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老有所为的名人让人赞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2 20:49:19

十大老有所为的名人让人赞叹!


  

 

“老将出马,一个顶两”,“姜还是老的辣”,这些都是人们对老人们作用的充分肯定。但也有一些人认为老人不中用,认为老人是他们的累赘。

传说有这么一个朝代竟然有这么一个残忍的规定,老人年到60岁就要被送到坟墓居住。子女每天来送饭,每次送完饭都要在墓口加一块砖,只到把坟墓彻底封死为止。后来有一个外国使节为皇帝献了这么一个奇怪的礼物:形状象老鼠,但个头却比大象还大。使者要求皇帝及手下众大臣回答这是什么,如果答对,两国和平相处;如果答错,两国就兵戎相见。这下可难住了一群人。其中有一位大臣给被关在坟墓里的老爸送饭时请教这个问题。老爸给他出了个主意,让他早朝时在袖子里带一只猫。无论多大的老鼠,见了猫都会胆战心惊、原形毕露。此招果然奏效,怪物听到猫叫后顿时吓得缩回了原型,成为一只个头正常的老鼠。难题迎刃而解,邻国只好放弃了侵略的念头。皇帝为了表彰大臣老爸的功劳,下令废除了对待老人的残忍风俗。

其实,在中国历史上老人们的作为要比这更精彩。比较典型的是姜子牙八十拜相。虽然他此时年事已高,但他却在漫长的人生中积累了宝贵的智慧,帮助周文王、周武王发展经济、施行仁政、加强外交,经过充分准备后抓住机会一举灭商,成为了周王朝诸侯国齐的开山鼻祖。而诸葛亮英年入相却因为不会用人、急躁冒进、丧失战略机遇而身心疲惫,英年早逝。两相比较,我们就会感到姜子牙是多牛,简直是十个诸葛亮加在一起都比不过。年近九旬的愚公也很牛,竟然要发动子孙后人搬走阻挡了自己出行的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智叟认为他办不到,但愚公却认为只要子孙后代坚持不懈去做,总会有搬开大山的一天。愚公的坚定顽强让山神害怕也让上帝感动,于是上帝派出两个大力士帮愚公把山挪开了。看,这是多么可敬的一位老人!

其他老有作为的名人还有:

三 出使匈奴到老不变节的西汉苏武:他在汉武帝时出使匈奴,谁知由于部下的意外举措而被匈奴单于扣押。面对种种折磨,他始终不变节不屈服。经过19年的漫长苦役,他终于被西汉王朝迎回。此时的他白发苍苍,但仍然抱着光杆子的旌节。面对这样的年近花甲的老人,在场的人无不感动。

四  马革裹尸还的东汉老将马援:马援受封伏波将军,获得3000户的重赏。他深感受之有愧,决心用生命报效祖国。在他62岁时,武陵叛乱,光武帝派出的人马全军覆没。马援请缨出战。在第二年时因劳累过度,患重病死于军中,实现了他马革裹尸的诺言。消息传来,人们无不感动。

定军山下一举斩落曹操大将夏侯渊的老将黄忠:公元219年,曹操平汉中,并派大将夏侯渊、张颌等留守,驻兵定军山和天荡山各隘口。刘备趁曹操立足未定,同年率将进兵汉中,72岁老将黄忠打败了驻守天荡山的张颌后,又奋勇取定军山,经法正指点,夺得定军山以西的挡箭牌山的山头,踞高临下,直取夏侯渊,夏措手不及,被黄忠腰斩,从而夺得了定军山。

只身前往回纥营寨签订和平协议的老将郭子仪: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八月,仆固怀恩不甘心失败,又勾引吐蕃、回纥、吐谷浑以及山贼等30万军队,先出兵侵掠同州,约期从华阴趋赴蓝田,直取长安。京师震恐。代宗急召郭子仪从河中回来,屯驻长安北面的泾阳城,抵御贼兵。郭子仪一军仅1万多人,被敌重重包围在泾阳。时年68岁的郭子仪趁仆固怀恩在军中暴病身亡之机,亲身前往回纥说和。因为他在回纥的威信极高,被回纥人称为“郭令公”。看到自己仰慕中的偶像郭子仪竟然亲自只身前来,回纥人非常感动,当即和郭子仪军队联合,大败吐蕃。

百岁挂帅的佘太君:面对辽国的入侵,已经百岁的佘太君毅然挂帅亲征,不仅创造了巾帼英雄的奇迹,而且创造了老年人的奇迹。这鼓舞着我们的老年朋友精神焕发,勇敢面对人生。

创建太医理论创造了长寿家族的名医刘纯:他创建的太医理论让不少人成为老寿星。他本人享年126岁,子孙后代皆享有高寿,成为中国历史上独特的长寿家族。刘纯及其太医理论可谓老年人健康长寿的福音。

夺取对法镇南关大捷的老将冯子材:清光绪十一年(1885)初,法军侵占镇南关,后因兵力不足、补给困难而退至文渊(今越南同登)、谅山,伺机再犯。时老将冯子材受命帮办广西关外军务,驰赴镇南关整顿部队,部署战守。二月初,冯子材得悉法军将犯镇南关,便于初五派兵夜袭文渊,打乱了法军部署,促使法军在援军未到之前即仓卒发动进攻。初八晨,法军在炮火掩护下,沿东岭、西岭、中路谷地进攻关前隘,冯子材一面令各部迎战,一面通告扣波、幕府各军前来策应。当敌逼近长墙时,年已70岁的冯子材持矛大呼,冲入敌阵,全军感奋,一齐涌出,与敌白刃格斗,战至中午,终将法军击退。冯子材指挥清军乘胜追击,连破文渊、谅山,重伤法军指挥官尼格里,将法军逐至郎甲以南。

当然不能不提及的还有著名的爱国科学家钱学森:他在晚年还关心国事,提出了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年过九旬的钱老仍十分关心科教事业:“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老提出的问题振聋发聩,成为我们在新时期推进教育改革创新的强大动力,呼唤着我们不断提高科技成果和教育成果利用率。我们不能一方面大呼素质教育困难,一方面却将大批的科技成果、教育成果搁浅,一方面认识到“钱学森之问”带给我们极大鞭策,一方面却科技成果、教育成果利用率偏低。钱老的胆识和忧患意识大大超过了与他同龄的许多老寿星,创造了老有所为的新纪录,钱老因此获得的评价很高。相信在以后,他的这一作为会被一代代传唱,成为老年人之楷模。

正因为如此,老年人经验丰富、智慧非凡,如果巧妙使用自己的才智,完全可以在社会上大有作为。我们全社会都应该敬老、爱老,孝敬老人,充分发挥老人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