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养路工到交通厅长~穆铁礼甫·哈斯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交通厅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9 09:42:11
',1)">
从养路工到交通厅长
他个子很高,高到随便什么人都可以拿他的身高开玩笑,叫他“小个子”。
他引人注目,因为他英俊的维吾尔面孔,许多人叫他“瓦西里”。
他通晓5种语言:维吾尔语、汉语、哈萨克语、乌兹别克语和柯尔克孜语。
最初,他为了“能开上汽车”投身公路行业,现在,他主持全中国1/6陆域面积上的交通工作。
他小时的玩伴说:“他吃过不少苦。”他的大学同学说:“他个性很强。”他曾经的属下说:“他是个不错的领导。”
这个人,就是穆铁礼甫·哈斯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交通厅长。

穆铁礼甫·哈斯木从养路工到交通厅长
中国公路网(记者张 弛)
多舛的童年
穆铁礼甫·哈斯木,其实叫穆铁礼甫·哈斯木·安吉延。维吾尔人的全名,由“名字·父亲名字·姓氏”组成,但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往往会将姓氏省略掉。
穆铁礼甫的故事,要从他的母亲开始说起。因为,母亲对他一生“影响至深”。
他的母亲,一位维吾尔族妇女,在年仅14岁的时候,就追随地下党组织,接受先进思想的熏陶并参与组织工作,说得一口流利的汉语。新疆和平解放后,曾担任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第一任妇联主任。上世纪60年代初,因为说了几句实话,被扣上“右派”的帽子,下放到汉语幼儿园当阿姨。当时,穆铁礼甫还不到3岁。

穆铁礼甫的母亲。
在3年后母亲再次被下放到农村之前,小穆铁礼甫在这家幼儿园又呆了两年。现在想来,这应该是他童年时代为数不多的幸福时光。在这3年中,尽管母亲把这家幼儿园管理得很好,但在他上完小学一年级时,却又不得不离开。
母亲离去前,做了一个影响穆铁礼甫一生的决定:自己去农村,把穆铁礼甫留在县城,接受教育。从此以后,小穆铁礼甫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当时的穆铁礼甫,还不能理解母亲的这种选择,只觉得快乐从此离自己远去,而每个月能见母亲一次,是他最幸福的时刻。他儿时的伙伴吐逊江说,无家可归的小穆铁礼甫,经常是饥一顿、饱一顿。
现在的穆铁礼甫,很感佩母亲的远见卓识:别离幼子,对于一位母亲而言,无论如何都是惨痛的事,而能够从长远考虑并承受这种痛苦的母亲,尤其伟大。在穆铁礼甫心中,母亲是坚定的布尔什维克,不管遭受怎样的人生境遇,都秉持信念,坚定不移。母亲的坚持,最终有了结果:1978年,母亲平反,回到县法院工作;1984年,开始担任且末县的人大副主任。
穆铁礼甫对我说,我不知道你怎样理解女人的人生,我觉得不仅仅是生儿育女,更重要的是能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承担起对社会、对家的责任和义务,对子女施加思想上的影响,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在后来的成长历程中,母亲的言传身教,令穆铁礼甫受益匪浅。尤其是在周遭的环境与家庭的教育相抵触的时候,是母亲的教诲,让他始终不致偏离正确的轨道。
也正因如此,不论是年幼还是成年以后的穆铁礼甫,在母亲面前从来都是恭恭敬敬,不敢有丝毫的造次。熟悉他的人告诉我,在穆铁礼甫的包里,总是装着一顶帽子。因为按照维吾尔民族的风俗习惯,晚辈见长辈时必须衣冠整齐。每次回家,穆铁礼甫都会从包里拿出帽子戴上,并扣好衣服上的每一粒纽扣。在母亲面前,他从不抽烟,也从不喝酒。
吐逊江说,穆铁礼甫很孝顺,对母亲的照顾更是无微不至。母亲生病后,他拿出了自己多年的全部积蓄。在库尔勒的时候,我看到穆铁礼甫早早起来去上坟——母亲去年已经病故,就葬在这里。
少年穆铁礼甫
1973年,穆铁礼甫初中毕业。由于通晓多种语言,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县直机关当翻译。但母亲遭受的不公平际遇,使他不愿再走仕途之路,他更想做的,是技术工作。
1975年,穆铁礼甫自作主张,参加了且末县公路段的招工,成为一名养路工人。当时,公路养护部门的社会地位非常低,他一度被人讥讽为“穿黑皮大衣的”。之所以选择到公路部门,穆铁礼甫说,是因为他想着有一天“能开上汽车”,去很远的地方。而按他的想法,路与车,差不了太远吧!
这是个非常艰苦的地方——茫茫戈壁,渺无人烟。那时,没有人会想到,这个少年会成长为自治区的交通厅长,乡亲们只知道,这个小伙子性情很好,干活很拼命。不论男女老少,大家都很喜欢他。
他惟一的消遣,是纵马驰骋。他喜欢大西北的风猎猎掠过耳边的感觉。直至今日,他迷恋的,依旧是这种雄浑苍凉。在他看来,江南的山水太过柔媚,就像“穿花棉袄的老太太”。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将近一年。1976年,库尔勒公路总段的党委书记去且末检查工作,发现宣传条幅上的毛笔字不错,就问是谁写的。当得知是出自一位年轻的维吾尔族工人之手时,书记起了惜才之心,让他到总段继续学习。于是,穆铁礼甫随之来到了库尔勒总段生产科。
在这里,穆铁礼甫参加了公路桥梁的培训,为期两年。这个培训班,为新疆培养了一大批公路交通的专业技术人才,培训班出来的很多同志,至今活跃在自治区交通系统的各级领导岗位上。而穆铁礼甫,是惟一的少数民族学员。他如饥似渴,一边学习,一边实践。如今在库尔勒,他参与设计施工的部分道路,30年后还在发挥着作用,只是他当年住过的道班,已经废弃了。
1978年,交通部内蒙古呼和浩特交通学校在新疆招生,共录取40名学生。经过数学、语文、物理各科的考试,穆铁礼甫如愿以偿。但他始终不能忘记自己“能开上汽车”的想法,3月份入校后,他立即找到当时的教务处主任,调整了专业:从公路桥梁改为汽车应用。这让另一位少数民族女孩茹鲜古丽很不满:全疆只有两个少数民族学生,为什么还不读一个专业,有什么事情也好方便照顾呢?茹鲜古丽费尽唇舌,穆铁礼甫丝毫不为所动。说起此事,如今已是和田地区交通局局长的茹鲜古丽说:“他个性很强。”
穆铁礼甫是学校里的风云人物。他开朗活跃,精力充沛,担任着学生会体育部部长一职,热衷于组织和参与各种集体活动。在呼和浩特期间,他包揽了全市校内校外所有比赛的中长跑冠军。每当他出现在赛场,站台上的观众会全体起立,齐声呼喊:“瓦西里,加油!”他在校时创下的万米长跑记录,直到1988年才被打破。

刚从内蒙古毕业的穆铁礼甫。
1980年7月,穆铁礼甫结束学业,回到库尔勒总段生产科。同年8月,他又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有了以前的学习和实践经验,穆铁礼甫工作起来得心应手,并逐渐显露出组织领导才华。他感到学有所用,很是自豪、舒心。
走上领导岗位
1984年,穆铁礼甫迎来了他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调任哈密公路总段副总段长。这是他第一次走上领导岗位。
对于组织上的安排,穆铁礼甫心里并不乐意:有不想突破自己的惰性,也因为母亲坎坷遭遇留下的阴影。他对组织讲了自己的想法:想专门搞技术。结果,挨了一顿批。9月13日,不到27岁的穆铁礼甫如期走马上任。
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是走访总段所有的退休职工。他认为,要知道自己需要做的是什么,就要先了解这个单位,而要了解这个单位,就必须先了解这个单位的历史。年轻的穆铁礼甫谦恭礼让,赢得了老同志们的支持和帮助。也正是在这时,“我学会了如何与周围人相处,如何赢得支持。”穆铁礼甫说。
需要他学习的显然还有很多。上任后没几天,他就违规签批了一笔账。没有履行相关审批手续的单据,自然是不能报销。有关财务管理的知识,穆铁礼甫不得不从头开始学起。
1985年6月,国道312线发生严重水毁,道路必须在一周内抢通。当时,公路养护部门装备落后,要完成任务,只能雇佣老乡的机械。找来找去,找到了卡哈尔那里。淳朴的卡哈尔并没有借机涨价,他恪守承诺,在3天之内抢通了道路。这件事过后,穆铁礼甫与卡哈尔成了好朋友。每次到哈密,穆铁礼甫总会去看看他,问问家里的情况。有时候,穆铁礼甫陪领导来哈密,顾不上和卡哈尔说话,卡哈尔就远远看上一眼,然后离开。
穆铁礼甫说,他一生都会感谢这些朴实可爱的乡亲,“人心换人心”的道理在那时有了深刻体会。
转眼到了1987年,穆铁礼甫离开哈密,到了昌吉路桥汽车运输公司(前身是北疆车队),任副总经理兼技术科长。
他面临着全新的挑战。由于适逢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企业管理混乱,既要保证国家能源运输的需要,又要维持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为此,他和他的家人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1989年,穆铁礼甫开始担任公司的党委书记和副总经理。这是他首次接触党务工作,就党务工作促进企业的经营活动,穆铁礼甫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也正是在这一时期,他完成了从技术生涯到政工工作的转变。
到他离开时,企业已经完成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并在市场经济中站稳了脚跟,职工收入也有了明显提高。
在公路局的八年
1992年2月28日,穆铁礼甫突然接到通知,下午赶到乌鲁木齐,到公路管理局开会。他没想到,这次会议,宣布的是对他新的任命:自治区公路管理局副局长,协助分管公路养护管理。
他走遍全疆,对公路养护管理现状进行了摸底,并详尽了解了420多个道班的实际情况。他意识到,新疆的公路路况已经到了近乎崩溃的边缘,公路养护管理却还基本沿袭上世纪80年代初的模式和水平,基础十分落后,服务水平低。
当时开展工作很不容易。这里地域广阔,气候恶劣,乌鲁木齐到各地州市的平均距离是700多公里,跑完南北疆国省干线公路需要6吨汽油,一个半月的时间。在穆铁礼甫的车里,有干囊、开水瓶、牙刷、毛巾、氧气瓶、小帐篷,甚至牙签,因为他不知道,今天会走到哪里,有没有地方住,也许只能睡在车里。
1994年9月,他再跨新的台阶,任公路管理局党委书记兼副局长。
在前几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穆铁礼甫和局里的同事们一起,把“八五”末与“九五”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制定了公路养护管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恢复阶段、巩固阶段和大发展阶段。同时,结合西部大开发的实际,制定了“十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及原则,力求每个阶段内重点解决一两个突出问题。
他当时的同事回忆说,在继1994年“全面养护年”、1995年“养护质量年”、1996年“道班建设年”取得丰硕成果的基础上,1997年路网工程开始起步,1998年公路养护管理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1999年公路养护工程质量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与基层职工一起包饺子过春节。
公路养护工作的历史性转变,使全区路网整体服务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仅1998年一年,路网改造总里程就达1373公里,好路率一年之内提高了6.9个百分点。截至2006年年底,新疆国省干线公路的好路率指标已经达到84.3%。从最初的37%到84.3%,在增加的这几十个百分点中,每一个百分点都凝聚着交通干部职工的智慧、心血和汗水,以及穆铁礼甫无尽的付出。
新疆有许多具鲜明地方特色的高原道班、沙漠道班、雪山道班和戈壁道班,全国海拔最低和最高、极冷和极热的道班都在这里。在上世纪80年代初,新疆60%以上的道班都设置在高原大漠、戈壁荒谷中。虽然到了90年代初,一些道班职工从地窝子里搬了出来,但仍然住在“四面通风”的红柳把子墙里。
1996年,穆铁礼甫主持编制了全疆公路养护站点的规划,把这些道班按实际用途分成综合型、公寓型、工点型三大类共计267个公路养护站,并于当年投资5000万元专款用于道班建设。
这项规划,在此后的几年间得到很好的执行。新疆的道班建设,由此步入了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的轨道。如今,在这267个公路养护站中,有一半以上的道班建成了现代化的公路养护管理站,所有养护站、道班均建起了文化娱乐活动室和图书室,有的养护站已成为当地新的居民区中心。道班职工乘坐手扶拖拉机、小四轮拖车、小翻斗车上路的历史,从此被尘封在久远的记忆中。
1999年,交通部在新疆召开全国公路养护“双百”经验交流会,推广并表彰其在道班建设方面的突出成绩和经验。

陪同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看望一线养路职工。
问及他的屡次升迁,穆铁礼甫说自己也不太清楚。不过,他的同事认为,主要原因是他的勤勉敬业。无论是风雪肆虐的公路抢险现场,还是浊浪排空的抗洪一线,他的身影总会在第一时间出现。1999年,在被洪水冲断桥梁的喀什五里桥水毁现场,穆铁礼甫身先士卒,调度车辆、指挥人员、扛麻袋、搬石头,整整两天两夜,一刻也没有休息,嘴唇裂了血口,嗓子也喊哑了。还有一次,自治区一位领导来到水毁现场,却找不到局领导,以为根本没有来,这时,有人指着洪水里正在顶柱子的穆铁礼甫说,“我们书记在这里”。
为此,他获得了一系列荣誉:1996年,荣立自治区交通系统“抗洪抢险二等功”;1999年,作为“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带头人”受到表彰……熟悉他的人说,没有什么社会背景的穆铁礼甫,能够走到今天,完全是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干出来的。
据说,“穆铁礼甫”是波斯语中“Mutellp”的汉语音译,意思是“专心致志者”。关于这一点,我深信不疑:惟有这样的人,才能对工作和事业保持三十年如一日的专注与热情吧!
厅长的挑战
2000年7月,穆铁礼甫再次离开他熟悉的岗位,开始担任交通厅副厅长。其间,他先后在交通部公路司挂职副司长,在中央党校参加研究生学习。
这段时间的学习和锻炼,使他开阔了视野,理论水平也有了大幅提升。2001年5月,穆铁礼甫在交通部挂职期间的第一次任务,就为他赢得了“处理重大问题的能力强”的评语。他的精力,重点还是放在公路上。他对全疆公路现状进行了普查,作了大量基础性工作。
2003年元月,穆铁礼甫再次迎来他人生中的一个重大转折,就任交通厅长。这一年,正值“十五”计划的第3个年头。

陪同交通部部长李盛霖在新疆调研。
经过头两年的实施,一些项目提前建设或完工,加上国家对西部地区交通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为适应西部大开发、新疆大发展的要求,满足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体现支持“三农”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精神,穆铁礼甫开始着手调整“十五”计划。
“十五”计划的实际执行结果,无论是在投资总额还是在建设规模上,与原计划都有很大差异:实际完成投资329亿元,超过原计划39.08%。实际建设里程3.5万公里,超过原计划221.37%,其中,干线公路超过134.45%,农村公路超过293.67%。
到2005年年末,全疆14个地州市和88个县市全部通三级以上公路,99.3%的乡镇通公路,90%的行政村通汽车,形成了以乌鲁木齐为中心,以国道主干线为主骨架,环绕准噶尔、塔里木盆地,穿越古尔班通古特、塔克拉玛干沙漠,横贯天山,辐射地、州、市、县、乡各城镇村和工矿区、经济开发区、农牧团场、开放口岸,东联甘肃、青海,南接西藏,西出中亚、西亚各国,通达全疆的干支线公路运输网络。
藉由基础设施的拓展完善,新疆国际道路运输也得到蓬勃发展。目前,新疆已开通国际道路运输线路101条,是全国开通直达国际道路运输线路最多、里程最长、班次最多、辐射国家最多的省区。
这一切,离不开一次又一次的艰难斡旋。好在穆铁礼甫通晓多种语言的优势,使得他可以直接参与关键性的涉外谈判。有一次,周边国家交通部的一位副部长,要求直接到穆铁礼甫的办公室会谈,时间是40分钟。结果,这一谈就是3个小时。最后,这位副部长说:“为你们的领袖和你们的人民祈祷吧!”临走时,他还请求穆铁礼甫送给他一支使用过的笔作为纪念。

2006年9月,胡锦涛总书记亲切接见穆铁礼甫。
他们的技术创新,亦有不俗表现。在穿越利用“沙漠地区公路建设成套技术”修建的新疆第二条沙漠公路——阿拉尔至和田公路时,绵延400多公里的防沙带,让所有人感到震撼。流动沙漠筑路,在国内乃至世界,都是空前的。此外,盐渍土地区公路施工技术、公路雪崩灾害防治技术等,也都填补了国内空白,国际领先。
长期的野外作业、下基层调研和现场办公,占用了穆铁礼甫几乎一半的时间,这使得他常常疏于对家庭的照顾,也因此满怀愧疚。有一次,儿子提出,希望他能够戒烟,为了他的健康,也为了家里的环境。他毫不犹豫地一口答应,从此再没碰过一支烟。而在此之前,他每天要抽超过40支香烟。他说,其实,直到现在他还想抽,不过,这是他惟一能够为这个家、为儿子做的事。
在穆铁礼甫家里,挂着这样一幅画:一条乡间小路,中间有一座桥,一辆马车总也走不到尽头。所谓的桥,不过是在几根桩子上搭上两根木头。他说,他不懂画,也不知道画家想表现什么,但他看到的,是老百姓对道路的需求,是新疆交通建设的任重道远。我听了以后,哭笑不得:这个厅长,怕是当魔症了,落下了职业病。
也难怪,穆铁礼甫这个厅长不好当。尽管新疆公路通车里程已突破14万公里,位居全国第10位,但相对于广阔的地域和发展需求,仍然显得不足。目前,尚有6个乡和2850个建制村未通公路,同时,公路通而不“畅”的现象较为普遍,尤其是南疆,公路建设欠账很多。而目前地方自筹资金占近七成的融资格局,更令其举步维艰。国内许多省市普遍采用的行之有效的融资方式,如发行股票、债券、基金、BOT等,在95.6%的县市均属财政赤字的新疆,刚刚起步。
为加快新疆交通发展,穆铁礼甫积极努力,多方寻求支持。他的努力没有落空:2005年10月,交通部与新疆签署了《关于加快新疆交通发展会谈纪要》,交通部承诺,“十一五”期间,支持新疆加快公路交通发展。2006年,自治区政府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为民所办的12件实事之一,并与交通部签署了落实意见,出台了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为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创造了条件。此外,他积极与国内各大商业银行,以及国际金融组织协调沟通,落实了“十一五”期间的建设资金。
我一直忘不了那首在哈密听到的维语歌曲,旋律悠扬,又有点淡淡的忧伤。穆铁礼甫说,这首《星星峡之歌》流传甚广,描写的是新疆以前的道路交通状况。他翻译歌词给我听:“星星峡是戈壁,夹在两山的中间。我望着去哈密的路,望呀望穿了双眼。星星峡的路途多么艰难,两匹瘦马饿死在路边。石子路磨破了我的双脚,我的哭声高过了蓝天。”
如今,这样的石子路是不多见了。到今年年底,新疆一级以上公路总里程1800多公里,全国列第19位。而且,按照新疆公路交通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新疆将建成“三纵两横两环八通道”的骨架干线公路网。届时,全区公路网总规模将达到20万公里,所有中等城市间实现500公里当日往返,1000公里当日到达。
尤其令穆铁礼甫高兴的,是新近颁布的国发32号文件,有支持新疆经济发展的内容,并有明确支持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条款。他兴奋难眠,在电话里冲我直喊:“这是新疆交通的又一个春天!”
(摘自:中国公路网 记者 张弛)
本网站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厅电算站维护 [新ICP备05000026号]
技术支持:webmaster@mail.xjjt.gov.cn       
地址:乌鲁木齐市黄河路301号      邮政编码:8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