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告别摸石头过河 走向观全局航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0:18:57
“十二五”告别摸石头过河 走向观全局航海
2010年10月19日 08:17:29  来源: 人民网 【字号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编者按:10月15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集中听取、讨论和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建议》(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建议),而“十二五”规划的主基调是“加快经济方式转变”。
在讨论“十二五”规划建议的同时,五中全会也将总结“十一五”规划的完成情况。“十一五”取得了哪些突出的成绩?“十二五”规划会布局哪些重大的战略任务?中国发展方式转型的关键和重点在哪里?如何正确定位中国当前的发展阶段,我们还需要做什么样的努力?带着这些问题,人民网理论频道记者电话专访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陈平教授。
最近几年开始有人认识到,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超出了西方主流学者的预期,中国的崛起,改变了世界的格局。西方知识分子开始反思文艺复兴以来西方文明的局限,重新估价中国文明的潜力。中国是否要告别、或正在告别摸着石头过河的时代,把中国经验总结、归纳出新的科学理论,社会发展是否进入了呼唤科学发展、理性规划的时代?

陈平教授认为,中国正在告别从摸着石头过河的时代,转变成观全局航海,这个全局要包括历史的经验,以往文明成败的经验。理解西方问题的根源,也就找到中国发展的机遇。
“十一五”四大成就 中国的宏观调控全世界最有效
记者:在讨论“十二五”规划建议的同时,五中全会也将总结“十一五”规划的完成情况。在您看来,“十一五”取得了哪些突出的成绩?在这些成绩的基础上,即将召开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即将实施的“十二五”规划应该在哪些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善?
陈平:我认为“十一五”时期,中国取得的成就有如下几个方面比较突出:
一、中国的宏观调控是最有效率的,经济发展平稳过渡。如果从国际标准来看,有一个成绩是举世震惊的,就是中国政府证明了其宏观调控是全世界最有效率的,超过美国、欧洲和日本,中国经济发展平稳过渡。在奥运会以前,西方发达国家是不承认中国的经验的,西方媒体联手组织了一场全世界的反华闹剧。没多久金融危机来了,全世界都对中国服气了,但这只是事实服,心里是不服的。因为中国没有理论来阐释中国的宏观调控为什么能比其他国家做得好。国内一些人反而认为这是歪打正着,是国进民退等说法,往往是从西方中心论出发的主观判断,而非客观的科学分析。中国为什么宏观调控和稳定发展做得比其他国家好,我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
二、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在拉动经济上的效果也得到了世界的认可。但是日本经济在90年代停滞了十年,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却毫不起作用,为什么?。中国在面对金融危机出口大幅下降的时候,大力地投入基础设施,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机场建设,起到非常有效的作用,经济发展是持续的。现在连美国也承认了,要学中国,巴西也要学中国搞基础设施的建设。
三、生态建设,尤其是西北地区的生态建设,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中华文明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农业过度开垦造成的生态危机。新一轮市场经济追求量的扩张,也鼓励西北游牧民增加放牧,导致沙化,这个严重的恶劣趋势已开始得到了制止。我最近看到内蒙鄂尔多斯生态建设退牧还林、还草,整体改造做得非常好。当然,全国的生态危机并没有全部得到解决,但是好多地区已经有成功的经验,趋势已经扭转,这是中国2000年以来的一个重大成就。
四、中国形成了几个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中国不光是低端的纺织品、制鞋,在电子、汽车、机械制造等各行业各领域都有全世界很强的竞争能力。面临金融危机虽然出口总量下降,但是中国的出口在西方市场的份额是上升的。这说明中国产品的竞争力,不仅是价廉,而且是一天天质优,这是中国“十一五”规划非常成功的地方。
“十一五”期间,中国也有值得反思的试验,例如仿效西方问题重重的社会保障模式加大了年轻人就业的困难,形式上取消城乡户口制度,假如不同时改革巨大的教育机会差距,并不能解决产业兴衰带来的就业问题,推进超大城市为主的城市化,出现城市农村两头空巢和交通阻塞、房价高涨的恶果,究竟是加大还是缩小城乡差距,值得研究。房价高涨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中国教育体制的布局不合理,城乡结构和生态环境、国家安全的需要不匹配。
“十二五”的关键在于深化中国结构转型的认识
记者:十七届五中全会集中听取、讨论和审议通过“十二五”规划建议,在您看来,“十二五”规划建议会布局哪些重大的战略任务?您对五中全会和十五规划有什么期望?
陈平:十一五”规划总的方向还是很正确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和“十一五”规划在方向上不会有重大改变。重要的是,我们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有了重大的变化,如何实现“十一五”已经提出来的重大课题,在发展思路上要有重大的调整。所以,“十二五”的“战略任务”还是要强调结构转型,包括如何优化产业结构、统筹城乡发展等等,这些问题都不会有重大的变化。问题在具体落实方面,我们现在对结构转型的具体目标,结构转型的艰难程度和价值观转变的认识才刚刚开始,这是一个重大问题。
记者:您认为中国经济结构有哪些需要调整的内容?中国发展方式转型的关键和重点在哪里?当前调结构、促转型的总体思路是什么?应该如何发力?
陈平:相对于美国、欧洲来说,中国的经济形势是比较好的,所以,受到这一次美国发源的金融危机的冲击不大。正因为这样,中国的经济学界和理论界对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是认识不足的。比如讲结构转型,往什么方向转?产业升级没有问题,但是讲拉动消费,发展服务业,提高人均GDP等具体目标就值得商榷。因为美国发源的金融危机,恰恰就是消费过度,去工业化过度。我们引进美国的生活方式,现代病急剧增加,医疗开支和社保开支急剧增加,房价急剧增加,由此带动的人均GDP增加,究竟提高还是降低了生活质量,提高还是降低了国际竞争力?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和节欲自然的生活方式,用科学的观点分析在生态经济上是可持续的,但是按照西方经济学的统计方法是“落后”,甚至“反现代”的。西方经济学家在向发展中国家推销自己已经百弊丛生的经济政策时,我们对后危机时代的结构调整,急需批判和反思的精神。
在此,需要重提一下中国的发展口号,即“摸着石头过河”。摸着石头过河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的发展方向是过河,河的对岸就是中国赶超的西方大国,这似乎是没有疑问的。但是,如果仔细回想一下中国发展的历史就会发现,中国不同时期过河的赶超目标,实际上是随历史潮流变化的。比如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是赶超苏联,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我们那个时候必须学苏联基础工业的先进经验,但是我们并没有重视学习苏联自己已经认识到的不足。从80年代开放以后,中国摸着石头过河,基本上又以赶超美国为目标了,同时也借鉴东亚尤其是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一些经验。同样没有注意美国和日本模式已有的局限。例如,中国学了日本发展加工制造和出口的经验,也要研究日本在金融竞争上败给美国的教训,欧元挑战美元的经验和问题。
搜索更多中国 美国 的新闻
“十二五”:冲破中国发展瓶颈的关键
从深化改革开放看“十二五”发展走向
叶小文:攻坚“十二五” 人才是第一资源
专家谈“十一五”与“十二五”节能减排挑战
十二五:自主创新如何助推转型
从"十一五"保障和改善民生看"十二五"发展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