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三多、阿甘与对社会主义的残留怀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2 12:51:23
许三多、阿甘与对社会主义的残留怀念作者:yerongxin    文章来源:环球网 悠悠南山    点击数:670    更新时间:2008-1-14
许三多、阿甘与对社会主义的怀念残留
2008年01月14日 环球时报
美国《芝加哥论坛报》1月13日文章,原题:在中国,人人都爱许三多
《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
· 美国人看《士兵突击》:惊叹中国特种兵一击必杀
许三多不是教父,不是父亲,不是傻瓜。他是(中国)电视连续剧《士兵突击》的主人公,仿佛是专为这个时代量身定做的。他缺点和魅力并存,匪夷所思地走红。在某种程度上,从他的故事———猛烈、奇异,与几乎所有观众的生活不一样———可一窥中国的国民性格。
在电视剧中,这名来自农村的男孩进步迅速,成为一名特种兵之星。他的故事富于生活化和现代化,与其他宣扬半个世纪前红军战绩的国有战争影视剧大不一样。
在当今中国,拉关系和巧算计似乎才能确保功成名就,单单百折不挠常常不能奏效,许三多立志通过艰苦付出取得成功的决心对此似乎具有振聋发聩之效。
杭州23岁的大学生许波(音)是个典型的“许三多”迷,“不仅是我,”许说,“我爷爷、爸爸和同学,大家都喜欢看。我看了两三遍了,每次都流泪。”
正当中国军方到大学招募新兵之时,《士兵突击》意外成为了提高中国军人形象的有力宣传工具。但对大多数观众来说,《士兵突击》的感染力超越军事主题。很多人说许三多这个角色捕捉住了在中国激烈竞争的市场和职场似乎早已丧失的一种纯真。很少有人会怀念昔日灰暗的社会主义,但正如该电视剧导演所言,观众从许三多身上看到了他们已失去的东西。(作者埃文·奥斯诺斯,邱峰译)
许三多VS阿甘(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点)
作者:yerongxin
人物一:许三多。
一个在家的时候经常被父亲骂成’傻子”的中国普通的年青人,在父亲的恳求下,被接兵干部勉强接受下,进了部队.但是他开始在部队表现的并不好,甚至在刚到部队的时候看见坦克转动炮塔而吓的举起了双手.并且就因为这个动作,被某连长看见,在以后的日子里,一直没把他当成一个真正的兵.
从许三多开始在部队的表现来看,他根本不能算是”傻”,因为他除了军事上有些傻以外,在处理人际关系上是有着不少小聪明的,他知道怎么去’讨好”561这个老乡班长,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他的讨好方法确实有点”傻”.所以他的讨好却让别人更加的讨厌他.
分到草原上的五班之后,他的”傻”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好处,因为”傻”的人不知道什么叫做寂寞.所以自然的在那荒无人烟的草原上,他比其他的人都过的自在.而且当一个”傻”的人找到一个目标之后,除非他死了或者不能动了,不然他肯定非要去完成.这也就是所谓的许三多修路事件.如果换成我们任何一个稍微聪明一点的人,是绝对不会去做那种自己认为绝对不能完成的事的.而恰恰因为许三多同志的”傻”成就了他.这也侧面的说明了,有时候会耍小聪明,并不一定能得好什么好处,恰恰相反,更多的时候聪明反而会被聪明误.这个道理在成才的身上,已经表现的很清楚了.
因为修路事件被团长知道后,许三多被调回了七连,在这个优秀的集体里,根本就没有许三多的位置,为此许三多也过的非常的不开心.可这又不是一个”傻子”应有的表现,因为傻子是不知道伤心的.可见,许三多也并不是真傻,只是在某一些事情上认死理而已.当然在这个阶段他也展现了他超强的拍马屁功夫,把我们的史今班长哄的心甘情愿的帮助他,护着他,甚至不惜自己的留队机会来成全许三多,就这一点来看,许三多的”拍马屁”和拉拢功夫,是我们所望尘莫及的..
在那次333个腹部绕杆来看,许三多有着自己的实力和超乎常人的坚强意志力.但是他是被人骗着做了333个的,他的目的只想做完50个,以便能拿回班里的那面小红旗.但是这也恰恰说明了许三多同志对于目标追求的渴望.他根本就不知道他做333个腹部绕杆的意义,那会让他超过561而成为第一..我想,如果做之前他想的到这些的话,他一定做不了333个腹部绕杆..因为那会让他有了欲望,但恰恰是没有杂念的理想,我们才更容易去完成..
在选拔老A的那一场戏里,许三多的表现又回到了”傻”的状态.在最后的时候剩下两个名额的情况之下,成才已经占了一个,但是他根本就没有去想这些,而是拼了命的要背着561一起冲到终点.也许他把”不抛弃,不放弃”这句话理解的太透彻了.但是”不抛弃,不放弃”也要看时间,地点,情况的..如果什么时候都讲”不抛弃,不放弃”,那我们在战斗的时候,岂不是永远都不能撤退.毕竟撤退的话肯定得有人留下来做掩护.就如同许三多在最后的演习中那样..被队友留了下来做掩护..那他的队友岂不是就是在抛弃他,放弃他?
但是许三多这种毫无意义的”傻瓜”行为,恰恰就给他带来了很大好处,直接在老A指挥官的眼中留下了很好的影响,这在对他以后的工作中,不可以说是帮助不大.
最让我影响深刻的就是许三多经常挂在嘴边上的那句话:”要好好活,做很多很多有意义的事”..那请问,我们有那一个人不想好好活,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我们可能没去想过,因为现在对有意义的事没有确切的一个解释.什么叫有意义的事呢?对自己有意义的事我们天天都在做,.那么许三多口中的有意义的事,应该指的是做对别人有意义的事,那样就比较难的.现在的绝大多数人在考虑的时候总是把自己放在第一位的,还正义凛然的说什么”人不为己,天诛地灭”,那没做意义的事这一点恐怕也只有许三多这种有点”傻”的人才做的出来吧..
人物二: 阿甘。
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的一个普通小人物.被诊断为弱智,小时候的阿甘,戴上背撑,两脚有那些金属支架,他无法走路,而且学校的校长居然因为阿甘的智商只要75的原因,甚至还不想让他上学.在学校的日子里,同学们也没有因为阿甘的残疾而去帮助他.反而经常欺负他,甚至用石头砸他..
但是因为在美国这样的国家,阿甘幸运的可以从学校毕业,并且和许三多一样,进入了美国的军队.并且还被送到越南,参加了对越南的侵略战争..在一次执行搜索的行动中,阿甘所在的分队中了越南人的埋伏.刚开始的时候阿甘吓的抱着头趴在地上发抖,在指挥员下命令撤退的时候.他是跑的最快的一个,远远的把队友们甩在了后面.这时候的阿甘表现出了怕死的一面.但是在他发现只有他一个人跑出来的时候,他马上回头去寻找那些战友们.并且在发现队友们都受伤了之后,他一个个的把那些高大的美国大兵从树林中背了出来.甚至在自己的屁股上中了一枪的情况下,还坚持的把最后一个战友抱了出来.从这一点上,他表现的甚至比许三多还出色,因为这毕竟是在实战的环境之下..而且一个人把7,8个比自己高大的队友从树林里背出来,这种不仅仅就是靠体力就可以做到的.这完全是凭借着顽强的意志,这点和许三多的333个腹部绕杆比起来,也丝毫不逊色..
在阿甘回到国内后,获得了美国军人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国会勋章”,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官运亨达,还是在中士的军衔上退了伍.并且为了对一个战友的承偌,而去做了一个捕虾工人..而且这个被人诊断为弱智的人,确完成了很多聪明人都不能完成的事业,成为了一个百万富翁..那我们就不得不怀疑人们的这个诊断是否正确..可是又一件事情确又能证明他是弱智,甚至是傻子..他在看见自己心爱的女人裸体在台上唱歌,居然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如果把这个主角换成许三多这个”傻子”,我想许三多起码会知道哭吧..
美国的总统尼克松接见了他,但阿甘的信念坚定,没有因此而投入资本家阵营,他勇敢机智地揭露了水门事件,把资本主义所谓民主政治暴露在天下人面前,暴露它的丑恶面目。而且他厌恶了资本家的生活,把所有的资产都捐献给了教堂和医院.而最具有讽刺意义的是,他自己的母亲偏偏就是因为没有钱请好医生做手术而死于癌症..
最后阿甘迷上了”跑步”..他一直在路上跑了三年多。他为什么跑?我们不知道,也许他只是在追寻他那个所谓的理想社会,或者是在逃避那个让人窒息的社会制度吧..但是,他最后无奈地停下,因为追随他的人太少。
最后总结------
许三多和阿甘的性格非常的相似.甚至可以说是如出一辙..他们在部队对于指挥官的命令都只知道坚决的服从.而从来不会去考虑这个命令合不合理.也许这正是他们引起我们极大关注的原因,也恰恰是因为他们的”傻劲”而成就了他们..也许我们会认为我们起码比许三多和阿甘聪明.但是希望你们明白,.大多数的时候聪明都会被聪明误的.很多时候,也许你只需要”笨”一点点,你得到的也许就会更多..
许三多和阿甘两个人,我个人的观点来说,我比较欣赏阿甘.但是可惜的是阿甘出生在了一个不适合他这种性格所呆的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在美国这种利益至上的资本主义国家,”傻人”是不吃香的.命运也自然好不到那里去..制度的不同,每个人的命运也自然不一样.设想如果阿甘生长在我们中国这个还残留社会主义国家里的话.他的命运也许会更好一些. 在诚信的社会主义社会,也许更适合”傻瓜”们的成长…
就比如生长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许三多,家里出了那么多的事,对于一个面临二十万债务的农村家庭来说,这足以毁灭他的家庭..可结果呢!他的战友们收入并不高,但是还是义无返顾的凑了二十万去拯救他那个濒临破灭的家庭.而这一切,只可能发生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里..
许三多不傻,阿甘也不笨.也许只是轻微的弱智.但是我想说的是,生长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许三多是幸运的.而生长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阿甘却是悲剧性的结局..