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与管理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6:28:59
《易经》是迷信还是企业管理宝典?  乾泉先生说,有很多人认为《易经》是迷信,甚或有杨振宁、何祚庥等知名学者认为易经、阴阳五行是伪科学,是阻碍中国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文化障碍。所谓专家学者,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研究领域,并且取得了骄人的成果。但是,他们本人没有做深入研究,不了解或一知半解得领域,就随意发表自己的观点,是没有科学根据的。杨振宁、何祚庥等学者等尽管他们是大科学家,可是我认为他们发表的上述观点,实际上是违背科学精神的,是不负责任的,是文化虚无主义,是不可能被社会公众采信的。你是物理学你能给病人动手术吗?你是知名的专科医生你就能讲解宇宙天体不同星系诞生、碰撞的运动规律等很专业的宇宙物理学吗?《易经》是中国的文化瑰宝,是群经之首,是华夏民族都有的智慧,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发掘,而不应该对自己祖国的文化怀疑,不自信;这是洋奴哲学。没有谁生病了去找兽医的道理;再傻的人,也不可能相信一个建筑设计师给我们开的处方吧?一个不自信的民族、不承认自身文化价值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
  《易经》诞生于三千年前,从伏羲八卦算起,易学的起源最少也有七八千年的历史,可企业管理是近代和现代的问题;他们之间有何关系?“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万法归宗。易乃中国文化之源,诞生于甲骨文之前,是我们的祖先对待天文、地理、历史和生活环境的经验写照。因易而成道、儒、释,道学崇尚自然,儒家崇尚伦理,释佛崇尚觉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系辞云:“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天人合一”,“内圣外王”,“内外兼修”…… 因易而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构,使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一脉相传,造就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形成了稳定的社会结构,使华夏儿女得以休生养息、安居乐业薪火相传,塑造了富于创造和顽强的民族精神,哺育了一代代英雄儿女......
  乾泉先生讲, 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化的市场竞争,企业的竞争实际上是核心竞争力的竞争,是国际化的竞争。企业竞争的背后已经是文化的碰撞、交融、融合。中国的企业只有依靠得天独厚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才有可能吸收外来文化,才能塑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不难理解,为何近几年来,国内外企业界兴起对《易经》、《老子》、《论语》、《孙子兵语》等中国古代典籍的研究热,这时管理发展趋势要求的反映。很多管理专家已经认识到《易经》本质上是一种哲学,是以易经及易学思想为核心的管理哲学,从管理的自身发展历程上来看,21世纪将由模糊科学管理走向哲理精确细化的高层次科学管理,这种发展趋势必然要求管理哲学的兴起和文化的回归。《易经》PK现代企业管理,也就不难理解了。

《易经》背后八卦相荡的秘密

  乾泉先生认为,三千年前的周文王,它将八卦推演为六十四卦,并为每一卦每一爻作卦爻辞,从此,易学就成了一部书经典。当伏羲氏八卦哲学之时,此时尚为历史上的畜牧时代之初,人们在大自然中与天候环境争生存,人道未显,故八卦所代表的是“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到了周文王之时,人文思想已相当进步,一切人道设施如家庭、国家、社会的伦理制度已立,物质生活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人们此时迫切需要的是如何有—个高尚人格的标准作为人生的理想目标,周文王乃应时而兴,完成此一时代伟业。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表明,系统结构决定系统地功能,系统的进化过程是系统基本要素(物质、信息和能量)追求平衡的过程。周易将八卦重为六十四卦后,藉著六爻上下的变动、阴阳二性的分别、卦与卦不同系统相互间的关系,不同层次的递进演化规律,系统和层次与环境间的互动(能量、信息和物质交换)规律,为一起生命和变革规划出了—个普遍遵循的自然法则——和谐。阴阳交感,五行相生,八卦相荡,向人们昭示着,事物运动所包含的信息对称、物质阴阳平衡、能量守恒等以和谐为易理要旨的哲学,中孕育着丰富的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的系统科学思想。周文王的圣智卓越,见地深透,三千年来已学成了中国人推崇的宝典,成了中国文化和哲学之源。
  乾泉先生认为,易经同样在今天对我们的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对我们的个人事业和企业成长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它是我们优秀文化的基因。忽视它的存在与作用,我们将会很迷茫。发掘它的价值,科学的驾御的基本规律,我们自身、我们的组织、企业、社会将会越来越自信、和谐与健康。因为,我们生存、发展和进化永远,不可能离开我们的基因与环境。

《易经》对现代企业管理有哪些作用?

  有人说中国没有自己的管理,而乾泉教授认为中国几千年前不但有管理,而且还有自己的管理哲学。中国有着博大精深的管理文化。但是文化也是要进化的,文化只有在交流、重组、融合中才能够创新。但是,没有自己的文化母体,谈何交流,拿什么来与西方文化重组。中国管理的现代化,应当是有自己特色的中国化。企业管理是一种科学,也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文化,它应该是民族文化在企业行为中的表现。忽视民族文化、片面模仿西方管理的必然结果就是:邯郸学步,不仅学不好西方的管理科学,最后连自家的珍宝也会丢失,给企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易学思想当可为中国化的企业管理提供崇高的价值理念和指导。《易经》原理贯穿天、地、人三才之道,凝聚着中国文化在漫长的文明发展过程中对自然、人生和社会规律规律探索的经验成果。易道的核心就是把对世界的认知和自身的价值,在实践操作的基础上密切结合的一种决策管理模式,包含着许多具体的经营策略。

《易经》是中国管理哲学的核心

  “中国式管理”这个词这几年比较热,乾泉的主张是多谈“中国管理哲学”,少谈“中国式管理”。《易经》与中国管理哲学的关系吗?对中国现代企业管理有怎样的价值呢?
  乾泉教授指出,易学的实质就是管理哲学,易学的自然法则、结构决定功能定律和全息结构模型,在今天仍然具有高度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应用价值。不但包含了丰富的人文科学精神和价值伦理原则,还包含了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法则,蕴涵着丰富的管理方法、管理工具、管理模型。易学思想对现代管理学研究的领导、计划、预测、决策、组织、平衡、沟通、变革、控制等管理元素和企业资源,具有系统分析、科学诊断、统筹优化和战略架构的功能。我们坚信并预言,易学将会从历史的失忆中醒来,以其丰富的自然哲学和辩证哲学的元素和宇宙全息属性,能够为中国和谐哲学的建构提供战略平台,也将对中国文化的传承、重塑和崛起提供精神理念和价值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