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艺术家一样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13:08:42

象艺术家一样思考

前一段写过一篇博文《学习绘画的一个好处》,觉得没说清楚,就萌生了再说清楚些的想法。 人人都有的绘画能力我读初中和高中时都曾各有一位很要好的同学在绘画方面颇有天分,在没有人教的情况下就能做到无师自通,画出很象很好的画来。我一直都很羡慕这两位同学的这种能力,也想跟着学,但总画不好,使我一直无法接近绘画艺术这个领域,尽管我对这个艺术领域一直都是心存向往的。难道画画真的只能靠天才?这个问题足足我缠绕了三十多年的时间,最近终于部分的找到了答案。原来,我一直没学会“象艺术家一样思考”,所有没能成为画家的人们都没有学会“象艺术家一样思考”。这就是答案!那艺术家又是怎样思考的?或者,艺术家是怎样观察世界的?又怎样将他(她)所看见的世界画出来的?还是从《像艺术家一样思考》所讲的一个故事说起。书作者是一位教绘画的美术老师,他想了许多办法去教他的学生临摹一些大师的作品,但总是效果不佳,除了个别同学之外大都画得不好。一天,他突发奇想,将毕加索画的一幅肖像画倒着挂起来,让学生来临摹。结果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之外,这次学生们大都画得很好。他就问他的学生,为什么你们倒着画反而能画得好呢?学生的回答是:“倒着画时我不知道在画些什么。”潜台词好象是说“这样,我只好忠实地将所见的画下来了。”好象还补充说了一句“否则我就画得没那么好。”这个故事再明白不过地告诉我们一个现实:一个未受过绘画训练的人绘画时,“知道”绘画对象是什么对他画好这个对象不但没有帮助,反而是有害的。为什么会这样呢?这还得从人脑左右两个脑的分工合作说起。我们知道,人的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有如既分工又合作的两兄弟,分别使用着两种根本不同的思维模式在工作。根据美国心理生物学家斯佩里博士的“左右脑分工理论”,运动功能上左脑管右侧肢体和五官,右脑管左侧肢体和五官。而思维功能上,左半脑主要负责逻辑理解、记忆、时间、语言、判断、排列、分类、逻辑、分析、书写、推理、抑制、五感(视、听、嗅、触、味觉)等,思维方式具有连续性、延续性和分析性,因此左脑可以称作“意识脑”、“学术脑”、“语言脑”。而右半脑主要负责空间形象记忆、直觉、情感、身体协调、视知觉、美术、音乐节奏、想象、灵感、顿悟等,思维方式具有无序性、跳跃性、直觉性等;而且还具有图像化机能,如企划力、创造力、想象力;与宇宙共振共鸣机能,如第六感、透视力、直觉力、灵感、梦境等;超高速自动演算机能,如心算、数学;超高速大量记忆,如速读、记忆力。右脑像万能博士,善于找出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许多高级思维功能取决于右脑。所以右脑又可以称作“本能脑”、“潜意识脑”、“创造脑”、“音乐脑”、“艺术脑”。脑科学研究表明,左脑天生就有一定的优势,往往起支配作用。同时,后天的教育又使左脑受到的训练远远多于右脑(想想我们的学校教育对“语数理化生地史”有多卖力,对“图音体”有多忽视就明白了),左脑对右脑的优势支配地位由此得到强化。说完这些,我们就可以对“不知道画什么才画得好”的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了:正着画毕加索的脸时,未受过训练的绘画人右脑本来就是弱势,虽然事实上看到的是一个形状不甚规则的脸庞(真实形象),但处于强势的左脑会施放干扰(概念化):那是一个“椭圆”!干扰的结果是“毕加索的脸”≈“椭圆”,右手又特别听左脑的话,于是一笔下来就画出一个“椭圆”型的脸蛋来了,于是就不象毕加索了。反着画时,绘画人“不知道”在画什么,左脑没有概念可套,右脑就能在“无干扰”的情况下工作了,基本上能做到“照葫芦画瓢”了,就画得象了。这个实验事实导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人人天生都有将所见之物忠实地绘画出来的能力!这种天生的右脑能力,被本来就强势、后天又得到有效训练而更加强势的左脑掩盖了、埋没了!老实说,我一开始还不是十分相信这个结论。于是就自己作了一次“实验”:我随手找来一瓶矿泉水就画了起来。因为我此时已经明白了“知道”对绘画的干扰作用,我就在绘画时拼命让自己“不知道”在画什么,告诫自己要“忠诚老实”地将所见绘画出来。结果连自己都有点不敢相信,十五分钟前还不懂绘画的我仿佛一下子成了懂素描的“画家”了(下图就是我画的那个矿泉水瓶)。这次小试“牛刀”的确证实了这个结论的正确。不知道你有没有自己亲自验证一下这个结论的想法呢?

我的小画作《矿泉水》

 

这种人人都有的绘画能力的确出乎我们的预料,但同时似乎又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我想谈两点:一是如何才能做到客观地观察事物?二是我们通过怎样的训练才达到开发利用好我们右脑的目的?启示之一:如何做到客观观察前面讲到,绘画时你只要“不知道”你在画什么,你就能画得更象原型。翻译成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语言就是,人们对“新事物”、陌生事物和陌生人的观察更具客观性,更不容易带上成见。就算对旧事物,人们仍然有将“客观事物”正确地反映出来的能力,只是有一定难度已而。换句话说,我们对“旧事物”的观察常常会被我们自己的成见、先入之见、歪曲之见所蒙蔽,因为我们对这些事物更容易使用已有的概念去套。怎样解决这样的思维定势?受上述绘画例子的启发,我以为可以有以下几种办法:⑴试着从多个角度去观察同一个事物(相当于将画倒置,屏闭左脑的“见入之见”);⑵试着多听别人的意见(相当于另一种方式的将画倒置,强化“他人之见”就是弱化自己的“先入之见”);⑶引入“头脑风暴法”(相当于消除左脑的“先入之见”),正如我在画我那幅“矿泉水瓶”时那样,坚决摒弃我的“瓶子”概念;⑷采用严格的定量方法,如以数据、记录、评分等定量方法去刻画对象,克服自己凭感觉建立的思维定势,就象我们在项目招标时采用的评分方法一样;⑸通过训练加强右脑的抗左脑干扰的能力,这正是我要在后要说到的问题。          启示之二:如何开发右脑关于如何开发右脑,《象艺术家一样思考》一书给出了很好的建议:“用右脑学习绘画,用绘画开发右脑”。下面我就简单地介绍一下这本书所建议的训练方法。第一步是准备。受训学员会被要求做一些绘画工具方面的准备。第二步是记录。受训的第一天每人都先画三张画,分别是自画像、凭记忆画一个人和画自己的手,然后签上姓名、日期,若绘画过程中有什么感受可在画的背面上写上(如对自己的手不听使唤的难受感觉等)。这幅画的作用是记录每个受训学员的初始绘画能力的。  第三步是体验。教师引导学员分别以概念和图形两种方式画同一幅画(酒杯/人脸,正着和倒着画同一幅简笔人物俏像),使学员们初步体验到绘画过程的“儿童期”特征和心理冲突。初步感知左右脑对绘画过程的操控程度的差异。正倒画同一幅画的心理体验很奇妙,效果也迥然不同(见下图)。

毕加索的原作《伊格·斯特拉文斯基的画像》

 

学员的临摹作品

 

  上图为同一位学员在正着和倒着临摹同一幅毕加索的原作时的对比,前一幅是正着临摹的,后一幅是倒着临摹的。第四步是正式训练。分别包括边缘、轮廓感知训练,阴形感知训练,透视效果训练,光影感知和表现训练,最后是色彩训练。令人惊讶的是,五天的课程训练产生了极为神奇的效果,学员们个个都变得象一个名副其实的画家了,判若两人。画出来的自画像与受训前的自画像简直有天渊之别。 通过这一系列的训练,人们看待事物的方式发生了许多美妙的变化。右脑不再是永远处于被动和被埋没的状态,“人也变得具有了象画家那样的看待事物的能力了,而这种看待事物的方式能让人们的生活不可思议地丰富起来了。”整体观察能力和得到了提高,创造力得到有效的激发,而这些对我们从事企业管理工作的管理人员和生产一线的员工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正因为如此,《像艺术家一样思考》一书才成了国际著名大企业,如AT&T、迪斯尼和苹果电脑公司员工创造力训练课程基本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