯常法就解释说圣经并不赞成人们嫁娶,而不是按当时保罗的处境认为保罗讲这些话是因为当时哥林多的局势比较紧张,主要来的日子已将近了,因此不必急著嫁娶。

 

其他∶凡事解答法、未来猜测法、超启示灵感法

 

    凡事解答法认为圣经是百科全书,涵盖了一切知识,对一切问题,都有答案。因此,以这样的态度研究圣经,在为某事情到圣经中寻找答案时,时常把答案读进经文去,使其答案有经文根据。

    圣经当然提供许多答案帮助人解决人生问题,但是圣经绝对不是宗教百科全书,或是有求必应的书本。圣经对许多事情有时提供直接的答案,有时却只提供原则,有时没有清楚答覆。例如,圣经没有说明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更没有否定在宇宙中有其他的生物,我们不可把圣经所没有的明细答案读进圣经去。

 

    未来猜测法认为圣经不只是讲述末世的书卷,甚至可以预测世界未来许多局势。就如一些未来预言学家,把圣经当著是一个“水晶球”,盼望从圣经中找到未来事情的答案或线 。例如,许多教会中出现的未来学家(他们并不是先知在讲预言),对未来特别有兴趣,认为中东和欧洲的政治局势可以从圣经中找到答案,因此把启示录13章那十角七头的兽解释著是欧洲的共同市场国家,而七角是指罗马或教皇等等。

 

    超启示灵感法的人认为圣经的话语是含有圣灵的力量,只要人深入默想当中意思必会被感动而获得神的特别启示。这方法与灵意解经有许多相似之处。例如,他们阅读马可福音4:1-9,接下来就反复默想,或是在密室,或是到山边/海边,或是到农地去,看看飞鸟,看看树叶,盼望从中领会撒种及种子成长的情况,说解释说某些植物(例如椰子树)会结30倍果子,某些植物(例如香蕉树)会结60倍果子,某些植物(荔枝树)会结100倍果子,因此就比喻说某某信徒是等於椰子树或其他植物等等。

 

Ⅳ. 如何处理圣经难题

 

    圣经虽然可轻易明白,但也有不容易懂的地方,就如彼得说∶「...保罗照著所赐给他的智慧,写了信给你们,他一切的信上,也都是讲论这事,信中有些难明白的...」(彼後3:15-16)。尤其是那「属血气的人,不领会上帝圣灵的事,反倒以为愚拙,并且不能知道...」(林前2:14)。另外,有些经文即使讲了,如果对圣经的背景和释经学掌握不好也是难明白,就如希伯来书作者说∶「论到麦基洗德,我们有好些话,并且难以解明,因为你们听不进去...」(来5:11)。我们并不否认这些难题的存在,也不需逃避或不敢正视,乃是面对,并尽可能的处理解决。

 

圣经难题的产生∶

 

一. 上帝在圣经中启示了 永恒的计划,而人却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下坐难免不能完全明白。例如,「永生」-永恒不朽的生命,到底是怎样的?我们很难体会,因为我们是处身於上帝计划之一小段过程中,还不能看到将来荣耀永恒之果效。

 

二.上帝在圣经中启示了属灵的真理,而人却受肉体与物质之辖制,加上罪恶偏见与私欲弄瞎了世人之心眼,使世人不能充份看到属灵真理之实际与真实。圣经说,除非领受了上帝的圣灵,人将不能体会属灵的事(林前2:11,13)。

三. 有时是个人的问题,因为个人有时对圣经含片面或偏激的看法或错误之解释,这产生不必要的难题。

 

四. 圣经原文是绝对无误的,然而在抄写,翻译与流传之过程,难免因著年代,语文与文化等因素,而产生一些问题而人无法测度出来。

 

五. 上帝的启示有其奥秘的性质,许多时候,上帝只是要人去明白其救恩。可是人这救恩触及奇许多的奥秘,例如,到底三位一体的神是如何是三位又是一位的去执行这救恩呢?人得了救恩後会不会再失去救恩呢?这些都是人的好奇心所要问的问题,可是神的启示并不是为了满足人的好奇心而出。

 

如何应付圣经难题∶

 

一. 可能因为我们读得不详细,想得不周到,灵性肤浅,或人生经历不深,以至於对有关经文发生疑问。这要求我们必须有耐性的去寻找正确的答案。

 

二. 可能是因为要用各人有限之理智来衡量上帝的道,因此觉得有些真理难以接受;例如三位一体问题,或神迹问题。这要求我们必需谦卑下来纠正自己的态度,接受上帝的启示,而不是圣经本身有什麽不对。人若有深蒂固的成见,遇有难处,虽加以解释,还是不能开其矛塞。

 

三. 可能有关问题是关乎古代之文化,风俗、习惯或者有关经文在翻译或流传中产生了;若是这样,则我们需要请教专家或学者,相信他们会给我们指示,而不是闷在心里,以至於信心软弱跌倒。我们没有答案;可能别人有答案,东方之学者没有答案,可能西方的学者有答案,现在没有答案,可能将来会有答案。耶稣说,寻找的,就必寻见。

 

四. 最後要求研经的人多查考,多研究圣经的难题。曾经有圣经学者详细分析,发现圣经中真正难明白的难题并不多,大约只有三百个。只要我们努力考研究,不稍多时就能把这些难题的答案得著。今天有许多书籍是专门解答圣经大难解的经文,不妨参考阅读。

 

圣经难题解答参考书目∶

1. 艾基新.  圣经难题汇篇。 (香港∶角声,1987)。

2. 苏佐扬.  圣经难题。一至四集。(香港∶天人,1989)。

3. 布鲁斯.  圣经难解之言 - 耶稣篇。(台北∶校园,1996)。

4. 柏饶齐.  圣经难解之言 - 保罗篇。(台北∶校园,1996)。

5. 李道生.  圣经难题总解。

 

如何带领查经班

 

查经组在最近的教会历史中证明了它是教会增成及栽培信徒最有的方法之一。小组查经的最强处莫过於它可以在不同的地方,如工厂,医院,办公室,中学或大学的校园,及不同的时间中举行。

 

小组查经是∶

一小组人在经过充份准备的带领者用启发性的问题带领下,一同以谦虚、客观、互助、诚恳的态度在一起查考神的话语-圣经。

    小组查经目的不但是要明白圣经本身说甚麽,更进一步了解并接受它对每一个人的意义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小组查经的好处有∶一.不受人、时、地的限制。二.适合知识份子的需要。三.启发思想增添果效。四.联系慕道友与教会。五.增进团契交通。六.助长基督徒灵命。

 

小组查经步骤有∶

 

一. 教会有计划的筹备。

 

1.策略,目的,实行计划要先确定∶作样分组,分区,地点,次数,经卷,

      资料,训练等等。

2.选定适合的带领人∶对圣经有认识,灵命稳定,经过带领查经训练的人。

 

二. 带领者的预备。

1.肯定查考的经文。可藉著多次的阅读和参考其他译本。

2.利用各种研经法,把所要带领的资料准备好。

3.写下问题∶是有意义,富启迪性和讨论性的问题。

(如今市面上有出售专为查经小组设计的资料和问题,许多时候这些问题可供参考)。

问题可借助在归纳查经法中的问题∶何人?何处?何时?何事?何话?为何?如何?等等。

4.经文中的许多难明之处先查考清楚。

(圣经启导/注释本或注释书寻找这方面的资料)。

5.为当天所要用的资料及工具准备好∶联络的事也要作得完善。

 

三. 查经时的步骤和过程。

 

1.查经前的预备。组长必须提早到场地,也作好准备。可能以短歌开始。

2.以祷告开始。然後阅读所要查考的经文。可用启应法,或轮流读出。查经的目的当然要每个参加的人都清楚经文的意义。如果有新会员加入,那先要介绍给大家认识,并讲明查经目的和形式。

3.按照所准备好的问题开始查考经文。(或根据资料手册来作讨论)。

(对於自己的所准备好的要有弹性,可以随时改变所写的问题)。

a.组长要懂得引导和控制场面的讨论。使到每个人都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和表达。不要怕沉静的时刻。

b.组长也要用清楚简短的字来结论或“结束”一些表达。

4.讨论如何应用。这是大家分享的时刻。看看当天所查考和得著怎样应用在生活上。

5.结束前∶a.先讲明下次查经的经文,地点,时间...。

b.以祷告结束。

 

四. 小组查经的检讨。

每次小组查後作检讨,这对下次查经有很大的帮助。步骤如下∶

1.整个查经∶过程怎麽样?是否抓住主要的教训?有否发生不能解决的问题?大家有所得著吗?

2.带领者∶有充份预备吗?设计的问题有用吗?组员能够回答吗?一些组员有否被忽略吗?时间控制得好吗?难题有得到解释吗?

3.属灵的收获∶这次查经是否有新的收获?参加者是否愿意顺服或遵行?

是否有激发大家的兴趣和追求?

4.参加者∶合作吗?有一些人发言太多或太少?气氛好吗?参加者事先有准备吗?

 

参考书∶林静芝。小组查经手册。(台北∶校园,1988)。

VI. 解 经 步 骤

 

     「你当竭力,在上帝面前得蒙喜悦,作无愧的工人,按著正意分解(把神的话语切割的适当)真理的道。」(提後2:15)

 

这「按正意分解」正是要运用研经/解经的方法,为一段经文作注释(exegesis),就是说把经文的原意解释出来。为了达到以上目的,就必须根据一些具体的解经步骤(exegetical steps)。

有以下七个步骤可以遵照进行。使用约3:1-15为例子。

 

一. 选择和阅读经文(Select the text)。

 

     在此,有两个动作需要遵守∶

 

1.1. 先选择要注释的经文。选择经文然是要有合适的段落。多数的圣经已经把经文段落分配好。如果遇到比较困难的段落,就必须参考更多不同版本或"新标点"的译本。

 

1.2. 然後,借用速读法,把挑选的经文阅读数次,直至熟悉为止。

 

     例子∶选择约翰福音第三章,也发现约3∶1-15是一个适合的段落。

  

二. 应用「归纳」查经法(Inductive Bible Analysis)。

 

    应用「归纳研经法」把该段经文的要素整理。

一般上,归纳法就是向该段经文提出七个问题∶何人?何处?何时?何事?何话?为何?如何?

 

例子∶何人?∶尼哥底母=你,你们,法利赛人,犹太人的官,以色列人的先生。

  耶稣=我,我们,拉比,由神那里来的师傅,行神迹者。

  圣灵(似风一般)

  人子=在天的,被举起

  摩西=在旷野举蛇者

  何处?∶耶路撒冷,耶稣停留处(不知名)

  何时?∶耶稣在耶路撒冷的一个夜晚

  何事?∶尼哥底母找耶稣谈话,关於重生的事

  何话?∶尼哥底母发出三个问题∶「拉比...无人能行」,「人已经...生出来麽」,「怎能有这事呢?」。

  耶稣都一一回答这三个问题∶「我实实在在...见上帝的国」,「我实实在在...也是如此」,「你是以色列...靠上帝而行(?)」。这谈话似乎是一个神学性的对话,含义极深。

  为何?∶事情的发生是尼哥底母来问耶稣。在谈话中,因著身份的改变(你-我变成你们-我们)说明耶稣与尼哥底母的谈话不只是单独性的,而可能代表了两个圈子的人或两个组织(基督教和犹太教)。

  如何?∶谈话内容的发生是因为尼哥底母与耶稣谈论重生的事。谈话过程是两方对一些观念弄不清楚,例如,两方对“重生”的了解不相同。对“怎样得重生”的观念也不相同。

    後半部的谈话也由重生转去永生的观念。

 

如果是叙述体裁,可以作叙述的分析。

 

叙述分析四步骤∶

 

一.情节(plot)∶耶稣与尼哥底母相遇并由尼哥底母开声引入话题(约3:1-2)、接著是耶稣三次回答尼哥底母两个疑问(约3-15)。耶稣三次使用「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把谈话的情节带至高峰。也使用「重生」和「圣灵如风」的双关语使谈话引起冲突。这个冲突并没得到平息,因为作者并没有交待尼哥底母是否接受/解决了这两个冲突,他只是静稍稍地从情节中消失。

 

二.人物(characters)∶耶稣(我)和尼哥底母(你)是主要人物,可是耶稣所说「我们」和「你们」又代表那些人呢?相信「我们」是代表使徒或是当时的基督教,而「你们」是由尼哥底母所代表的正统犹太教。神、圣灵、摩西、人子也是一些在谈话中出现的配角人物。神在这里被形容为与耶稣「同在」而行神迹的人。圣灵却是那使人重生或“灵”生的对象。摩西是因为铜蛇的事故被提出来。人子是新约特指耶稣基督的名称,这人子在此特指那升天的基督。以上的人物都是直接被叙述,并没含有隐喻的意义。

另外也提出两种人物∶「灵生的」、「肉身生的」。这两种人物是叙述中唯一含隐喻的意义,代表著两个对比。相信这两个名词是当时教会的常用字眼,说明信耶稣的人或重生的基督徒是属於「灵生的」,而属世界(或属律法?)的是「肉身生的」。

 

三.布景(setting)∶尼哥底母是在夜里来,相信谈话地点是在耶路撒冷一所耶稣和门徒所停留的住所。耶路撒冷应是这地点,配合尼哥底母的身份。不知道尼哥底母何时离开这所房子。风的来去无形成为解释圣灵工作最好的场所,圣灵要在这大自然界中工作。地和天被代入作为布景,说明地上的人/肉身生的人只懂得地上的事,「我们」的见证是关於天上的事。人子却是那位在天的人物。因此天上的事必然关於人子的事。摩西在旷野举蛇的布景被带出来,使这谈话的布景更添加许多色彩。

 

四. 叙述者∶约翰以第三人身的他来指尼哥底母,以第一人身我们来代表自己。他似乎站在耶稣这一边。

    叙述者似乎注重耶稣有意使用「水和灵生」来代替平行的「重生」。铜蛇被举起来等於耶稣被钉十架举起来。当然,这含意是要说明被蛇咬的人望向被举起的铜蛇而得生,那罪人望向被举在十字架的人子将得永生。

    有一句「除了从天降下仍旧在天的人子,没有人升过天」不知是否耶稣所讲。相信是叙述者的个人注解意见。

 

三. 应用「结构式」研经法(Structural Analysis)。

 

    藉著以上的分析,不难用一个表格/观念架构去表达其中的关系∶

    (这是一种看见,不是每段经文都可以给我们这样清楚的表格。)

 

代表人物人物话题人物代表人物

 

拉比                  行神迹                    法利赛人

师傅耶稣重生                      犹太人

行神迹者              圣灵如风      尼哥底母    以色列人的先生

我们                  见证            官

摩西举蛇                  你们

人子被举

永生

 

四. 作修辞及体裁分析(Literary Analysis)。

 

一.先注意和分辨经文是属於那一类文学体裁。

二.检查该段经文是属乎那种风格(genre)或当中一些句子属於某些风格。然後,把这些特别的风格分析出来。

 

体裁∶约3:1-15是一个叙述(Narrative),以谈话(discourse)方式来描述。两个主要人物的身份也特别表明。

 

风格∶整体的风格清楚的排列出来∶有三个问和三个回答。耶稣都是处在回答的地位。

  三个回答都是以「我实实在在告诉你」(amen amen lego umin)。这是亚兰文的一句俗语。

  有许多平行对句的诗体出现∶

  人若不----重生,----  就不能 -- 见 -- 上帝的国

  人若不是从 -- 水和灵生,- 就不能 -- 进 -- 上帝的国

 

肉身 -- 生的 -- 就是 -- 肉身

 灵 ---- 生的 -- 就是 -- 灵

 

我们 --- 所说的,--  是我们 -- 知道的

我们 --- 所见证的,- 是我们 -- 见过的

 

说 - 地上的事,-- 尚且 -- 不信

说 - 天上的事,-- 如何 -- 能信呢

 

也有一个预表出现∶铜蛇被举起来使望向它的人得救,耶稣基督被举在十字架上使仰望他的人得救。

 

五. 字义分析(Words Meaning)。

 

    先把重要的字眼或词句列出来,然後参考圣经原文字典或神学辞典。

 

例子∶

「法利赛人」指犹太人的律法教师。无法肯定法利赛人的真正来源,相信是自以斯拉时代开始,因为回归後的犹太社会需要大量的律法教师而有一班人被分别出来专门受训负起教导的工作。法利赛人为热心和虔诚的律法师。受犹太人的尊重。他们不只严厉地遵守律法,也遵守传统的教导。有估计说耶稣时代的法利赛人只得六百人,可见尼哥底母尊贵的身份。法利赛人及文士们走在街上时被人称为「拉比」。尼哥底母称耶稣为拉比,是把耶稣与他放在同等的地位。

 

「犹太人的官」当时的犹太人是受罗马人统法,只有罗马官。这里是指犹太人七十二人大公会的成员。当时的罗马政府容许犹太人组织这大公会以律法来审判犹太人。这大公会中有廿四位是祭司,廿四位是撒都该人,廿四位是法利赛人。祭司长是当然的主席。

 

「从神那里来」含有先知的意思。如摩西与神同在(出3:12)或耶利米(耶1:19)。

 

「重生」(anothen)这希腊文字含有双重的意义∶从天上生下来或是第二次生出来。尼哥底母只领会第二个意义,也是最普遍的意义。可见这里含基督教特别的神学用词,表示信徒藉著神的道重生了(彼前1:23“23你们蒙了重生,不是由於能坏的种子,乃是由於不能坏的种子,是藉着神活泼常存的道”),或在此藉著圣灵重生。

 

 「水和灵」这基督教的用词含有特别的语意。学者不能肯定它在此处的意思∶

一.水代表自然或是肉体的诞生,而灵代表超自然的诞生。或是把水当著是「地上的」,而灵当著是「天上的」。(如第十二节所说)。

二.水可能指施洗约翰的水礼,是当时犹太人所领受悔改的洗礼。而灵是指基督教的重生。说明犹太人/尼哥底母所受悔改的洗礼不足够,而需要加上灵的重生。

三.把水当著是基督教当时的洗礼,就如耶稣之前的洗礼(约1:33)。水礼必须加上灵的重生。

四. 有解释说是指神的道(王明道∶「重生真义」)。

五. 有解释说水就是圣灵(约4:13;6:37;7:39),只是重复字。

 

旧约并没有直接提出水和灵的洗礼。约珥书曾经预言在末世时神的灵将浇灌他

的子民(珥2:28)。以西结也间接指出水和灵将一起出现使以色列人洁净并获得新心跟随神(结36:25-27)。一般上,福音派学者认为这用词是代表一样东西,就如平行同义「重生」,也就是一个因弥赛亚而改变的生命。

 

「神的国」这名词从来没有在旧约出现过。但是类似的观念,例如神的国度或主的统治或主是王却常出现(出15:18;诗93:1;103:19)。先知们常预言这国度将由大卫子孙统治(赛9:1-7;亚9:9-10)。这国度是将来的,也是永远的(撒下7:12-16)。尼哥底母作为一位犹太人的先生必然明白进入将来神的国度就是进入永生。当时的犹太人认为所有的犹太人都会进入神的国除非犯了故意犯的罪(Mishnah Sanhedrin 10:1)。犹太人对神的国或是弥赛亚的国度的盼望极浓厚,盼望在末世这位弥赛亚会到来为他们在地上建立神的国。

 

「灵/风」希伯来文字是Ruah。耶稣有意使用这双关语来表达受圣灵的重生如风一般难捉摸,只能去感受。相信这是基督教的神学语意。

 

「人子」耶稣最常用的自称。新约共出现84次,约翰福音12次。是七十士译本用来翻译希伯来文「亚当的儿子」,字义是指一般在世上的人。这字後来渐渐附上弥赛亚的意义(但7:13;以诺一书38-71)。

 

六. 分析背景(Historical Background)。

 

一.查考作者的背景。包括作者是谁、对象、年代地点、目的、主题、特徵的背景。

二.查考其历史、文化、宗教、经政、地理等背景。

 

一. 作者背景∶传统的看法认为约翰福音是约翰,西庇太的儿子,主所爱的使徒,所写的。也相信当时约翰是住在亚西亚的以弗所,一般所认为的日期是公元100年。

    约翰福音与符类福音有相当大的分别,至少在资料的排列和编写手法上比较注重神学性的讨论而不像符类福音注重历史性的叙述。约翰对每个主题也深入的讨论。例如,藉著整章(第三章)在讨论重生及永生的观念。许多时候约翰是藉著一个叙述然後演译成神学性的讨论,例如第六章,先是耶稣喂饱五千人,藉著似乎是要谈论“吃肉喝血”的课题。

约翰对神迹的看法也不完全与符类福音相同。符类福音用神迹(dunamis大能奇事)来形容神迹,但是约翰却用记号(semeion)来形容神迹,不只是许多人看见这些记号就信耶稣(2:23),而且要进一步重生(3:5),领受活水(4:14)。

 

二.历史背景∶一直以来,圣经学者相信约翰福音是写於第一世纪末,也在小亚细亚的以弗所写此书。当时在以弗所的教会已稍有发展,正需要深固的神学教导,也必须面对外来的异端。当时教会中的信徒多数是希腊人,犹太人只占少部分。

认为当时亚西亚地区正受到乐斯底这异端的影响,约翰正对抗这异端。乐斯底主义不相信「道成肉身」的基督,只能接受基督是一个神差派来地上行走的基督。另外,不能接受人的得救是加上肉体的(那改变了不朽坏的肉体),而只是人的灵魂得救。

    相信在多米仙(Domitian)王执政时代(公元 81-96 )的後期时(AD 90-95)教会曾受逼迫,而约翰曾受逼迫被放逐去拔摩岛。拔摩岛就在以弗所港口海外。但是当时教会所受的逼迫并不严重,教会还是得著发展,甚至教会之间常有来往。

 

七. 上下文与以经解经(Context and Inter-textuality)。

 

一.上下文。

从上下节、或是上下段、或是上下章,找到一些解释的线索或甚至是该段经文的解释。

    例子∶从约二,三,四章中看见耶稣与各不同的人对话。似乎是约翰有意这样排列。人物也经刻意安排,先是马利亚,後是真统犹太教的尼哥底母,接下来是非正统犹太教的撒玛利亚妇人。从谈话的对象和内容,我们发现这位人物可代表当时不同型式的犹太人,内容(时间、重生、活水、崇拜意义)更说明当时基督教与犹太教的分别之处。

 

人子降下及升天,可能解明约1:52所说拿但业要看见使者要在梯子(人子身上)上下。

 「信」在约翰福音出现98次,「永生」出现17次。这两个字在此一起出现,指信的人得永生。

 

二.以经解经∶就是要借助串珠圣经,或经文汇编找出类似的经文,并且对照这些经文之间的意思。为要从另外一处获得更清楚的支持。

 

「尼哥底母」参考约7:50;19:39,可见他对基督教的好感和帮忙。虽然我们不能肯定他是否信主或得著了重生。

「水」在结36:25-27指洁净的洗,约4:14指耶稣所赐永远不渴的永,弗5:26指洁净的水,多3:5-6指灵的洗如水一般。相信这里的「水」含有洁净的意义。

「摩西在旷野举蛇」民21:4-9指背判神(犯罪)的人被蛇咬後可藉著仰望铜蛇而得生,这里预表了人子被举起来使罪人仰望十架而得永生。

 

------------------ 接下来是一些个人的反省和应用步骤 ---------------------

八. 个人反省∶让自己有一段时间来思考反省所得著的(Self Reflection)。

 

一.既然已经过七个解经步骤的工作,必然对该段经文/本文已有深入的看见。这时必须让自己有一段时间安静下来反省,也听听圣灵的声音。问问该段经文有那些“一般的得著”及“特别的看见”?把它们列下。

 

    例子∶一般的看见和特别的看见∶实在地,约翰藉著这个谈话把重生的意义表达了出来。而领受圣灵实在是一个奇妙的事情;人无法决定它的发生,它来到时必会感觉得到。可惜,连当时那麽热心高贵的宗教领袖也无法认识基督教的奥秘之处,他们固有的传统和意识型态却成为了他们认识基督教的最大拦阻。我们这个时代也有许多“尼哥底母”,他们必须来到耶稣面对重生。

 

二.问∶是否经文所引起的难题都得到解释?

例子∶为什麽约翰特别记录耶稣与尼哥底母的对话,并且把这份资料排得那麽早(第三章)?约翰的用意何在?「水和灵」到底指何物?它与前一章的水或後一章的活水,甚至後来的水又有什麽关系?重生的发生就如风一样捉摸不定,来去只能靠感觉。那我的重生又是怎样的?别人的重生又是怎样?可否清楚列下重生的感觉用来告诉/教导没有重生的人?

    例子∶难题是否得到解决∶我认识了重生的意义。「水和灵生的」虽然不能确定它的含义,但是,从平行对句来看,它必然与重生有关。

 

九. 应用∶藉著以上步骤思考有那些得著/亮光是可以应用於个人或信徒生活方面(Contextualization and Application)。

 

    就是思考在注释过程中所认识的东西要如何在你今日的处境中应用出来。

 

    例子∶尼哥底母在今日的处境可指一位任何没有重生、对宗教有高深知识、知识份子、有社会地位的人物。这样的人最大的拦阻是什麽?固有酱化的意识型态?

    今日要怎样带领这类人信主?如果今日我遇与一位儒家学者/佛教学者/道教学者/回教学者对话时,那要谈些什麽?

另外,这样的对话正适合我们把重生的意义带给今日不同宗教的信徒。盼望基督教的重生给佛教徒对轮回的盼望、给道教徒成仙的修行、给回教徒严谨遵守规例的行为一个超越的认识。藉著来到耶稣面对圣灵的重生就得著了进入永生的途径。

--完成考试後,可把这部份撕下交上--

研经 法 考 卷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

 

先回答第I部份的问题(80%)。

然後尽量找参考书完成第II部份的问题(20%)。

可打开圣经及讲义。答案以精简为主,也尽量把答案写在空格内。

 

I.短题

 

1.为什麽次经及伪经不被列入正典之内?(4)

---------------------------------------------------------------------------------

---------------------------------------------------------------------------------

---------------------------------------------------------------------------------

---------------------------------------------------------------------------------

---------------------------------------------------------------------------------

---------------------------------------------------------------------------------

2.灵修法要作得好,有那四个步骤?(4)

---------------------------------------------------------------------------------

---------------------------------------------------------------------------------

---------------------------------------------------------------------------------

---------------------------------------------------------------------------------

---------------------------------------------------------------------------------

3.在为归纳法作经文观察时,有那些要素必须注意?(5)

---------------------------------------------------------------------------------

---------------------------------------------------------------------------------

---------------------------------------------------------------------------------

---------------------------------------------------------------------------------

---------------------------------------------------------------------------------

---------------------------------------------------------------------------------

---------------------------------------------------------------------------------

4.按本课程所教导的,圣经有那些主要的文学体裁?(4)

---------------------------------------------------------------------------------

---------------------------------------------------------------------------------

---------------------------------------------------------------------------------

---------------------------------------------------------------------------------

---------------------------------------------------------------------------------

5.如果要考查一个原文的字义,有那些步骤?请详细提出来。(5)

---------------------------------------------------------------------------------

---------------------------------------------------------------------------------

---------------------------------------------------------------------------------

---------------------------------------------------------------------------------

---------------------------------------------------------------------------------

---------------------------------------------------------------------------------

---------------------------------------------------------------------------------

6.预言和预表的分别有那些?(3)

---------------------------------------------------------------------------------

---------------------------------------------------------------------------------

---------------------------------------------------------------------------------

---------------------------------------------------------------------------------

7.希伯来人的启示文学有那些特徵,请解释?(5)

---------------------------------------------------------------------------------

---------------------------------------------------------------------------------

---------------------------------------------------------------------------------

---------------------------------------------------------------------------------

---------------------------------------------------------------------------------

8.何谓灵意解经?我们今天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去看待灵意解经?(5)

---------------------------------------------------------------------------------

---------------------------------------------------------------------------------

---------------------------------------------------------------------------------

---------------------------------------------------------------------------------

---------------------------------------------------------------------------------

9.一般上,圣经的难题是怎样产生的?(5)

---------------------------------------------------------------------------------

---------------------------------------------------------------------------------

---------------------------------------------------------------------------------

---------------------------------------------------------------------------------

---------------------------------------------------------------------------------

---------------------------------------------------------------------------------

---------------------------------------------------------------------------------

---------------------------------------------------------------------------------

 

II 请找任何参考书(启导本等等)/关於圣经难题的书籍,查考及解答以下两(2)个圣经难题。  

     任选以下2个难题回答。答案以精简为主,最好不要超过五点。(2 x 10%)

 

1. 「任凭死人埋葬他们的死人」(太8:22;路9:60)。

2. 「亵渎圣灵的罪是不能得赦免的」(可3:28-29;路12:10)。

3. 「为死人受洗」(林前15:29)。

4. 「论到那些已经蒙了光照...若是离弃道理,就不能叫他们重生懊悔过来」(来6:4-6)。

(1)圣经神学:固然是通往系统神学与圣经处境化的桥梁,它本身仍隶属于解经研究的范畴,因为它的主要目的乃是发现圣经时期的观点。圣经,许多人认为,教义是自然从圣经中产生的,只需要引用几节圣经,教义就会清楚显明了但是,这忽略了一项事实,即:这些经文的意义并不那么清楚,甚至许多经文在历世历代中都争辩不休。此外,这些争论也显出了神学的差异。结果,有些人走到另一个极端,主张全然开放的神学,可以有各式各样的核心,亦即,各种可能的答案都有,并没有最后确定的教义。我们显然应当在这两个极端中找出某个中间立场我们必须谨慎地探究自己对圣经的观点,澄清对圣经权威和自己有限之解释的看法。神学反思有三个「层面」:

(1)历史的层面追溯传统的发展从圣经话语背后的传统开始(透过传统批判),然后探讨圣经内部观点的变化,再来则是整个教会历史中观点的改变;

(2)释经的角度,研究历史的见证(以上的第一步),视为人类对终极实体的见证,然后向现在的情境重新解释那个见证(承认批判反思与实际行动都具多元性);

(3)哲学的探索,注意到存在问题的中心性,就是终极实体对我们的意义。对奥格登而言,经过哲学反思的过滤,能判断哪些人类经验的见证对我们的团体才有效。

圣经神学这名词,是指一个圣经神学的运动。这运动是自由主义和新正统主义的产物。开始的时候,有艾殊罗特(Walther Eichrodt)在1933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旧约神学著作。运动的结束,是拉得(Von Rad)在1960年出版第二本的旧约神学作品。查尔德斯(Brevard Childs)认为,这运动随着罗滨孙(John A. T.Robinson)在1963年5月出版了的《对神忠诚》(Honest to God)而式微。

    运动的开始是对自由主义的一种回响这运动欲寻求回到圣经的注释的研究上,强调对圣经字词的研究;祈特尔(Kittel)的十大册洋洋巨著《新约神学辞典》Theological Dictionary of the New Testament),就是这运动的产物。圣经神学作为一个运动来说,就从没有和它所源出的自由神学分家。它保留使用历史批判方法学(historical-critical methodology)。举例说,在研究福音书的时候,圣经神学运动的支持者企图使用历史批判的方法学找出那些据称为基督的话语,是由他亲自说的。

这运动一方面也承认自由主义信息在十八、十九世纪的不足,但另一方面,又保留自由主义对圣经所定下的大前提。支持者采用新正统主义对启示的观点,他们相信进化论有关事物起源的说法,强调圣经中的人为因素,多于神的因素。结果这运动不攻自破。我们不能在否定圣经的权威同时,又对圣经作严肃而认真的庄释研究。

圣经神学一词的第二种用法,是作为一种方法学(methodology)。这种研究方怯是,从新旧约圣经中搜集材料,本着历史学的态度,建立起一种神学的思想。本质上,它是注释性的(exegetical),材料取自圣经,这与作为哲学性的神学方法是不同的。它强调教义所衍生的历史环境,它细究在一段特定历史时期内的神学(如在挪亚时代或亚伯拉罕时代〕,或某一圣经作者的思想(如保罗的著作或约翰的著作)。

    以上所界定的圣经神学,可以称为:「神学研究的一支,将圣经所记载有关神自我启示的历史进程,作系统的研究」。

    按这定义,有以下几点需加注意的:

系统化

    圣经神学所探求的是神启示自己的历史时期,或不同圣经作者的教义重点。这些都循着系统的方法进行。圣经神学虽是一种以系统方式陈述的神学,但它与系统神学不同,因为系统神学所吸纳的,是全本圣经的真理,和圣经以外的真理,从这些建立起系统化而合乎圣经的教义;圣经神学狭义得多了,它只着重旧约历史的某段时期,或某位新约作者的明确教训。

 

历史性

    圣经神学特别注重圣经教义所衍生的重要历史环境,我们可以从旧约某时期的启示,学到些什么?马太或约翰写书的背景是什么?希伯来书的受书人正面对怎样的处境?这些重要的问题,都可以帮助我们发掘在某一时期或特定作者的教义重点。

 

启示的进程(Progress of Revelation)

    福音信仰一直都持守的一条正统教义,就是渐进式启示(progressive revelation)。神不是一次过将所有关于自己的真理启示出来,神乃是一点一滴(piecemeal),按部就班地在整个历史中向不同的人启示他自己(比较来一1)。圣经神学追溯神启示的进程,指出神在个别时代,或向个别作者,对于自己有不同的启示。举例说,神对挪亚和亚伯拉罕的自我显示,是不及对以赛亚的清楚和完全。新约的某卷书,以雅各书为例,所展示的教会观点,就较后期的著作如教牧书信为显浅。

 有关圣经的问题

      圣经有许多层面,我们可以当它是文学来研读,有一套叙事和诗体的表达方式;也可以视之为历史,告诉我们神子民的起源和成长。对有些人而言,它是考古学指南,指出被埋没的古代文明大概方位。这些层面各有它们的地位,但是,由最根本的层面来看,圣经是神的话;是他向一个悖逆的世界发出的信息,指点他们如何可以回转归向祂;是神写给我们的情书。但我们是否相信并严肃看待这一点?还是仅对那些附带的层面感兴趣?

      圣经有多重要?在把圣经当作一本神圣作品谘询以前,我们已经在本书开头几章的讨论中指出:神存在、他是怎样的一位神、他如何胜过罪恶、他能行神迹、耶稣就是这位神。虽然上述的论证并不一定要靠圣经才能成立,但它们仍然在圣经的指导之下。那些结论固然是经由理性的途径达到的,但它们仍然是受启示的指引。假使没有神的话,没有人能够保证他们可以得到上述的结论。就算可以,发现这些结论的人必然不会很多,也不知道会花费多长的时间,或者其中会包含多少不必要的错误。现在,理性可以带我们再多走一步,便可以得到圣经是神的话的结论。如果我们想要获得任何有关神恩典和爱的知识,

则我们必须有神的话。最大的问题是:「圣经真的是由神而来的启示吗?」这是本章所要回答的问题。

我们如何知道圣经来自神?

    我们知道圣经来自神,原因很简单:耶稣说的。因为耶稣身为宇宙的神,根据他的权柄,我们确信圣经便是神的话。他在教导时确认旧约的权威,他也应许新约将藉他的门徒写成。神的儿子亲自向我们保证:圣经就是神的话。

 

耶稣确认旧约的权威

 

    耶稣曾提及整部旧约(太二十二29)、它的核心部分(路十六16)、它的个别书卷(太二十二43 ,二十四15)、个中事件(太十九4一5;路十七27),甚至认为它字母和字母的一部分(太五18)都有神圣权威。当他说,「大卫被圣灵感动说」(可十二36),并「先知但以理所说」(太二十四15)的时候,乃要表明:圣经是人在圣灵的感动之下写成的。从这样的引述方式中,可见主耶稣确认这些经卷的作者是谁,然而,这些经卷的作

者问题却满受争议;像摩西的经书(可七10)、以赛亚(可七6)、但以理及诗篇。他也引用过那些评论家拒绝相信为历史事件的神迹,好比:创世(路十一51)、亚当和夏娃(太十九4一5)、挪亚和洪水(太二十四37一39)、所多玛和蛾摩拉(路十12)、约拿和大鱼(太十二39一41)。他说:「天地废去,较比律法的一点一画落空还容易。」(路十六17)当他受试探时,三次用「经上记著说」(太四4以下)一词来抵挡撒但的攻击,清楚显明:它认为圣经具有终极权威。

 

    耶稣好像是说:「这是永恒的神的见证,没有改变、也不能改变的,为教训我们而写下来的。]那显然是耶稣灵魂深处的呼声,绝非只是在争议时顺口说说。在他面对最大危机、死亡的时刻,圣经的话脱口而出:「我的神,我的神,为甚麽离弃我?」(诗二十-1 ;太二十七46 ;可十五34)「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诗三十一5;路二十三46)(注1)

 

耶稣应许新约的著成

 

    耶稣在离开他的门徒以前,告诉他们说:「我还与你们同住的时候,已将这些话对你们说了。但保惠师,就是父因我的名所要差来的圣灵,他要将一切的事指教你们,并且要叫你们想起我对你们所说的一切话。」(约十四25一26)又说:「只等真理的圣灵来了,他要引导你们明白(原文作进入〕一切的真理;因为他不是凭自己说的,乃是把他所听见的都说出来;并要把将来的事告诉你们。」(约十六13)这些话应许:耶稣的话会被人记

住、被人明白,还会有更多的真理赐给使徒,以致教会得以被建立。这些话为五旬节开始(徒二1以下)直到最后一位使徒去世(约翰,约於主後一百年)的使徒时代铺路。

    在这期间,使徒们成为耶稣基督的最后和完整启示的媒介,耶稣藉著他们继续「所行所教训的」(徒一川。他们被赋予了「天国的钥匙」(太十六19),也有许多信徒经由他们的手得到圣灵(徒八14一15,十九1一6)。早期教会的教义和生活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弗二20)。教会听从「使徒的教训」(徒二42),受到使徒大会决议的约束(徒十五)。保罗固然藉着神的启示得到他的使徒身分,但是他的身分也得到耶路撒冷众使徒的确认。

    有些新约作者并非使徒。我们如何解释他们的权威?他们所传讲的乃使徒的信息,「后来是听见的人给我们证实了」(来二3)。马可与彼得密切同工(彼前五13 ) ;雅各和犹大与耶路撒冷众使徒密切相交,同时他们是耶稣的兄弟;路加与保罗同工(提后四11),他与许多目击证人约谈,写成报告(路一1一4)。彼得称保罗的书信为经书(彼后三15一16)。每一个非使徒的作者(希伯来书除外,我们不能确知那卷书是谁写的),都与使徒有特定的联系,从使徒那里得到资料(参来二3)。

    耶稣是神,道成肉身,他说的话永远是真理。如果他说旧约是神的话,而他的使徒和先知经他特别授权,把他的信息写下成为新约,则我们的整本圣经都有神的印证,它的权威来自我们最高的权威——耶稣基督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