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什么中国须忍受更高物价上涨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3:28:41

凭什么中国须忍受更高物价上涨率?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最近人们越来越真切的感受到了包括食品在内的诸多日常生活物价节节攀升,加上原来就望洋兴叹的天价房价、深不见底的教育医疗吸金黑洞,不说黄金白银涨得令人咋舌,小菜猪肉都见风涨,与增长缓慢乏力的工资相比,似乎专家口口声声的“通货膨胀预期”已经开始成为了现实,政府制定的今年度不高于3%的CPI指标恐怕也岌岌可危,一般分析似乎加息已经迫在眉睫。
但也就是在这让大多数国民感觉近乎走向通货膨胀、钱包缩水的水深火热关口,还是那些所谓的官员专家学者们及时的、迫不及待的跳出来与公众期望唱反调,甚至连发改委的专家也声称“中国须忍受更高物价上涨率”,令人不解。据新华网10月14日报道,中国发改委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13日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须忍受更高的物价上涨率。现在加息,不仅难以控制通胀,还会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无独有偶,中国社科院近日也不失时机的建议,政府对价格控制的目标不宜定得太低,可考虑上调至4%左右。社科院认为,这样一方面能为推动资源价格改革创造宽松环境,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消化过剩流动性,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改善收入分配关系。
当然既然是专家,总能说出一些乌七八糟的狗屁经济理论,最典型的就是发改委,只要发改委官员或专家制定的政策,几乎就是涨价的代名词,油气涨价、电涨价、水涨价,一涨价总还能“与国际接轨”,早就被老百姓讥讽为“涨价委”了,现在已经发展到了日常生活物价普遍上涨,老百姓面临辛苦赚来的一点血汗钱缩水,生活也因此面临日渐有下降的趋势而焦虑不安之时,发改委的专家却在此时此刻声称“中国须忍受更高物价上涨率”,这难道不是居心不良吗?而鼓吹政府将今年的CPI指数上调至4%左右,本身就是与国家年度既定方针唱反调,企图陷政府于无信,难道调高了CPI,就能让今年的调控目标遭遇困境解套?这不过是掩耳盗铃的愚蠢把戏。
发改委的专家号召中国须忍受更高物价上涨率,事实上最终受害最深最惨的正是大多数普通老百姓,这位专家声称在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依然不足的情况下,控制通胀不应优先于经济增长。试问经济增长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难道是为增长而增长?显然专家根本是无视绝大多数老百姓应当从经济增长中获得实惠的根本目的,在鼓吹政府调高CPI的同时,继续大印钞票,本来当前的通货膨胀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过多的依赖大规模的试图以依靠信贷和政府项目投资的拉动来促进经济增长的模式引发,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依靠居民消费拉动内需来促进经济增长,也就是说目前的消费拉动经济增长还没有形成,而专家试图继续鼓动政府采取适度通货膨胀的发展模式,让大多数国民的购买力进一步降低,以一种掠夺国民收入的方式来促进经济增长,这不是强盗逻辑是什么?干脆直接抢劫算了,显而易见专家的目的似乎就是想让老百姓来为4万亿政府基建投入买单。如此拉动经济增长却让广大人民钱包缩水的主意,竟然还期望让中国人“须忍受更高物价上涨率”,专家和暴发户们当然能忍受,但让占绝大多数的普通老百姓“学雷锋”主动让政府抢劫一空,我想他们打错了算盘,买不起房子可以蜗居、看不起病可以等死,但仅有的一点基本生存需要的血汗钱被白白抢走,没有人会愿意忍受,或许只会忍无可忍了。
所以发改委的专家们在早已经将房价、油气价、水电价、教育医疗价改革得老百姓望洋兴叹的同时,似乎开始连普通的生活物价都不放过,在整个民生都呈现出工资不涨什么都涨的情况下,无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与期望,竟然恬不知耻的要求“中国须忍受更高物价上涨率”,并试图诱使政府调高CPI,反对加息的预期,居心叵测之心昭然若揭。甚至我们还看到专家为了鼓吹包括农产品在内的普通生活品涨价,还祭出了什么“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的理由,看起来冠冕堂皇,企图骗取广大农民的支持以打击城市居民的愤怒,但专家的这条理由实在是彻头彻尾的信口雌黄,且不说过去农产品涨价农民并没有从中获得更多利益,起码一个常识,农民即使从农产品涨价中获得了利益,但卖菜卖粮能让农民发财吗?整个社会的物价都涨了,要知道农民除农产品外,绝大多数生活用品都要从市场上购买,包括化肥、农药、燃料油料、建材,电器、吃穿用、孩子学习用品等等等,可以肯定,农民将是比城市居民更大的受害者,专家试图用欺骗性的理由蒙蔽纯朴的农民,实在是无耻。
发改委作为政府改革发展政策的制定者,动辄鼓吹涨价,试图以经济增长为目的片面而盲目追求GDP,并不惜以牺牲广大群众的利益为代价,那这种经济增长还有什么意义呢?又凭什么说中国须忍受更高物价上涨率呢?

                                                                                                                                                  

转自凤凰论坛 作者:帝国良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