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上“中国人民银行”是谁题写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1 05:50:55

人民币上“中国人民银行”是谁题写的

张炜之史海探秘      人民币上“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字写得力足丰润,典雅和谐且刚柔并济,它们是谁书写的呢?这个问题曾一度扑朔迷离,说法不一。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经调查认定,真正的书写者是山西的马文蔚。
    行长“施计”,马文蔚书写“咱们银行”
    1950年初春,我国政府决定设计发行第二套人民币,以适应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迅猛发展的需要。政府决定由时任中国人民银行印刷局副局长的王显周负责组织中央美术学院罗工柳和周令钊设计人民币图案,由中国人民银行第一任行长南汉宸负责征集人民币题字。
    第二套人民币是我国首套完整的货币,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南汉宸行长对题字十分为难,是继续沿用第一套董必武写的楷书呢,还是请人再写?为此,南汉宸请示了周总理。周总理表示,钞票代表一个国家的形象,马虎不得。
    “马虎不得”,那让谁写呢?南行长想到了经济研究室的研究员马文蔚。
    马文蔚,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黄寨村人,生于1904年,1930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经济系,后供职于中央造币厂当审核主任,曾在孔祥熙部下做过事。1949年6月,经薄一波介绍到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工作,曾任参事、金融研究员。此人性格刚毅,博学多才,尤善书法。
    1950年4月的一天,南汉宸叫人把马文蔚请到办公室,拿出一杆笔让他鉴赏。马文蔚说,这是一支宫廷御笔。南行长说:“好眼力,写几个字看看。”虽然是宫廷御笔,但马文蔚却表示不如自己的笔好写。于是,南行长让他回去拿笔,与自己比试比试。
    随后,马文蔚拿来了自己平时练字的毛笔,只见南行长正在把天蓝色的虎皮宣纸剪成四方小块,让马文蔚跟着他写“咱们银行”。虽然感到行长今天有点特别,不过马文蔚也没多想,于是便拉开架势,跟行长写了起来。
    马文蔚跟着南汉宸反复写“中”、“国”、“人”、“民”、“银”、“行”、“元”、“角”、“分”、“壹”、“贰”、“叁”、“伍”、“拾”等字。写完后,两人一起选出“比较好的一组”,这组字便成了后来第二套人民币票面上的全部汉字,而两人也为国家保守了这个秘密,从未与人说起。
    马文蔚为人民币题写的“中国人民银行”的字样,很多人认为字形与魏碑相似,而基本笔画仍属隶书。但据学者考证,这种字体叫“张黑女”碑体,它是北魏碑体的故名,被认为是北魏碑体中的精品。
    第四套人民币发行,专家仿写“玉”和“金”
    在1957年“大鸣大放”中,马文蔚被打成“右派”,并于1958年4月遣回阳曲县劳动教养。1978年,马文蔚的冤案平反。而中国人民银行首任行长南汉宸却已在1967年就被迫害去世了。根据国务院104号文件,平反后的马文蔚按退休干部安置原籍。其时,他已经74岁,人民币已发行第三套,票面上那几个“中国人民银行”仍在沿用着,但他仍从未与人说过此事。
    1956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汉字简化表。1980年第4套人民币准备发行的时候,总行决定把“中国人民银行”的繁体“国”、“银”改为简体,于是给居住在阳曲县的马文蔚发函,约请马老重写简体的“国”和“银”。可是,马文蔚老先生已年近八旬,又有哮喘病,握笔已不稳,未能再写这两个简体汉字。最后,北京印钞厂的专家们经过细心临摹马文蔚先生的笔体,终于临仿出了简体的“国”和“银”。
    需要说明的是,现在用的人民币“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字的“口”与“银”字的“艮”,仍然是用的马文蔚的原迹,只有“国”字的“玉”和“银”字的“金”,则是印钞厂的专家们仿写的。
    媒体失实报道,引马文蔚出面澄清事实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全国兴起了一股书法热,人们便对人民币上“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字产生了兴趣,纷纷猜测谁是这六个字出自那位大家。

    1983年3月1日的《山西日报》刊发了一则《“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字是冀朝鼎手笔》的文章。此文一出,立刻在全国引起反响,上海《新民晚报》也载文说这六个字为冀朝鼎书写。而还有报纸却说是中国人民银行首任行长南汉宸书写了这六个字。因为南汉宸行长也写得一笔好字。
    看到这样的报道,马老很生气,“本来我是不想把这秘密说出来的,事情过去了30年了,南汉宸行长也去世了,但我不能看着报纸以讹传讹。如果我把这个秘密带走,就对不住南汉宸行长和宁嘉风、郑伯彬同志。”
    于是,马老给时任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副行长胡景云写了一封信,并附上刊有《“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字是冀朝鼎手笔》的山西日报样刊。在信中,马老表示坚决不同意《山西日报》登载的“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字系冀朝鼎手笔的说法,质询总行《山西日报》上的说法是否总行提供的资料,并要求总行能够调查此事。
    总行调查,认定“中国人民银行”为马文蔚书写
    收到马文蔚的来信后,总行马上给他回信说:《山西日报》所载《“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字是冀朝鼎手笔》的报道不是总行提供的资料。我国为了避免人民币遭到破坏,对人民币票面上的每个部位设计、制版和印刷都是保密的,从不公开。对《山西日报》的报道我们另去函查询。你提出的人民币上面的字是南汉宸行长在任期间编定的是属实的,关于“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字到底是谁的手笔,请你能把当时的详细情况向我们介绍。
    与此同时,总行先后派出金融研究所的陈溶和高级工艺美术师张作栋、陈明光带着“绝密一号”存档手迹赴晋调查此事。
    调查人员到山西作了详细调查,并进行了严格的技术鉴定后,写出了《关于马文蔚书写“中国人民银行”行名字的情况》认定报告,报告结论指出:从马文蔚同志谈当时书写情况,特别是说明字是写在虎皮宣纸上的,是方块形写成的字,和我们所存原稿相对是一致的;从这次调查时,马文蔚书写的字体、字形及笔法看,虽多年未写,年纪也大了,字看起来也苍老一些,但与原稿相比较,笔迹还是一致的。
    于是,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明确认定:“中国人民银行”行名及人民币面额汉字的书写者是马文蔚。1984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特发公函指出:马文蔚同志是一位对银行建设有贡献的旧知识分子,1950年受南汉宸行长委托,为人民币题写了“中国人民银行”等字。
    随后,总行一次性发给马文蔚5000元人民币作为稿费。同时,为了表彰马文蔚先生对金融事业所做出的特殊贡献,以及他对工作的严谨作风,为改善其住房条件,特拨专款14000元给马老。
    1984年7月,《北京晚报》率先发出消息:《题在人民币上的“中国人民银行“六字为马文蔚书写》。
    1986年4月,《天津日报》和《长江日报》先后报道了此事,全国多家媒体予以转载。1987年7月24日,《南方周末》刊发周学对马文蔚的专访报道,进一步确认了“中国人民银行“六字系马文蔚所书。(张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