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师配秘书?教育也要赶时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5:15:09

优秀教师配秘书?教育也要赶时髦?

2010-10-26 18:14:15

浏览 1051 次 | 评论 5 条

10月17日,南方日报以《惠州:优秀教师配“秘书”中小学也搞“大部制”》为题,独家报道了惠州一中为10名优秀教师配秘书(或助手)的做法。报道出街后,各大媒体第一时间纷纷转载,优秀教师配“秘书”的新闻一时成为媒体和网友争议的热点,赞成者有之,反对者有之。赞成者认为这项制度能让优秀教师专心教学,最大限度发挥其教学特长。反对者认为教师工作由秘书代劳会增加教育成本、不符合教育规律和助长教育行政化风气,甚至认为给教师配备秘书是“给教育改革设置障碍”。

“给优秀教师配秘书”,这样的新闻标题的确很是引人,毕竟“秘书”之含义是耐人寻味并且色彩斑斓的。但惠州一中所谓“秘书”却并非普通概念中的秘书,而是一种“为了缓解优秀教师资源紧张,并培养出更多优秀教师分担到周边学校讲示范课任务,学校就推出优秀教师带徒弟、配助手的做法。”也就是说,给优秀教师配备的“秘书”充当的是两个角色:一是优秀教师的学术助手,要承担优秀教师的一部分工作;二是优秀教师的徒弟,要在帮助优秀教师做好工作的同时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表面上看来,惠州一中这次所谓“教育改革”很有创新,因为无论是此秘书还是彼秘书,他们能够想到“秘书”这样的字眼显然不是常人所为。但实质上呢?它和以前我们的“传帮带”活动有区别吗?难道,让其他的教师承担优秀教师的一部分工作就是教育改革了吗?设若是,那么笔者就要问个一二了。

让谁来担任优秀教师的秘书?

按照惠州一中的“优秀教师带徒弟”说法,这些能够充当“秘书”角色的人估计不是专门招聘而来的,而且还应当是那些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都相对比较落后的普通教师。但谁的能力比较差呢?这是否会造成等级之分的心理阴影呢?况且,难道就没有教书育人任务?他们有为优秀教师服务的义务吗?优秀教师“到周边学校讲示范课”拿额外的补贴,承担优秀教师工作的“秘书”该不该拿补贴呢?

优秀教师是怎么来的?

谁是优秀教师?优秀教师是怎么来的?是评选出来,还是根据考试成绩内定的?设若是评选,就必须有一个量化的评选标准。是做了几节优质课、发表了几篇论文,还是教学成绩相对优异?可这些指标总和起来也不过是优秀教师要素中的一部分而已,而且是表面化的行为量化。如此下来,岂不引导了教师把作秀般的公开课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全部,把写论文作为教学研究的全部,把题海般训练的成绩作为教育的全部了吗?设若他们内在的教育品质连一般的教师都不如的话,岂不亵渎了优秀教师的称号?

学生需要什么样的优秀教师?

只是注重教师层面而忽略学生的教育改革是虚妄的,也是毫无意义的。一位有着近20年教龄的中学教师说,“优秀教师”的大部分教学工作由“秘书”代劳,不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因为教学活动贵在师生双方互动,只有在互动中教师才能发现学生的优缺点,进而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计划,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其实,学生最需要的更多的恰恰是那些普通的教师。普通教师或许不是十分“优秀”,但他们却能够将心放在学生身上,学生能够从他们身上获取知识,学到做人的道理。他们的踏实恰恰能够给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而不像“优秀教师”那样忙于别的事务、挣外快或者将更多的时间花费在交际方面来维护自己所为“优秀”的光环。

惠州的“优秀教师”或许很累,或许行政事务的确很繁琐,也或许有太多的示范课和学术研究要做,从而导致不能“专心教学”而必须配备“秘书”了。但这种只将眼睛盯在优秀教师身上,而忽略其他大多数普通教师和学生感受的做法真的就是教育改革了吗?——笔者坚持认为,教师的工作就是教书育人,越优秀就越应该坚守在教书育人的一线岗位。设若这种以“秘书”名义制造厥头招惹眼球的做法也叫改革的话,恐怕教育也就不再会被称之为教育了。

(李吉明2010年10月26日于河南新乡邮箱:liming730210@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