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纪事)广东历史上第一个瑶族直隶州罗定“特区”(上)——罗定直隶州的建立及“瑶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6 04:14:22
(三江纪事)广东历史上第一个瑶族直隶州罗定“特区”(上)——罗定直隶州的建立及“瑶乱”
来源:云浮日报    发表日期:2008-10-26
□陈大远
两广同属岭南,唐代始分东西。自宋至明,在湘、桂、粤省发生了长达六百年的“瑶乱”。明代,瑶乱主要发生在粤桂交界犬牙交错的山区,因为要协调统率两广的征瑶军队,明景泰三年(1452)特设两广总督,两广总督府曾驻梧州、肇庆、广州等地,原属战事临时机构。明万历五年(1577)升泷水县为直隶州,因为罗旁瑶乱平定而取名为罗定。罗定直隶州是广东历史上第一个瑶族直隶州,它的建立宣告了广东“瑶乱”的终结。
自北宋大中祥符起到明万历年间,岭南岭北湘、桂、粤省相继发生二百多起瑶人用暴力反抗官府的大小事件,前后延续六百年。对这些事件的性质,史学界有两种不同的看法,宋、元、明、清的文献和地方志材料中,都一律称之为“瑶乱”,还使用了一些污蔑瑶人的语句和文字;建国后的不少学者文章中又称之谓“少数民族起义”,如《简明广东史》中就持这一观点。如何看待这些瑶汉冲突,首先要对当时的社会、阶级作全面的分析,要全面了解这些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采用的史料必须完整、真实,才能对事件作出正确的评价。
瑶族的祖先是长沙武陵蛮和五溪蛮,一直被称为蛮夷,至隋,因为常免徭役,称为“莫徭”,以后用“瑶”作为专用的族称。因为瑶人以耕山为主,大分散、小聚居,流动性较强,加上知识不高,生活困苦,常为生活出路铤而走险,历来难以控制管理。明朝建立后,曾五次对瑶区实行“蠲免”,同时又实行“抚流民”等措施,但由于官兵大量招抚“俍人”参加军垦屯种,使汉瑶矛盾,俍瑶矛盾错纵复杂。
明初,政府曾对少数民族实行一系列以抚为主的统治政策,并在少数民族居住地区设立土官或流官进行管理,委任“瑶首”、“瑶领”、“峒首”、“长”。这些瑶族上层与瑶民未形成阶级对立,瑶人的动乱亦不是针对“瑶首”,所以,不能将这些事件作为阶级斗争来看。瑶汉冲突早期,也未存在民族压迫情况,因为生产方式与活动区域的不同,各民族之间的矛盾并不很突出,特别是元代,蒙古人将南人列为最低人等,汉人与瑶人之间的矛盾亦不是主要矛盾,动乱多数也不是专门针对汉人,而是针对官府。但随着汉人大量南移,以土地占有的封建制度和生产方式在多民族聚居的地区确立,瑶人的自由游动受到局部限制,除了军队的屯种外,汉人也在一定的范围内“立寨耕守”,土地矛盾成为主要矛盾,瑶汉冲突才愈演愈烈,最终暴发了影响岭南经济发展和社会动荡变化的“瑶乱”。社会动乱的结果,使到岭南的行政区域和官僚体制要进行重新的整合和变革,促成又一次的民族融合。
瑶人由湘入粤,由粤入桂。宋代汉文化南下,湖南之汉瑶冲突最多(据《宋史》、嘉庆《湖南通志》及《宋会要辑稿》,宋代共发生瑶乱三十六次,其中湖南廿四次,广西七次,广东五次)。由于广西山地较多,故元代广西的瑶汉冲突较广东为烈(元代广西瑶乱升至廿八次,湖南发生十三次,广东仅有十次)。延至明代,粤桂两省大举征瑶,战场多在粤桂交界地。广西主要在大瑶山(藤县大藤峡附近),广东主要在泷水之东山、西山,尤以罗旁瑶经常出没于西江劫掠,两广如骨刺在喉,泷水之瑶乱影响最为严重。
明代岭南之“瑶乱”,可分为三个时期。一、自洪武至永乐年间,官府以抚瑶为主;二、自正统至景泰年间,实行剿抚并用的政策;三、由弘治至万历年间,进入全面征剿时期。
明政权建立后,实行屯田制,分别有军屯、商屯和民屯等方式,军队之中亦安置三分之一进行屯种,以休养生息。洪武年间,德庆州泷水县红豆山(今云安县镇安、罗定市金鸡一带)瑶首刘第三,自元末便开始酿乱,一直未有平息,明新政权未找到抚瑶办法,仍以军队平乱为主,到洪武十二年(1379),始将红豆山瑶乱平息。洪武三十一年(1398),再次发生西山瑶人盘穷肠的暴乱,指挥王濬率官兵前往征剿。实际上,明的抚瑶政策是从洪武末年才得以正式实施。
明洪武三十一年,平息瑶人盘穷肠之乱后,开始在瑶区设立瑶官,委任当地瑶首作瑶官,统领“抚瑶甲总”,建立封建政权基层组织,实行羁縻和怀柔政策。永乐抚瑶期间,先后多次组织少数民族上层人物进京朝觐和进贡,明王朝对朝贡的民族上层除了给予冠带、钞币等赏赐之外,还根据各人招抚户口多寡,分等级授予瑶官,每2500余户,可授二等瑶官,足7500余户可以上京朝觐,发给嘉奖其“向化”有功,准予子孙世袭的诏书。永乐四年(1406)六月,化州县吏冯原泰被授予泷水抚瑶县丞。永乐一朝,德庆州所属及邻近前往朝觐向化的瑶首不少。如永乐六年盘永用,永乐八年骆第二,永乐十年信宜根竹峒陆仲八等,冯原泰也因抚瑶有功,升为德庆州抚瑶判官。据民国《罗定志》记载:永乐十三年八月丙辰,德庆州瑶目周十八来朝贡方物,朝廷赐与衣钞,并赐敕曰:“皇帝敕谕广东肇庆府德庆州古蓬,下台等山瑶头周十八、刘大,恁每(您们)都是好百姓,比先只为卫军有司不才,苦害恁上头,恁每害怕了不肯出来,如今听得朝廷差人来招谕,便都一心向化出来朝见,都赏赐回去,今后恁村峒人民,都不要供应差拨,从使安生乐业,享太平的福,但是军卫有司官吏军民人等,非法生事,扰害恁的,便将这敕谕直至京城来奏,我将大法度治他,故谕。”其后宣德八年,石窟、思劳二山瑶首陆以义等相继朝贡,也获得皇帝敕谕。瑶人受抚来贡,屡屡获得赏赐宣谕,这种怀柔政策的收效甚大,结果永乐二十多年,溪峒宁静。
正统至景泰年间,情况发生了变化,宣德年间的镇守内臣阮能是个贪婪不已的大贪官,他与兵部尚书陈汝言勾结,朋比为奸,对百姓加重盘剥,溪峒土官瑶首的袭荫,必须要厚贿,实行卖官贿官,引发了溪洞瑶人再次发生骚乱,先是正统二年(1437),广西的流贼纠合广东瑶人攻陷新兴,正统十一年(1446),在泷水发生了大骚乱,瑶首赵音旺率领瑶人攻陷县城,杀死抚瑶判官冯述,虽然后被都御史马昂发兵讨平,但此次瑶乱,牵连甚广,影响甚大,北连德庆,西至岑溪,由瑶首赵音旺、凤广山,而至凤广山之子凤弟吉以及凤光山等先后发动起事,历时十多年。为此,广东特设总兵官,在泷水之东山、西山分别设立分守参将,率兵分捕民瑶。
正统十四年(1449),广州发生黄萧养起义,朝廷又适遇“土木之变”,无遐顾及南方,瑶人之势渐大,各地瑶乱蜂起,十余年间,瑶人两度攻陷泷水县城,事态严重,而且两广瑶人互相呼应。广东征剿,广西瑶人纷乱;广西征剿,广东瑶人又流劫州县,景泰三年(1452),明政府特设两广总督,专责对瑶人征剿,以协济应援两广。两广大小官员均属其统制,这就是两广总督设立之缘起。
明朝建立后,各省实行三司分治,布政使司是朝廷派驻地方的代表,主管民政和财政;提刑按察使司主管司法;都指挥使司管军事。三司互不统属,权归中央,听命朝廷,三司不能兼任。因为瑶乱,永乐初朝廷又遣派官员巡抚广西,永乐十九年(1421)又派官员巡抚广东,地方文武官员均受其节制。巡抚的设立,实际已打破了三司分治制度。但两广之巡抚各有侧重。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邱濬曾言:“两广同为岭南地,其地势土俗大段不同。广西山岭崎岖,林薄深阻其中,皆瑶僮窟穴,编民错居其间。广东十府,惟肇、高、廉三府地方犬牙交错,雷州府惟遂溪县,广州府惟连州与之相近,其余皆滨大海,地势平易,无有山林险阻。自洪武、永乐以来,朝廷惟命总兵官镇守广西,而广东一方,惟以备海洋、倭寇为急,未闻有瑶患侵犯也。”
瑶人自湖南南迁,虽然先入粤后入桂,但长期以来却以桂省为大本营。广西山岭崎岖,丛林密布,是瑶僮生活理想之地,如勾漏大山、大瑶山。故明室之治瑶政策,重点放在桂省。及至宣德以来,广西总兵云山在两广边界征瑶,两年中杀伐万人,继后柳溥、田真在广西均大肆残杀,于是广西瑶人,大量流入广东肇、高、雷、廉四府与广西犬牙交错之山地,特别是泷水之云开大山山地。故明广东瑶乱,主要在西江以南,西起封川、开建,南至阳春、高州,东至高要、新兴一带,以泷水的东山、西山和后山(云开大山山地)作为大本营,基本活动于两广交界之山区县。鉴于此,明室不得不对治瑶政策进行调整,于景泰三年(1452)特设两广总督,始设的两广总督府实际上是战事临时指挥部,所以两广总督府必须靠近前线。
成化元年(1465),两广总督府驻扎梧州,总督(后又改称总制、提督)兼巡抚事,不再设巡抚。嘉靖四十五年(1566),泷水罗旁山地成为两广的主战场,于是又将两广总督府从梧州搬到肇庆,其时的两广总督只兼广西巡抚,广东另设巡抚驻惠州,以应海事。到隆庆三年(1569),另设广西巡抚,两广总督不再兼任。隆庆四年又撤消广东巡抚,改为由提督两广军务兼理粮饷巡抚广东。万历三年(1575),仍改总督,加带盐法。万历年间,因惠潮有寇,两广总督府曾暂移驻潮州,崇祯后又改驻广州。两广总督原本是一临时建制,其府署随征瑶的战事而移驻。总督与巡抚,初设时都是因事暂设,不是正式官名,巡抚的品级稍次于总督,但仍属平行,由于总督、巡抚的设置,布政使权位渐轻,按察使成为巡抚的属官。总督、巡抚后来逐渐变成封疆大臣,地方文武官员都受其节制。
首任两广总督王翱,素有威望,瑶人都畏惧听抚,他最先提出恩威并重,招抚并用的政策。他在“边情疏”中提出四点:(一)两广官吏,惟务偷安,兵政无备,黄萧养乱起,又各畏缩退避,略无御寇之谋,致使贼势日张。(二)瑶僮等人,其衣服语言虽与中国不同,然其好恶情性则与民无异,其背叛实由于官吏不得其人,德不足以绥怀,威不足以慑服,甚至欺其远方无告,掊克残忍,颠倒是非,既害其生,又拂其性,焉得不铤而走险。(三)继而提出剿抚并用,除差人四散招抚瑶老,僮老等,一方面命总兵官会同土官士兵,恩威并重,于是各归乡峒生理。(四)虽然如此,但犹未敢保其永久不叛,主要是地方官吏应得其人,各瑶僮人等已归者,宜抚之以恩,未来者宜申之以义,号令必信,赏罚必公,巨恶必诛,小过必宥,而又整饬戎伍,坚甲利兵以临之,使彼既慕其义,又畏其威,则悍然不逊之气自消矣。
可惜王翱于翌年三月奉调还京,“人亡政息”,他的“恩威并重,剿抚并用”之策未能很好推行,而至瑶乱再起。
(三江纪事)广东历史上第一个瑶族直隶州罗定“特区”(上)——罗定直隶州的建立及“瑶乱” (三江纪事)广东历史上第一个直隶州(下)——两广总督、罗定直隶州和泷水“瑶乱” (三江纪事)兴水利 建电站——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罗定县水利事业发展纪实 (三江纪事)奇木妙手雕成圣人像——罗定学宫孔子像的来历 (三江纪事)罗定:一家三代人送影下乡 罗定人的过年习俗 -节庆文化--广东文化网 罗定邦的一个名。 我最喜欢的一道菜——罗定皱纱鱼腐 - 小天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三江纪事)从“豪宅”到“县衙”——访第一届云浮县人民政府的诞生地 [转贴]我最喜欢的一道菜——罗定皱纱鱼腐 ← 【国学文化】 ← 明师苑论坛 罗定菜谱 罗定绉纱鱼腐(图) 罗定绉纱鱼腐(图) 广东罗定发现罕见岩画 图像疑似外星人(图) 广东罗定发现罕见岩画 图像疑似外星人(图) (三江纪事)陈汝杰——人生曲折的“书法奇人” (三江纪事)把游击队员当亲人的“小鬼”——访“五老”人员刘亚来 (三江纪事)与“两弹一星”结缘的云浮人——访著名电子专家陈喜棠 (三江纪事——云浮人物)84岁的山歌手朱华安 罗定豆豉鸡 正宗罗定特产--回味悠长鱼香浓郁的皱纱鱼腐! -正宗罗定特产皱纱鱼腐 -搜房博客 (三江纪事)一段尘封的历史故事——吴有恒与郁南“四·一八”武装起义 (三江纪事)罗阳圩:一街跨两市 (三江纪事)满院槐阴筛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