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养老困扰“独一代”:最怕父母生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1:19:40
中国式养老困扰“独一代”:最怕父母生病
2010年10月26日 10:32:21  来源: 沈阳日报 【字号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从2008年起至今,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陆续“奔三”,四个老人、一对夫妻、一个孩子的“421”家庭已非常普遍。
与这个数字相对应的是,沈城已进入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22.9万,约占全市人口总数的16.77%,相当于每6个沈阳人中就有一个老人。
当“独一代”的父母逐渐迈入老年人行列时,“421”家庭压力自然地落在了“独一代”身上。老人如何养老,成为中国式的“家庭难题”。10月25日,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调查。
样本:两个家庭的养老之困
样本一:最希望老爸老妈别生病
“我最希望的是,我的老爸老妈别生病。”张扬30岁,属于“80后”的老大哥。从朝阳到沈城念书,再到一个部门经理,张扬算是“混”得不错的了。
“我和妻子一个月工资6000元左右,房贷2000多元,孩子得花1000元,再加上日常消费、朋友往来,所剩无几。这几年,不仅没照顾到父母,父母反而总是贴补我们。再加把劲儿吧,挣钱给父母接过来养老。”张扬说。
样本二:老人生病独生子累哭了
“不怕你笑话,这几天,我被累得直哭。”今年29岁的徐超和妻子都是独生子女,一个多月前,徐超的母亲忽然得了脑血栓,同为“80后”的他们深深感觉到了压力。
徐超告诉记者,母亲病后,妻子连忙把两岁半的孩子送进了小托班。他俩不得不在医院、单位、幼儿园和自家之间来回跑。“有一天陪着妈妈吃完饭后,自己跑到了卫生间大哭了一场,工作、家庭、老人、孩子,真累啊。”徐超说。
统计:沈城60岁以上老人超百万
对独生子女家庭来说,一旦唯一的儿女“不孝”,晚年就会面临很大的赡养风险。在“421”结构的家庭模式中,不但对子女提出更高的经济要求,还提出了更高的道德要求。
记者从计生部门了解到,截至2009年底,沈阳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22.9万,占全市人口总数的16.77%;80岁以上人口达18.35万,占全市老年人口总数的14.9%。沈阳市的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程度已大大超过全国、全省的平均水平,“银发浪潮”给家庭、政府和社会带来很大的压力。
调查:七成老人养老不愿靠儿女
“宁可孩子啃老,也不愿我们啃小!”接受记者调查的30名老人中,七成老人并不想单纯依靠儿女,只是希望和儿女住得近一些。有四成老人对养老机构养老也表示认同。
老人选择到养老机构的首要原因是考虑到下一代是独生子女,不想给儿女增加负担;其次是担心孩子长大独立生活后,自己变成空巢老人。“养老院再好,那毕竟不是一个家。 ”67岁的邱大爷说,“我就想在家里养老,但可能最终还得去养老院,因为请保姆太贵了,1500元还要包吃包住,有这个钱还不如去养老院了。
56岁的张阿姨刚刚退休,她说:“儿女不在身边也不一定非得去养老院,老邻居合伙请个阿姨,或者社区帮着照看一下也行。”
五大养老模式之比较
居家养老
自由性较高、隐私受到保护。花费视住房周围硬件、软件配套设施而定,可能没有专为老年人服务的网点。独居老人在家的安全性较低,一旦身体有恙或发生意外,容易耽误治疗时间。
社区养老
自由性较高、隐私受到保护。吃、住、行等方面可由社区提供帮助,生活较方便。由于政府资助,个人承担的服务开支较低,花费不高。上门服务、就近网点服务对老年人有利,便利性较强。独居老人在家安全性较低,但考虑到社区中有定点医疗机构,一般疾病可及时治疗。
养老院
高级养老院生活条件较好,普通养老院半集体化生活自由度不高,且隐私很难得到保障。成本视养老院级别、床位级别而定,高级养老院成本较高,养老院中基本设施完备,老年人安全系数较高。
搜索更多养老 父母 的新闻
城市养老机构“一床难求” 好养老院要排两年队
人社部:前九月逾2.5万亿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
成都试水“家门口养老” 有望破解“独一代”困局
重阳思考“中国式养老”
中国“人口红利”将转压力 养老保障获更多关注
养老保险:“人口红利”转压力 “未富先老”宜绸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