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8.1 新一轮“货币造牛”行情开启 A股尽享“货币盛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3 10:25:09

新一轮“货币造牛”行情开启 A股尽享“货币盛宴”
作者: 来源:中国证券网综合报道 2010-10-18 08:12:50
  货币战

  9月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0.83%(本页)

  美汇率报告“难产” G20峰会难免再续“口水战”

  应有迎接货币持久战的多种准备

  市场影响

  新一轮“货币造牛”行情开启 A股尽享“货币盛宴”

  人民币升值使保险股估值回升

  6连阳紧急诊断:美元政治大框架下的牛尾巴市

  人民币“内贬外升” 大宗商品价格频创新高

  9月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0.83%

  ○中国证券网记者 李丹丹 ○编辑 衡道庆

  国际清算银行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由于9月份人民币对美元、日元等国际主要货币升值,当月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0.83%。

  具体来看,9月份人民币的实际有效汇率为119.65,环比升值0.83%,连续两个月上升。而经过8、9月份的升值,人民币的实际有效汇率已经接近5月份的水平,达到年内次高。同时,当月人民币的名义有效汇率为113.81,环比贬值0.27%,连续三个月下滑。

  央行副行长胡晓炼此前介绍,最能代表贸易品国际比价的指标是实际有效汇率,即由主要贸易伙伴货币组成的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它既反映了美元和其他国际主要货币的交叉汇率的变化,也经过了对各国通货膨胀差异的调整。

  从9月份的市场表现来看,当月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由6.8126上升至6.7011,升值幅度达1.64%;对100日元的中间价由8.0847上升至7.999,升值幅度1.06%;而由于欧元的强势,对欧元的中间价则由8.6333贬为9.1329,贬值幅度5.79%。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公开资料,目前该机构计算人民币有效汇率的一篮子货币中,日元、美元、欧元、韩元、以及港币、台币这六个币种占据了83.6%的权重,其中日元的权重居首,达到26.2%,美元的权重占20.3%,欧元的权重占17.8%。

  9月份以来欧美等国家施压人民币,要求人民币扩大升值幅度。相关人士表示,从1994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至今,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已升值55%,而一些主要货币都是贬值的。

 

 
 

  新一轮“货币造牛”行情开启 A股尽享“货币盛宴”

  在美国经济结构性困局依然未解、国会中期选举逐渐临近的背景下,美元重启定量宽松打开“潘多拉之盒”。在寒冷的冬天即将到来之际,流动性上游的“冰雪”却再次融化,货币洪流向下倾斜,河流下方水涨船高在所难免。美元走跌引发的人民币持续升值最终点燃了中国股市的做多激情。在“经济稳、货币松”的大格局下,A股牛市序幕或已拉开。

  经济与政策趋于平稳

  中国经济在二季度急速下滑之后,三季度后半段出现止跌回稳迹象。经济领先指标PMI于8月止跌,9月则大幅回升至53.8;更值得关注的是PMI产成品库存指数连续三个月下降至45,二次去库存化的进程或已接近尾声。

  从总需求角度看,尽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四季度会逐步下滑,但下半年以来出口并未出现显著的环比回落,好于市场预期,更何况在投资与出口加减法的整体框架下,投资尤其是政策性投资将对净出口下滑形成正向抵补。目前来看,尽管宏观经济短期还不会出现明显掉头向上趋势,但至少已然企稳。

  从政策层面来看,今年以来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复杂性给宏观经济政策带来空前考验。目前来看,地产政策虽不能说底牌尽出,但轮番出招之后,再出重拳的可能性在下降。而在货币政策方面,“适度宽松”下的相机抉择是今年以来的主基调,但无可否认的是,发达经济体重启量化宽松将不可避免地在某种程度上打乱我国的政策节奏,甚至使其陷入上下两难的境地。一方面,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输入性通胀压力或将提升国内CPI超预期上行压力,货币政策已无二次宽松的必要;另一方面,在全球货币超发的背景下,任何紧缩措施尤其是价格型紧缩政策又将进一步提升人民币升值预期并引致热钱大规模流入,加剧通胀压力及资产价格泡沫风险。因此,权衡利弊,维持目前适度宽松的基调或将为四季度政策面的最优选择,当然,加大数量型对冲操作力度、加强资本管制等措施必不可少,但整体宽松的格局不会改变。

  “货币造牛”运动开启

  本轮行情形似1999年开启的“5·19”行情,但神似2005-2007年以及2009年的流动性推动行情。沪市成交连续五个交易日维持在2000亿元水平之上,而且呈现逐步放大趋势,对于该现象唯一的解释就是增量资金大举介入。那么,增量资金又从何而来呢?

  首先,在美元贬值以及人民币持续升值背景下,近期热钱流入呈现加速态势,8月新增外汇占款明显回升至2429.78亿元,9月更是高达2895.64亿元,大大超过贸易顺差和FDI可以解释的部分。

  其次是居民储蓄搬家,由于实际利率正随着通胀预期的升温而在负值区间越陷越深,而升息预期又在弱化,资本市场带来的财富效应必将引发储蓄搬家行为,最近央行城镇储户调查中发现居民投资金融资产的意愿提高也就不足为奇了。

  最后,在严格的房贷政策和各大城市限购令出台之后,投资楼市的渠道正一步一步被堵死,部分资金向股市转移也就顺理成章。

  既然是“货币造牛”,那么流动性走向尤其是全球范围内的货币战争将如何演绎,也就决定了A股继续向上的时间和空间。

  当前,在美国经济仍未找到新的增长点背景下,货币超发、转嫁成本成为其政策选择,而在牙买加体系之下,由于商品锚的缺失,货币发行的软约束将必然导致全球性货币超发。在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平息之后,美元可能将继续其2002年以来形成的大跌势,直至其下一个经济增长点出现。而与次贷危机之前不同的是,美国实体经济已经失去了对于货币的吸纳能力,那么,处于流动性下游的新兴市场资产价格水涨船高也就在所难免。对于中国而言,只要人民币升值预期不改,资产价格可能出现继2005-2008年之后的又一次癫狂,而癫狂之后的结局只有暴跌。(中国证券报)

  美汇率报告“难产” G20峰会难免再续“口水战”

  盖特纳承认人民币已升值3%,推动全球经济复苏不仅仅只是中国和美国的责任

  ⊙记者 王宙洁 ○编辑 朱贤佳

  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15日发表声明称,推迟原定于10月15日公布的主要贸易对象的《国际经济和汇率政策报告》,并表示在下个月美国国会期中选举和二十国集团(G20)峰会结束之后再公布报告。

  美国财政部15日表示,推迟发布上述报告是为了利用G20峰会这一机会,在此问题上取得更多进展。在未来几个星期中,美国将和有关方面举行一系列非常高端的会议,其中包括将于11月11日举行的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将于11月13日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盖特纳在声明中说,这些会议将对落实相关政策,促进一个更加强劲、可持续和平衡的世界经济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财政部将推迟公布下半年的汇率报告。

  其中,将在韩国首尔召开的G20峰会成为盖特纳极为重视的一个平台。他表示,G20峰会可以为各国首脑提供研究恢复全球经济平衡最佳方式的机会,同时还强调称,这不仅仅是中国和美国的责任。他表示,推动更强劲、更平衡和可持续的全球经济复苏的挑战是一项多边挑战,不仅仅只是中国和美国的责任。这需要所有主要经济体都进行政策改革。

  盖特纳15日还表示,自今年6月19日中国宣布重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兑美元迄今已升值3%。自9月2日以来,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每个月涨幅甚至超过1%。15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6497元,连续第三日创2005年7月汇改以来的新高。

  依据美国相关法律规定,美国财政部必须每6个月向国会提交一份关于国际经济和汇率政策情况报告。在奥巴马上台后已发表的三份报告中,美国财政部都称,没有发现有贸易伙伴操纵货币汇率以获取不公平贸易优势。今年上半年原定于4月15日发布的汇率政策报告被推迟到7月8日发布。

  世贸组织总干事帕斯卡尔·拉米15日则在法国参议院讲话时说,人民币升值无助于解决所谓贸易失衡问题,亦无助于重塑他国产品竞争力。

  应有迎接货币持久战的多种准备

  美国发起货币战剑指中国,是想促成一次全球财富分配的大转移。人民币处于全球货币战和汇率战的漩涡之中,中国经济正在内外平衡上“走钢丝”。 中国货币政策若是被美国“绑架”,后果将不堪设想。如果长期维持低利率,很可能形成当年日本广场协议后的泡沫经济,甚至被刺破。如何兼顾局部与大局利益,应有一整套长远战略考虑。

  张茉楠

  尽管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上周末发表声明推迟公布《国际经济和汇率政策报告》,但对于中国而言,这场经济与财富的保卫战才刚刚开始。

  谁掌握了货币发行,谁就掌控财富分配与流向。事实上,货币战争表面上是“汇率战”、“贸易战”,而其背后则是一场金融战、财富战。美国发起货币战争剑指中国,而发动货币战争的目的则是想促成一次全球财富分配的大转移。

  美国贸易赤字8月环比大幅扩大8.8%,对华贸易赤字亦达到280.4亿美元的新高,人民币升值无益于美国缩小乃至抹掉贸易赤字,但却会掠夺中国国家财富于无形。长年以来,美国推行“经济自我主义”金融政策一直游刃有余。滥发钞票和发行庞大的国债是美国经济增长的两大动力引擎。事实上,美元本位制已经演变为美国的债务本位制。去年美国财政负债累计已达12万亿美元,占美国去年GDP总量的82.5%。因此,美联储启动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的潜在意图就是通过大力扩张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使财政赤字货币化而再次抵消债务成本。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其实并不惧怕通胀,反而还可能是这场货币战的最大受益者。

  而这场“零和博弈”最大的受害者,则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当前新兴经济体领跑、发达经济体滞后的格局已然确定。在全球资产重新分配中,新兴经济体正在吸引更多资本流入。新兴经济体的强劲增长与发达经济体的疲软虚弱相对展现出一个层级多样、速度不一的复苏图景。

  如今,流入20个主要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国际游资无论速度和规模均超过金融危机暴发之前。据布鲁克斯估计,从去年4月至今年上半年,国际金融资本流入这20个新兴经济体国家的规模达到5750亿美元。其中,2010年上半年进入新兴经济体的国际游资78.6%都流向亚洲国家,对这些国家货币构成巨大升值压力,埋下通货膨胀隐患。数据显示,这20个新兴经济体中有近三分之二实际利率为负值,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压力巨大。据美林预计,今年中、印、俄、巴“金砖四国”的通胀率将分别为3.2%、7.9%、6.1%和5.0%。同时,由于这些国家大多是以出口导向型或资源驱动型的经济体,资本流入也加大了本币升值的巨大压力。

  此外,美国的定量宽松货币政策还造成了这些国家国际收支和外汇储备严重恶化。而对于那些实行固定汇率的国家和地区,由于贸易顺差和巨额外汇储备中一般以美元为主要币种,在美国实行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后,其国内或者区内必然是本币投放过多,同时流动性的持续大量流入,也将导致输入国的货币供给内生性增加,直接改变了货币政策发生作用的机制和环境,从而削弱了货币政策的自主性。

  从这个大背景看近期美国逼迫人民币升值,可谓“一箭多雕”:既想配合美国以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结构调整,实现内需疲弱下的经济复苏,又企图以人民币升值稀释债务,变相成为美国赖债的手段。而更为重要的是,寄望通过美元贬值实施一次中美财富的“大挪移”。

  近半个世纪以来,美国凭借“美元本位制”不仅支撑其债务的国际循环,也能利用货币“估值效应”,通过债务货币化或变相贬值增加国民财富。在国际贸易计价、世界外汇储备,以及国际金融交易中,美元分别占48%、61.3%和83.6%。作为货币发行国,美国可以通过增发货币以履行对外偿付义务或稀释对外债务负担,即通过储备货币贬值变相违约其外债偿付义务。仅2002年至2006年间,美国对外债务消失额累计达3.58万亿美元。

  在这场“财富战争”中,债权人利益大幅受损的危险因债务国债务规模不断攀升,由于美元不断贬值,债权人资产的价值在急速下降。债权国、特别是许多新兴国家为了防止美元贬值引起本币升值过快损害出口,不得不持续卖出本币买入美元,从而陷入无法摆脱的“美元困境”。如果听任本币升值,除了对出口造成不可估量的恶劣影响外,还会引起国际热钱的涌入,推高资产价格,引起经济泡沫和通货膨胀。当前,直接违约并不是美国让债权人遭受损失的唯一方式,但“不负责任”的长期金融策略则是对这些国家财富的掠夺和“金融压榨”。

  除此之外,美国逼人民币升值恐怕还有一个更大的目的:吹大中国的经济泡沫之后打击中国。事实上,在人民币名义国际购买力升值的同时,伴随着人民币对巨额存量资产购买力贬值的可能以及国际热钱的加速流入,这一过程将显著增大中国的通货膨胀压力,特别是在资产价格领域。

  当年以日元大幅升值为起点,日本货币政策在广场协议后被美国绑架,陆续出台不合时宜的利率政策,催生了上世纪80年代后期的资产泡沫,并在1990年被戳破。在之后5年期间,日本全国资产损失达800万亿日元,接近两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日本就此陷入了“衰落的十年”,再加上本世纪的十年,增长型衰退已耗费了日本整整二十年。

  必须高度警惕的是,对于中国而言,货币政策若是被美国“绑架”,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人民币升值由于资产具有吸引力而加速资本流入推升资产价格;当前美国推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而中国货币政策也正在失去自主性,如果长期维持低利率,很可能形成当年日本广场协议后的泡沫经济,甚至被刺破。

  “货币战争”与“财富战争”来势汹汹,人民币处于全球货币战和汇率战的漩涡之中,中国经济正在内外平衡上“走钢丝”, 我们须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和战略准备。如何兼顾局部与大局利益,应有一整套的长远战略考虑。

  (作者系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副研究员)

  人民币升值使保险股估值回升

  中信证券发布研报表示,全球流动性纷纷流向新兴市场,推升资产价格和通货膨胀,而全球宽松货币环境和人民币升值降低市场风险溢价,提升风险资产估值,从而提高保险股估值。

  中信证券指出,中国寿险发展程度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发展潜力巨大。加之人口老龄化、养老金短缺是目前社会关注的问题,商业保险是解决养老问题的重要方式,养老保障型消费必将迎来爆发时期。再者银保期缴业务和财富管理销售模式发展提升银保新单利润率,同时银保市场规模将大幅增长,银保业务价值增长可期。

  中信证券还称,保险控股银行加速推动银保模式转型,未来增长潜力巨大。但仍需注意,发达国家的宽松政策和人民币升值推升通货膨胀可能引发货币政策紧缩,从而对风险资产形成系统性冲击。(广州日报)

  6连阳紧急诊断:美元政治大框架下的牛尾巴市

  一个长假,环球剧变。美元。日本。G7逼宫。大宗商品暴涨。这是历史时刻。

  一周时间我不停的与机构投资者交流,大部分机构一夜间握手言和,恭迎“流动性重塑牛市”。就A股历史来讲,如此迅速的达成共识很少见。而这正是危险的,因为这样的共识如此粗糙。

  理财周报提出将此一轮行情命名为“牛尾市”。在此,我采用与主流机构完全不同的叙述思路。

  美元的商业模式和空前的侵略性

  1982年拉美债务危机、1985年日本广场协议、1993年墨西哥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俄罗斯债务危机,而今年,美国为了对付不配合的欧洲,先引燃欧债危机把欧元基本摧垮,再转身拉起日本欧洲一起群殴人民币。

  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兵不血刃的全球搜刮一遍。只有美元。美元的侵略性是史无前例的。

  这实际上来自于任何国际储备货币的自我消解矛盾(俗称“特里芬难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它依附于次发达经济体,又必须不停制造他国货币危机,以吃掉对方发展红利而强化自我信用。就像《暮光之城》的吸血鬼。

  美元类似于大英帝国时代的黄金,英国掠取黄金的路径是直接的领土占领,而美元的路径是建立全球贸易体系。正是从这一角度,美国依靠日本和欧洲度过1980年代,解体俄罗斯和接纳东南亚国家度过1990年代,而最终强忍意识形态接纳中国入世顺利度过21世纪这10年。

  反过来说,美元的商业模式,是不断接纳和“扶植新兴经济体——以国际贸易体系掠夺之——以金融技术摧垮之”。类似于“虎毒食子”,以上牺牲品无莫不如此。但它的危险,也在于它必须不断培育新兴对手。现在它遇到的是中国。

  当下中美冷战的本质性追问

  我们感兴趣的是,如此狠毒的美元商业模式,何以会酿成与“大萧条”并重甚或更重的金融危机呢?

  美元霸权的根本性基石,是掌握全球最核心最尖端技术。美元的战略核心在于削弱全球技术储备能力,一家独大。

  譬如,正是被广场协议击垮,日本失去了1970—1980年代初咄咄逼人的技术创造力,甚至对世纪末的信息技术浪潮失去知觉,日本原本一枝独秀的新能源技术竟束之高阁40年之久。而欧洲的整体技术进步近30年也非常缓慢;韩国近十年更几乎停滞。

  某种程度上,美元体系是反技术进步的。它一方面削弱着对手的技术创造力,另一方面也使得美国进入了基于财富侵略,而对金融和商业技术的迷恋时代,制造了20年社会繁荣。这就是路径依赖。我们看到,目前的基础技术,多大仍然在吃当年美苏冷战的老本。

  同样,美国人终于在近年新能源技术风潮中,感到恐慌。而美国人自己创造的网络技术,却没能继续形成信息技术的国家优势,真正的信息技术革命现在才刚刚到来,而美国的挑战相当大。

  美国一手扶植起来的中国,经过32年高速发展已具备被美元“剪羊毛”的全部要件,无论是成就还是漏洞。实际上,从2004年以来美元政策和美国金融动作与此前每一轮偷袭如出一辙。唯一的区别在于,2007年开始发动的全球烈性资产大泡沫,最终因为美国自己爆发危机而折戟沉沙。而次贷危机的爆发本质,是因为美元霸权主义对全球基础技术进步的抑制,同时也抑制了自我更新能力。

  中国过去两年可谓惊心动魄,而经此一役,美国已经失去了一次性偷袭中国的最佳战机,且强化了中国的金融技术。而目前,由于在转型期技术(如新能源、信息技术等尤其是能源技术)美国对中国并无压倒性优势,这从根本上决定了中美从2010年开始的货币战争,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持久战,双方同时面临危机与争斗,这与日本当年根本不同。这就是中美货币战争的本质。

  而本次战争,美国面临新问题。由于中国的进步带动了相当大一部分新兴经济体(实际上这也是美国扶持的结果),比如金砖四国;同时美国此前的金融侵略损人太多。而汇率环环相扣,问题变得前所未有的复杂。国家与国家之间面临着新的立场选择。正因为此,10月G7围攻人民币时,G24集体不买账。

  因此,本次中美对决有着货币冷战的气息。这将构成此后中美乃至全球的新秩序。而它的基本框架,既决定了人民币的升值需求,也决定了美元的升值需求。时间周期将变得更扑朔迷离。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下的牛尾市

  上面从美元大框架下做了定调。还需要中国的历史环境做更贴近的分析。

  许多人拿日本当年来说中国,但日本有两个,拿1970年代前后则是大牛市,拿1980年代的日本则骇人听闻。有识者可去翻看券商对人民币、房地产、消费等领域的研究报告。

  从1955-1973年,日本以9.1%的经济增速持续了19 年,后来面临了一系列的要素增长的限制。主要有人口,资源,贸易等。1970年代日本之所以能顺利转型成功,其工业技术此后一度独步全球。这主要在于1960年代在人口红利上升期就实施了“收入倍增计划”,因此内需培育早,可对冲出口下滑风险。货币环境上,美元刚刚脱离布雷顿森林体系,无暇立刻实施攻击。而1980年代面临的是资产价格制约,也就是系统性的问题了。以房地产为首的资产价格暴涨,并最终硬着陆。值得注意,日元升值1倍日本并没有出现大问题,直到5年后城市化基本走完才酿成大祸。这是因为当时的日本因为1970年代升级已经掌握制造业核心技术和定价权,且因东南亚和中国尚未起步,而具有广泛的成本和价格控转能力。

  而当下中国,既有前者的资源要素危机,也有资产价格危机,是为两罪并罚。这其间隐藏着的重大掣肘,使我得出与主流观点迥异的看法。

  就产业升级而言,中国必须要降低出口,升值人民币改造传统行业,但一旦升值,中国将面临众多新兴经济体的激烈竞争,因为中国制造业基本没有核心技术、核心品牌,也就没有话语权。而其,因为实质内需(大量内需是由畸形的房地产制造的)的羸弱而没有对冲空间,于是,我们看到最近中央学习当年日本,推出“收入倍增计划”。

  但是我的分析竟要使我对此持反对态度。因为房价先涨再收入倍增,与收入倍增再涨房价,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结局。

  当年日本的收入倍增计划是财富转化为资本,作为要素投入,进一步拉动内需。而此时中国推出收入倍增计划,财富将极难转化为资本,基于制造业上述原因,资本投入的边际产出目前已不断降低,相反资产价格如火如荼。收入将立刻投入到财富游戏之中,买房买股买黄金买大蒜,加速资产价格的全面崩溃。

  但我们是不是因为投鼠忌器,就必须相顾垂泪?答案是否定的。就全球资本链来说,中国仍然拥有相对的红利——待城市化的落后区域仍旧很多,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还有释放空间,中国在技术创新上仍旧处在上升通道,而虚惊一场之后,中国已经学会了控制地产泡沫。

  所以,更为安全合理的战略可能是,缓行财富分配路径,打开制度红利(进一步制度改革)和区域红利(进一步开发中西部,城镇化),激活民间投资和资本投入效率,同时大力扶持技术创新,吸纳流动性。这些红利,作为新兴经济体来讲,是资源和制度优势的最后一环。这是我们提出的一个中心。

  反过来看,美国走出危机的可能性有三种:通过进一步刺激手段拉动经济、美元贬值进一步向中国等出口资本和部分技术、在新技术领域有突破性进展。

  中国的底线是资产价格不能崩溃和人民币不搞休克疗法,代价是部分升值和经济衰退。而美国的底线是美元不能暴跌太狠及出口不能再萎缩。正是在这个双边框架下,中美货币战是刺猬战,一个要空间,一个要市场。总体美国强势,人民币升值和制造业衰退是两个基本点。

  实际上,10月大蓝筹的大涨,实际上是从2319以来的周期性二线蓝筹估值修复历程的继续,其背后体现的正是上述逻辑,中国的区域新战略正拉动二次去库存的较快完成。因此,此轮牛市实际上是从2319点开始的。其性质契合波浪理论中的从2005年以来A股牛市大C浪。

  而我们提出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将目前行情定义为“牛尾市”。(理财周报)

  人民币“内贬外升” 大宗商品价格频创新高

 

 

 

  大宗商品价格猛涨 环球股市劲升

  在货币战争的阴霾下,一方面,人民币对美元近期快速升值,另一方面,国内通胀压力增大,“负利率”情况还将持续。在人民币这种“内贬外升”的情况下,老百姓怎么让资产保值、升值呢?

  10月15日,美元对人民币中间价为6.6497元。至此,从6月19日人民银行宣布进一步深化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已升值2.6%。而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日前表示,由于通胀太低和失业率居高不下,可能有必要采取进一步的货币刺激措施。这也意味着美元维持弱势和非美元货币升值暂时不会结束,因此,人民币未来走势还难以预料。

  与此同时,9月份的CPI同比增幅预计超过8月份,达3.6%~4%,而目前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只有2.25%,也就是说,1万元存一年定期的话,储户的实际“损失”达135~175元。在负利率以及本币对外升值的情况下,老百姓如何才能保证资产尽量不缩水?

  市场影响

  大宗商品价格频创新高

  国庆节后,伴随着美元贬值和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商品市场出现爆发式增长。农产品期货和有色金属领涨。郑商所的棉花期货在六个交易日里涨幅接近12%,天橡期货涨幅接近20%。国际铜价在国庆节后累计上涨3.7%;金属锡则在近期创下历史新高。

  升值对冲楼市调控效果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9月份全国房价环比上涨0.5%,商品房销售面积环比也暴涨52%。对房价在严政之下依然上涨,有分析师表示,人民币升值促使房产升值,不仅让国内资金押注楼市抗通胀,部分境外“热钱”也会乘机进入楼市。

  全球股市暴涨

  最近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经济数据并没有显著改善,但多国货币竞相贬值,成为股市上涨最为直接的推手。道琼斯指数一度突破11100点。香港恒生指数9月以来上涨已达15%左右。A股方面,上周上证指数以8.49%的幅度领涨全球。

  金价1400美元指日可待

  从10月6日到现在,黄金现货市场连创三个新高,10月14日直破1380美元/盎司。“大家都担心美元贬值,所以黄金一直在创新高。”广东省黄金公司分析师杨海涛说。

  汇率走势

  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

  业内人士表示,美国重拾弱势美元政策,美元或再度陷入长线贬值中,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

  美联储明确弱势美元政策,美元显然已经重新启动金融危机爆发前“跌跌不休”的走势。金融危机爆发前,美国政府一直表面挺强势美元,暗地里却放任美元贬值,美元指数在2002年至2008年的6年里,跌幅达41.34%。

  在美元回归金融危机前“跌跌不休”的走势情况下,人民币也可能重新迈出类似金融危机前小步快跑的升值步伐。自6月19日重启汇改以来的四个月时间里,人民币累计升幅已达2.67%。

  百姓理财建议

  建议一

  人民币资产不建议换成美元资产

  渣打银行南区投资副总裁方舫表示,对于居住在中国的人们来说,人民币资产就不建议换成外币资产。因为美元大幅下跌的趋势在半年内都不会有改变。

  如果是想要移民的中国公民,因为本身有第二种货币需要,在美元看不到升值可能性的当前,宜尽可能结汇。超出5万美元换汇限额的部分就可以通过银行购买一些用于海外市场投资的基金。

  建议二

  大笔资金介入股市 可跟随

  高盛(亚洲)有限责任公司分析师朱悦说:中国经济出现硬着陆的风险正在消退。政策已经开始放松并可能继续下去。A股的回报主要集中在年末,上行空间超过20%。由于基金仓位较高、非流通股解禁给市场情绪造成影响以及高权重板块存在不确定性,A股指数走势可能比H股指数需要更长时间才能逆转,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其反弹幅度应更为显著。政策风险低、增长高的防御型行业和部分周期型行业的股票组合最有望受益于部分行业政策的放松(而非总体放松)。建议高配零售、保险、工业/机械以及建材行业。

  股市投资顾问高传论则认为,大盘趋势确立,从板块轮动来看,可选择的板块是钢铁、远洋、地产板块。

  建议三

  可买ETF基金分享大宗商品盛宴

  中国需求的大增也为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增加推力。人民币升值也增加了中国对大宗商品的购买力。因此无论从量还是价上,大宗商品未来半年的投资空间都相当大。

  方舫认为,由于商品是以美元来计价的,美元下跌,商品价格必然上升,因此未来半年大宗商品的投资前景也是看好的。但是,商品期货炒作风险很大,普通老百姓最可行的办法是投资与商品挂钩的ETF基金。这种基金在各大银行里都有出售。

  建议四

  楼市遭遇调控 短期避免进入

  未来12个月内中国房地产开发商可能面临主要城市房价下降多达10%的局面。尽管行业存在波动性和监管的不确定性,但与2008年的市场低迷相比,开发商自身状况似乎更能有效地应对目前这种挑战,标准普尔评级服务在近期发布的题为《中国政府加强市场调控令房地产行业前景难料》的行业报告中如是表示。

  标准普尔信用分析师符蓓表示:“中国政府推出的调控政策旨在防止房价大幅上涨与抑制投机性购房,这些将降低市场需求量。与此同时我们相信当下有大量新项目进入销售阶段,从而增加供应量。因此,我们认为短期内房地产的平均销售价格仍有向下调整的空间。尽管如此,很多开发商拥有适当的流动性,并且已经实现2010年的大部分确认收入目标。这将降低短期内房价大幅下调的压力。”(广州日报)

上一页  第 [1] [2] [3] [4] [5] [6] 页 (共6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