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界高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10:54:12
境界高远         自己是很俗的人,我想,这是与当今社会影响分不开的,人一生下来,就承载了本来不该属于你的种种界定、压力等等,于是自己是不能活在内心的。还好,自己还是一个不太现实的人,以细腻的直觉去欣赏云卷云舒,以敏感的心思去感悟潮涨潮落。         想起《聊斋志异》中的《婴宁》,多么天真罄露的女孩子,在一个没有沾染世俗污浊的环境中成长,就像“幽独空林色”的兰若一样。她也是蒲松龄最喜欢的人物了,在最后说出:“我婴宁何其憨耶”,这是作者在倾注了内心的柔情去塑造的形象。小时家里有一本《白话聊斋》,记得是淡雅的封面,有依稀的花纹,在右上角是一只可爱的眯眼的小狐狸,在封面正中是一个如弱柳扶风,风华绝代的女子。        《婴宁》的电视也是看过的,作为异类,其实在她进入现实的时候,并不是像在自己成长的环境中一样的,多了很多礼教的束缚,迎合了别人,失去了自己。最开始一直大笑的婴宁,到最后怎么逗也不会笑了,竟至于泪流不止了。她的心地是纯洁的,怀念抚养她长大的鬼母。很可爱的形象。         当第一次王子服在上元节看到拈梅花而笑的婴宁,一下傻眼了,婴宁把梅花丢在地上转身离去,王子服还在盯着她的背影看,婴宁对婢女说:“个儿郎目灼灼似贼!”其实那朵丢落的梅花就是信物,后来王就真的捡起来珍藏,最后还相思病,卧床。在王大告相思之苦的时候,婴宁正爬在树上,还是很傻地问“葭莩之情,爱何待言。”生曰:“我所谓爱,非瓜葛之爱,乃夫妻之爱。”女曰:“有以异乎?”曰:“夜共枕席耳。”女俯思良久,曰:“我不惯与生人睡。”语未已,婢潜至,生惶恐遁去。少时,会母所。母问:“何往?”女答以园中共话。媪曰:“饭熟已久,有何长言,周遮乃尔。”女曰:“大哥欲我共寝。”言未已,生大窘,急目瞪之。女微笑而止。幸媪不闻,犹絮絮究诘。生急以他词掩之,因小语责女。女曰:“适此语不应说耶?”生曰:“此背人语。”女曰:“背他人,岂得背老母。且寝处亦常事,何讳之?”生恨其痴,无术可以悟之。       太喜欢这段话了,只好原文摘抄了。这种语言的妙处不去仔细体会是不得深意的。婴宁故意在母前说出“共寝”的话来,王焦急万分,因为母耳聋是听不到的,这明明是说给王听的,好调皮的女子!         为什么要有这样一段姻缘,是因为王的父亲早年曾救过一只受伤的狐狸,而那只狐狸就是婴宁的生母。婴宁的生母临终前曾把婴宁交托鬼母代为养育,并要婴宁有机会定要代母报恩。机缘巧合,王子服偶遇婴宁之后,相思成疾,性命危在旦夕。鬼母便施法将婴宁假以一农户待字之女嫁与子服,成其姻缘,才得以救其性命。         可是婴宁本是狐身啊,在现实中这种爱恋毕竟多灾多难。婴宁为次不能飞升得道,还要有一个爱的结晶,那婴宁修炼百年乃至千年的人形只能消逝,可是为了爱的人,她也心甘情愿了。在生子的三天后,她病逝,王是不清楚的,心碎。初春踏青的时候,有一只狐狸出没,它的眼角带着泪,就为了看一眼挨得人,看一眼自己跟爱人的结晶吧。每一次读来,都会抽噎,真的,真正的爱就是这样吗?悲剧,唯其悲剧才能震撼人心吗?        也许很多人都不知道曾经有一个这样的婴宁存在过,那个最初快乐无知的少女,沾惹了红尘,曾经在幸福的火焰中醉倒的小女人,穿越时空,还在用她的至善至美,她的凄美感动着我们。爱情远逝了,但毕竟甜蜜过,幸福破碎了,但毕竟拥有过。         欣赏所有《聊斋》中为了爱情舍身的美丽善良女子。向她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