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世界末日”的玛雅立法错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6:28:29
古玛雅人生活想象图
  2012即将临近,末日论泛滥成灾。科学界已经明确指出所有末日论者们提出的所谓毁灭性自然灾害,其出现的概率都微乎其微。除此之外,末日论者们手中最有力的一个证据就是所谓的“玛雅日历”,据说其预言这个世界将在明年走向终结。但现在,研究中美洲文化的专家表示,这种说法也是错误的。

  13周期终结

  象征着新周期开端

  整件事中唯一真实的一点,就是玛雅人所谓的“长历法”确实将在2012年的12月21日结束一个周期。这次周期始于公元前3114年,一共持续5125年。2012年的12月21日这一天也是玛雅历中的第13个“白克顿周期”结束的日子。第13周期很特殊,它不是像其他周期那样从此开始一个新的“白克顿周期”,而是会从此清零,重新开始。

  美国波士顿大学玛雅文化考古专家威廉姆·萨图诺说:“当第13个白克顿周期结束而被清零时,说明这是一个重要周期的结束,但并不意味着世界的终结。”正如墨西哥国立人类学和历史研究所恰帕斯州分部专家艾米丽诺所言,玛雅人一个旧的长历法周期的结束,象征着一个新周期的开端,就像是中国文化中今年是兔年,明年就将是龙年一样,不断循环下去。

  第六纪念碑

  并无末日预言记录

  有关第13个白克顿周期终结的书面资料非常少。大多数玛雅文明研究者所引用的都仅仅是一块出土于墨西哥南部塔巴斯克州的名为第六纪念碑的石碑。由于石碑上的文字部分损坏了,因此上面镌刻的究竟是什么内容依然未知。

  1996年美国布朗大学的史蒂芬·休斯顿以及德州大学奥斯丁分校的大卫·斯图尔特最初翻译版本显示,上面的文字内容中提到,在第13个白克顿周期结束时,上帝将降临人间。而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则不甚清楚。不过学者们认为这应当是某种天启或预言书之类的。斯特尔特说,这一1996年的翻译版本很快被许多末日论网站作为他们末日理论的有力证据。

  然而休斯顿和斯特尔特最近都已经各自独立地修正了他们最初的翻译版本,并得出结论这块石碑的文字内容中事实上并未包含有关2012的末日预言。

  2012的描述仅是玛雅人的诗意

墨西哥国立人类学和历史研究所的伽拉加-莫利塔说,古代玛雅人的文字表达方式让现代人感到困惑,即便第六纪念碑的碑文中确实提到了在第13个白克顿周期结束时上帝将降临人间,这也并不表示世界将会就此毁灭。“他们喜欢使用修辞手法,就像是说,在2012年的12月21日清晨,上帝将降临人间,他将开启一个新的周期,旧世界将归于死亡,新世界将从此诞生。反正他们会希望让叙述看起来更有诗意。”

  波士顿大学考古学家萨图诺补充:“在碑文中我们没有看到这样写着,比如说‘这里将是世界末日,世界将毁于火海’这样类似的语句。”萨图诺表示,有关世界末日的传说之所以会广为传播,主要原因是西方社会中人们面临的绝望情绪。     根据美国玛雅文化研究专家的新著,所谓“2012年世界末日”的玛雅立法计算存在严重误差,他认为日期应该向后延迟50年~100年。

2012是计算错误?

根据流传已久的说法,古老的玛雅历法曾“预测”世界将有一个末日,2012年12月21日世界将会灭亡。不过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卡斯诺语与卡奇诺研究所教授格拉尔多·阿尔达纳,对此表示质疑。

格拉尔多在其最新著作《历法与纪年II——远古与中世纪世界天文与时间》中指出,2012年世界末日的说法是不准确的。他认为,历法学家的计算错误导致这个结论的产生。

格拉尔多20日在一个新闻发布会上说:“玛雅文明已经消失了,眼下计算玛雅历法最大的困难是,很少有学者能同时精通天文学、金石学和考古学,因此大家的研究都无法看到问题的全面。”

格拉尔多说,以往的研究方法,学者们通常是借助一个被称为“GMT常量”的数值,将古玛雅历法转换成公历。其中最关键的步骤就是推算出“GMT常量”。

格拉尔多说,“GMT常量”是通过大量阅读某些复原后的殖民地时期的档案推算出“GMT常量”,这些档案内容都是用拉丁字母表述的玛雅语言。但格拉尔多怀疑其中一些天文学上的证据有误。他因此认为“GMT常量”是错误的。

然而,格拉尔多的研究成果并不能平息部分公众对世界末日说的恐慌。有关2012年世界末日的电影、书籍和网站都得到热捧。
“2012末日”谎言1

  尼比奴”小行星撞击地球

  真相:“尼比奴”是上世纪60年代一部科幻作品的杜撰

  在20世纪60年代,一部科幻作品在书中创造了一颗名为“尼比奴”的小行星,并说远古的苏美人预言,它将在2012年12月撞击地球。实际上,“尼比奴”小行星纯属杜撰,根本没有事实依据。

  王思潮告诉记者,从1973年开始,美国、澳大利亚、中国、俄罗斯的天文台就已经先后投入力量搜寻地球的“太空杀手”。“太空杀手”就是指那些可飞到地球公转轨道附近的小行星和彗星。如果真有'尼比奴’这样的小行星在2012年12月撞击地球,天文学家早就发现了。”

  不过,王思潮也表示,虽然“尼比奴”是“天方夜谭”,但是小行星和彗星撞击地球的危险性确实存在。对于大小在140米至1000米的那些可以飞到地球公转轨道附近的近地小行星和彗星,估计平均5000年就会有一颗这样重量级的小行星撞击地球,也就是在未来50年内撞击地球的概率是百分之一。“它很可能产生星击海啸,其灾害远大于2004年印度洋大海啸,由于世界的经济中心城市大多在沿海地区,因此有可能造成全球性的经济半瘫痪。”王思潮介绍说。

  事实上,地球表面至今还存留上百个陨石坑,分别记载着当年一颗颗小行星光临地球的“经历”。“但是小行星撞击与大地震、严重气象灾害相比,它是人类至今唯一可能预测并避免的重大自然灾害。”现在各国的天文学家正努力在下一次星击海啸事件前,预测出与地球相撞的大中型小行星,一旦发现并证实,就可用火箭或飞船运载爆炸装置在小行星附近引爆,以改变其速度和方向,从而打胜这场地球太空“保卫战”。

  “2012末日”谎言2

  太阳特大风暴

  真相:对地球有影响,但和“末日”是两回事

  根据电影《2012》描述,世界末日的到来是由于2012年太阳进入异常活跃期,它发出大量中微子让地球内部温度猛增,引起大陆板块急剧移动和碰撞,并由此在全球范围内引发火山爆发、地震等超级地质灾害,最终形成高达1500米的超级海啸横扫全球,摧毁地球上绝大部分的生命。

  这个“幽灵”般的元凶中微子,究竟是什么呢?据了解,中微子是一种不带电荷的基本粒子,由恒星内部的热核聚变产生,并向外高速发散。它的体积和质量都极小,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能自由地穿梭墙壁、铁板甚至地球等行星而几乎不发生任何变化。中微子虽然穿透能力强,但它基本上不和任何物质发生反应。据估算,每秒钟穿过人体的中微子多达几万亿个,但并不会对人体造成影响。抵达地球的中微子基本上完全穿透地球继续飞向太空。太阳活动带来的中微子数量变化,不可能像电影《2012》说的那样会加热地球内部。

  天文学家已经对太阳作了200多年系统的科学观测,了解太阳活动有平均11年的变化周期,即将进入的是第24个活动周期的峰年期。在峰年期,有时会出现大的太阳风暴,致使地球电离层受到骚扰,影响短波通信。现在,手机和全球定位系统使用已普及,现代社会对电子设备、短波通信等技术的依赖日渐加深。现在出现太阳风暴可能导致更大影响,航天活动和北美局部地区的供电系统也可能遭受损失。根据天文专家分析,第24期的太阳活动和以前的相比并无大的异常,加上地球有两个保护层大气层和磁层,这就大大减轻了对地面公众生活的影响。因此,虽然大的太阳风暴对地球有影响,但这和地球到了末日是两回事。

  “2012末日”谎言3

  天体重叠形成黑洞

  真相:太阳不可能穿过银河系中央

  有一些星象学家认为,2012年将可能出现“天体重叠”,这种现象每2.6万年出现一次。根据“天体重叠”的预言,太阳在天空中的运行线路将会穿过银河系的中央。许多人担心这种天体错位将让地球处于更为强大的未知宇宙力量的牵引之下,会加速地球的毁灭,引起地球两极互换,或是在银河系中心形成一个巨大的黑洞。

  “这样的说法是对天文学的无知,是无稽之谈。”王思潮告诉记者,银河系极其浩瀚,直径高达10万光年(1光年相当于10万亿千米),这意味从银河系的一端发短信到另一端,即使以每秒30万光年的速度传送,也要10万年才能收到。而太阳只是银河系2000亿颗恒星中普通的“一员”,它离银河系中心非常远,相距约3.3万光年。太阳在银河系以每秒250千米的速度绕中心旋转,运行一圈约2.4亿年。太阳运行很有规律,它在天空中的运行线路不可能穿过银河系的中央,就如同地球绕太阳公转已约有46亿圈,可从未绕转到太阳那里一样。

  “2012末日”谎言4

  南北磁极倒转

  真相:多次遭遇磁极倒转,但人类并未灭亡

  关于“南北磁极倒转”的说法,经常伴随着“2012末日”出现。南北磁极究竟会否倒转?如果倒转真的会带来灾难吗?王思潮介绍说,根据对历史上各地质时期岩石磁化方向的研究,科学家发现地球曾经多次发生磁极倒转现象。甚至自地图“诞生”这几百年时间里,南北磁极的位置都漂移了几百上千米。

  但是,磁极倒转是一个持续多少万年的缓慢过程,它的变化速度之慢使人类根本感觉不到;而且,地球上几次大的生物大灭绝时间也和磁极倒转的时间不重合,在人类几百万年的进化史中,也多次遭遇过磁极倒转,但人类并未遭遇世界末日。

  言论

  真正的末日太阳吞没地球

  50亿年后,人类或已具备开拓新星球家园的能力

  2011年,随着电影《2012》的热映,“末日说”波及全球。实际上,当太阳从现在的稳定状态过渡到“年老版”红巨星时,体积会剧烈膨胀,甚至将地球吞没,这才是地球真正意义上的末日,不过这一切还要再过50亿年的时间,届时人类已有能力开拓新的星球家园。

  为了大大减少今后重大灾难的损失,人类不仅要做好应急的对策研究,更重要的是做好前瞻性的研究和对策。“如果说,好的应急对策研究能减少一半的损失,那么好的前瞻性的研究和决策将减少十分之九以上的损失。”王思潮说,对灾难要有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应建立在科学基础上,要防患于未然,但不必恐慌。

  王思潮,广东潮安人,中国科学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UFO专家、行星天文学家。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天体物理专业,随即开始在紫金山天文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