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环是如何勤奋读书的?晚上常到路灯底下学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7:40:42

李瑞环是如何勤奋读书的?晚上常到路灯底下学习

2010-07-15 08:55:00 来源: 《信息时报》 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20多年前李瑞环同志刚走上中央领导岗位的时候,人们就曾议论他,说他的成长颇具传奇色彩。直到今天,人们还是忍不住要问:一个农民的孩子、一个普通工人何以成为一位有成就、有影响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一个没上过几年学、学历不高的人何以发表那么多脍炙人口的讲话、写出那么多有建树的论著?这可以说是个谜,它的谜底也可以有不同的说法,但不管什么样的说法,我认为都不能忽略一个因素,即勤奋读书。

  不久前网上流传一篇文章——《两个木匠的成功转身》,讲的是齐白石从一个木匠成功转身为画坛巨匠和李瑞环从一个木匠成功转身为著名政治人物。作者在分析他们成功的原因时认为,“最根本的是与他们自身的勤奋努力有关。”这个“勤奋”,当然表现在方方面面,但具体到瑞环同志而言,其中至关重要也是带有基础性的一点,就是勤奋读书。如果没有勤奋读书,你就很难理解他为什么知道得那么多、遇事总能说出个一二三;如果没有勤奋读书,你就很难理解他为什么脑子里装着那么多的“理”、对问题总是分析得那么透彻;如果没有勤奋读书,你就很难理解他为什么对文法那么熟悉、他的讲话和文章都那么讲究逻辑讲究辞章。

  那么,瑞环同志是如何勤奋读书的呢?我从1995年参加他的写作班子算起,迄今已在他身边工作15年。15年,说起来不算短,但相对于瑞环同志的丰富经历,我所了解的也还只是一鳞半爪。因此对于他的读书情况,我在这里无法给大家作全面介绍,只能就我所了解的谈一些情况,试举几例,管中窥豹。

  例一:瑞环同志很小就喜欢书。在他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他就到处找书看,亲戚、邻居的书都想方设法借来看。他十几岁时,有一年春节,母亲叫他担两捆楂子去城里卖,然后买几根油条回家包饺子过年。但他却用卖楂子的钱买了书,书名叫《巧合奇缘》,而买油条的事被他忘得一干二净,为此事回家还挨了一顿打。这个故事是2002年11月,瑞环同志不再担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即将离开政协主席岗位之际,在九届政协第十九次常委会议上所作的回忆。这篇讲话作为《务实求理》一书的代序收入了书中,这个故事也早已广为流传。


  例二:瑞环同志“恶补”文化知识。同样是在上边那篇讲话中,瑞环同志回忆了他的这段经历。他说,他的初中、高中和大学的课程,他的文化知识、建筑专业知识和社会科学理论知识,几乎都是利用业余时间自学的。他知道自己底子差,所以几十年来一直在补课,有时简直是“恶补”。由于他很早就当了劳模,又是突击队长,不脱产,还得多干活,学习的时间只能从比别人更少的休息中去挤。晚上读书时,为了不影响别人睡觉,他就常常到路灯底下去学习。在路灯下看书,夏天还好办,冬天就只好穿上棉袄、大头鞋,戴上口罩。由此所付出的辛苦可想而知。当然,有一分耕耘便会有一分收获。叶小文同志在 6月10日《人民日报》上发表的《改进文风的功底在“务实求理”》一文中就这样赞许道:“不经一番彻骨寒,哪得梅花扑鼻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