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生命的特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12 18:30:52

作者:肖佑嘉


  休闲作为现代社会的产物,其意义不仅在于与产业及社会经济有密切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它所蕴藏与展现的人文层面上的生命特质。
  当前热说成都休闲,于是有休闲文化的提出。其实,“休闲”只是表象,深入分析其内容,则可以看出,自古以来的成都休闲文化,最具强烈的感悟生命的特质。其感染与影响人们的方式,乃儒、释、道、医的融通,是对人文的、相对自由如意的人生道路的探求。
  
  一、道的演绎
  
  黄帝问道于广成子,而于老君山(现成都新津)祭祀天地;老子西出函关而于青羊肆(现成都青羊宫)显现真身。或许由此,便开始了道的演绎。
  修道在于成仙,蜀王仙化的传说由是久远。古蜀王蚕丛、柏灌、鱼凫“此三代皆神化不死,皆得仙道”。感人至深的杜宇重情,魂归杜鹃;开明飞升,而证不死的开明兽……无一不是神仙故事。这些传说与故事,当为三星堆遗址中人面鸟身像、玉璋上的羽人形象以及汉砖上的伏羲人首蛇身像等印证。道的演绎当由此发端。
  这种道的演绎,导致蜀中有大禹按五行治水之理,有女娲补苍天、望帝决玉垒、李冰筑低堰之象。现在的都江堰人,敢自豪地说:“问道青城山,祭水都江堰”,是不是亦源于古蜀成都道的演绎呢?这种演绎,还有一个重大的史实,即张道陵祖师在江西龙虎山修学成功后,游历天下,终于选定鹤鸣山(在今成都大邑县),创立了道教第一个实体教团,道教正式以宗教的面目在成都发端,进而通过青城山,将道教的影响敷演至今。有是因缘,首届与第二届中国(成都)道教文化节在成都成功举办,道教音乐团赴港台演出,青城山成为四A级旅游景区,鹤鸣山着手恢复祖庭,似乎都是成都人休闲文化的必要与自然的内容。
  
  二、儒学的发展
  
  《汉书·地理志下》云:“景、武间,文翁为蜀守,教民读书法令,未能笃信道教,反以好文刺讥,贵慕权势。及司马相如游宦京师诸侯,以文辞显于世,乡党慕循其迹。后有王褒、严遵、扬雄之徒,文章冠天下。由文翁倡其教,相如为之师”。这里提到的文翁,无疑对古蜀成都的儒学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司马相如则成为汉代大赋的奠基者;扬雄被世人称为西道孔子,其《太玄》之著,更将《周易》之外的古易传承留传至今,肇起后来的方山易以及来知德等易学大家。
  接下来,有初唐文坛第一人陈子昂,诗有李白、杜甫,词有北宋苏轼、南宋陆游;状元有明代杨升庵,杂学有清代张问陶以及后来的李调元、廖平、郭沫若、巴金等。蜀中这种儒学与文化的传播,又含有重文经世的特色,从而使成都的休闲,具备了人文城市与人文休闲的特质。如鸿德先生指证的:成都第一个在全国发明并实践了“农家乐“,奥拓车数量在全国城市中排位第一等等。[1]如此都是成都人文休闲的明证。
  
  三、祖师禅法的继承与弘扬
  
  蜀中虽无白马寺,但有仅比白马寺晚5年的大邑雾中山开化寺弥陀道场,亦有具七佛圣地之称的彭州,包括临济宗禅法的传播。
  先是玄奘法师受戒于成都大慈寺,发西天取经的弘愿,通中印文化而影响世界;马祖道一承百丈怀海遗愿,建龙泉道场(在今龙泉驿区龙泉山),而继释迦遗教定汉地百代基业;再无相禅师去新罗王位,应敕修大慈寺机缘,传五祖无上心灯;圆悟弃国师之尊,重建昭觉寺,书“禅茶一味”(该书为日本著名的一休和尚得到),肇起日本茶道;道隆乘大慈寺祖师遗志东渡日本,开创日本一代禅风。又有破山海明之下祖师禅法的弘扬,联系着现有成都全部重点寺庙的兴衰;唐秘在成都的传播,诺那、贡噶在成都传法以及能海上人承康祖衣钵而建近慈汉密道统等等。这种佛教文化的传播,无不为今天成都的休闲文化打上深深的烙印。
  有是因缘,昭觉寺成为沟通显密与日本佛教的重要道场,大慈寺成为沟通韩国、日本的枢机,宝光寺成为宗教场所中第一座五A景区。其“禅茶一味”的遗风,或者还影响到成都的众多茶铺(数量居全国第一),使成都的休闲,表现出的不仅仅是对自由时间的简单享受,而是更侧重于对生命质量与自由精神的执著追求。
  
  四、中西汇通的医学实践
  
  四川不唯药材资源丰富,其名医大家,代不乏人,但从汉代涪翁、程高而下,又多隐医的特质。
  成都是道教的发祥地,道家医学得以在此传承不断。唐代孙思邈为修改他的《千金方》,在青城山参访三年;三丰祖师为圆成其道学,不仅于大邑鹤鸣山静坐修道,更写了著名的《神效万应方》。影响至今,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王庆余先生则以道家医学服务于国家跳水队;而恩威公司的最初发展,亦得蜀中著名道士李真果的道教医学的传授。
  蜀中山川之雄奇多情,不仅带来了医学的大倡,便导引出医学大家敢于直面西学东渐的学术大势,即如清代名医唐宗海在九峰山(在今成都彭州市)写出著名的《中西汇通医书五种》,提出了汇通中西医的理念。以后蒲辅周作为临床大家,则从成都北上,名动京师;近代针灸大家姚天明,学冠西南三省而授业于空门;当代名医李仲愚,承传佛家医学,不仅以医道服务邓小平、华国锋、彭真诸领导,更有《振兴中医》上书,促成全国振兴中医工作会议的召开。
  有是因缘,蜀中医道,展示出贵德重生的理念与实践,把儒、释、道三家人文关爱的特质,指向了具体的人与事。
  综上所述,蜀中人文文化的特质,融于“休闲文化”中,处处彰显出关爱生命、关爱人生的人文内涵。无论是旅游景观的建筑、风水,还是川菜、川酒、蜀派花木艺术、蜀派古琴、蜀中书画及至青城武术等,成都的休闲较之国内其他城市,都更具感悟生命的特质。一句话:成都人的休闲,是人文的休闲,是感悟生命的休闲。
  由是观之,围绕和谐成都,无论是讨论、整理,还是倡导与规范成都人的休闲,都离不得人文精神,离不得感悟生命的特质。
  
  注释:
  [1]参见周鸿德:《什么是成都文化的精魂》,《人民论坛》2006年12月号。
  作者:成都市政协常委,四川君合律师事务所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