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画毂雕鞍狭路逢,一声肠断绣帘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2 09:27:16

【转贴】画毂雕鞍狭路逢,一声肠断绣帘中

  • 淋溶土
  • 150位粉丝

1楼

摘自名词拾碎网页
  

     苏东坡和秦少游是宋朝有名的词人,两人常在一起舞文弄墨,秦少游被列为「苏门四学士」之一,苏东坡对他是很器重的,大抵是亦师亦友的交情。   

有一天,秦少游去看苏东坡,苏东坡问他最近有什麼作品,秦少游答称写了「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这样的句子。苏东坡笑他:「十三个字,只说得一个人骑马楼前过。」   

秦少游也反问苏东坡最近有什麼好作品,苏东坡答称:「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陪在一旁的苏门四学士之一的晁补之接著说:「只三句,便说尽张建封事」。   

秦少游的才情很高,为什麼「十三个字,只说得一个人骑马楼前过」?原来他是把一个女郎的名字融入词里,才不敢当面反驳苏东坡。暂且不提他这段爱情故事,先讲苏东坡的燕子楼。       

永遇乐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 ,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 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 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 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 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 景,为余浩叹。     

这是苏东坡到彭城(今江苏徐州),「夜宿燕子楼,梦盼盼」的作品。「黄楼」是他以前守徐州治黄河水患所建的楼,和燕子楼不同。他由燕子楼的人事全非,想到自己所建黄楼未来的命运,才有一番感触。而词人夜宿燕子楼,会梦到「盼盼」,这「盼盼」又是何许人?   

盼盼姓关,是唐朝徐州的美女,才情也高,被当时镇守徐州的张建封(一说张建封之子)纳为宠姬,住在张宅的燕子楼。盼盼当时的名气很大,白居易有次到张家,就写诗赠她。隔几年,张建封过世,盼盼不离开张家,在燕子楼一住就十一、二年,写了燕子楼诗三百首,白居易辗转读到她的诗作,也和了三首燕子楼诗,对她的才情及志节很是推崇。   

不过,白居易最後赠她一首绝句:「黄金不惜买蛾眉,拣得如花三四枝;歌舞教成心力尽,一朝身去不相随。」讲的是张建封宠爱盼盼的旧事。没想到盼盼读了非常感慨,认为白居易误会她了,解释她所以没陪著张建封一死,是因为怕人家把张建封讲成爱慕女色,所以自己才孤独留在燕子楼住著。   

盼盼最後仍以诗明志:「自守空楼敛恨眉,形同春後牡丹枝;舍人不会人深意,讶道泉台不去随。」诗成後郁郁寡欢,绝食数日後死亡。 

 这段凄美的故事打动了许多文人的心,唐宋咏燕子楼的诗词很多,苏东坡夜宿燕子楼会梦到盼盼,也是真性情的人才会有的际遇。他的「永遇乐」主要写自己落寞的情怀,提到燕子楼的,真的就只「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三句,难怪晁补之、晁无咎会称赞:「只三句,便说尽张建封事。」   

回过头来看看秦少游的「十三个字,只说得一个人骑马楼前过」:       

水龙吟 

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朱帘半卷 ,单衣初试,清明时候。破暖轻风,弄晴微 雨,欲无还有。卖花声过尽,斜阳院落,红 成阵,飞鸳甃。 

玉佩丁东别後,怅佳期参差难又。名韁利锁 ,天还知道,和天也瘦。花下重门,柳边深 巷,不堪回首。念多情但有,当时皓月,向 人依旧。     

这是秦少游在蔡州(今河南汝南)的作品。据说当时他和蔡州的营妓娄琬有一段交情,所以写这水龙吟赠她。「小楼连苑横空」是镶了「娄琬」二字,而娄琬字东玉,下阕也以「玉佩丁东别後」起首,是秦少游「爱情的秘密」,难怪被苏东坡嘲笑「十三个字,只说得一个人骑马楼前过」也不好分辩。   

「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是描述人在楼上眺望街景,往下一看又是车马喧闹声,由景入情,回想起以前欢乐,以及现在的愁绪,倒也不是苏东坡所称「十三个字,只说得一个人骑马楼前过」而已,即使不是镶了「娄琬」二字,起首这两句也不失佳意,想来苏东坡的说法是师友间的互相嘲弄,并不是瞧不起秦少游这作品。   

  • 2005-12-27 20:16
  • 回复
  • 淋溶土
  • 150位粉丝

2楼


而秦少游会对「绣毂雕鞍」特别敏感,应该是有原因的。绣毂指香车,香车上自有美人;雕鞍指马,马上便有侠少。绣毂和雕鞍,其实就是唐宋文人秘密的爱情游戏。   

唐宋多有游春踏青的盛会,从元宵夜到寒食、清明,中间至少还有二月二日挑菜节,和三月三日的上巳等,大家打著赏花看灯的旗号,女的上了车,男的骑了马,一起上了街,其实开始爱情游戏。   

美人虽端坐车内,偶尔也会拉开帷幕,探个头、回个首;侠少们看到自己中意的人,就骑著马尾随,这就是「随车」或「逐车」,直到最後看到车子回到那一户人家,也就等於知道美人是那一家的姑娘,以後再进一步发展。然而逐车、随车的过程,男女双方眉来眼去,情生意动,已经很有意思了。   

唐朝一些诗人都有这方面的生动描述。如李白:「白马骄行踏落花,垂鞭直拂五云车。美人一笑搴珠箔,摇指红楼是妾家。」以鞭拂车,已极尽挑逗之能事。韩愈:「直把春偿酒,都将命乞花。只知闲信马,不觉误随车。」骑马闲行,终至随车,就是一见锺情而不自觉。 

南唐张泌也有生动的词作描述这类场景:   

晚逐香车入凤城,东风斜揭绣帘轻,慢回 娇眼笑盈盈。 

消息未通是何计?便须佯醉且随行,依稀 闻道太狂生。   

 长安有凤凰阙,通常以凤城指长安,而长安也常泛指京城。有时是自己一见锺情,误以为对方也有情有意,如果对方一直不理我,我也只好装醉继续尾随著车,哪怕美人啐道「太狂生」。   

这就是随车、逐车的爱情游戏,宋词当中也有很美的作品。   

   青玉案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 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 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 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 处。     

古时京城实施夜禁,元宵假期则解禁,君民同乐,所以称「放夜」,也因而称为「放灯」。这是辛弃疾的名作,是元宵夜的作品,花千树、星如雨、鱼龙舞,都是指灯型及光景。玉壶是指有刻痕、夜间用来计时的漏壶。蛾儿是美人插在头上的饰品,雪柳是指首饰垂而摆动的部分。   

这就是逐车,也许人太多,跟不上美人了,所以才有「众里寻他千百度」的辛苦,也才有「蓦然回首」的无聊,更有「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 

 清末王国维「人间词话」指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依序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王国维用的都是宋朝词人的作品佳句,形容成就学问、事业的三阶段也很贴切,只不过辛弃疾这「众里寻他千百度」几句从此被贴上「境界说」,反而很少人注意作品里隐藏当时的爱情游戏,和境界无关,和恋爱中男女的心境倒有牵连。   

王国维也有词作,以清末民初的文人身分,写过类似逐车场景的作品。       

蝶恋花 

昨夜梦中多少恨,细马香车,两两行相近。 对面似怜人瘦损,众中不惜搴帷问。 

陌上轻雷听渐隐,梦里难从,觉後那堪讯。 蜡泪窗前堆一寸,人间只有相思分。     

和逐车的爱情游戏不同,王国维这「蝶恋花」写的是梦中见到妻子的场景。他骑著马,妻子乘著车,「两两行相近」,妻子可能是怜惜他变瘦了,也不管街上众目睽睽,就卷起车帘打招呼,问起近况。「陌上轻雷」指车声,这车走了,在梦里都追不上,梦醒更不知从何了解讯息。这场梦做下来,窗前堆满蜡泪,人间嘛,原本只有相思,那有相聚?   

夫妻之间在街上相遇,定然不是这场景,王国维可能刚和妻子别离,梦中才有这些相见无从相问的曲折,没有逐车少男少女的情趣,只是夫妻间的淡淡深情,虽有随车的意念,而不可从文字中得其奥妙,想要了解这爱情游戏,还得回到唐宋。       

蝶恋花 

几日行云何处去?忘却归来,不道春将暮。 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 2005-12-27 20:16
  • 回复
  • 淋溶土
  • 150位粉丝

3楼


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 撩乱春愁如柳絮,依依梦里无寻处。     

寒食是当时清明前的一个节日,禁火,大家也习惯春游。这「蝶恋花」是宋朝欧阳修的名作,有人也说是南唐冯延巳所作。不管如何,由「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就可窥知词人也玩过「随车」、「逐车」的游戏,现在进入「找车」的阶段,看看这香车究竟系在那户人家门前的树旁。       

鹧鸪天 

画毂雕鞍狭路逢,一声肠断绣帘中。身无彩 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金作屋,玉为笼,车如流水马如龙。刘郎已 恨蓬山远,更隔蓬山几万重。     

这是宋朝「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宋祁、宋子京的作品,也有人说是欧阳修所作。「画毂雕鞍狭路逢」是有心?无意?这逐车游戏也许对男女主角而言已经不是第一次,所以才有「一声肠断绣帘中」。全篇哀怨,或许是「欢乐极兮哀情多」。唐牛峤也有「菩萨蛮」小词写道:「柳花飞处莺声急,晴街春色香车立。金凤小帘开,脸波和恨来。」 

 或许,同一美人每次乘同一辆车,只要有心,就可以每次跟同一部车。反过来,美人也知道每次跟车的是谁,中间或有一次没看到那年轻人,拉开车帘,真的是「脸波和恨来」。 

 这恨,其实是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唐朝诗人崔护就写过:「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是惊豔而後不见美人的遗憾。据称他是清明踏青之後,口渴求茶而遇美女,但这也是传说,他当时是不是逐车之後,尾随香车到她家,已不得而知。不管步行惊豔,还是逐车惊豔,不把握机会表明情意,隔了一年只剩下桃花笑春风,那遗憾就是恨。 

 崔护这「人面桃花」的典故,在诗词中被广泛引用,可见诗人、词人在真实的爱情游戏中,因为过於敏感,也怯於表达情意,常常失去很多恋爱的机会。不过,也因为这种种遗憾,这些深情诗人把情爱托於文字,留下很多凄美的作品。      

 生查子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 约黄昏後。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 湿青衫袖。     

这是宋朝女词人朱淑真的作品,一说是欧阳修所作。其中「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後」普受各阶层喜爱。大家几乎忘了这就是元宵假期男女的爱情游戏。 

 这首「生查子」和崔护的「人面桃花」有点像,时间横跨一年,去年在黄昏後约会的那人,今年元宵夜没有露脸了,多情人只好「泪湿青衫袖」。 

 唐宋间的元宵假期,几乎可以用万人空巷来形容,从天子到百姓,大家都悬灯过节。宋朝时,蔡襄、蔡京谟担任福州知州,规定上元节每户人家必须点灯七盏。点灯要油,对贫苦人家是很大的负担,加上宋朝元宵假期最长曾达十五天,蔡京谟的规定就引起民怨,当时有读书人陈烈制了一盏大灯,并且在灯上题诗:「富家一盏灯,太仓一粒粟;贫家一盏灯,父子相对哭。风流太守知不知?犹恨笙歌无妙曲。」 

蔡君谟知道有人谏阻,他也从善如流,立即取消了规定。不过从偏处东南的福州也如此过元宵节,足见当年京城、江南一代的盛况。   

宋朝另外有一位知州姓田名登,因此不让民众提起「灯」字,他在元宵节贴出布告:「本州依例放火三日。」在他以为,放火就是放灯,没想到好事之人嘲讽他「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句俗话也因而流传至今。   

唐宋之前的隋朝,据说还没有大幅点灯的习俗,但元宵夜大家出游的盛况相同,当中便有一段元宵夜「破镜重圆」的故事。   

被隋朝所灭的陈後王、陈叔宝,他妹妹乐昌公主嫁给徐德言,两人看著陈後主迷恋张丽华荒逸无度,认为灭国是迟早的事。徐德言对乐昌公主说,以她的美貌,一旦隋军攻来,权贵势必掳她而归。因此两人把一面镜子打破,各执一半,相约灭国之後隔年的元宵节上街叫卖破镜,期待还能相逢。 

 随文帝後来派出太子杨广(即隋炀帝)和大将军杨素灭陈,乐昌公主果然被杨素掳走,不过杨素还算宠爱她。   

  • 2005-12-27 20:16
  • 回复
  • 淋溶土
  • 150位粉丝

4楼


到了第二年的元宵节,乐昌公主取出破镜,派人到街上叫卖,果然被徐德言把仆人请回客栈,拿出另一半破镜,比对是同一面镜子。徐德言因此有很多感慨,在镜子上题了一首诗:「镜与人俱去,镜归人未归。无复嫦娥影,空流明月辉。」让仆人把两面破镜带回去。   

乐昌公主见到破镜,心中想念丈夫,闷闷不乐,杨素就问她不开心的原因,她据实以告,杨素被这对夫妻的真情感动,派人找来徐德言,让他和乐昌公主团圆。 

 这「破镜重圆」的故事,至少显示隋朝前後的元宵节,大家已有上街活动的习俗,否则徐德言和乐昌公主也不会相约在那一天上街叫卖破镜了。      

 鹧鸪天 

月满蓬壶灿烂灯,与郎携手至端门,贪看鹤 阵笙歌舞,不觉鸳鸯失却群。 

天渐晓,感皇恩,传宣赐酒饮杯迎。归家恐 被翁姑责,窃取金杯作证明。   

 这作品程度不怎麼样,相传是宋朝一位妇人即席之作。   

宋徽宗赵佶在元宵夜与民同乐,来看灯的女郎都获赐酒一杯,这位妇人喝了酒不打紧,还把皇宫的金杯也带走,不料被侍卫发觉,扭到宋徽宗面前等候发落。   

宋徽宗是风流天子,他要这妇人即席作词说明为什麼偷杯子。这妇人当场吟了前述的「鹧鸪天」,内容大抵是她和丈夫来赏灯,被人潮冲散了,皇帝既然赐酒,她就想偷个杯子回家证明自己是元宵赏灯,以免公公婆婆怀疑她行为不检。   

这当然是辩词,不过宋徽宗很高兴,不只放了这妇人,还把金杯送给她。   

值得注意的是,这故事和小词反映了当时京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元宵夜是人山人海,家人失散是免不了的。其次,词中提到「天渐晓,感皇恩」,天子赐酒已到天快亮的时候,这赏灯真是几乎通宵达旦,妇人可以彻夜不归,当时男女的爱情游戏炽烈也可想而知。       

御街行 

街南绿树春饶絮,雪满游春路。树头花豔杂 娇云,树底人家朱户。北楼闲上,疏帘高卷 ,直见街南树。 

阑干倚尽犹慵去,几度黄昏雨。晚春盘马踏 青苔,曾傍绿阴深驻。落花犹在,香屏空掩 ,人面知何处?     

这是宋朝小晏、晏几道的作品。想像,这是逐车之後,郎有情、驻马树下眺望,女有意、登楼卷帘,很缠绵的作品。词人以「蒙太奇」的手法安排场景,倍觉凄美。   

「街南绿树春饶絮」是年轻男子游春的写景,一路美景其实不吸引人,重点在「树底人家朱户」。而「疏帘高卷」是美人的动作,她望的正是那年轻男子一路走来的「街南树」。   

下阕「阑干倚尽犹慵去,几度黄昏雨」,是分手後女方的种种闲愁,但是男方未尝不是「晚春盘马踏青苔,曾傍绿阴深驻」,深情在树下望著美人。最後三句用的是崔护「人面桃花」的典故,是人去楼空的哀叹。爱情游戏由逐车的欢娱,到楼上树底两相望的情怯,落得人去楼空的下场,真是不好玩至极,可是诗人、词人们一个接一个,把爱情游戏玩得不亦乐乎,真是奇怪。大概,诗人、词人原本多情吧!   

晏小山这「盘马踏青苔」有点幽怨。唐朝末年以「秦妇吟」名震京师,被称为「秦妇吟秀才」的韦庄、韦端己,曾有「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的名句,与晏小山相较,一是豪情一是深情,大大不同。   

   望海潮 

梅英疏淡,冰渐溶泄,东风暗换年华。金谷 俊游,铜驼巷陌,新晴履平沙。长记误随车 。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 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兰 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烟暝酒 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 暗随流水到天涯。     

这是秦观、秦少游的作品。洛阳城中有西晋石崇的花园金谷园,也有西晋皇宫前的铜驼街,「金谷」、「铜驼」都用来指洛阳的游览名胜,在这里则泛指春游之处,秦少游做词之地就在北宋的都城汴京(东京,今开封),并不在洛阳。「西园夜饮」就是皇帝赐宴的盛况,也证明秦少游描写的是汴京而不是洛阳。 

  • 2005-12-27 20:16
  • 回复
  • 淋溶土
  • 150位粉丝

5楼


 这「望海潮」,怀念的是已往种种美好,然後是一点点的惆怅。像「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都是极美的词句。   

秦少游所怀念已往的种种美好,其中之一便是「长记误随车」。「长」是经常、长久的意思,「误随车」这事会让他经常记著,想必是非常深刻的经验。   

逐车时,碰上中意的美女,当然是策马长随,主动地就以马鞭抚弄车盖。但也有深情款款却不敢表达的,就只好当作跟错车,偷偷摸摸、断断续续地望著美人的背影。秦少游的「长记误随车」,回忆中最甜蜜的部分未必是美人,而是自己当时的少男情怀。「飞盖妨花」是描述车轮的盖子擦碎路边的花,也是逐车的场景之一,这里是指赴西园夜饮的盛会。   

男词人好逐车,看看女性又是如何对待此事。       

永遇乐 

落日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 ,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 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 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 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 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 下,听人笑语。     

「三五」指十五日,即元宵节。唐宋词人偶以数字为文,如「九日」,直指重阳。而「中州」通常指九州之中的河南。   

这是女词人李清照丧夫後,晚年的作品。所以有「人在何处」之叹。北宋灭亡,南宋都城由汴京(河南开封)迁渡至临安(今杭州),李清照先前就已避难至临安。她从别人邀约赏灯而回想起当年在河南赏灯的模样,再哀叹自己年华老去,作品的层次分明。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就是描写当时妇女如何在上街被逐车前的打扮,如今则因伴侣已逝,憔悴到连夜间都不敢出门,真是女性莫大的悲哀。可是李清照把这悲哀写成「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有强作欢笑的委屈,更是让人动容。   

李清照以女性身分,记录了当时逐车游戏女方活动的神态,虽没有上街的种种动作,却已看出当时妇女很重视乘车上街这件事,装扮起来也很费事,帽子要铺翠,还要用金纸剪花,连腰带也很讲究,已婚者如此,未婚者更甚,无非也期待在街上被更多人逐车,再从当中挑个意中人,不是随随便便就登了车、上了街。   

李清照此词作於北宋末年,除了自身的际遇,也对当时北宋遭受外敌侵犯,民生动汤不安而有许多感受,不单纯是丧夫或红颜老去的哀痛。南宋末年的词人刘辰翁也曾以「永遇乐」作词记元宵夜的感受,他在序中说,他连续三年读李清照的「永遇乐」元夕词,每次都哭了。刘辰翁第一次哭的隔年,南宋也被元朝忽必烈灭了。   

文人从元宵盛事的变化,体会到国仇家恨,超乎爱情游戏的范畴,有时光从文字的表象是看不出来的。无论如何,这样的全民活动,多少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部分面貌,正是文学本质所需。   

在结束「逐车」前,还可以看看周邦彦的作品,看他讲究音律,精雕细琢这元宵夜的逐车情景:       

解语花 

风消焰蜡,露浥烘鑪,花市光相射。桂华流 瓦,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看 楚女、纤腰一把。萧鼓喧、人影参差,满路 飘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钿 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年光是也 ,惟只见、旧情衰谢。清漏移,飞盖归来, 从舞休歌罢。     

这也是和李清照一样,回忆都城元宵夜的情景。「烘鑪」指花灯,「桂华」指月光。古时称「姮娥」,避汉文帝讳,改称「嫦娥」,此处的「素娥」也指「嫦娥」。   

关於「看楚女、纤腰一把」,是因为楚灵王好细腰,宫女争相束腰,楚王也建「细腰宫」,後人称「楚腰」即细腰,唐杜牧:「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楚腰已泛指女子;掌中轻指剑,一说指身轻如燕、可在掌中跳舞的美女。   

  • 2005-12-27 20:16
  • 回复
  • 淋溶土
  • 150位粉丝

6楼


周邦彦这作品十分典雅,把元宵夜的美景述尽,动情的地方只有「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很有意思。男子逐车,车起尘土扑面而来,原是很辛苦的,但是为了心上人,也只好忍受这「暗尘随马」,只因心已随美人而去。   

周邦彦是北宋大词人,深通音律,颇为宫廷倚重,有一段风流韵事,据说和宋徽宗这风流天子有关,是另一种爱情游戏。   

   少年游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 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 ,不如休去,直是少年行。     

周邦彦此词从字面上看,是一名美女拨橙给心上人,并且低声提醒他已经是三更时候,不如留宿在这里。并刀是锋利的刀,用来破橙。吴盐胜雪是指盛著蔬果的盘子很光亮,李白诗有「玉盘杨梅为君设,吴盐如花皎如雪」,并刀如水也讲刀子的晶莹剔透。   

这词表面上没什麼。据说,这是当时的宋徽宗微服到名妓李师师家中,原先已在那里的周邦彦一看皇帝来了,急忙躲到床下。宋徽宗带来一颗橙,说是刚进贡来的,李师师「纤手破新橙」,并且低声要宋徽宗留宿下来。宋徽宗当然是留宿了,也不知周邦彦是如何离开床下,总之事後作了这词,而李师师後来也把这词唱给宋徽宗听。据说,周邦彦为此还一度被贬。   

北宋的都城在汴京,是现今河南的开封。清朝词人陈维崧曾到开封访李师师故巷,作了一首词纪念此事。       

师师令 

宣和天子,爱微行坊市。有人潜隐小屏红, 低唱道、香橙纤指。夜半无人莺语脆,正绿 窗风细。 

如今往事消沉矣!怅暮云千里。含情试问旧 倡楼,奈门巷、条条相似。头白居人随意指 ,道斜阳边是。     

「宣和天子」就是指宋徽宗。「有人潜隐小屏红,低唱道、香橙纤指」是描述李师师在宋徽宗来访时,在屏风後面低唱周邦彦作的那首词。「夜半无人莺语脆,正绿窗风细」,就是指宋徽宗留宿李师师宅。   

宋徽宗「微服出巡」,不只到李师师这一处。据说,他儿子钦宗曾下令,徽宗到过的歌妓家,这些歌妓的财产一律没收,一代名妓李师师後来就流落江南卖艺。宋徽宗虽有才情,但荒唐程度也让人咋舌。   

唐宋时代的爱情游戏,不只发生於元宵夜或踏青的逐车。   

   江城子 

浣花溪上见卿卿,眼波明,黛眉轻。绿云高 绾,金簇小蜻蜓,好是问她、来得麼?和笑 道、莫多情。     

这是南唐张泌的作品,他在浣花溪畔见到一位美女,想像自己提起勇气去问她:「来得麼?」意思是可不可以追求她,也想像她会笑著回答:「不要自作多情!」   

从张泌描述这女郎的「绿云高绾,金簇小蜻蜓」,她头发有型,也有金钗,应该不是在溪边浣纱的的寻常女子,可能是城中仕女的河边踏青。   

相传古时美女西施曾在若耶溪浣纱,浣纱女也是很多情的。不过,张泌此处描写的「卿卿」,是到河边游玩的,同样会引来男子追求。   

农历三月三日的上巳,在唐宋也是大节日,男男女女到河边,文人们「曲水流觞」,让酒杯随著水流而下,期间吟诗作对,再拿起酒杯一饮而尽。女郎们要在河边洗衣,通常以水沾沾裙脚,听说这天「召宴亲友,临水插花,祓除不祥」,又称「修禊」。       

木兰花 

小颦若解愁春暮,一笑留春春也住。晚红初 减谢池花,新翠已遮琼苑路。 

湔裙曲水曾相遇,挽断罗巾容易去。啼珠弹 尽又成行,毕竟心情无会处。     

这是北宋晏几道的作品,「湔裙曲水曾相遇」就是指第一次和她相遇时,她正在水边象徵性地洗著裙脚。「挽断罗巾」是指分离时的伤怀。   

男女的爱情游戏,随时随地会发生,文人处理起来多有隐晦,也看每个人当时的心境。例如,同样的上巳日,李清照也显得落寞。       

蝶恋花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 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 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词中的长安,泛指京城,李清照在北宋末已感受战乱,由京城汴京搬家到临安(杭州),一度还到金华,即使是上巳欢乐的节日,也拿来和已往比较,心情总是差了一些。男女爱情游戏,其实也受大环境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