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掌”声一片 扇了谁的耳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8:57:40
『天涯鹰盟』[时事聚焦] 物价“掌”声一片 扇了谁的耳光
作者:飞泉流觞 提交日期:2008-2-15 14:45:32
物价“掌”声一片,扇了谁的耳光?
02月13日《ZG证券报》醒目的大标题《1月CPI同比涨幅很可能突破7% 再创11年来新高》着实刺眼。报道称在春节因素和雨雪冰冻的双重"夹击"下,1月CPI同比涨幅很可能突破7%,再创11年来新高.习惯了"通货紧缩"物价平稳的我们,此刻不得不再次面对已然久远的场景。与之前历次经济体制改革导致的结构性、政策性物价飞涨不同,此次物价上涨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日趋成熟,市场对资源调配愈发起到主导作用的情景下。有人埋怨,建国初期人民ZF曾经根治了四位数的通货膨胀率,而现在的ZF连个位数的物价指数都控制不住。这问题的关键是ZF没有了当年打老虎,打击投机倒把、囤积居奇的勇气与魄力。这里我要提醒大家,建国初期政府之所以能成功遏制飞涨的物价,关键是建立了市场管制逐步取代市场经济,继而走上了计划经济的道路。这与ZF执政能力强弱关联不大,或者这里我们斗胆说如果依旧保留既有市场经济体制,人民ZF也无力掌控当时的物价。
有人怀念,计划经济时代物价几十年如一日,老百姓根本不需要为物价发愁。可大家不要忽视计划经济条件下物价是不怎么波动了,但那是价格失灵、市场失效的产物,并且这并不意味着物质供应能得到足够的保障,并不意味着人民生活需要得到充分满足。用经济学的专业术语,那叫隐性通货膨胀。那时候是没有物价飞涨,但也没有今天的物质丰富。真要大家投票,估计没几个人愿意回到过去那个时代。
我们姑且这样认为,历史经过螺旋式上升之后。更加成熟更富执政能力的ZGG产D及其人民ZF,将再次面临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物价的宏观调控问题。这一次,历史不允许倒退,我们不可能再退回计划经济时代严格的市场管制。另方面,国家正奋勇前进,我们正努力维持经济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态势。2000多年前的明相管仲曰:"王者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能知天之天者,斯可矣。"这句名言之所以能千古流传,关键是它一语道破执政者安邦定国的根本所在。用现代语言诠释,它讲的是执政者首先要以民为本,而老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稳定的关键在于基本生活资料供应的保障与持续稳定。基本生活必需品供应一是不能断,二是价格要相对稳定。否则,轻则民不聊生、怨声四起,重则社会震荡、发展迟滞。
从这样的高度看物价问题,当前物价"涨"声一片,尤其是食品类群众最敏感食品价格的上涨;所引发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导致经济运行的不稳不健康状态,着实是扇了不少人的耳光。
首先,这"掌"声扇了部份无视物价上涨、百姓疾苦人的耳光。CCTV1,《晚间新闻》:DL10月物价上涨6.6%,群众一致表示"对生活影响不大" 。CCTV4,《海峡两岸》:TW物价增长4.5%,民众大叫"活不了了"。幸运的是,我党大部分干部对于当前物价上涨的严峻形势还是有清醒认识的。去年10月,对在ZY党校学习的部分地(厅)级官员进行的一次问卷调查显示,物价、收入差距、腐败成为官员心中最严重的社会问题。其中,物价问题首度最受关注,高达30.5%的被访者选为第一,而06年则是腐败问题居首位。
其次,这"掌"声扇了某些经济学家的耳光。本来当代经济学家名声普遍不佳,我这里不该落井下石跟着起哄推一把。但有些经济学家的言论听起来确实让人生气,没看到ZF显然还没有掌握市场化物价调控的窍门,不想办法出谋划策反倒把物价上涨的责任归结到什么猪肉上涨。典型的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最后,这"掌"声扇的是价格监控与干预机制的耳光。CPI物价指数的构成,对于国人而言无疑是极其神秘的。我时常纳闷房价年增长率达两位数以上的情况下,为何CPI的指数一直保持在低位运行,难怪有高人戏称中国的CPI成分及权重是国家机密。我一直认为,现今经济过热物价指数高位运行是之前相当长时间原材料、房地产价格高启影响的结果,由于我国二元制不充分市场经济机制所产生的滞后效应,在近段时期的CPI指数上才得以体现。可无论怎样,作为国民经济宏观调控重要指针的价格监控机制,面对当前物价上涨的局面,显然有些反应迟钝。非如此,价格监控体系及早预警,国家应能更早的做出针对性调整。再说价格干预机制,很多"西化"主流经济学家笃信市场法则,反对ZF干预市场价格。潜意识还停留在迷信市场调配手段万能论时代,其结果就是ZF对价格的干预机制运行不畅,ZF做决策的时候瞻前顾后,贻误时机。
物价问题是国民经济宏观运行情况的微观反映,不可不察。希冀专家学者、ZF官员深入研究内在机理,平抑物价的同时保持经济健康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