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征地群魔乱舞,何来百姓“敲诈”政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5 08:28:26

作者:朱永华

河北张家口有7名村民被以“敲诈勒索罪”起诉。他们被指控,组织村民假上访,以此施压政府,“多领”拆迁补偿款。9月30日,他们被取保候审。本报记者调查发现,这是一起含义深刻的“敲诈”案(10月23日新京报)。

关于农民“敲诈政府”,张家口这则消息已经不是新闻了,早在2008年,河北沧州农民陈同梅 2000年与丈夫离婚。陈同梅认为法院对财产分割等判决不公,并且执行不力,从2006年起四处投诉。她多次到北京,当地派人将她接回不下10次。当地乡政府多次劝说她不要再四处投诉了,并说政府可以帮助她解决实际困难,但陈同梅坚持要一个公道,并要求法院给其一定的赔偿。2008年5月15日,陈同梅被一群人从家中带走,此后未归,一年后被判刑5年,罪名是“敲诈勒索”。

无独有偶,河北魏县大北关村农民张建军,因自家果园被“以租代征” 掉,每年两万元的二亩果园收入陡降为两千,为了合理合法的征地与补偿,行使“民主权利”,而苦苦上访。2008年8月16日他终于拿到20000元补偿款,谁料2009年七月,确因此获“敲诈政府罪,判刑四年。被媒体披露,舆论界一片哗然。

河北的地方政府似乎很容易被“敲诈”,这次的“敲诈”也很蹊跷,政府征地补偿,造成了“贫富不均”,多的拿到了超出评估价2-3倍的补偿,少的竟然至今没有见到一分钱,这本来是不懂拆迁的干部造成的乱象,罪责却算到被拆迁的农民头上,按拆迁干部协商结果拿到补偿款的7名村民就成了“敲诈勒索政府”的“犯罪分子”。

看看河北这几期“敲诈政府”的案件,我们发现了几个共同点,一是大多因为拆迁补偿,对政府补偿过低表示不满而屡屡上访,张家口也是认为7名村民用组织假上访来威胁敲诈政府,二是,都坚持自己没错,不理会政府官员的劝说,而政府官员都有过承诺或答应以补偿钱的方式解决。三是最终政府觉得“吃亏”, 最终给他们安一个罪名拘捕判刑。

从今天的报道,我们也看到,政府急于拆迁,既缺乏详细可操作的拆迁补偿制度规定,又乱点鸳鸯谱的委派一些不懂拆迁政策的干部负责拆迁,最后拆迁干部被举报,被法院以滥用职权罪判刑,经这位干部发放补偿的农民也就成了“敲诈政府”,如此定罪不能不引起很多质疑。

纵观河北这几期的“敲诈政府罪”,理由几乎都非常勉强,甚至可以说是欲加之罪,通常情况下,老百姓都是朴实善良的,但“兔子不急不咬人”,地方政府部门严重侵犯了农民利益,农民上访也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没有政府部门的不作为和乱作为,农民也不会无故上访,而地方政府官员为了自己的官面或是恐上心理,往往视群众上访为大忌,想方设法来阻止上访,而最有效的方法无非是给他们按个罪名关起来,因此,农民敲诈政府是假,官员乱作为是真,有其是在征地拆迁过程中,这样的现象尤为明显,张家口7位农民的“敲诈政府”,再次说明,地方政府征地拆迁乱象已经成为农村稳定的最大障碍,而这障碍的始作俑者恰恰还是缺乏依法征地拆迁的地方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