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勘单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内涵、途径与对策的研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6 12:54:38


经济发展概括地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经济发展为一个连续地渐变过程,另一种是经济发展为一个不连续的、跳跃式的突变过程。这是经济界对经济增长方式的一种常见划分方法。连续地渐变过程是一个长期地持续发展过程,不很容易引入注目,但是由于它立足长远,其发展是稳定的。跳跃式的突变过程是一个短尺度的过程,特点是发展快、见效快,但由于它出发点在于短期内利益最大化,发展过程中必然隐含着许多危机,可以说这是一种短期行为,因此这类发展往往是不稳定的。

    地勘单位,以现状来分析,相当大的成分属于跳跃式的突变过程,尤其在地勘单位走向市场,走多种经营之路的历程中,由于坤勘单位自身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多方面原因,导致了许许多多地勘单位一直在“机遇”型产业中徘徊,处于一种不稳定的跳跃式突变状态。然而,地勘单位到底应该走哪一种发展道路呢?是突变式吗?我认为地勘单位应该以连续的渐变为主导,尽力避免出现跳跃式的狂热突变。

    限于地勘单位自身因素和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地勘单位经济增长还受到很多方面的制约,正是这诸多方面的限制使地勘单位仍然处于一种跳跃式突变状态中。

    一.制约地勘单位经济增长的因素(导致地勘单位跳跃式突变发展的原因)

    1.地勘单位的行业性限制。地勘单位是一支专业化很强的队伍,其所从事的业务范围固定,技术性很强。地勘单位从建立起一直从事着国家规定的地勘事业,与其它专业差异较大,在地质工作走向市场之前,地勘单位可以说从未涉略过其它行业,仅近十几年,地勘单位才逐步走向市场,走上了多种经营之路,但是地勘行业的独有特点和短期内积累的千点经验,还不足占领其他行业市场,适应市场能力较差,行业特点显著,这成了制约地勘单位经济增长的一大原因。

    2.地勘单位受国家政策影响很大。地勘单位走向市场以来,所选择的产业是与原来的行业有一定联系的产业,如搞水文的去打井,搞工程地质的去打桩基等等,不管是原采的地质行业,还是后来走向市场以后所选择的行业,均受到国家宏观政策的严重影响,一旦国家不给地质任务,一旦国家抽紧银根、控制基建,地勘单位就明显感到活源不足,人不敷出。受国家政策影响,地勘单位的效益也忽高忽低,呈现一种跳跃式突变状态,地勘单位经济的增长受到制约。

    3.地勘单位向其它产业转变较困难。地勘单位长期从事地勘工作,走人市场后并没有从本质上转入社会化的产业之中。总的说来,专业性的特点太强,虽然少数单位率先闯入市场,但是由于市场知识不足,难于和其他企业相比,大多效益不佳,经济增长迟缓。多年积累的专业技术方面的经验和广大的专业技术人员离开了地勘专业,显得。无所适从,难以适应变幻莫测的市场大潮。而且,地勘单位往往比较闭塞,与社会接触很少,思想上多年形成的一套思维方式难以和社会融合为一体。总抱着陈旧僵化的思想去考虑社会变革中的新问题,做出的决策失误也较多,这些客观现实严重阻碍着地勘单位向多产业转化,当然也就制约着经济的增长。

    4.管理模式不适应。地勘单位的管理现状与社会上其它行业相比的确有很多不足之处:管理体制松散,管理模式过于粗放。有许多地勘单位走人市场后成本概念淡泊,浪费严重,致使经济增长缓慢,效益不好。例如某地勘单位的一个公司在某地施工,由于管理不善,材料人、出库手续不全,核算不清,成本概念极为模糊,浪费惊人。材料出库后,没有人管理,钢筋、水泥等大料埋人地下、被人偷走的数量很大,施工结束后,经粗略计算浪费达20余万元,岂不知这浪费掉的就是利润哪!正是由于管理上的粗放经营,使我们的效益流失,经济增长水平很低。

    5.多种经营人才缺乏。地勘单位经过多年的摸索,清楚地看到,地勘单位的发展在于“走向市场,多种经营”。由于地勘单位的主业是地勘,而地勘又受国家政策影响很大,要想使经济稳步增长,相对稳定的多种经营就要在产业中占有相当比例,所以地勘单位近年也竞相发展多层次多角度的多种经营,在此过程中,矛盾最为突出的就是人才的缺乏,过去搞专业的技术人员面对多种经营都成了“门外汉”,要快速发展多种经营,一时间难以培养出大批量的多种经营管理及技术人员,这是目前多经企业效益不高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

    6.地勘单位所选发展项目质量不高,资金利润率低,规模较小。地勘单位从地勘专业走到其它专业的发展上,选项成了一个重要而又有难度的问题,面对陌生、竞争激烈的市场,他们无所适从,所选项目可能因缺乏科学性而质量很差,也可能因项目自身的原因而缺乏市场竞争力,一旦投入生产大多效益不好,利润率很低。有个别项目选项不错,但因立项单位实力不济,投产规模受到限制,不能发挥规模效应,企业整体效益难以发挥,最终也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

    综合以上各点,地勘单位目前还主要依靠地勘行业及相关产业,专业化的地勘行业及相关产业在地勘单位总体效益中占有绝对重要地位,其它社会产业所占份额太小,结构比例不合理,不足以影响地勘单位的效益。而我们所赖以生存的地勘行业又强烈地受到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国家政策宽松时,我们日子好过,国家政策一紧,我们立刻捉襟见肘,由于前面列举了一些原因,地勘单位一时还难以改变产业结构,人才缺乏、管理松散等现状,也就导致了地勘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结果,最终经济增长还停留在跳跃式突变阶段。

二.地勘单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对策和途径

改变地勘单位增长方式的突变状态,使地勘单位经济平稳增长,要从多方面下手,不仅要从战略上转移工作重点,也要将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逐一解决,以实现地勘单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最终实现“渐变”地平稳发展,要着力于以下几点的调整与转变:

1.把经营管理的出发点,逐步转移到资产增值、投资回报上来。首先,在过去已经熟悉的生产经营的基础上,围绕适销对路,有发前景的产品,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充分挖掘企业自身设备、场地、技术等生产要素潜力的同时,学会利用资本,通过市场去寻找、吸纳所需要的生产要素,以获取企业利益。

    其次,在保证企业所经营产品能取得最大效益的前提下,所闲置的设备、场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也要推向市场,去实现增值和投资收益。

    另外,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做为投资单位,专门从事资本经营,使资产投入最急需,回报率最高的部门、行业、产品及项目上去,实现资产宏观化配置和重组的同时,获得较高资产收益。

    2.充分认识和利用现实环境和条件,着力于企业功能的开发。有效释放企业多种盈利能量,提高多种经营所占比例。每一位经营者,都应充分认识现有的市场体制条件,切实树立起资本金概念和所有者权益概念,并进而着力于企业功能的开发。特别要从市场发展趋势和自身条件出发,及时调整内在组织结构,努力培养各种开发功能。例如:已组织起来的集团公司,不能只停留在挂牌阶段,而应尽快理顺内部体制,确立与成员企业的资产纽带关系,培养投资开发功能,多角经营功能、跨国经营功能等等。在当今市场激烈竞争的情况下,企业只具备生产经营功能,显然不适应。在开发企业功能的同时,适当提高企业多种经营的比例,使其在企业综合平衡中充分发挥“稳压器”的作用,以保证经济平稳增长。

    3.企业经营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战略眼光,磨炼战略决策能力,把管理基点放在战略管理和谋划上来。企业家既要有站在宏观高度研究谋划微观发展的能力,又要有放眼长远综合规划,并能有效实施的头脑,既要有较高的超前意识,又要有较强的风险胆识。在这些能力、胆识的基础上,做好决策工作,选好项目,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石。

    4.外部引进人才和内部培养人才相结合,解决地勘单位的人才危机。地勘单位缺乏多经人才,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单纯靠外部引进不现实,因为人才需求量很大。只能外部引进最迫切需要的人才,其余的人才可通过内部培训或进修学习等方式得到解决,通过内外两方面的配套解决,地勘单位多经人才缺乏的严竣形势很快会扭转,有了人才这个关键因素,地勘单位经济的增长定会势不可挡。

    5.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抓住机遇,促进经济增长。地勘单位在充分发展多种经营的同时应继续搞好地勘行业的发展,用好国家政策,抓住机遇,把用好国策发展经济作为平稳发展中的“亮点”创造更高的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

    6.改革管理模式,适应市场发展。地勘单位要纳入企业发展的轨道,必须在管理模式上改革以往粗放的方式,强化成本管理,学习邯钢成本否决的经验,减少浪费,向管理要效益。

    地勘单位的发展,管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地勘单位多年形成的粗放管理,在经济大发展的今天,显出太多的不适应,加强成本管理,降低消耗和浪费成了加强管理的重中之重,针对目前地勘单位的现状,应首先在管理人员以至每位职工的思想中树立起成本观念,使每个人都懂得管理可以出效益的含义,从思想上给予足够的重视。其次,要广泛组织有关人员学习,把成本核算的方法贯彻到各个单位,让每位职工都来关心单位的兴衰,人人心里都有一把算盘,让大家共同“算出”企业的兴旺。第三,要建立强有力的管理体制和监控体制。成本核算的顺利推行,必须有体制的约束和监控,对成本管理的结果要区别对待,奖优罚劣,决不能一团和气,让成本管理流于言表。这样一来,我们通过改革管理模式,逐步适应市场发展,使地勘单位的经济在乎稳中增长。

    通过几个方面的调整和转变,制约地勘单位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将会得以转变,地勘单位经济的发展将一改过去受国家宏观影响过大,经济发展忽上忽下的局面,步人平稳发展的轨

道。跳跃式突变,也将转变为“渐变”平稳的发展状态,地勘经济将在稳中逐步跨上一个新台阶,得到充分地发展。

作者简介:

崔永青:(19725月)男,河北时代经典律师事务所主任,高级经济师、高级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