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高八斗的男人不一定是适婚对象(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13:12:59

才高八斗的男人不一定是适婚对象(图)

花随月转阴晴收录于 新浪读书     文章摘自《嫁人厚黑学》
  作者:胡晓梅   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
  本书简介:女人一定要嫁,而且要嫁得好,嫁得妙,让嫁人成为自己人生的必修课。当务之急,就是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把男人从外到里看得清清楚楚,了解他的过去,看清他的未来,然后下手狠、稳、准!如果说挖掘优秀男人让其……
才高八斗的男人不一定是适婚对象

  女人无才便是德,这话迂腐,历日久弥新,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剩女大军里少有目不识丁的文盲,多为高学历、高收入、高年龄的“三高”女。别说三高了,就高学历一项即可令无数单身男士闻风丧胆、抱头鼠窜。多年前就有人戏称世界上有四种人,男人、女人、女博士、敢娶女博士的男人。由此看来,女人有才学,就成了婚姻弱势群体。

  问题也不全出在不敢娶才女的男人身上。

  不说那些把女博士女白骨精妖魔化的人何等的居心叵测,良心大大滴坏了,就是才女们扪心自问一下,便知:女人不愿意找学历比自己低,能力比自己差的男人。不管是男选女,还是女选男,都不是单选题,不是一对一的PK,而是综合实力的较量。试想男人脚下要“垫”够多少本钱,方能与才女齐头并进、举案齐眉?

  说中国男人自卑也好,说才女们眼光太高也罢,在这个一等男配二等女的主流方向前,才女们如若不认清严峻的现实,把选择仅限于比自己更有才,比自己更有能力的男人身上,无疑望梅还止不了渴,越来越饥渴,不利于身心健康。

  就算女博士找到了旗鼓相当的男博士,结婚了,也不见得十分完美。同为博士的夫妻俩都是应试教育下的高才生,生活能力暂且不表,活生生的一个例子就是两个博士婚后不出一年就离婚了,起因只为挤牙膏的方式不同而已。初听此例觉得荒诞,细想之,此中有深意。能读到博士的人,想必没有一番钻研精神定是不行,但人往往有惯性思维,把学习工作上的劲头带到生活中,凡事都要拿细节来论成败。who怕who啊?离就离!蝴蝶效应在两位博士幼年起第一次学会挤牙膏时,就发挥其穿越时空的作用了。

  张平江听朋友的朋友说要给自己介绍一个女朋友,就乐了,可再一听,介绍的是一个女博士,就大摇其头:“算了,算了,那么恐怖,女博士,我才不要见呢。”许霞听朋友的朋友说要给自己介绍一个军官,也不怎么愿意:“一介武夫,不见也罢。”

  圣诞节的时候朋友们打着狂欢的旗号把两个人安排见面了,但是没有说明双方的“博士”和“军官”的身份。结果,两人一见如故,一见钟情,相谈甚欢,简直无视其他人的存在。之前两个人对对方的偏见也在相处中成了笑话,看来缘分要来,挡是挡不住的。热恋不出月,两个人就分别见了双方父母,迫不及待想结婚。

  满月的孩子要断奶,周岁的孩子要长牙……这是自然规律,而到了二十岁出头,上够了学,工作了一段时间的人,茕茕孑立的日子过够了,往往开始渴望有一个自己的家,有一个可以全然让自己放松的地方。所以二十五岁左右,恰好是结婚的最佳年龄。

  许霞和张平江就到了这个阶段,但这婚不是他们想结就能结的。双方的父母觉得他们发展得太快了,而且父母也有自己的顾虑。许霞的母亲一直以有个博士女儿为荣,觉得张平江的学历仅为本科,配不上自家女儿,虽然小伙子热情大方,但隐隐担心婚后女儿会因学历差异产生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的情况;张平江的父母也怕许霞这样的女博士娶回家,不侍家务,苦了自己的儿子……

  双方父母一边赞成他们两个的交往,一边用“结婚太仓促了,你们再处处看”的缓兵之计使张平江和许霞在热恋的同时降降温,恢复冷静。

  冲动是魔鬼,可一点冲动都没有的婚也是难结的。

  两个人在父母的“打压”下,爱得更深了,想结婚的欲望之火更烈了。不出半年,双方父母拗不过两个人,还是允许结婚了。婚后的生活让两边的老人松了一口气,也让周围人艳羡不已:张平江以博士老婆为荣,喜欢听老婆讲专业知识,跟老婆的嗜好看齐,觉得自己都越活越有文化,越过越有品位了;许霞常年混迹在实验室,养成了讲究条理的习惯,把家里收拾的井井有条,还烧得一手好饭菜。

  用许霞自己的话说就是:“做饭做家务有多难?无非是你有没有这个心思罢了。”

  退一万步来说,张平江读的是正规军校,受的是高等教育,不是有勇无谋胸无点墨的一介武夫,就算学历不及妻子,但不属于“没有共同语言”的那种。相反,张平江极其尊重老婆的学识,以老婆为荣,许霞也从张平江身上看到迂腐书生所缺乏的英雄气概,仰慕之,崇拜之……爱情的保鲜剂不正是双方的互相尊重及倾慕吗?

  许霞的同学文涛煞是羡慕其美满的爱情婚姻生活,但对于找个比自己学历的低的男友,却有一万个不情愿。

  文涛读硕士的时候就跟同班同学谈过恋爱,她读到博士的时候,男友毕业找了一份小职员的工作。对此,文涛十分不满意,她觉得男人不思进取就是大罪,再看看男友找的那份薪资待遇跟本科生无异的工作,文涛还是为其不值,意难平,难道多读的几年书就白读了吗?

  顺利读博,文涛就跟“自甘堕落”的男友分手了。

  再看看身边的博士男们,不是已婚人士,就是惨不忍睹。文涛觉得自己的条件还不错,为什么就不能找个和自己匹配的才子,重演一段李清照与赵明诚那样的琴瑟和鸣的佳话呢?

  剩得越久,怨气越大。

  许霞婚后三年,都开始积极筹备“造人计划”了,却见文涛还是孤家寡人,于是好心介绍一位军官给她,不想,文涛竟说:“军婚?算了吧,离婚都困难。”噎得许霞无言以对。其间朋友也介绍过条件不错的单身男士与其相亲,还不等对方挑剔文涛的年龄,文涛就以对方学识浅薄财力不够等为由,一一拒绝。

  连文涛的师姐,一个离异女,都找了合适的离异男,再婚了。文涛还在等她的梦想中有才有钱有情有意的才子情郎……

  与女博士不同,刘瑜是读书能力一般,但实际能力超强的女人。工作没几年,她就坐上了办公室主任的交椅,令公司无数高学历高资历的人都眼红不已。刘瑜能干这是不争的事实,可女强人往往都与美满爱情婚姻无缘,刘瑜也会中此“魔咒”吗?

  刘瑜有个大学四级没过,拿着肄业证书到处打零工的男友王诚。在外人看来,王诚除了长相讨喜外,一无是处。但外人不知道,王诚在刘瑜的心目中就是“大才子”。王诚学业不精,挣钱能力不佳,与人交往也不利,但他有一定的绘画天赋,被很多杂志社邀稿画插画。

  在王诚宅在家里与世隔绝昼伏夜出画插画的同时,刘瑜已经在工作上干得风生水起了。

  他们同居的房子是刘瑜买的,他们日常的开销是刘瑜赚的,王诚挣的稿费都用在自己的艺术投资上——买书、买碟、买画笔、买纸张、买软件……

  刘瑜的妈妈得知女儿要嫁给这种“吃软饭”的男人,那是一万个不同意。可刘瑜说:“房子是我买的,我在婆家面前挺起腰杆做人,放大声音说话,有什么不好?”

  刘瑜是个自尊自强的女性,同时也是个善解人意的女友,她知道王诚画画很辛苦,所以从不要求其对生活对她做出任何妥协,反正钱够花就可以了。她白天上班戴着面具已经身心疲惫了,只要下班看到一脸无邪的王诚,就会有种莫名的幸福感。

  刘瑜为王诚制造了一个真空的艺术环境,像妈妈疼爱孩子般无私奉献。然而王诚的正牌老妈出场了,刘瑜就被打回到了女友的身份,且为“不良女友”。

  刘瑜“养”了王城六七年,王诚的父母不闻不问,到了三十多岁不得不嫁的刘瑜一逼婚,王诚的母亲就跳出来了,说什么都不愿意让儿子娶刘瑜,认为是刘瑜耽误了王诚的学业事业,你刘瑜倒是名利双收了,可我儿子还什么都没有呢,婚后我儿子还不被你给欺负死?

  开始王诚坚决站在刘瑜这边,发誓非刘瑜不娶,可王诚的母亲大笔一挥,说只要王诚不娶这个“祸害”,自己就给钱送其去国外深造,王诚毫不犹豫地对母亲的威逼利诱妥协了……

  三个女人有才有能力。

  一个嫁给了没有才,但欣赏女人才的男人;一个还在等才子出现;一个把才子养成了白眼狼。

  孰是孰非?

  有才的男人固然好,但没才的男人也不一定就不好。选一个视自己的才高于一切的男人,还真不如选个才不够,但欣赏女性有才的好男人嫁,更为稳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