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苏27“完败”于土耳其F4的内情与启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5 02:54:52
         近几天,连续出现了中国苏27在“安纳托利亚之鹰”演习中,以0︰8战绩败于土耳其F4的消息,一些网友对此感到沮丧。刚看到这类消息时,我也为之一怔,二种隔代战机“打成”这样的战绩,中国空军还能与装备三代机、四代机的空军强国对抗吗?现在证实这是一次对抗性训练,中国苏27“完败”于土耳其F4只是谣言,但仅仅是“谣言”这么简单吗?/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安纳托利亚之鹰”演习方式           中国空军今年首次参加了土耳其“安纳托利亚之鹰”空军对抗演习,这也是中国战机首次进入中东地区,格外引人关注。那么,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演习呢?       “安纳托利亚之鹰”演习并不是一般性的脚本演习,它其实是实战环境下的对抗训练活动,也可以理解为战机与飞行员的“实战”检验。参加国家有美国、英国、德国、法国、以色列、巴基斯坦等国家以及北约部队,土耳其认为这是欧洲最好的空中“实战”演练,可以和美国著名的“红旗”演习相媲美。      “安纳托利亚之鹰”演习由红、蓝双方各成系统进行体系对抗,红方为“假想敌”,蓝方为受训方。红方由土耳其科尼亚基地空军担任,由空中“假想敌”部队、空中预警机和地空导弹、高炮、雷达及部分实装组成;蓝方除了参训的主力战机外,剩下的主要是后勤辅助机种和地面雷达组成;双方对抗体系差距明显,对抗条件并不对等。与其说是对抗,不如说是对蓝方进行“砥剑”更为恰当;而且,蓝方飞行员必须是参训方一等一的好手,才能获得入训资格。     在演习过程中,一旦蓝方战机升空,所有战术动作均由飞行员自主决策,地面不提供任何指挥和帮助。在蓝方包括预警机等完整对抗体系条件下,蓝方在空情、攻防等方面明显处于弱势地位,依靠飞机综合性能和飞行员个性技能,与现代空防系统对抗,胜算难度不小。当然,这种苛刻条件下的空中对抗训练,对提高飞行员的实战水平非常有用。     因此,既便在训练中F4打败苏27,并不能证明苏27的真实作战性能,也不能说明飞行员的素质问题。个人以为这种不对等条件下的体系对抗,它也是对参训战机单一作战工具对敌方纵深防空体系攻击战力的检验。    系统支持下的F4与苏27在超视距空战中高下难分      F4与苏27分属于二代机、三代机的杰出代表。不过,二、三代机划分标准,主要根据战机飞行、航电、火控与武器性能上的差距,如果单纯性的战机对抗,理论上二代机必落下风。但如果把空中预警、信息链传输、地面防空等体系战力考虑进去,二、三代机之间的超视距作战的实战性能,孰优孰劣,其本身就是一个未知数。       由于现役二代机在航电、火控与武器改进上大量借鉴了三代机系统,目前的二代机与三代机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气动性能方面。前者的主要优势是高空高速,后者在高亚音速、亚音速、中低空区间的机动性占据优势。土耳其F4的改进型大部分由以色列帮助完成,航电、火控等电子系统在F16系统基础上改进而成,并装备了美国现役最先进的AIM120中程超视距主动制导空空导弹。因此,除了作战半径与机动性外,在预警机指挥下,F4改型与苏27进行中远距对抗,更占有先敌发现、快速接敌、迅速脱离的优势,而这本身也是二代机追求高空高速性能的初衷。也就是说,系统支持下的F4改型超视距空战能力并不逊于苏27。    就苏27的隐身、电子、武器装备性能来讲,败于现代综合空防体系支持下的F4改,并不令人感到沮丧。F4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就是在预警机指挥下,利用其2马赫以上的高空高速性能,抢先占位和追击,在参训机进入不可逃逸区发射主动寻的导弹。因此,否定苏27与空军战斗实力,或者不承认这种失败,其实都不客观。     苏27完败于F4谣传的启示        苏27完败于F4的谣传,它也带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首要的一点,就是空中攻防战力是体系的对抗,战机也属于作战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来说,在超视距空战条件下,它就是空中武器发射的作战平台。当然,主观层面上的战略思想与战术水平,对建军方向、谋略水平、战斗意志、作战技能等综合战争实力,也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中国派出战斗飞行员参演,也应当有检验和了解独立攻击现代防空体系能力的目的。  国土防空能力并不完全取决于战机装备性能与数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空中预警、地面远程对空警戒、天基侦察系统、地空导弹等组成的防空体系建设水平。同样,在远程奔袭等攻击型作战中,如果没有远程信息侦察与传输、及对敌方关键节点的远程瘫痪战力,仅仅飞得远是没有用的。从这点上来看,中国空军依然是一支国土防空型的作战力量。      建设攻防兼备型空军,是中国实施积极防御战略转变的需要,同时也是保卫国家主权与完整、捍卫全球合作与发展利益的必然要求。因此,除了研制和装备具有一定的战场侦知与指挥能力、隐身、高速高机动的新一代先进战机外,加强综合体系的远程攻击型作战能力建设同等重要。同时,在体系战力支撑下,合理安排高、中、低机型搭配比例,在防御作战上不仅可行,最主要的是,可以扩大装备规模,增强高强度、持续性的作战能力。       我们还要与周边空军强国比一比,譬如日本拥有庞大、先进的空中预警、电子侦察、地面防空、海上区域防空等空防体系。中国当前总体上与之还存在明显的差距。      从相关信息看,中国初步具备了外延1000千米以上纵深的防空战力,但系统建设规模明显不足,尚不足以应对多点、多向、持久性的敌方空中突击。就目前局势来说,建立强大的攻防兼备型的现代空战体系,时不我待,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