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现史无前例的雪灾备受海内外外华人关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2:52:01
雪在中国过去总是与丰收、纯洁、吉祥等美好的憧憬联系在一起,总是给诗人画家和文豪们带来创作的冲动,然而今年却给神州大地带来了突发的灾难。问题出在哪里?新加坡联合早报读者来信 >>2008年1月29日发出的《暴风雪在为中国上一节大课》(涌涛拍岸[原创]首发于凯迪社区猫眼看人发布时间:2008-1-29 14:41:36)中说得好:“如果是在改革开放前,这么大的风雪未必会造成如此大的影响,因为那个时候老百姓被限制在本地范围内,很少人离开本地,下大雪了无非是年货晚买几天,少买一点,在家看雪。
现在不同了,中国已经改革开放近三十年,经济建设已经进入深水区,处于了社会主义初级向中级过渡阶段。这一切经济建设的成就与全民参与建设是分不开的,是与几亿农民工进城建设分不开的,是与城市群众发挥集体智慧分不开的。农民工开春从大江南北,中部、西部涌向东部做工,春节前纷纷返回原乡过节,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一个特殊现象。每年春节前,中国交通部门、通信部门如临大敌,一切工作为春运准备。春节前后的两个春运高潮是这些部门每年工作中的两大关口。”
本文转发的网站很多如欲阅读全文请点击暴风雪在为中国上一节大课,这是新加坡联合早报2008--01-29发出的;猫眼看人上的原帖则在[这里]
联合早报还有篇
上海最流行问候语 “今天你摔了吗?”
(2008-01-30)
何惜薇(上海特派员)
“今天你摔了吗?”
上海市从上周五起,罕见地出现雨雪天气,昨天虽然不再降雪、大部分雪花也已被扫离人行道,但路面仍然湿滑,导致许多人摔倒。连日来,“今天你摔了吗”成为申城最流行的问候语。
据报道,单是前天,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就出车超过600次,共有1000多人摔倒扭伤,骨折人数因此比平时增加四成,创下单日骨折人数最多的纪录。除了因地滑扭伤脚或导致髋骨骨折,摔倒时下意识地用手掌撑地也造成不少人的手腕骨折。为此,申城媒体纷纷引述专家的话,提醒市民摔倒时不要用手撑地。
秘书林龄前天出门时,穿上心爱的高跟鞋,尽管看到道路已积雪结冰却还是嫌麻烦,没换上防滑鞋子,结果摔倒了,就“本能”地用手去撑地,还擦伤了手指。她说:“跌倒不痛,就是狼狈呀,我还看到我身后的男士在笑我呢,我明天还是换上球鞋。”
据记者观察,没及时穿上防滑鞋子、走路速度太快、没提高警惕,都是摔伤的原因。此外,申城部分人行道(特别是主要商业购物中心外的街道)和地铁站露天台阶铺上大理石,也致使不少人不慎滑倒。对于这些大理石,除了美观之外,文员陈军说它们“没有实际用途,没必要把大街铺得亮亮的”。
在陈军的印象中,此次降雪量是1986年以来最大的,有媒体则报道它是1949年有纪录以来上海所迎来的罕见大雪,而德士司机徐师傅则记得自17岁女儿出世以来都没有见过这样的大雪。
徐师傅说:“你别看我女儿已经17岁了,她还是兴致勃勃地吵着要去堆雪人,我就告诉她到天台去就行了。她还来真的,用了纽扣当雪人的眼睛,在餐巾纸上画上口红印,当雪人的嘴巴,还有用痰盂的盖子当雪人的帽子,逗得全家人哈哈大笑。还好雪停了,要不然冰箱里的蔬菜都吃光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大家都争论上一次大雪究竟是什么时候的当儿,上海中心气象台传出了“权威”的说法:“截至目前,申城雨雪量创下建国以来最高纪录,市区雪深为1991年以来最大,郊区雪深为1984年以来最大,持续时间为1964年以来最长。”
截至昨天上午8时,市区累计雨雪量已达54.4毫米,市区积雪最深达4厘米,郊区崇明雪深为17厘米。虽然大雪暂时停止,气象局预测本周五和六,申城将再出现雨雪天气。
倍可亲网编发有专题:中国暴风雪事件影响史无前例 损失尚难估计。这里选录片段。
全球变暖 为何中国爆发罕见雪灾?(组图) 倍可亲 京港台时间:01/29 向您播报 消息来源:中评社
新中国成立以来罕见的雪灾仍在持续中。截至1月27日,武汉和长沙两市已连续近半个月日平均气温接近或低于零摄氏度。历史记录也为人们认识这次低温天气提供了参考指标。湖北、安徽西部、江西西北部、湖南和贵州大部的气温比常年同期偏低2至4摄氏度,湖南、湖北省雨雪冰冻天气是1954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影响程度最严重的,江西省雨雪冰冻天气是1959年有气象观测资料以来影响最严重的,贵州26个县(市)的冻雨天气持续时间突破了历史记录。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为什么我国还会发生如此大规模的降雪和低温天气?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专访了中国气象局的有关专家。(专家们说是“拉尼娜”现象下的大气环流异常是雪灾“祸首”,也作了一些解释,但“拉尼娜”现象的影响为何在中国是如此表现?并没有说清楚。--五柳村注,以下蓝色字体均为五柳村所加。)
据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杨贵名介绍,与多年相比,今年这场暴风雪最大的特点就是雨雪天气过程时间间隔短。他说:“三九天雨雪天气频发并不少见,但是今年15天之内发生了三次过程,几乎一星期一次,而且每次都是持续时间较长的大范围的降雪,这在历史上是比较罕见的。”
“造成近期大范围强雨雪天气的直接原因是大气环流异常。”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军说。孙军说:“正是由于这段时间大气环流稳定少变,西南暖湿气流和冷空气一直持续在北纬30度附近,尤其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才让雨雪天气近期不会出现明显转折。” 杨贵名介绍,“我国今年连续出现降雪过程,就是由于从西路来的西南暖湿气流,与东路贝加尔湖以东的冷空气在黄淮、江淮、江南北部一带相遇,再加上黄淮一带暖湿气流比较活跃,容易出现大的暴雪天气。”(都是记述了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气象学的研究大概还没有达到能够说清楚的水平,仅仅研究大气圈是得不出结论的)
面对极端天气事件,我们该怎么办
要是换在我国北方,这次大范围降雪无论从降雪量还是持续时间来说,都并不稀奇,但是在南方一些地区却造成了数十年不遇甚至百年一遇的灾害。专家认为,主要原因是南方广大地区防寒机制相对薄弱。
李维京建议,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除了加强建立南方地区的防寒机制,积极做好灾害防御措施外,还要提高公众对暴风雪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防范意识,及早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 (这话说的对)
他认为,应对极端天气,气象部门责无旁贷,要做好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监测分析、预报预警和灾害影响评估工作。然而,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冰雪灾害成灾因素复杂,对雨雪预测预报难度也在不断增加。(这是实话)
泪流满面:亲历火车受困17小时……
倍可亲(backchina.com)作者:wanghyde
2008年1月25号晚上八点五十,由于路面凝冻,很难打车,我们从遵义市香港路乌江大厦出发步(滑?)行了一个多小时来到火车站,当时车站即将停止检票,而我们却“幸运”的赶上了火车。那时,我们怎么也没想到3个多小时的短途火车竟然走了这么久。。。刚开始,车子一切正常,到了12点过还听到广播说火车将于凌晨2:37到达贵阳,可过了2:37已经过去好久了车子却依然停在不知是哪的某处,更没想到的是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第二天。。。
火车车厢里一开始有3度,到了第二天就只有零下一度了,窗外全是白晶晶灰蒙蒙的一片,车顶上的雨水还没来得及滴下来就变成冰条凝固在车窗上,就连车窗内的窗棱上都结了一层薄薄的冰。朋友说,小时候开冰箱的时候还在想不知道呆在冰箱里是什么感受,现在好了,整个一大冰箱,你想出还出不来。我们不敢睡觉,一睡着准得感冒,一路上只好不停的站起来跳来跳去运动生热。还好后来发现餐车里比较暖和躲了一阵,不然真得冷死。
不但冷,还没吃的。因为是短途,而且上火车之前都还在公司加班,根本没时间也没想到去买东西在火车上吃,所以到了第二天早晨大家都又冷又饿,然而餐车上一碗白水煮面加个鸡蛋竟然买到10块一碗,于是我有史以来第一次在火车上买了5块一桶的D版康师傅,可是买完以后我们惊“喜”的发现竟然米有热水可泡。。。等了N久终于等到了温水泡面,怎么难吃法就不多说了。。。幸好我还是买来吃了,因为到了下午,听说火车上已经没有水了。。。我坐在餐车里还听到工作人员说“过一会你就是有钱也买不到了。”
不知道火车什么时候能开,不知道我们还能撑多久,到了中午12点,火车上的人渐渐开始坐不住了,不断的有人找列车长理论,不断有人要求下车自己走回去,差一点就要暴动了。可是,下车以后又能怎样,列车长说小关已经全线封路,不能通车,外面全是厚厚的冰,我们所停的位置荒郊野外的又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现在快两点了,真要走回去就算不会被冻死也要走到天黑。到了两点,争执依然没有结果,我们的手机相继没电了,眼见着就要连打个电话回家报平安也做不到。更绝望的是,列车长带来消息说前一天滞留在火车站附近的K111次(好像是。。)可能在下午18:45分进站,这也就是说我们这辆绿皮慢车还将停在这里等待其他车次一个个的进站,要知道,当时开在我们前面的车起码有7,8辆。。。。这要等到什么时候啊,搞不好也许是三天也说不定。。。而三天后,食物,饮水更是大问题,冻病的人也会越来越多,真是不得不叫人绝望。。。
然而,就在我们快要绝望的接受在火车上呆三天的命运时,奇迹发生了,列车长和调度在群情激奋下答应向前走一站,而这下一站就是贵阳北站,原来,我们竟然在离贵阳这么近的地方被迫停留了10多个小时。。。下午5点,我终于回到了家,由此,我在火车里被困17小时的经历宣告结束。我们是回来了,可我们所乘坐的那辆车现在却可能依旧排在贵阳火车站外。想回家的心情都是一样的,希望那些回家的人们也能平安的回到家见到自己的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