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的临床表现-易瑞沙(Iressa)官方网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6 06:20:50
近5% 的肺癌患者无症状,仅在常规体检、胸部X线检查时发现。其余的患者可表现或多或少与肺癌有关的症状与体征,可按部位分为支气管-肺局部,肺外胸内扩展,胸外转移和胸外表现四类。
(一)局部症状与体征    常为无痰或少痰的刺激性干咳,或被患者描述为"吸烟性咳嗽"。少数呈高调金属音性咳嗽或刺激性呛咳。肿瘤向管腔内生长者可有间歇或持续性痰血,表面糜烂严重侵蚀大血管者可出现咯血,但大咯血者少见。向支气管内生长的肿瘤引起部分气道阻塞时,可有呼吸困难、喘息,偶尔表现为哮鸣,听诊时可发现局限或单侧哮鸣音。气道阻塞的其他后果是阻塞远端的肺不张和肺部感染。肺不张是阻塞远端肺泡内气体吸收所致,根据气体吸收量的多少表现为部分或完全肺不张。远端的肺部感染又称阻塞性肺炎,可出现在近1/3 的患者中,表现为肺炎或肺脓肿,伴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因其经抗生素治疗即可改善.易被误认为炎症。近半数患者可有模糊或难以描述的胸痛或钝痛,可由于炎症波及部分胸膜或胸壁引起,也可由于肿瘤细胞侵犯所致。
(二)肿瘤扩展的症状和体征      近15% 患者的主诉是由于肿瘤向肺外生长进入胸腔、胸壁、纵隔或侵犯附近结构和神经所引起的症状。约5% 的患者表现为声音嘶哑和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声音嘶哑是由于肿瘤或转移性癌性淋巴结肿大压迫喉返神经引起,多见于左侧。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是由于上腔静脉被附近肿大的转移性淋巴结压迫或右上肺的原发性肺癌侵犯,以及腔静脉内癌栓阻塞静脉回流引起。表现为头面部和上半身瘀血水肿,颈部肿胀,颈静脉扩张,患者常主诉领口进行性变紧,可在前胸壁见到扩张的静脉侧支循环。
肺尖部肺癌又称肺上沟瘤( Pancoast 瘤) ,易压迫颈部交感神经引起同侧瞳孔缩小,上眼睑下垂,额部少汗等体征,称Horner 综合征。
约10% 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胸水,通常提示肺淋巴回流受阻或肿瘤转移累及胸膜。1% 的患者表现为吞咽困难,是由于肿瘤转移至食管旁的淋巴结造成食管部分阻塞引起。
(三)胸腔外转移的症状和体征     胸腔外转移的症状、体征可见于3% -10% 的患者。以小细胞肺癌居多,其次为未分化大细胞肺癌、腺癌、鳞癌。可表现为颅内转移的神经症状,包括颅内压增高,如头疼、恶心、呕吐、精神状态异常。少见的症状为癫痫发作、偏瘫、小脑功能障碍、定向力和语言障碍。此外还可有脑病、小脑皮质变性、外周神经病变、肌无力及精神症状。
1% -2% 的患者由于肿瘤转移到骨骼,引起骨痛和病理性骨折。常见于小细胞肺癌。大多为溶骨性病变,少数为成骨性。肿瘤转移至脊柱后可压迫椎管引起局部压迫和受阻症状。此外,也常见股骨、肱骨和关节转移,甚至引起关节腔积液。
虽然肿瘤也可转移到腹部,但很少见到以腹部肿块为主诉的就诊者。部分小细胞肺癌可转移到胰腺,表现为胰腺炎症状或阻塞性黄疸。其他细胞类型的肺癌也可转移到胃肠道、肾上腺和腹膜后淋巴结,多无临床症状,依靠CT 、MRI 或PET 作出诊断。
(四)胸外表现       肺癌的胸外表现指非转移性胸外表现或称之为副癌综合征。近2% 肺癌患者的初诊是因为全身症状或这些与肿瘤远处转移无关的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库兴综合征   小细胞肺癌或支气管类癌是引起库兴综合征的最常见细胞类型。约2% -5% 的小细胞肺癌患者中会有这一表现。这些患者中很多在瘤组织中甚至血中可测到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增高。虽然它也有自主的生理性作用,但不同于正常的激素,因为地塞米松不能抑制ACTH 在尿中的终生物17-OHCS。
2. 抗利尿激素   不适当的抗利尿激素分泌可引起厌食、恶心、呕吐等水中毒症状,还可伴有逐渐加重的神经并发症。其特征是低钠(血清钠< 135mmol/L) ,低渗(血浆渗透压<280mOsm/ L) 。
3. 类癌综合征    类癌综合征的典型特征是皮肤、心血管、胃肠道和呼吸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面部、上肢躯干的潮红或水肿,胃肠蠕动增强,腹泻,心动过速,喘息,瘙痒和感觉异常。这些阵发性症状和体征与肿瘤释放不同的血管活性物质有关,除了5-羟色胺外,还包括缓激肽、血管舒缓素和儿茶盼胺。
4. 异位促性腺激素    合并异位促性腺激素的肺癌不多,大部分是大细胞肺癌,主要为男性轻度乳房发育和增生性骨关节病。
5. 低血糖   低血糖是胰岛素分泌增加或膜岛素样活动的结果,见于鳞癌。切除肿瘤后可减轻。
6. 高钙血症    高钙血症可由骨转移或肿瘤分泌过多甲状旁腺素相关蛋白引起,常见于鳞癌。患者表现为嗜睡、厌食、恶心、呕吐和体重减轻及精神变化。切除肿瘤后血钙水平可恢复正常。
7. 神经肌肉表现     癌性神经肌肉病变是肺癌最常见的非转移性胸外表现,发生率近15% 。一组病例研究发现,其中56% 为小细胞肺癌, 22% 为鳞癌. 16%为大细胞肺癌, 5% 为腺癌。半数没有其他的肺癌症状,而且1/3 的神经肌肉病变发生在其他症状出现前或肺癌明确诊断前一年,因此推论这些症状与转移无关。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主要异常有:①小脑退行性变,如共济失调、眩晕、构音障碍;②运动神经病变,表现为进行性消耗、虚弱和肌纤维自发性收缩;③多神经炎合并混合的运动和感觉障碍;④感觉性神经病变,常开始于麻木,有时面部肢体疼痛,逐渐失去全身的各种感觉,反射减弱,偶尔出现耳聋;⑤精神异常,进行性痴呆,时有抑制性精神错乱,木僵或精神不稳定;⑥肌病,表现为萎缩性轻瘫,特别是肢体肌肉和近端肢体;⑦多发性肌炎,特别是肌肉和近端肢体肌肉疲劳,如盆部和大腿肌肉,消耗明显而且有原发肌纤维变性;⑧自主神经系统异常,如体位低血压;⑨骨髓表现,支气管肺癌最常见的末梢体征是杵状指,有时合并肥大性骨关节病。
引自陈灏珠主编《内科学》( 第 5 版 )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123-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