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丰县:缘何连续4次成为全国模范集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4:19:13
吕永
 
2010年05月18日09:46  来源:《中国民族报》
【字号大中小】打印留言论坛网摘手机点评纠错 E-mail推荐: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连续4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这对于一个少数民族人口不足万人的散居地区来说,不仅仅是沉甸甸的荣誉,更是莫大的鼓舞与激励。
虽然是少数民族散居地区,但丰县民族成分较多,有回、藏、满等27个少数民族,县内有北关、欢口、黄店3个回族村。在丰县,24家少数民族企业红红火火,13家清真饭店满街飘香,两所民族学校书声琅琅……
多年来,丰县一直坚持“民族工作无小事”的方针,把民族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成立了强有力的民族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民族工作目标责任制,是江苏省第一个与乡镇政府签订民族工作责任状的县份,此项工作已连续做了13年。
丰县切实把民族扶贫开发工作落到实处,形成了县镇两级主动抓、各界各部门具体帮、少数民族积极做的良好局面。全县有70%以上的少数民族群众掌握了一门以上的实用技术,绝大多数家庭摆脱了单一的农业生产。全县500多名少数民族人员转移到县内各类企业务工,100多名转移到外地。目前,全县80%的少数民族贫困户脱了贫。
丰县加大对民族企业的扶持力度。针对8个少数民族生产示范基地的不同生产运营情况,采取一地一策的方法加以扶持。近几年来,在各类生产基地务工的少数民族群众逐年增多,到2008年底,人均年收入超过了1万元。秦龙民族用品有限公司、天穆集团已发展成为国家少数民族特需用品定点生产企业和县内主要出口创汇单位。
丰县大力发展民族教育和卫生事业,制定了《少数民族子女入学优惠办法》,保证少数民族入学率达到100%,同时,注重招收苏、鲁、豫、皖4省7县接壤地区部分少数民族学生。目前,县民族中学已发展成为拥有60个班级、6000名在校学生的特色重点学校,多次被国家、省、市评为“民族团结教育先进集体”。
针对少数民族群众容易出现因病致贫和返贫的情况,县民族医院为少数民族群众就医出台了7条优惠政策,每年免费为全县60岁以上的少数民族群众检查身体。从2007年开始,全县少数民族群众都参加了医疗保险,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有医保”。
解决了少数民族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后,丰县把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积极推动民族村新农村建设,帮助3个民族村选定了具有发展前景的优势项目,并制订了科学的实施计划。
北关村紧靠县城,经济发展基础较好,回族群众有善于经营的传统,在城建、规划等部门的指导下,确立了“一街、一场、一商厦、两小区”的项目实施计划,工程总投资近两亿元,可提供260个创业岗位、近千个就业岗位,实现“全村少数民族家庭不仅全部住上高档楼房,而且家家有经营场地、户户有收入来源”。工程全部启用后,村集体年收入将增加100万元。全村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可领到200元养老金,村里建有中老年活动室和青少年之家,回汉群众在生产生活之余,相聚一堂,娱乐、休闲,其乐融融。
欢口、黄店两村基础较差、发展相对滞后,丰县紧紧抓住新农村建设的机遇,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百亩种植、千头养殖”工程,即种植100亩设施菜,养殖1000只肉羊。现在,两村全部实现了“三通”(通自来水、通有线电视、通宽带)、“六化”(道路硬化、环境净化、绿化、美化、亮化、信息网络化),村民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
丰县将每年9月定为民族团结宣传月,组织民族团结宣讲团,深入到乡村、学校、医院、企业等单位宣讲民族政策,坚持在全县开展《学习民族知识增强民族团结》主题活动,全县各部门积极参与,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全县少数民族群众自觉讲文明、树新风,积极维护民族团结,充分展示了当代少数民族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