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申遗 关注中韩文化之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4 17:50:55
学者:风水申遗 关注中韩文化之争
作者: 郭立场  河南信阳市信阳师院历史系
韩国计划在2008年之前完成“风水申遗”的收集整理等准备工作,如果没有特别的原因,则可能会申报成功的。种种迹象表明,韩国从总统、联合国秘书长到平民都将风水摆上桌面,而我们对风水文化的提倡还多为民间行为。在最新《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35项文化遗产中,中国“风水申遗”无一席 之地。(12月17日 《新快报》)
文化全球化已是不可逆转的潮流,如何使传统文化在这一潮流中争得一席生存之地,为传统文化留住文化根基,是我们必须直面的现实。从2003年开始,韩国对“中国风水”进行了重新梳理,并以政府行为启动了“整体风水地理”项目,还将其列为韩国国家遗产名录和申报世界遗产项目。于是乎,坚决捍卫中国风水之类的呼声此起彼伏、络绎不绝。对此,网友热议中国风水不能像端午节那样落入韩国之手,希望把“申遗”尽快提出来,同时也要保持对风水文化的科学态度,以免落入迷信陷阱,要让风水文化有序地发展,成为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值得质疑的是,为什么非要等到别人申报时,我们才能重视呢?如果不重视,就算我们申报了又有多大用处呢?
对于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我们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挖掘、守候并珍存、保护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今天意义重大。中国风水又称堪舆、卜宅、图宅、青乌、青囊、形法、阴阳、地理、山水之术等等。探其概念的渊源,据说在伏羲氏时期就有,正式的记载始于汉代,而到了六朝时代,风水理论的哲学基础又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发展。在全球化的大潮之下,难道风水起源的中国还要重犯端午节这个文化遗产被人抢走的错误吗?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支撑历史、见证现实、启迪未来的文化生态,没有理由不去珍重,更没有理由去破坏。如今,各地文化遗产项目申报热情一浪高过一浪:全国已有200多个项目意欲申报世界遗产,列入预备申报清单的项目有60多个。亡羊补牢,犹未晚也,我们十分有必要掀起一场捍卫传统文化的论战和运动。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应该十分重视和认真解决的问题。只有对传统民族文化高度重视并加以弘扬,才能体现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才不会辜负先人的努力,才不会让子孙后代因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疏忽或亵渎而尤怨、叹息。而目前最为紧要且迫切要做的,则是如何对传统文化进行继承。文化遗产保护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需要全民族、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从本质上讲文化是属于大众的,这就需要提高全民族的文化自觉,形成“保护文化遗产人人有责”的意识。在这样的传承过程中,不论是社会宣传还是学校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点不是让受教育者被动地接受传统的民族文化,而是提高理解民族文化的自觉意识和自立能力。惟有如此,才会让更多的人形成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形成对民族文化的鉴赏能力。
http://www.zgfsxy.com/web/viewarticle.asp?userid=545899&lanmuid=3570139&contentID=1272979
人类文化发展史证明,一个民族要想使本民族文化在漫长的人类文化发展史中生生不息,首先必须充分继承和发展本民族文化的精髓,失去了文化传统,意味着民族文化的发展失去了文化根基,就很有可能发生异质或者其他文化同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从来就不仅与文化有关,而且与社会环境、政府职能、社会文化不无关系。保护文化遗产是一件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也是政府的重要责任,在资金、人才、立法等许多方面都需要加强。另外需要我们注意的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如果不与时俱进,不及时吸纳其他民族文化发展的优秀成果,最终也必然会因落后而消亡。所以,在充分继承和发展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及时借鉴、吸纳其他民族文化发展的积极成果,是我们发展自身民族文化的恰当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