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理解给定的背景材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13:40:42
申论考试,是具有模拟公务员日常工作性质的能力测试。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大纲》指出:“申论考试主要通过应考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应考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在申论考试中,阅读资料、概括内容、提出方案、进行论述是四个主要环节。这四个环节前后衔接、互相呼应、共同构成“申而论之”的整体。而阅读理解给定的背景材料则是其中最基础的环节。   根据考试的难易,申论给出的背景材料约1500~3000字左右,其内容既不局限于某一社会方面,也不偏重于某一学科领域,而是尽可能地全面铺开,涵盖了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诸多方面。从材料的组合形式上看,申论的背景材料常常由几个或十几个子材料构成,这些子材料的内容都具有相关性或连带性。子材料的排列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而是错落杂糅的结合体。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申论”考试的材料,其组合方式大致有两种:第一种,按材料所反映事件(或案例、社会现象)的性质来组合,各个材料紧紧围绕某个社会事件(案例、社会现象)摘录、组装而成,各个子材料之间是一种并列的关系,是一种横式组合。如2004年3月××省检察院系统录用工作人员的申论试卷,给出的“留学的利与弊”的材料,即是按问题的性质来组织材料的。第二种,按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即按事件发生、发展、高潮、结局来组织试题材料。各则子材料环环相扣,共同讲述某一社会事件,具有案例的某些因素,是一种纵式组合。如2000年中央、国家机关录用国家公务员的“申论”材料,就是按时间顺序来组织的。   要顺利通过阅读这个环节,应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领会出题者的命题意图   命题意图,即命题者为什么选择这些背景材料,它究竟要考查应试者什么。命题意图是作答的依据和切入点,出题角度不同,答题也应有不同的针对性。综观近几年的申论试题,其背景材料都是社会上不断涌现出来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如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申论卷2002年的互联网问题、2003年的安全生产与伤亡事故的问题、2004年的汽车业的发展与交通拥堵问题……这些问题是国家、社会、个人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理所当然也会受到命题者的关注。这类热点问题在具有积极作用的同时,又常常有其消极的一面,影响着我们的生活。针对消极的一面,考生拿出有针对性的办法,以减少负面影响,这正是出题者的命题意图。如2004年××省申论卷给出的“助学贷款”背景材料,一方面,在国家、银行和教育系统的共同努力下,助学贷款业务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而另一方面,也存在着学生对助学贷款申请难与银行对助学贷款回收难、如何加强学生诚信教育、如何加强政府对银行工作的监督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助学贷款政策的进一步实施。能从材料中找出这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就是读懂了材料,就是领会了命题者的命题意图。   二、理清材料的逻辑关系   可采用浏览的方式快速阅读全文,把给出的每条材料都看明白,不能遗漏,全面熟悉背景材料所传递的内容。由于“申论”试卷给定的材料并非完整的文章,只是略经整理的半成品,因此,其排列次序是错落的、杂糅的,没有规律。在认清了材料组合方式之后 ,在阅读材料时就要找准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阅读纵式组合的材料,可按事件发展时间顺序来梳理材料内容。如2000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的“申论”试卷,给定材料的中心事件是“一桩复杂的噪音扰民诉讼案”。噪音污染引发的连环事件涉及居民群体、个人、印刷公司,市、区两级环保局及市、区两级法院等。背景材料内容彼此交错,纷繁复杂。材料中出现的时间按顺序排列如下:1997年2月~1997年6月~1998年9月~1998年10月~1998年12月~1999年6月~1999年10月~1999年10月后3个月。了解了材料在时间上的逻辑关系,其包含的内容也就不难把握了。   阅读横式组合的材料,可采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把讲述相同“内容”的材料归口合并在一起,来清理其逻辑顺序。如上述有关“留学的利与弊”的背景材料,按此种方法可以将其内容归并为:第1、7、10个材料交代留学热产生的原因;第4个材料讲述留学人员的积极作用;第2、8、9个材料介绍各国教育机构向中国敞开留学大门的目的;第5、11、13、14、15个材料提示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多弊端;第6个材料指明出国留学的七大误区;第3个材料说明IB国际文凭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分类合并,原本杂乱无章的背景材料就变得条理清楚了。   三、区分材料的主次关系   申论给定的背景材料文字很多,内容复杂。除有用材料外,也包含着许多干扰考生阅读的次要材料或多余材料。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全面把握背景材料,对材料的筛选就成了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筛选材料的依据是命题者的命题意图。那些与命题意图关系紧密的材料,是主要材料,应该作为我们阅读的重点;与命题意图有一定关系但不是很密切的材料,是次要材料,对其应作一般了解;与命题意图毫无关系的材料,是多余材料,阅读时应大胆地舍弃。如前所述“留学的利与弊”的背景材料,命题者的命题意图是要求考生就目前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仔细阅读原文,可以发现;15个子材料中的第2、5、8、9、11、13、14、15个子材料谈的是留学过程中的问题,是主要材料;第1、2、7、10个子材料谈的是留学热产生的原因及其积极作用,是次要材料;其它两个子材料谈IB国际文凭和自费留学的误区,与命题意图关系不大,可以舍去。   在筛选出重点子材料后,应该运用精读与圈点关键词句的方法来阅读这一部分重点材料,概括出它们的主要内容,归纳出它们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发散思维找出主要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解决的方法。至此,阅读材料阶段的工作才算基本完成。  附: 2004年××省录用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给定资料   1.教育成为国内消费的第一热点,是老百姓消费总结构中升幅最大的内容之一。“儿女国外走,银子往外流”,这些家庭在子女教育上主要有以下特性:一方面,许多家长担心子女考不取国内一流的名牌大学,又不愿就读一般大学,所以选择“洋学校”,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的中产阶层都倾向选择这条路,出现留学的低龄化趋向;另一方面,则体现出一些家长观念的更新变化,他们希望子女去国外体验一下不同的教育方式和学会独立自主。   2.高学历者选择留学,大多与个人发展联系有关,因此更趋于理性。而高学历者留学升温与前段澳洲留学展强调的招生“少而精”不谋而合。现在,海外院校尤其是澳大利亚各高等院校越来越重视这一部分生源,有意提高入学门槛,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   3.在一浪接一浪的留学热潮中,有一种被视为通向世界名牌大学的“通行证”的文凭项目——国际文凭(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熏简称IB)正以其超越国界的“连锁”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种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可和支持的国际文凭组织(简称IBO)设立的文凭项目如今已经授权给全球的1329所IB学校使用,并且得到包括哈佛、剑桥、牛津在内的大多数名牌大学的承认,IB文凭的持有者可以直接进入这些大学学习深造。   4.“海归派”是相对在国内学习、工作的本土人才而言,指有国外学习和工作经验的留学归国人员。“海归派”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管理和技术,也带来了先进的思想和观念。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他们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各级政府非常重视海外优秀人才,全国各地纷纷出台了各项优惠政策,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建立留学归国人才高科技园区、软件园区等,鼓励和吸引优秀人才回国创业,以各种形式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5.目前在托福、雅思等英语培训班学习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从国外回来“回炉”的留学生。经过各外语学校的入学测试表明,他们的英语成绩并不高,说明出国留学并不一定能提高外语水平。老师们普遍认为:语言学习环境很重要,但是艰苦学习是不可替代的,如果再没有好的方法,就算到了国外,外语水平也难以实现飞跃。   6.自费出国留学有七大误区:误区一:国外亲戚朋友做经济担保,更有优势。误区二:获得国外学校录取,就等于能出国。误区三:有足够存款,签证就八九不离十。误区四:没有语言成绩,就能报读任何大学和科目……误区七:在国外读完高中,理所当然就读当地大学。   7.在一波又一波留学潮的背后,总有一只“看得见的手”在起作用,这只手就是政府。中国在1984年取消了公民自费出国的限制。1995年,“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出国留学方针正式提出,这既可以看作政府对越来越多的有出国愿望的人的妥协,也可以看作是政府在鼓励留学。毕竟国家对公派留学投资不够,2000年,公派留学投资不过3亿元人民币。现在,中国公民自费出国学习已经成为留学的主流。   8.业内人士分析了出国留学的一些内情,从目前情况看,留学者已由过去的公派、大学生申请奖学金出国为主,发展为绝对地以自费出国留学为主。从留学国本身的情况来看,一般都具有教育资源非常丰富、教育质量广受认可、教育环境相对优越等客观条件,这是留学国开放教育市场的前提。在教育国际化的潮流下,尽管各国教育机构纷纷向中国敞开大门,甚至积极争抢生源,目的仍有较大差异,主要分为招生赚钱、吸引人才、文化交流及教育推广等几种类型。其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开放市场以吸引人才为主,优秀人才申请奖学金十分容易,一般学生想自费留学却很难;其二是以英国、加拿大等国为代表的国家,以利用教育资源,发展教育产业,吸引留学生赚钱为主;其三是以德、法为主的国家,上大学免费,只需语言等条件合格,这些国家主要是吸引留学生,传播其本国文化,并促进自身多元文化的发展,荷兰、南非、爱尔兰也基本属于这种类型;而日本则兼有推广教育、交流文化与赚钱两方面的目标。   9.留英学生在“贬值”。英国把教育看成有利可图的市场,对中国学生相对放宽签证,放松入学条件是一个重要外因。   10.进入9月份,国外的大学纷纷开学,出国留学潮将告一段落。不过,淡季不淡,申请出国留学的势头依然不减。据调查,目前这种反季节出国热的主流是应届高中毕业生和应届大学毕业生。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国内高等教育改革及国内人才市场供大于求的现状。   11.谁来关心中国的小留学生:“留学还是游学?人情两毛五?生活奢侈?从渴望自由到完全自由是一种不知所措和迷茫?有人误入歧途?警察没用?柴米油盐酱醋茶比考90分的压力还大?留学生的消费倾向问题严重?不少留学生遭受不公平待遇?甚或被骗被坑?不需要投来家长似的眼光?选请别把我们当肥肉!”这些都是小留学生说的吗?留学生心里想的到底是什么?谁来关心我们的小留学生?请您来倾听小留学生发自肺腑之言。在星星生活周刊18日举办的一次座谈会上,整个议题都围绕着小留学生话题,而抵加时间2个月到5年不等的近10位留学生的言谈,也同样表达了中国家长和加拿大华人关注的一些焦点问题。   12.山东某民办高校百万年薪聘“哈佛博士”事件,使“洋文凭”再次引起公众关注。据了解,已设立10年之久的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国际合作处,首度火爆,前来联系学历认证的“海归”们排起长队。   13.外国移民的大量涌入是美国经济保持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新的教育法要求英语水平极为有限的移民学生与其他学生同样接受全国统一考试。可以预见,大量不懂英语、文化水平低的移民流入将会给美国社会带来一系列问题,教育只是一个方面。   14.文学名著《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传世之作,书中男主角方鸿渐所“毕业”的“克莱登大学”成为虚假学历甚至子虚乌有的代名词。如今,这种克莱登式的学校在美国比比皆是,翻开当地的中文报纸,在密密麻麻的分类广告中,“快速学位”、“快速文凭”等字眼扑面而来。   15.据香港《亚洲周刊》报道:根据有关学者调查,在近9万名中国大陆赴日留学生中,有大约百分之六十左右的女学生违法变相卖淫;一些穷途末路的华人偷渡者乘机敲诈勒索,受害者惟有打落门牙和血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