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中全会为政治体制改革“定”啥“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2 22:49:37
五中全会为政治体制改革“定”啥“调”? [ 2010/10/28 7:49:00 | By: 激扬中国 ]   3 推荐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指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政治体制,是一个国家一切行业的“大脑“。一个国家一旦出现问题,最大的还是在政治上。因此,我党一直高度重视政治体制改革,十七届五中全会,再次为今后的政治体制改革确定了基调,同时也为中国未来的政治发展走什么道路,如何走路,指明了方向。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对于走什么样的政治道路,早已有了明确的回答。这条道路,凝聚着几代人的艰辛探索,积累了近代中国百余年历史经验,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和人民的愿望。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这条政治道路的重大意义。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这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出发的重要战略部署,是我们牢牢抓住历史机遇、奋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根本政治保证。

  必须始终坚持“中国特色”不动摇。方向明,思路清;方向正,前途好。中共十七大报告强调,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并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的。自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来,中共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都始终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同时,30年的改革发展实践证明,中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政治发展、政治体制改革也必须始终坚持“中国特色”这一主线。所谓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党的领导下根据中国的国情实行的社会主义,它既不同于传统的社会主义,又不同于资本主义,他具有五个基本特征:以民为本、市场经济、共同富裕、中华文化、民主政治。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由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决定的,即社会化大生产和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以来,这种矛盾也慢慢的浮现,但是中国之所以没有爆发经济危机,就在于“中国特色”之上,中国的行政力量对市场和企业的渗透力很强。这种力量很好的引导着市场的走向,让它不至于产生严重的危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也再次凸显了“中国特色”的巨大作用,因此必须长期坚持。

  必须始终坚持“三者统一“不偏废。所谓“三者统一”,即“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先进性体现。回望我党成立以来89年的奋斗史、新中国60多年的创业史、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史,艰辛的历程、辉煌的成就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当之无愧的领导核心。展望未来,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我们的事业继往开来、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我党已提出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并正在形成和实行这个“三结合”的体制和机制。“结合”不是简单地半斤加八两。结合的基础是人民当家做主。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离开这一重要原则,是断然没有党的先进性和正确性的。有了党的领导,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还必须建立在依法治国的基础之上。换句话说,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统统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简而言之,依法治国就是依照法律来治理国家。它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要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推进依法行政,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的统一、尊严和权威。当然,“三者统一”,是一个有机整体、有机统一,切不可偏废任何一方面。

  必须始终坚持“积极稳妥”不折腾。五中全会提出“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意在强调一种均衡性,防止瞎折腾、乱折腾。强调“积极”是意味着政治体制改革有必要性和紧迫性,我们对它应该有高度的认识;强调“稳妥”则是表明政治体制改革有敏感性和复杂性,这同样值得我们注意。因为,一口吃不了胖子。政治发展、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文化发展等事业发展以及经济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等体制改革一样,是一个系统过程、长期战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也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可能一蹴而就,既不能急躁冒进,搞资产阶级自由化;又不能消极等待,搞狭义的社会主义。我们既要有不改革不行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保持一种积极主动的精神状态,同时也要本着实事求是、循序渐进的态度,一步一个脚印,稳妥推进,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从而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保驾护航。

  当然,政治体制改革不能仅停留于话语的宣示和情感的企盼,而要在一些关键问题上有本质性的突破。因此,务实地寻找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务实地选择政治体制改革的路径与策略,对于今日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将更有意义。十七届五中全会为政治体制改革“定”了“调”,下面就是各级党委政府党员领导干部们如何去落实落实再落实了。

  (倪洋军)

  阅读全文(27) | 回复(0) |反映问题 | 引用通告(0) | 编辑
  • 上一篇:客管局咋出了“只管收钱”的贪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