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六个民族的服饰、歌舞、图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4 19:09:21
',1)">
五十六个民族的服饰、歌舞、图腾。
东乡族居住于甘肃省临夏东北部。东乡族服饰与当地的汉族和回族相近。

乌孜别克族散居在我人新疆地区

京族主要聚居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以从事渔业为主。京族的传统服饰以衣裤型短装为主,即简洁美观,又适宜涉水乘船的水上

仡佬族,现有437997人。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自治县和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其余少数散居在云南、广西地区。 ...仡佬族以农业为主,平坦地区多种水稻,山区旱地多种杂粮,属稻作农耕经济文化类型。

仫佬族族生活在中国的西南地区。仫佬族服饰简朴,尚青色

佤族分布于云南西南边陲。佤族人在颈、臂、腰、腿上戴若干竹圈或藤圈

侗族居住在湘、黔、桂三省毗临地区。

我国的俄罗斯族是俄罗斯的移民和苏联归国华侨的后裔,其服饰较多地保留着俄罗斯人的传统特色。
保安族居住在甘肃省内大河家地区。

傣族多居住在我为云南的亚热带地区,擅长农耕和水稻种植。傣族人在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融合了中原和印度及中南半岛诸国文化。

僳僳族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北部山区,多居于半山以上

哈尼族主要居住在云南南部。

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北部,是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

回族是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之一,人口较多,分布在全国几乎三分之二的县。回族衣饰简单。
土家族世居于湘鄂川黔边沿地区

土族主要分布在青海省的东部和甘肃部分地区,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

基诺族聚居于云南的基诺山一带。

塔吉克族大多居住在帕米尔高原上,以畜牧为主,兼营农业

塔塔尔族居住在新疆地区

壮族生活在中国的西南地区,是传统的农业民族,纺织、印染手工艺历史悠久

布依族居住在我国西南地区的盘江、红水河流域

布朗族分布在云南西部和西南部。

彝族所处地域幅员辽阔,支系众多,其穿戴因地而异。彝族人具有尚黑、敬火、尚武的传统文化心态

德昂族散居于云南省西南部,其服饰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怒族主要分布在云南怒江两岸

拉祜族聚居于云南。拉祜族喜欢黑色,服装大都以黑布为底,用彩线和色布缀上各种花边图案。
撒拉族居住在青海循化地区

普米族居住于云南西北和四川部分地区。男女均喜戴各种饰物

景颇族居住在云南境内的亚热带山区。

朝鲜族是明末清初从朝鲜半岛移居东北形成的。其文化与朝鲜半岛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
柯尔克孜族聚居于新疆西部,是个传统的畜牧民族。

毛南族主要分布在广西的山区,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民族。毛南族服饰简洁朴素

水族主要居住在云贵高原的东南部

汉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纵观几千年的历史,汉族的服装式样主要有上衣下裳和袍服。
满族服饰高雅华丽,历史上曾对我国的服饰发展有过很大影响。满族服饰的基本式样为袍式、立领、窄袖、右开大襟、钉扣袢、两侧开叉。努尔哈赤推行八旗制度以后,满族人均在旗,故满族人所穿的袍服被称为“旗袍”。

独龙族世代聚居于云南的独龙河两岸。

珞巴族居住在西藏东南部。在本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由于交通不便,很少与外部接触,社会处于封闭状态
瑶族生活在中国的西南地区。瑶族服饰的特点是五彩斑斓、绚丽多姿

畲族散居在我国东南部。畲族人对蓝、绿色具有特殊的爱好

白族主要聚居在云南大理,那里苍山洱海风景秀丽,民族文化较为发达。

纳西族居住于云南

维吾尔族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民族之一,世代繁衍在西北部新疆。维吾尔族服装使用的纺织品中最具特色的是“艾得丽丝绸”,这是一种富有浪漫色彩的衣料。维吾尔族男女外出时,尤其在节日、歌舞时必须戴绣花小帽。这种小帽俗称“朵帕”,不仅是装饰品,还是贵重礼物

羌族居住于岷江上游,务农兼事畜牧。羌族男女皆穿麻布长衫,包头帕,束腰带,裹绑腿

苗族生活在中国的西南地区。苗族的银饰在各民族的首饰中首屈一指,妇女盛装时必佩银饰,昂贵且繁多

蒙古族游牧在南起长城、北抵大漠、东达兴安岭、西越贺兰山的广袤大地上,形成了独具魅力的草原文化,其服饰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蒙古族男女老幼一年四季都穿长袍,俗称蒙古袍。春秋穿夹袍,夏季穿单袍,冬季穿皮袍、棉袍

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临近省。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

裕固族主要聚居在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裕固族服饰具有自己民族的特色。男女均穿高领、大襟、右衽长袍,着长裤

赫哲族世居东北的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下游沿岸。三江流域的丰富野生动物资源造就了赫哲人独特的渔猎文化。

达斡尔族主要聚居在嫩江两岸,在东北诸民族中,是社会发展水平较高、与外界经济文化接触和交流较多的民族之一。达干尔族的服装式样以袍式为主,为便于骑马,袍前后两面开衩。

鄂伦春人世世代代游猎于大小兴安岭的茫茫林海之中,创造了适合森林游猎的狍皮服饰文化。鄂伦春族服装以袍式为主,有皮袍、皮裤、皮坎肩、皮帽、皮手套等。

鄂温克族世居于额尔古纳河以南的广阔地区,由于各地生存环境的差异,各地鄂温克人有着不同的服饰文化特点。鄂温克人对服饰的制作和穿着比较讲究,无论男女衣服,其衣边、衣领等处都用布或羔皮等镶边装饰。

锡伯族主要分布于新疆和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

门巴族居住在西藏的门隅地区和墨脱县,由于山河阻隔,外人难涉,历史上曾将门巴族的居住地称为“隐藏地”,至今流传着许多神秘的传说

阿昌族:阿昌族聚居于云南。

高山族生活在中国的台湾、福建、湖北等地。高山族服饰色彩绚丽,华丽精美。

黎族生活在中国的海南岛。由于地处亚热带和热带,长夏无冬,黎族服装亦无季节之分。

五十六个民族服饰大观

01阿昌族

02白族

03保安族

04布朗族

05布依族

06朝鲜族

07达斡尔族

08傣族

09德昂族

10东乡族

11侗族

12独龙族

13俄罗斯族

14鄂伦春族

15鄂温克族

16高山族

17仡佬族

18哈尼族

19哈萨克族

20汉族

21赫哲族

22回族

23基诺族

24京族

25景颇族

26柯尔克孜族

27拉祜族

28黎族

29傈僳族

30珞巴族

31满族

32毛南族

33门巴族

34蒙古族

35苗族

36仫佬族

37纳西族

38怒族

39普米族

40羌族

41撒拉族

42畲族

43水族

44塔吉克族

45塔塔尔族

46土家族

47土族

48佤族

49维吾尔族

50乌孜别克族

51锡伯族

52瑶族

53彝族

54裕固族

55藏族

56壮族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民族服饰、歌舞、图腾)

01 汉族:115940万人,是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纵观几千年的历史,
汉族的服装式样主要有上衣下裳和袍服。

02 壮族:16,178,811人,生活在中国的西南地区,是传统的
农业民族,纺织、印染手工艺历史悠久。

03 满族:10,682,263人,服饰高雅华丽,历史上曾对我国的服饰
发展有过很大影响。满族服饰的基本式样为袍式、立领、窄袖、
右开大襟、钉扣袢、两侧开叉。努尔哈赤推行八旗制度后,
满族人均在旗,故满族人所穿的袍服被称为“旗袍”。

04 回族:9,816,802人,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之一,人口较多,
分布在全国几乎三分之二的县。回族衣饰简单。

05 苗族: 8,940,116人,生活在中国的西南地区。苗族的银饰在
各民族的首饰中首屈一指,妇女盛装时必佩银饰,昂贵且繁多。

06 维吾尔族: 8,399,393 人,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民族之一,世代繁衍在
西北部新疆。维吾尔族服装使用的纺织品中最具特色的是“艾得丽丝绸”,
这是一种富有浪漫色彩的衣料。维吾尔族男女外出时,尤其在节日、
歌舞时必须戴绣花小帽。这种小帽俗称“朵帕”,
不仅是装饰品,还是贵重礼物。

07 土家族:8,028,133人,世居于湘鄂川黔边沿地区。

08 彝族:7,762,286人,彝族所处地域幅员辽阔,支系众多,
其穿戴因地而异。彝族人具有尚黑、敬火、
尚武的传统文化心态。

09 蒙古族:5,813,947人,游牧在南起长城、北抵大漠、东达兴安岭、
西越贺兰山的广袤大地上,形成了独具魅力的草原文化,
其服饰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蒙古族男女老幼
一年四季都穿长袍,俗称蒙古袍。春秋穿夹袍,
夏季穿单袍,冬季穿皮袍、棉袍。

10 藏族:5,416,021人,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甘肃、
四川、云南等临近省。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

11 布依族:2,971,460人,居住在我国西南地区的盘江、红水河流域。

12 侗族:2,960,293人,居住在湘、黔、桂三省毗临地区。

13 瑶族:2,637,421人,生活在中国的西南地区。瑶族服饰的
特点是五彩斑斓、绚丽多姿。

14 朝鲜族:1,923,842人,是明末清初从朝鲜半岛移居东北形成的。
其文化与朝鲜半岛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

15 白族:1,858,063人,主要聚居在云南大理,那里
苍山洱海风景秀丽,民族文化较为发达。

16 哈尼族:1,439,673 人,主要居住在云南南部。

17 哈萨克族:1,250,458人,主要分布在新疆北部,
是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

18 黎族:1,247,814人,生活在中国的海南岛。由于地处
亚热带和热带,长夏无冬,黎族服装亦无季节之分。

19 傣族:1,158,989 人,多居住在我为云南的亚热带地区,
擅长农耕和水稻种植。傣族人在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
方面融合了中原和印度及中南半岛诸国文化。

20 畲族:709,592人,散居在我国东南部。
畲族人对蓝、绿色具有特殊的爱好。

21 僳僳族:634,912人,主要分布在云南
西北部山区,多居于半山以上。

22 仡佬族:579,357人,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自治县和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其余少数散居在云南、广西地区。
仡佬族以农业为主,平坦地区多种水稻,
山区旱地多种杂粮,属稻作农耕经济文化类型。

23 东乡族:513,805人,居住于甘肃省临夏东北部。
东乡族服饰与当地的汉族和回族相近。

24 拉祜族:453,705人,聚居于云南。拉祜族喜欢黑色,服装
大都以黑布为底,用彩线和色布缀上各种花边图案。

25 水族:406,902人,主要居住在云贵高原的东南部。

26 佤族:396,610人,分布于云南西南边陲。佤族人
在颈、臂、腰、腿上戴若干竹圈或藤圈。

27 纳西族:324,679 人,居住于云南丽江、玉龙纳西族自治县、
维西、中甸、宁蒗县、永胜县及四川省盐源县、
木里县和西藏自治区芒康县盐井镇等。
妇女最喜爱的服饰———七星披肩。

28 羌族:306,072 人,居住于岷江上游,务农兼事畜牧。
羌族男女皆穿麻布长衫,包头帕,束腰带,裹绑腿。

29 土族:241,198人,主要分布在青海省的东部和
甘肃部分地区,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

30 仫佬族:207,352人,生活在我国的西南地区。
仫佬族服饰简朴,尚青色。

31 锡伯族:188,824人,主要分布于新疆和
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

32 柯尔克孜族:160,823人,聚居于新疆西部,
是个传统的畜牧民族。

33 达斡尔族:132,394人,主要聚居在嫩江两岸,在东北
诸民族中,是社会发展水平较高、与外界经济文化接触和
交流较多的民族之一。达干尔族的服装式样以袍式为主,
为便于骑马,袍前后两面开衩。

34 景颇族:132,143人,居住在云南境内的亚热带山区。

35 毛南族:107,166人,主要分布在广西的山区,
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民族。毛南族服饰简洁朴素。

36 撒拉族:104,503人,居住在青海循化地区。

37 布朗族:91,882人,分布在云南西部和西南部。

38 塔吉克族:41,028人,大多居住在帕米尔高原上,
以畜牧为主,兼营农业。

39 阿昌族:33,936人, 聚居于云南。

40 普米族:33,600人,居住于云南西北和
四川部分地区。男女均喜戴各种饰物。

41 鄂温克族:30,505人,世居于额尔古纳河以南的广阔地区,
由于各地生存环境的差异,各地鄂温克人有着不同的服饰
文化特点。鄂温克人对服饰的制作和穿着比较讲究,
无论男女衣服,其衣边、衣领等处都
用布或羔皮等镶边装饰。

42 怒族:28,759人,主要分布在云南怒江两岸。

43 京族:22,517人,主要聚居于广西壮族自治区,
以从事渔业为主。京族的传统服饰以衣裤型短装为主,
即简洁美观,又适宜涉水乘船的水上。

44 基诺族:20,899人,聚居于云南的基诺山一带。

45 德昂族:17,935人,散居于云南省西南部,
其服饰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46 保安族:16,505人,居住在甘肃省内大河家地区。

47 俄罗斯族:15,609人,是俄罗斯的移民和苏联归国华侨的
后裔,其服饰较多地保留着俄罗斯人的传统特色。

48 裕固族:13,719人,主要聚居在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裕固族服饰具有自己民族的特色。男女均穿
高领、大襟、右衽长袍,着长裤。

49 乌孜别克族:12,370人,散居在新疆地区。

50 门巴族:8,923 人,居住在西藏的门隅地区和墨脱县,
由于山河阻隔,外人难涉,历史上曾将门巴族的居住地称为
“隐藏地”,至今流传着许多神秘的传说。

51 鄂伦春族:8,196人,世世代代游猎于大小兴安岭的
茫茫林海之中,创造了适合森林游猎的狍皮服饰文化。
鄂伦春族服装以袍式为主,有皮袍、皮裤、
皮坎肩、皮帽、皮手套等。

52 独龙族:7,426人,世代聚居于云南的独龙河两岸。

53 塔塔尔族:4,890人,居住在新疆地区。

54 赫哲族:4,640人,世居东北的黑龙江、松花江和
乌苏里江下游沿岸。三江流域的丰富野生动物资源
造就了赫哲人独特的渔猎文化。

55 高山族:4,461人, 生活在中国的台湾、福建、
湖北等地。高山族服饰色彩绚丽,华丽精美。

56 珞巴族:2,965人,居住在西藏东南部。在本世纪五十年代以前,
由于交通不便,很少与外部接触,社会处于封闭状态。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