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8 05:28:48

总量大幅提升 安徽省工业增加值五年增两倍

——中国工业报访安徽省经信委主任赵炳云

  金秋十月,丰收在望。在“十一五”收官之时,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了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赵炳云,请他谈谈安徽工业“十一五”发展情况和主要经验。
  谈起安徽工业“十一五”时期的发展成就,赵炳云如数家珍。他说,“十一五”是安徽工业发展最好的时期,硕果累累,令人振奋。
  一是总量大幅度提升。“十五”末的2005年,安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只有1800亿元;“十一五”期间每年都以二位数速度增长,预计2010年安徽省工业增加值可达5300亿元,是2005年的3倍,也就是说,五年期间翻了一番半。
  二是九大产业加快发展。全省确定九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并着力推进,目前已见到成效。到2010年底,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轻工可接近4000亿元,机械可达3600亿元,石化、冶金可达1000多亿元。同时,新兴产业即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正在发展成为安徽工业经济的新生力量。
  三是重点产品大幅度增长。2010年,全省钢产量可达2500万吨,汽车产量可达120万辆,其中江汽可达40万辆,奇瑞可达45万辆;叉车5万台,挖掘机1.2万台,家电4000万台,都位于全国先进行列。
  四是一批重点企业做大做强。2010年,全省将有13个企业(企业集团)工业总产值超百亿元。其中,马钢公司可突破1000亿元,铜陵有色接近800亿元,江汽公司突破400亿元,奇瑞公司达350亿元。
  五是六大装备制造基地正在崛起。2007年9月,安徽省出台了推进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的意见,先后认定煤机装备制造(两淮)、环保设备制造(蚌埠)、节能装备(芜湖)、冶金装备(马鞍山)、工程机械(合肥)、船舶制造(芜湖)等六大基地。省政府把扶持壮大六个装备制造基地作为九大产业振兴内容重点推进,已投入196亿元加快建设。目前,六大基地初具规模,预计今年销售收入将达1000亿元,利税达105亿元。
  六是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到目前为止,全省已超额完成与国家签订的落后产能淘汰任务目标。
  “总之,到今年底,我们可以全面超额实现‘十一五’计划目标。”赵炳云说。
  赵炳云说,“十一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和省经信委的领导下,全省工业行业贯彻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了全省工业又好又快发展,具体地说,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瞄准国内外先进水平,抓好产品开发。钢铁行业,开发出H型钢、薄板钢;汽车行业,先后开发了高水平、高质量、多款式的轿车、商务车、轻卡、中卡、重卡以及电动汽车;工程机械,开发出大吨位叉车、挖掘机、正面吊,尤其是46吨、32吨叉车的问世,填补了国内空白;柴油机,积极采用国三、国四标准,可替代进口,为汽车、工程机械、农业机械提供装备;机床行业,开发出大型液压机、大型立式和卧式加工中心,代表着我国机床工业的先进水平。
  发展研发中心,提高研发能力。为促进企业技术开发机构健康发展,安徽省鼓励支持更多的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实验室,打造功能完善、辐射带动力强、掌握核心技术的高水平技术创新平台。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技术中心创建国际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建成全国知名的品牌技术创新平台。到2010年,全省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累计达到372个,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8个。
  实施重点项目,加大创新投入。近3年,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25%左右,累计开发省级以上新产品600个,培育发展重大产业技术品牌产品300项,发明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30%以上,大中型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3%以上。
  实施产学研结合,加快升级步伐。安徽有众多的大专院校、研究院所,他们掌握较多和较前沿的科技技术,是工业产业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安徽省加强引导,积极实施产学研联合“1+2”计划,即:1家省级以上技术中心企业要和2家以上高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联盟。目前,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和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机构478家,其中合芜蚌试验区206家,占全省总数的43.1%。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区域性产学研对接活动。
  发挥龙头企业效应,带动上下游产业升级。随着汽车、工程机械等重要产业升级,马钢公司的钢材水平提高,众多的零部件生产企业纷纷改进设计,提高产品质量和产品水平。这不仅有利于整机、整车的发展,还使众多的零部件生产企业更好地面向全国,扩大出口,提高了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
  抓好节能降耗,实现可持续发展。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取得积极成效。马钢公司在同行业中率先采用烧结余热发电等技术,使吨钢综合能耗由过去的978千克标煤降至717千克标煤;海螺集团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和启用节能环保设备,仅余热发电设备销售收入就很可观;淮南矿业集团将瓦斯治理与综合利用有效结合起来,实现了安全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的同步提升。
  赵炳云说,“十二五”是我国国民经济加快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的重要时期,安徽工业要抓住机遇,特别是抓住中部崛起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机遇,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快落实九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项目,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努力实现安徽工业的更快发展。到“十二五”末,再上新台阶,进入全国工业发达省市行列。(中国工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