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誉为“文武全材”的抗日将领干毅病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6:29:18

周恩来誉为“文武全材”的抗日将领干毅病逝

发布: 2010-10-16 06:55 | 发布者: 囫囵 |

中广网武汉报导(记者左艾甫)被周恩来誉为“文武全才”的抗日将领、华中科技大学知名教授干毅,2010年10月6日22时在武汉梨园医院因病逝世,享年97岁。

建国前曾任陆军少将、陆军训练司令部参谋长的干毅,1913年9月出生于浙江青田县船寮镇大路洪庵村。1932年7月入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南京第七期学习,1935年7月考入英国皇家军官学校学习军事工程,1936年12月毕业后入英国剑桥大学学习机械工程,1939年6月毕业获荣誉学士、硕士学位。继入英国军事工程学院。1940年10月转入美国军事工程学院青年军官班、研究班进修,曾先后在英国工兵部队、美国第一装甲师第四工兵营见习和参加路易斯娜军事演习,1942年参加中国驻美军事代表团(团长熊式辉)的工作,1943年9月毕业于美国参谋大学。1943年10月回国任陆军大学(重庆)少将兵学教官,后历任军政部军务司炮兵组代组长、战车防御炮教导总队少将副总队长兼干部训练班主任、战防炮教导团少将团长。1945年5月调任青年军编练总监部少将高级参谋。

抗日战争胜利后,回任陆军大学编译处少将处长。1946年7月奉派中国驻日本代表团第一组(军事组)少将组长。12月任陆军总司令部第六署第一处(兵器研究处)少将处长。1947年7月陆军总司令部增设陆军训练司令部,陆军副总司令孙立人兼任陆军训练司令部司令官,干毅调任陆军训练司令部少将副参谋长、代参谋长,驻防台湾省高雄,1948年初升任少将参谋长。1948年6月因故携眷离台回南京,经上海回青田。后经周恩来总理电召进京,被周总理称赞为“文武全材。

1950年3月到沈阳工学院任一级教授,1951年调任湖南大学。1954年9月调入华中科技大学任教,享受副院校级政治生活待遇。著有《反战车战术》《柴油机理论与设计》《热工学》《棘轮》《高等传热学》《机械零件》等书,与人合译《热机学》、苏联《热工学》、《蒸汽轮机与燃汽轮机》等书。1947年曾入选日本编纂出版的《世界名人录》。1998年被英国剑桥“世界名人传纪中心”推举为“世界1000位最有创造力和成就名人”和 “世界1000位伟大科学家”。

在其病重期间,干毅教授和夫人项月眉女士已将他们的全部财产捐给家乡浙江省青田县的教育事业。


干毅生平

干毅生于1913年10月28日。浙江省青田县大路乡洪庵村干廉甫先生和郭氏之次子。一岁时父亲病故,家贫,母亲独力抚养二男三女,常需到舅舅家逃荒。稍长,以放牛等农事为生。

十岁那年入青田芝秀初级小学读书,直接插班四年级;次年入大路求是完全高级小学;十二岁以青田县甲等第八名毕业。旋入丽水浙江省立第十一中学,上海复旦实验中学,后于浙江省立高级中学(杭高)毕业。

1.

1932年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南京第七期,1934年中央政治学校(南京)肄业,同年12月以全国第二名考取留学(正选三名)。

1935年元月26日与青田鹤城镇项月眉女士成婚。从此,不论是金榜题名还是身陷囹圄,不论处江湖之远还是居庙堂之高,夫妻俩风雨同舟,荣辱与共。有道是一诺定三世真情,他们是典范。

1935年7月入英国皇家军官学校(RMC)学习军事工程,毕业后入英国剑桥大学皇后学院。1939年毕业,获剑桥大学荣誉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欧战爆发,干毅转赴美国继续学习军事指挥和军事工程,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积聚才干并积极工作。1942年他参加中国驻美军事代表团工作,这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最重要的军事合作。在美期间,他毕业于数所军事学院,其中包括美国指挥与参谋大学,美国最高军事学院,俗称参谋大学。1943年秋朱思明将军携美国罗斯福总统邀请中国元首参加开罗会议亲笔信返国,他与朱思明将军一同离开美国,回到战火中的祖国。抗日战争期间,历任陆军大学少将教官,军政部军务司炮兵组代组长,战防炮教导总队少将副总队长兼干部训练班主任,战防炮教导团团长及青年军编练总监部少将高参。值得指出的是,他指挥的战防炮教导团驻守贵州壁山时,正值日寇新近占领了贵州独山,从西南方向威胁中国抗战大后方。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他和他那一代的众多先辈,筑起了一道新的长城。1988年后,他与夫人三次访问美国,当他重访美国军事工程学院和参谋大学时,校园里的军人听说是二次大战时盟军的将军,立即敬礼。老人无比欣慰。

回望百年华夏,面对这块土地上流过的每一滴血,怎不叫人肃然起敬?

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后,干毅将军历任陆军大学编译处处长,国际管制日本委员会中国代表团第一任第一组组长(武官),陆军总司令部少将处长,陆军训练司令部少将副参谋长,代参谋长,参谋长,随训练司令部司令长官孙立人将军驻防台湾高雄。1948年6月离开台湾回青田。

2.

1949年夏,干毅奉召赴上海军管会交际处,周恩来总理电召进京。1949年12月29日周恩来总理召见干毅等人到中南海晚宴,总理称赞“干先生文武全才”。
此后,历任东北工学院机械系一级教授,湖南大学教授兼机械系主任,华中工学院长沙分部部务成员,内燃机系教授兼中南土建学院教授,华中工学院机械工程系教授,华中工学院动力系教授。1984年离休。

其间,干毅在1955年因反革命罪被捕,六个月后获释并补发了在押期间全部工资;1984年7月28日予以平反。1958年被划为“右派分子”,1978年5月2日作为华中工学院的最后两名“右派分子”之一获“摘帽”,1979年3月14日获“改正”。1969年9月19日再次被捕,罪名是“湖北地区北决扬反革命组织黑后台”之一,身陷囹圄达七年之久,1979年3月27日平反。

干毅在37岁时获周恩来总理批准解甲从教,成为我国高教年轻的一级教授。在被划为右派分子之前,他以教授身份断断续续工作了大约六年。就在这六年里,他编有《气轮机学》,《高等材料学》,《气轮机设计》,《柴油机学》,《热机学》和《棘轮》等专著及大量学术论文,其热爱中国教育之心,之才华,可见一斑。他当得起总理的评价!若赶上承平盛世,相信华工今天痛失的,定是一位大师!

呜呼!大丈夫以身许国出将入相囹里圄外,吾心淡如水。

3.

干毅夫人项月眉女士于2009年12月1日西去。享年93岁。生前,他们夫妇已将全部财产捐给家乡青田县的教育事业。

干毅育有四男四女。除长女荣珠,余皆经历上山下乡,平均每人在“广阔天地”达六年。改革开放春风吹来,“一门三博士”是喻家山下美谈,他欣慰。长外孙女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是孙辈第一位美国教授;孙子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正在攻读博士,而他的妹妹步乃兄后尘又进普林斯顿大学,一时成海外佳话;另有一外孙女从华工毕业正在美国攻读博士。看桃李满门,长风浩荡,他定是带着笑容离去的。

笑容里他深知,几多艰辛,几多亲情;几多屈辱,几多奋斗。每一步迈出都有父母的心血,每一声哭啼都牵着他们的心。每学期开学时最让他揪心,他要为众子女写欠条,要求缓交学费。当子女们因父亲而受歧视,他的心流血,尽管他自己正承受着沉重百倍的不公。他不言败,他的坚韧是儿女们的榜样;他对祖国之深情,正传给下一代,再下一代。

干毅的97年是一条璨烂的人生路。他是放牛娃,他是将军,他是教授。他奋进,淡泊,坚毅。他爱妻子,爱子女,爱故乡,爱祖国。

呜呼!真君子依天育人以身为师。父爱深似海,父情重如山。

呜呼!君去矣,魂常归。抗日将领干毅教授千古!

敬挽:大丈夫身已许国出将入相囹里圄外心淡似水
真君子爱薄云天抚妻训子欲逝难离恩重如山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