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美元是匯率戰始作俑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6 03:57:29
人民日報:美元是匯率戰始作俑者
http://news.wenweipo.com   [2010-10-14]
【文匯網訊】近期,由於美元對世界主要貨幣匯率持續走弱,一場全球性競相貶值的「匯率戰」正在展開。一些發達國家開始入市干預匯率,如果這一趨勢得不到遏制,全球經濟復甦的進程將會受到負面衝擊。 這場匯率戰,美元可謂始作俑者。美元匯率的貶值看似市場行為,實則具有很強的主動性貶值色彩。首先,美聯儲表示可能重啟定量寬鬆貨幣政策,是美元匯率貶值的直接誘因。自美聯儲表示可能重啟定量寬鬆貨幣政策以來,美元對一攬子貨幣匯率已經貶值7%。名義上重啟定量寬鬆貨幣政策是為了進一步壓低美國的利率,防止經濟二次探底,但客觀上會稀釋美元幣值,促使美元貶值。鑒於美國短期利率已經處於歷史低位,進一步壓低利率已經促使短期資本流向新興經濟體市場,加速了它們的貨幣升值。 其次,美國政府提出的未來5年內實現出口翻番戰略需要美元大幅貶值。對美國而言,後危機時代經濟增長的動力將不能再寄望於房地產市場繁榮與負債消費之上,促進出口是必然選擇。但要實現5年內出口翻番目標談何容易,不少經濟學家曾給予悲觀預測。顯然,短期內依靠美國企業的競爭力提升出口是不現實的,而依靠貿易夥伴的強勁需求拉動美國出口也很渺茫。除新興經濟體之外,美國的發達國家貿易夥伴都難以走出獨立的增長行情。從美國二戰以來的歷史看,唯一可能實現這一目標的途徑就是美元的大幅貶值。在這種意義上,促使美元貶值已經成為美國經濟擺脫緩慢復甦困境的重要政策選擇。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美元的大幅貶值長期看將有助於美國轉嫁債務。如果說國際金融危機造成私人債務國有化,那麼進入後危機時代,美國迫切需要的是美國債務國際化。通過危機階段的政府救助措施,美國金融機構的大量不良債權轉化為政府債務,2009年美國的財政赤字高達1.42萬億美元,是2008年的3.1倍,赤字率也從2008年的3.2%猛升至10%,創下二戰後最高水平。美國聯邦政府的債務增至6.71萬億美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7.2%。預計2010年美國財政赤字規模仍維持在1.32萬億美元。未來如何在消減財政赤字的前提下保持經濟增長是一個國家難題。 歷史經驗證明,多數國家的國債/國內生產總值指標與一國的經濟增長、通貨膨脹(進而就是匯率貶值)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但美國是一個例外,原因是美元充當著世界貨幣。例如,美國國債/國內生產總值指標從1946年的121.2%下降到1974年的31.67%。其中,通貨膨脹貢獻了52.63個百分點,經濟增長貢獻了55.86個百分點,聯邦盈餘貢獻了-21.51個百分點。因而,即使美國官方不承認轉嫁債務的動機,但客觀上難以避免這樣的結果。
在美國經濟復甦乏力和已經積累巨額國家債務的情況下,推進美元貶值既符合美國的短期利益,也符合其長期利益。這種看似由市場決定的美元貶值背後有很強的主動性貶值動機,國際社會對此應予以警惕。(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亞洲太平洋研究所所長 /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