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丸礁——虽有惊人的美丽,但已被他人占据_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4:31:37

弹丸礁——虽有惊人的美丽,但已被他人占据

 

撰文/单之蔷

 

    它的名字叫“弹丸礁”,许多外国人却误称它为“拉央拉央岛”。因为弹丸礁已被马来西亚非法侵占了十几年,并经营为一个世界级的潜水胜地,然后以“拉央拉央岛”之名对外宣传。弹丸礁拥有着惊人的美丽:世外桃源般的环境、处女地的海床、珍稀神奇的海洋生物……但是这一切,现在却并不属于我们、不属于中国。


弹丸礁,是南沙群岛中的一个环形珊瑚岛,目前被马来西亚非法侵占。马来西亚称之为“拉央拉央岛”,并把这里建设为一个旅游度假胜地。想要登上此岛必须乘坐特备的客运小飞机,从小飞机上看弹丸礁,只见岛的外边有一道由翻滚的浪花组成的银边,中间是翡翠一样的绿色,弹丸礁仿佛一块镶着银边的绿翡翠。摄影/单之蔷


 

弹丸礁航拍图  弹丸礁礁东南侧是长约1000米的机场跑道,远处水面上是点点游船。马来西亚在这里不仅建立了军事基地,还盖起了豪华酒店。每年来弹丸礁度假休闲的游客络绎不绝,美丽的珊瑚礁水下景色以及形态奇特的锤头鲨使得这里已经成为世界级的潜水圣地。摄影/吴立新



这里奇特的鲨鱼——锤头鲨吸引了全世界的潜水迷

    2009年5月3日 

    昨天从米里飞往东马来西亚沙巴州的首府哥打基纳巴卢市,住大亚酒店。

    早晨4点半起床,奔向机场。我们要去弹丸礁,马来西亚称之为Layang-layang Island(拉央拉央岛),需要事先预订飞机票。去这个岛只能坐一种小飞机,19座,但只能坐11人,其余是放行李。

    我们与岛上的旅游公司联系上了。他们让我们到机场上碰运气,如果飞机上没有坐满,其实就是人加行李总重量不超重,我们就可以上。

    5点钟到达机场。去弹丸礁的人陆续到了,人还挺多,来了10个人,一看就知道都是潜水迷,行李都很大,大概是潜水设备、水下摄影机等。弹丸礁已经被马来西亚开发成为世界知名的潜水胜地。美丽的珊瑚、斑斓的热带鱼就不说了,据说这里最吸引世界潜水爱好者的是一种罕见的鲨鱼——锤头鲨。这种鲨鱼长得十分奇特,整条鲨鱼像一把锤子,头部是锤头。依我看,锤头鲨的头部特像宋代的官帽,即头上长有两条帽翅,眼睛在帽翅的末端骨碌碌地转动。确实很神奇。







    每个人加上行李都要称重量。最后的结果是我们三个人只能走一人。我们决定让吴立新先去,因为他潜水摄影,先去还能多一天时间下水拍片子。

    吴立新走了,我和马宏杰返回饭店,我们去了海燕饭店。天还没亮,只有一个印度人在总台,安排我们住下。我们的房间对面是一个海湾,海水碧绿,海面上的船各种各样,很是好看。今天我不准备上哪儿去了,打算在房间里好好上网,整理一下图片。如果再有时间,就好好休息睡一觉。

    上网,查弹丸礁,关于这里的网页很多,但都是旅游宣传资料,有价值的不多。其中有马来西亚总理登上该岛视察的信息,还有一些资料是说马来西亚在岛上建立了主权碑。整理图片累了,就站起来,到窗前看看海,看看海面上来来往往的船。

    在哥打基纳巴卢市,城里25%的人是华人,满街都是中文的店名和标志,出租车司机基本上都是华人。明清之际,南海周边华人众多。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向南推进,中原的农业民族向东南沿海挤压,还有明清长达400年的惨烈海禁,中国沿海的海洋民族走投无路,只有“下南洋”,涌向南海周边地区,那时的南海堪称“中国湖”。但中国历代的统治者,视海外的中国人为贱民、刁民、弃民,没有扶持,只有打压。史载郑和下西洋在马六甲海峡一次就镇压了一支5000多人的华人集团,说他们是海盗,有5000多人的海盗吗?其实这些人就是中国的“哥伦布”、“麦哲伦”,如果是西欧的国王,一般都会封官许愿,让那些人成为海外殖民地的总督,或者与他们搞股份分成,共同经营海外领地。但是农业民族与海洋民族的思维截然不同。这大概是今天南海周边华人虽多,但却无权无势的原因,也是南海今日局势的肇因。

    这个小城到处都是海湾、海岛,非常美,还有山,山都较高。有一座山叫基纳巴卢山,海拔4101米,被称为神山,也是整个东南亚的最高山峰。这里也是世界自然遗产,山峰很独特,上面全是光秃秃的大石。不像别的山峰有许多乱石,这个山特别之处是石很完整、巨大,让人感到造物的伟大。

 

 

弹丸礁的美,让我禁不住发出赞叹

    2009年5月4日 阴

    早晨又是4点半起床,直奔机场。

    今天格外顺利,连行李都没称重,就都上飞机了,因为总共只有7个人。驾驶舱的两扇小门一直开着,飞机怎么驾驶,看得一清二楚。

运送游客前往弹丸礁的飞机,是一种双螺旋桨小飞机。飞机上有19座,但只能坐11人,其余放行李。机舱内的空间非常狭小,在其中往往行动不便。

    一会儿来了一阵雾,飞机钻进云里,一片白茫茫的。只是窗玻璃上都是横着流淌的水线。

    飞了大约一个半小时,我看到两个驾驶员中的一个,拿出了一架小数码相机,对着外面在拍照。是什么景色吸引了他?我站了起来,朝着他拍照的方向望去。“啊!”我禁不住发出一声赞叹。原来是弹丸礁到了。我得承认我一下子就被弹丸礁的美征服了。

    翻滚的浪花围成一条椭圆形的银色项链,中间是一个翡翠一样的潟湖。在空中看弹丸礁就像一块有着醉人绿色的翡翠,这块翡翠又镶嵌了银边。想想看在一片蔚蓝的大海上,出现了一块镶着银色花边的翡翠,有谁能不感到神奇?


飞机快要降落了,驾驶员也非常有兴致地拿出数码相机拍摄,透过驾驶舱的玻璃可以看到郁郁葱葱的弹丸礁近在眼前。弹丸礁原面积不足0.1平方公里,后经填海造陆面积达到0.35平方公里,成为南沙群岛第一大人工岛。飞机场就是在填海造陆的基础上修筑的。 

    要欣赏弹丸礁,首先我们要了解环礁这个概念。何谓环礁?顾名思义,环礁就是珊瑚礁在大海中围成了一圈,成了一个环状。环中围成了一个湖。很早我国渔民就发现了环礁这种神奇的自然景观,形象地称之为“石塘”,即石头围起来的池塘。宋代就有人著书把西沙、南沙群岛的环礁和沙洲地貌称为“万里石塘,千里沙洲”。环礁之神奇,在于它特别像人类的杰作,而不像是自然所为:大海中无知无灵的礁石怎么会围成一个环形?中间为什么总是围成一个湖,而且又会留几个“口门”与外面的大海沟通?是什么力量造就了这种奇观?

    人类早就对这种神奇的地貌景观发出了提问,最早给出答案的,是大名鼎鼎的进化论的创立者达尔文。他在乘坐贝格尔号环球航行时,就注意到了这种出现在热带海洋中的神奇现象。他给出的答案简洁明了,至今已被科学界普遍接受。他说:环礁的出现,是因为地壳或海平面的升降造成的。环礁的生长首先要有一个依托或者说基座,一般是一座露出水面的海底火山或其他山体。依托着这个山体,珊瑚开始围绕着山体的四周生长,并开始建造礁石,这圈礁石好像是给大海中的山丘戴上了一个项圈。

    我们知道珊瑚礁是珊瑚虫的骨骼造就的。珊瑚虫只能生活在热带的海水里,水温25—28度,而且珊瑚虫只能生活在距离水面0―50厘米这个区间里。后来出现这种情况:海底开始沉降或者海平面上升,相对的珊瑚项圈就会向上生长,如果沉降或上升的速率与珊瑚礁向上生长的速率正好相等,那么珊瑚项圈将一直保持稳定地向上生长。直至海底下沉,珊瑚围绕的山丘完全沉入海中,或者海平面上升完全淹没山丘,珊瑚项圈仍然继续向上生长,直到露出水面,这就形成了环礁。环礁依附的山沉下去了,它自身露出来了,它的美丽是踩在巨人肩膀上的美丽。

    仅仅出现一个“项圈”还不美,环礁的美还在于海浪和海水的变幻。

    环礁围成的圈不是黑乎乎的礁石圈,而是一个雪崩冰溅的浪花圈,也叫浪花带,因为环礁面对大海的那一面,即向海面,由于面对海水的冲击,水体交换快,营养物质丰富,珊瑚生长迅速,礁石也就生长得快,因此总是竖起高出海面的礁墙,企图阻挡海水和海流。大海岂能被阻,于是掀起白花花的巨浪砸下去,如此争斗,生生不息,因此围绕着环礁的外侧就形成了浪花带。

    浪花带内是潟湖,沉下去的山丘留下的空间成了一个湖。因为湖水浅,还因为其中生长的藻类,使得湖水与外面的海水差异很大,外面深蓝,里面翠绿、浅绿、嫩黄不一而足。这就造成了环礁的色彩之美。



湖内海水的颜色变化

 

    环礁是我见过的最美的地貌景观之一,完全可以和溶洞中的钟乳石、冰川中的冰塔林、沙漠中的金字塔沙丘、雪山中的角峰相媲美,但遗憾的是我国许多地貌学教科书竟没有环礁这一节,这不能不说是很大的遗憾。

    弹丸礁就是一个典型的环礁。

    透过飞机驾驶舱的玻璃窗我看到了环礁像一条项链丢在了蓝丝绒一样的大海上。环礁阻挡海浪,溅起层层浪花。潟湖碧绿,大海蔚蓝。

    飞机开始降落了,惊起了岛上的飞鸟,无数的鸟儿飞起,遮天蔽日。看来弹丸礁还是一个鸟岛,据说,它的确有一个鸟岛,在潟湖内。

    从飞机上下来,没走几步,就到了度假中心的酒店。岛不大,整个环礁围起来的岛湖面积,也就1平方公里左右。但是环礁的特点就是:水上一点点,水下一大片。很适合高脚屋式的建筑,其实针对环礁的这种特点,可以很好地利用水下的礁盘。

    弹丸礁上面原来什么也没有,就是一圈环礁,有一些地方是露出水面的一些黑石头。跑道和度假村都是人工填海造地造出来的。具体情况是这样的:本来马来西亚一直承认南沙群岛是中国的领土,但在上世纪70年代马来西亚的地图突然标注该岛为:拉央拉央。1983年马来西亚政府宣布开发该岛,1991年建成600米长的飞机跑道,后来机场跑道又扩建,还建造了度假和潜水中心。

    一进度假中心,就看到一个游泳池,周围是一圈低矮的木屋,是酒吧和餐厅,游泳池边放着许多白色的躺椅,很典型的那种海岛度假胜地的模样。

    房间安排完了,我们沿着门前的人造堤走去。这个人造堤的大石头显然是从外面运进来的,是石灰岩、花岗岩和火山岩等,而堤内可以看到是黑色的珊瑚形成的碎礁石,许多礁石的断面能看出昔日的珊瑚。

    走在堤上最强烈的印象,还是海水的颜色是那样绿,不是蓝而是绿。主要是水浅了的缘故。其实我看到的海水是被环礁围起来的潟湖。湖内的水比湖外的水平静多了,能看到几十米外的地方是一道白线,那就是浪花带。

    人造堤的石块上,能看到许多螃蟹趴在上面,这些螃蟹不大,也就乒乓球大小。它们机警得很,人一走近就匆匆钻进水里。一路的石头上总能见到螃蟹,它们见到人总是匆匆跑掉。

    有一段人工堤外留下了一段自然的海滩,银白色的沙滩上大都是被海浪磨蚀的珊瑚鹅卵石,或者是珊瑚的残肢断臂,一根根,一节节,洁白如雪,在海浪的推动下,滚来滚去。每一次海浪冲来,它们就改变了位置。

    不时地有运送潜水爱好者的船从海面上驶来。潜水用的氧气瓶被一排黑色的橡胶圈固定在船的两边,远处看好像船上坐满了人。



弹丸礁作为一个旅游胜地,是潜水者最向往的东南亚潜水热点之一,在一本全球潜水指南中写道:“……对于世界潜水爱好者来说,这是一个空前的、从没有过先例的潜水点。并且跟其他潜水点相比它有很多优势:绝对与外界隔离,处女地海床,大型水生物,以及很少的游客”。马来西亚政府力图把这里打造成一个高端旅游胜地,在岛上的度假中心里,客房、淡水游泳池、潜水服务中心、码头、发电机房及海水淡化设备等一应俱全。上图为一个潜水服务码头,游艇从这里载上等待潜水的游客,把他们拉到适合潜水的地点下潜。摄影/单之蔷


 

    回到度假中心也就11点多钟。等待吃饭,这里吃4顿饭。早餐7点—8点,午餐12点—1点,下午茶3点—4点,晚餐7点30分—8点30分。吃饭时,这里竟坐满了人,大约有几十个,都是来这里潜水的。看来,这里作为一个潜水中心,经营得还很赚钱。

    我们吃完午餐,学了一阵潜水。

    来了几阵雨,雨说来就来,风很大。

    吴立新说,有一个热带气旋带来的暴风雨就在附近。

    吴立新告诉我,机场跑道的一端有警告牌:不准过线。那边是海军的基地,有两艘炮艇。

    晚上又下起暴雨,风也很大。当天空乌云密布的时候,海水显得更蓝了。

 

海中的“交通”也会拥堵。一群叫珍鲹的鱼拦住了摄影师的道路,它们不紧不慢地从镜头前游过,视其如无物。在广东,这种鱼也被称作白面弄鱼,它们平时集群在珊瑚礁周围活动取食,南海岛礁附近的浅海也正是这种鱼的主要分布区。摄影/吴立新

 

珊瑚岛礁附近的海域是海洋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而且这里的生物大多具有奇特的相貌。珊瑚丛中这两个海葵仿佛是围着白色流苏的紫色大碗,它们和珊瑚虫、水母同属于原始而低等的腔肠动物,然而进化上的原始并不代表形态上的粗陋,海葵色彩艳丽,它们依靠纤细触手上的刺细胞来捕食浮游生物以及鱼虾,寿命可长达数百年。摄影/吴立新

 

这造型如树的珊瑚也是柳珊瑚的一种,它的名字叫黑珊瑚。由于生活在水深20米以下,阳光被表层的海水吸收,很难照射到这里,所以在水下珊瑚枝体看上去一片漆黑。可是摄影师的闪光灯让它彻底曝光了,原来黑珊瑚竟如松柏般墨绿,小鲷鱼围绕珊瑚翻游觅食,鱼身粉红,犹有金属光泽。摄影/吴立新

 

在弹丸礁的水下,摄影师发现了这个圆罐般的神奇生物——桶状海绵。它能够像擦玻璃用的海绵一样吸水,而且具有生命。凹凸的海绵壁将罐外的海水吸入罐内,并将水中的有机物过滤吸收,以不断补充能量。据说如果在四周的海水中加入染料,则可以看到水中色彩逐渐暗淡,染料透入罐内,然后从海绵桶火山口般的开口中缓缓溢出。如此奇妙的结构也为其他海洋生物提供了隐蔽、集会的场所,有人将其形象地称为“海洋鱼虾的酒吧”。摄影/吴立新


 

保卫南沙,仅仅靠军人还不行,还要靠民间的商业支撑

    2009年5月5日 

    早晨7点钟出去。太阳在乌云里露出鲜红的脸,让人有一种霞光四射的感觉。

    在这小块沙滩上,我坐下来,随意在我的身边就找到了7种贝,在那长长的人工堤上,我看到螃蟹大约是两种。

    沙滩的生物多样性明显高于人工堤。

    忽然有刺耳的轰鸣传来,我抬头看去,两架战斗机从空中掠过。原来是马来西亚的战斗机在巡逻。这把我从美妙的自然界拉回到现实。我在想,人类是怎样开始划定地盘的,又是怎样发展到划定国界的。比如:这个弹丸礁,我们说是我们的领土,马来西亚说是马来西亚的。那么到底属于谁的?一个国家怎样能说这块土地是它的,根据何在。这可能得从私有制产生时说起,记得卢梭说,当一个人第一次把一块牌子竖在一块土地上,说“这是属于我的”时,私有制就诞生了。国土的形成大同小异:

    1、有经发现成为国土的;有经侵略占来的。

    2、西方的领土扩张有一个特点就是利用商人做先锋。商人先去经商,国家紧随其后。英国、法国在美洲就是这样的。

    3、利用武力来扩张。比如:俄国人在远东。

    4、利用探险来扩张,如英国人对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占有。

    中国人的文化是内敛型的,不是扩张型的。我们领土扩展很少是靠军事占领,而是靠文化的吸引力吸引异族加入,或者是靠农民的锄头占有的。比如匈奴、鲜卑和满族人的加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汉文化的吸引。而东北和西北都是靠闯关东和走西口的农民的锄头在那里不断地开荒种地才保住的。南沙群岛之所以是我们的,也是因为海南渔民最先在这里生存和劳作。

    我的思绪又回到了眼前的沙滩和大海,这个小小的弹丸礁,生物多样性是如此地丰富,中国若有此岛,我们的生物多样性会大大增加,我们子孙后代,就可以说我们有锤头鲨、蝠鲼、杰克鱼群、隆头鹦哥、魔鬼鳐,长尾鲨,鲸鲨。吴立新说:这些物种西沙群岛等地也有,但数量极少,很难看见。

    11点半,我们坐船去旁边的鸟岛。船未等靠近就听到一片鸟鸣声,鸟岛很小,上面黑压压地落满了各种海鸟。我们上了岛,沙滩上全是半成鸟,还不能飞,我们上岛它们就顺着沙滩走,排成队,好像士兵。我从来没有看到如此多的鸟,一只挨着一只,感觉连插针的地方都没有。鸟和我们对视着,也就一两米的距离。空中不断有鸟飞下来,嘴里叼着从海上捕来的小鱼。许多小鸟都孵出来了,但是这些幼鸟全都一样,我不知道小鸟的妈妈是怎么认出自己的宝宝的。我觉得很难辨认。如果辨认不出,它会把嘴里的小鱼给其他小鸟吗?






马来西亚在弹丸礁东部的礁坪上堆筑一处四方形的人工岛,面积约有百余平方米。到了每年3月份,成千上万的燕鸥聚集到这里产卵并繁育后代,直至10月幼鸟长成方才纷纷离开。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鸥群大致由3种鸥构成,画面前景及空中飞翔的鸟多是褐翅燕鸥,中间及右侧有几只白色头顶、棕羽黑尾的,那是白顶玄燕鸥。在远处,还可以看到一些羽色灰白的大凤头燕鸥。人工岛上鸟巢遍布,甚至没有给游人留下丝毫的落脚之地,我们只能在岛的边缘欣赏燕鸥翔集。摄影/马宏杰


 

    我们让船绕到了所谓的“主权碑”的附近。这是马来西亚在1980年竖立的,声称这里属于马来西亚。回来的路上,经过环礁的北侧,这里有一个伸向海底的一个陡壁,就是他们所说的“wall”。海流流到此,被迫上升,形成所谓的“上升流”,“上升流”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因此陡壁上的珊瑚生长得比别处更茂盛、更多样,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也比别处丰富多彩,因此水下陡壁是潜水爱好者最喜欢去的地方。果然,在这里我看到了一些潜水者在波浪中起起伏伏,时隐时现。

    船快到码头了,我问开船的马来人,“什么时候来这里工作的?”“我1994年就来这里开船了。”他说。

    这么说,马来西亚把这个属于中国的海岛,至少已经开发了16年。这个被马来西亚占领的弹丸礁对我的启示是:保卫南沙群岛,仅仅靠军人还不行,还应该靠商人。要把这些岛屿开发成能吸引人来度假、娱乐、探险的地方。这样靠自身经济运转来保护一个茫茫大海中的小岛显然是可取的。一个被占领的弹丸礁为南沙群岛的其他岛屿树立了一个开发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