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三民主义1924年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3:55:08

    我们这一期的主题是三民主义,我的逻辑线路是先力求从自己角度展现孙中山先生讲稿的架构和目的,以及不足及其相应的原因,最后再是立足于今天的社会,想是否有三民主义的现实应用。

     三民主义我们在学历史书的时候都应该上过,但篇幅都比较少,老师讲的比较少,同时对于学生对于这块内容的学习应用能力也没有太高的要求,我记得我们当时学的时候,只要记住三民主义的具体内容就可以了,所以接触到这样的原稿也是第一次。众所周知,三民主义分为新三民主义和旧三民主义,我们现在接触到的是新三民主义的版本,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孙中山指出:“重新来研究国家的现状,重新来解释三民主义。”他从1月到同年8月,作了16次讲演以阐发三民主义,由黄昌谷全程速记、翻译。这是他一生宣讲三民主义的最后、也是最有系统、最详尽的篇章。 新三民主义讲稿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其中民族主义主要分为六讲,分别从民族形成原因,消解原因,民族主义的重要性以及消失原因,对世界主义的批判和否定,如何恢复民族主义怎样恢复民族地位, 向我们介绍了一个以反对列强的侵略,打倒与帝国主义相勾结之军阀,求得国内各民族之平等,承认民族自决权为主要内容的民族主义。民权主义主要分为六讲,分为从民权的来源,和外国革命口号中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关系,权利的具体分配以及国民与政府的关系,向我们介绍了一个以实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民主政治,而防止欧美现行制度之流弊,人民有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权(政权)以管理政府,政府则有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察五权(治权)以治理国家。其核心观念强调直接民权与权能区分,亦即政府拥有治权,人民则拥有政权的民权主义。而民生主义主要分为三讲,主要是从肯定民生是社会问题的重心,如何解决民生问题等方面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以为平均地权(实行耕者有其田),二为节制资本(私人不能操纵国民生计)解决社会问题的民生主义.它为我们展现了一副美好的社会远景,成为当时指导社会革命和运动的主导思想.

     但是由于孙文个人的阶级立场,知识结构,时代局限或者是根据现实需要对事实进行的一些解释和引,也使得讲稿有些相关内容不太符合逻辑,前后矛盾,事例和引证内容相去甚远,无统一结论等问题.少实证多主观臆断.比如一方面从各方面夸大民族主义的重要性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在表示要恢复民族主义的时候又强调民族主义寓于世界主义当中,这给我的感觉类似于先潜入敌方,韬光养晦,自身壮大,在谋求自身地位的阴谋论.虽然这种策略可取,但这种论调我很不喜欢.又比如在第四讲中,讲到欧洲凌驾于中国之上的原因时,说不是政治哲学,完全是物质文明,对于政治对于社会的推动作用一概否定,虽然物质对于当时中国社会更加重要,但是制度却是更为长远的事,孙这么说,我实在不得不不怀疑民国的体制建设是不是一种应于时世的应为,而不是当为和想为.在论述如何恢复民族地位时,举措无力,在第六讲中,这样讲到恢复民族地位,就先要恢复民族精神,这里就有一定的历史社会唯心主义.之后又讲到第一是要我们要我们知道我们现在处于极危险的地位,第二是我们既然知道了现状,便要善用中国固有的团体,像家族团体和宗族团体,大家联合起来,成一个大国族团体,结成了国族团体,有了四万万人的大力量共同去奋斗,无论我们民族是处于什么地位.这种与其说是举措倒不如说是长期性的战略远景,一方面是社会物质现状,另一方面是国民素质的考量.在民权方面,通过美英等例子推出要把政治治权和政权分开,按照我们现代的话来讲,也就是建立公民社会以及打造服务型政府,但是我认为公民的权利与意识只要不是通过自我焕发和取得的话那必然不是长久也不是稳定的,一方面是来源方面对于政府的依赖,二来是不完全的公民社会和公民意识对于权利的缺失和滥用.至于民生主义,口号如果吹的好,是最能争取力量的一方面.但由于孙本身的阶级立场原因,是最需要如何在肯定阶级经济观点的同时又同时能肯定更大多数人的利益的理论论述平衡点.在这一方面理论的缺漏也是非常显而易见的,在民生方面,强调节制资本,更明确的是节制私人资本,由国家主营.但是这样的后果是压抑了民间资本活力,不能促成完全的竞争,而竞争有利于服务质量提高,产品机构升级,压缩生产成本,提高私人福利,深远来讲则有可能导致国富民穷.

   对于现在的借鉴意义,民族文化,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拓宽私人资本进入投资介入领域,转变模式,增加总量,克服原有的以政府投资为主导而带来的诸如效率低下,贪污腐败,专业性不强等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